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愛滋病相關卡波西肉瘤療效顯著

2020-12-01 科學網

紫杉醇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愛滋病相關卡波西肉瘤療效顯著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0 13:01:00

美國愛滋病惡性聯盟Susan E Krown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探索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治療晚期愛滋病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的有效方案。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5日發表於《柳葉刀》雜誌上。

目前中低收入國家尚未系統評估與愛滋病相關的卡波西肉瘤的最佳治療方案,雖然該病在這些國家最常見,而卡波西肉瘤常導致愛滋病感染者發病和死亡。

在一項開放性、非劣效性試驗中,研究組在巴西、肯亞、馬拉威、南非、烏幹達和辛巴威的11個愛滋病臨床試驗站點招募晚期愛滋病相關卡波西肉瘤的患者。將其按1:1:1隨機分為3組,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基礎上,隨機接受靜脈注射博來黴素和長春新鹼,或口服依託泊苷(研究組),或靜脈注射紫杉醇(對照組)。

由於研究組的治療劣效性,該試驗提前結束,共有334名患者納入最終分析。治療48周後,紫杉醇+ART組的無進展生存(PFS)率顯著高於兩個研究組,其中與口服依託泊苷+ART組的絕對差值為30%,與博來黴素+長春新鹼+ART組的絕對差值為20%,均超過了非劣效性邊緣。

在329名接受治療的合格參與者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15%)、血清白蛋白降低(10%)、體重減輕(9%)和貧血(9%),但各組之間的發生率相差不大。

總之,紫杉醇+ART治療晚期愛滋病相關的卡波西肉瘤,優於口服依託泊苷+ART和博來黴素+長春新鹼+ART,在中低收入國家值得推廣。

附:英文原文

Title: Treatment of advanced AIDS-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a three-arm, open-label,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Author: Susan E Krown, Carlee B Moser, Patrick MacPhail, Roy M Matining, Catherine Godfrey, Stephanie R Caruso, Mina C Hosseinipour, Wadzanai Samaneka, Mulinda Nyirenda, Naftali W Busakhala, Fred M Okuku, Josphat Kosgei, Brenda Hoagland, Noluthando Mwelase, Vincent O Oliver, Henriette Burger, Rosie Mngqibisa, Mostafa Nokta, Thomas B Campbell, Margaret Z Borok, Agnes Moses, Cecilia Kanyama, Pamela Mukwekwerere, Ivy Gudza, Felluna Chauwa, Godwin Ulaya, Irene Kutto, Priscilla Cheruiyot, Clement Okello, Annet Nakaganda, Geoffrey Koskei, Winnie Keter, Juliana Netto, Tamiris Baio, Iveshni Govender, Jessica OConnell-Maritz, Kevin Cain, John Okanda, Lynne Cornelissen, Marije Van Schalkwyk, Rejoice Sikhosana, Minenhle Ngcobo, Jeannette Y. Lee, Taylor Harrison, William Wachsman, Katherine Shin, Scott Evans, Jennifer Rothenberg, Lara Hosey, Sean McCarthy, Otoniel Martinez-Maza, Charles Rinaldo, Dirk Dittmer, Charles Rinaldo, Courtney Fletcher, Michelle Rudek, Aida Asmelash, Valery Hughes, Jeffrey Schouten, David Shugarts, Tapiwanashe Kujinga, Amanda Zadzilka, Fredrick Kerui, Debora Robertson, James Rooney, Krishna Sewal, Brian Gottshall

Issue&Volume: 2020-03-05

Abstract: BackgroundOptimal treatment regimens for AIDS-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eople with HIV,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here the disease is most common.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optim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dvanced stage disease in areas of high prevalence and limited resources.MethodsIn this open-label, non-inferiority trial, we enrolled people with HIV and advanced stage AIDS-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 attending 11 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sites in Brazil, Kenya, Malawi, South Africa, Uganda, and Zimbabwe. Eligible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1:1:1) with a centralised computer system to receive either intravenous bleomycin and vincristine or oral etoposide (the investigational arms), or intravenous paclitaxel (the control arm), together with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combined efavirenz,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and emtricitabine).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t week 48, using a 15% non-inferiority margin to compare the investigational groups against the active control group. Safety was assessed in all eligible treated study participants. The study wa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NCT01435018.Findings334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between Oct 1, 2013, and March 8, 2018, when the study was closed early due to inferiority of the bleomycin and vincristine plus ART arm, as per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 (DSMB). The etoposide plus ART arm also closed due to inferiority in March, 2016, following a DSMB recommendation. Week-48 PFS 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paclitaxel plus ART arm than in both investigational arms.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in PFS were 30% (95% CI 52 to 8) for the comparison of paclitaxel plus ART (week 48 PFS 50%, 32 to 67; n=59) and etoposide plus ART (20%, 6 to 33; n=59), and 20% (33% to 7%) for the comparison of paclitaxel plus ART (64%, 55 to 73; n=138) and bleomycin and vincristine plus ART (44%, 35 to 53; n=132). Both CIs overlapped the non-inferiority margin.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in 329 eligible participants who began treatment, were neutropenia (48 [15%]), low serum albumin (33 [10%]), weight loss (29 [9%]), and anaemia (28 [9%]), occurring at similar frequency across treatment arms.InterpretationNon-inferiority of either investigational intervention was not shown, with paclitaxel plus ART showing superiority to both oral etoposide plus ART and bleomycin and vincristine plus ART, supporting its use in treating advanced AIDS-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DOI: 10.1016/S0140-6736(19)33222-2

