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

2021-01-09 同濟大學新聞網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5-12  瀏覽:

同濟大學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發現,基於鐵氧體材料的微磁力和磁熱可協同程序化調控腫瘤細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產生,實現了磁力熱物理協同治療(mechanical-thermal induction therapy,MTIT),為深層腫瘤根除提供了物理與生化協同治療的新模式。此研究成果5月9日在線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雜誌。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吳交交,通訊作者是成昱教授。

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磁現象。磁場是一種安全且時空可控的物理手段,在生命醫學領域有廣泛應用。磁感應物質可將外加磁場能量轉化為熱能或機械能,有望為腫瘤提供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何兼顧磁物理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其臨床轉化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項研究以60 nm鋅摻雜氧化鐵納米方塊為磁感應器,分兩個關鍵階段接收磁場信號進行腫瘤治療。第一階段是超低頻磁力增敏,磁性材料在15 Hz旋轉磁場下產生類似「渦旋」的機械力破壞細胞亞細胞結構,調控細胞內的ROS水平,提高腫瘤細胞的敏感性;第二階段是高頻磁熱治療,磁性材料在375 kHz交變磁場下產熱,對腫瘤細胞的ROS進一步調控,從而實現低熱(42-43.5 ℃)治療。在腦膠質瘤和乳腺癌動物模型中,採用MTIT治療的小鼠腫瘤完全消失,實現了令人欣喜的抗腫瘤治療效果。

磁力熱療(MTIT)調控腫瘤細胞內ROS示意圖

醫學專家表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這種基於簡單的磁感應材料,通過雙頻磁場的智能調控,可實現對細胞的力、熱及生化信號的遠程調控,為深層腫瘤治療提供了更加簡單、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案。

成昱教授團隊紮根微磁力調控的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近年來已分別在Advanced Materials (2018, 2020) 、Advanced Science (2020) 、Small (2020)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Theranostics (2017)、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6)等重要學術雜誌發表一系列論文,並自主研發微磁力調控設備,積極進行微磁力產業化和臨床應用對接。

此項研究工作得到同濟大學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附屬東方醫院的大力支持,並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重大創新項目、中央高校經費、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2933

 

相關焦點

  • 滬上專家通過磁感應可編程ROS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
    基於磁感應物質耦合外加磁場對細胞進行程序化調控,有望為腫瘤提供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何兼顧磁物理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其臨床轉化面臨的巨大挑戰。同濟大學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結合應用於臨床的高頻磁熱治療,發現基於鐵氧體材料的微磁力和磁熱可協同程序化調控腫瘤細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產生,實現了磁力熱雙物理治療(mechanical-thermal induction therapy, MTIT),為深層腫瘤根除提供了物理與生化協同治療的新方法。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作為國內首家以免疫治療為特色的腫瘤醫院,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在癌症個性化精準治療上探索更多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技術。未來,細胞治療在癌症上的突破,可能就將在這裡從夢想變為現實。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位於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內,醫院周邊是別墅區、嘉北郊野公園,距離不到一公裡處是肝膽外科領域著名的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安亭分院)。身處長三角腹地的醫院,未來將輻射全國,為各地患者服務。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於2016年啟動建設,2019年底建成,2020年3月21日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今年5月初開始試運行。
  • 2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王理偉-博士後招聘通知
    一、腫瘤科介紹腫瘤學科是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教委腫瘤學重點學科。《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評價(腫瘤學)》,綜合性醫院中列第5位。已建立12個腫瘤MDT,在全國率先成立MDT專家委員會,完善集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一體化服務平臺,構建的腫瘤全程管理體系,其中泌尿、消化、婦科腫瘤為優勢學科。
  •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
    摘要: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目前展開床位40餘張,主要收治各種良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匯聚了血液病診治領域的專家及技術過硬的醫療護理團隊,用「服務+醫療」的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看護。
  • 強強聯手,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籤署...
    馬曉潔 孫丹 封面新聞記者蘇定偉7月16日上午,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在杭州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謝建平,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於恩彥、常務副院長陳明、副院長程向東與邵國良等參加籤約儀式。此次籤約標誌著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迎來歷史性重大發展機遇,作為核心單位成員正式加入國家腫瘤區域性醫療中心,聚力打造國內領先的腫瘤公共研究平臺、臨床實踐平臺和科研轉化平臺。
  • 附屬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聚焦缺氧惡性腫瘤取得新突破
    缺氧是惡性實體腫瘤的典型特徵之一。缺氧與腫瘤的血管生成、轉移和耐藥性密切相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堅持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顯成效
    9月下旬,她慕名到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求醫。該院主診醫師宋宗昌副主任醫師接待了患者並建議為其進行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徵得患者同意後,醫院醫療助理收集並整理患者發病以來所有檢查及治療資料,並請患者及家屬到醫院與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療科、免疫學、影像學、營養學等相關專家進行交流。
  • 李江教授:當MASC遇上NTRK|2020 CSCO 東方頭頸腫瘤論壇
    為了提高頭頸腫瘤的規範化診療和多學科協作,2020年11月28日,2020 CSCO東方頭頸腫瘤論壇在上海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東方臨床腫瘤研究中心(ECCO)主辦,CSCO頭頸腫瘤專委會協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唐平章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郭曄教授擔任執行主席。
  • 肺腺癌治療有望獲得新進展!腫瘤醫院肺癌團隊獲多項突破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陳海泉教授領銜的一系列關於非小細胞肺癌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病理學浸潤狀態是影響磨玻璃結節患者生存的獨立預後因子、亞實性肺腺癌(影像學表現為部分磨玻璃的肺腺癌)具有獨特的臨床和預後特點;並發現了肺腺癌新型融合基因,為過往無法進行靶向治療的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這些研究成果先後在在國際肺癌研究的權威期刊發表。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舉辦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
    2019年10月24-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論壇(2019 SHIPM Symposium)」在滬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承辦。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雷鳴主持開幕式,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兼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吳皓致開幕辭。
  • 腫瘤醫院曹軍寧教授談"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
    惡性淋巴瘤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化療和放療,但根據不同的病理亞型有不同的治療原則。不同的病理亞型,其腫瘤的惡性程度也明顯不同。如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是一種低度惡性的疾病,發病緩慢,某些情況下可以定期隨訪,暫不治療。伯基特淋巴瘤則是高度惡性淋巴瘤,一旦確診應儘快治療,並且積極的化療可以使很多患者治癒。
  • 全國治腫瘤最好的醫院其實是這些
    復旦腫瘤醫院的病理科、放療以及乳腺癌、大腸癌都是醫院的品牌,同時還成立乳腺腫瘤、胰腺肝膽腫瘤、大腸癌等12個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腫瘤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
  •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黃浦江畔,創建於1949年7月,始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1951年7月改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1958年9月建制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過60餘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 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視頻祝賀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揭牌
    央廣網上海12月25日消息(記者周洪 通訊員肖鑫)「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是根據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白澤計劃』願景而建。醫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一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也是『森林』式醫院,它佔地40000平方米,環境非常宜人。」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孫穎、周冠群教授團隊:IRGPI可能是HNSCC患者免疫治療潛在的生物標誌物
    但是,ICI治療的主要局限性在於其總體有效率較低和自付費用高。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全面了解HNSCC的腫瘤微環境,識別潛在的免疫治療療效和預後判斷的生物標誌物,有助於實現HNSCC患者的個體化免疫治療。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孫穎、周冠群教授團隊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基於SFRP4、CPXM1和COL5A1基因構建的免疫相關基因預後指數(IRGPI)是判斷HNSCC患者預後和免疫治療獲益的有前景的生物標誌物。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公開招聘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公開招聘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6國家公務員面試,2016北京公務員面試,事業單位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肖海鵬教授臨床醫學教師團隊先進事跡材料
    在國際化培養方面,團隊組織年輕外科醫生參加香港-愛丁堡外科學院的培訓與考試,培養更多優秀的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皇家外科學校會員,作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骨幹師資力量,他們學習吸取愛丁堡模式的優秀經驗後,將其具體實踐到醫院的本科教學改革工作中;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共建全科醫生(GP)師資培訓中心,同時從各方面全方位促進臨床教學師資隊伍的全面建設與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使臨床教學師資人員充分接觸到國際上前沿的醫學教育技術與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
  • 2020 NCCN卵巢癌指南解讀回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腫瘤|...
    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全球的疫情卻不容樂觀。我們需繼續加強防護,防止疫情的反撲。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了促進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聯合石藥集團舉辦NCCN指南解讀系列會議。在第八個世界卵巢癌日即將到來之際,首次活動「芳華多美 用愛暖巢」2020 NCCN卵巢癌指南解讀於4月22日順利開展!
  • 人事調整:譚蔚泓院士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6月13日中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召開幹部大會,宣布新院長任命決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委辦公室主任傅志敏、中科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出席會議。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幹部參加會議。
  • 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團隊合作研究報導浸潤前肺腺癌的基因組學和...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教授團隊和哈佛大學醫學院Matthew Meyerson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Genomic and immune profiling of pre-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