Sourc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3222-2/fulltext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2】Science子刊:早期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可能保留針對HIV的關鍵免疫反應doi:10.1126/scitranslmed.aau0528在HIV病毒感染的最早階段進行聯合抗逆轉錄病毒(ART)治療可能產生功能性CD8「殺傷」T細胞並維持CD4輔助性T細胞作為這種病毒的主要靶標。
  •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以減少體內愛滋病病毒的數量。如果一個人堅持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在限制病毒的影響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儘管各地區和人口之間存在不平等現象,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進步使許多愛滋病毒感染者的壽命與沒有愛滋病毒的人相當。 這種療法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防止感染。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2019-05-06 07:16:47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3日對在歐洲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示歡迎。這項研究進一步表明,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時,不會發生HIV傳播。  這項研究招募了近1000名男同性戀伴侶,其中一名伴侶感染了HIV而另一名沒有。
  • 聯合國:全球首次超半數愛滋病感染者獲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聯合國:全球首次超半數愛滋病感染者獲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趙熙熙/中國科學報 2017-07-24 15:10
  •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發展、現狀與下一個十年
    1.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發展1981年,人類歷史上第一例愛滋病病例在美國被報告。1983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被定義為病原微生物。四年後,第一個愛滋病藥齊多夫定(Zidovudine)被美國FDA批准,並開啟了抗逆轉錄病毒化療的新紀元。
  • ...裡卡多·迪亞茲|提摩西·布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愛滋病|聖保羅...
    文丨實習記者 湯涵鈺 林意荃 記者 馬丹萌僅靠吃藥就能「治癒」愛滋病似乎有望,但專家多表態謹慎。7月8日,聖保羅聯邦大學的臨床學者裡卡多·迪亞茲(Ricardo Diaz)在世界愛滋病大會(AIDS 2020)上報導了一例「潛在HIV治癒」的病例,研究者使用了激進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並結合煙醯胺,讓一名HIV感染者停藥66周後仍無復發感染跡象。
  • 孕婦是否得到了正確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25年多來,衛生部已經發布了被認為是臨床醫生金標準的圍產期愛滋病治療指南。隨著新療法的出現或現有療法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指南已經在過去幾年中發展了。現在,個體和聯合藝術療法被分為「首選」、「替代」、「特殊情況」、「缺乏足夠證據」和「不建議在懷孕期間使用」 研究人員在2008年至2017年期間,對1582名兒童HIV/AIDS隊列研究(SMARTT)中的1867名孕婦的結果進行了檢查。略少於一半的妊娠(49.5%)涉及被列為首選或替代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 愛滋病治療的三十年歷史
    愛滋病的開始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就報導了5位男同性戀者的奇怪病情。 醫護人員在他們的肺部採集到了一種叫做卡氏肺囊蟲的微生物,到了7月,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的26名男同性戀被診斷出了卡波西氏肉瘤,這是一種極為罕見、起於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
  • 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因癌症去世,這些知識你要知道 | 世界愛滋病
    「柏林病人」,世界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多年來,愛滋病一直被認為無法「治癒」,直到「柏林病人」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出現。1995年,布朗被自己的男友傳染上了愛滋病,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後,他的愛滋病被成功控制了10年。
  • 南非一愛滋患兒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治療,病毒被抑制逾八年
    南非一愛滋患兒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治療,病毒被抑制逾八年 新華社華盛頓7月2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4日宣布,南非一名出生後被診斷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兒童,在嬰兒時期接受該機構支持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
  • 南非推新型HIV藥 TLD是三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結合體
    據介紹,這種新藥名為TLD,是三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結合體。愛滋病病毒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其逆轉錄過程就是在病毒逆轉錄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為模板合成病毒DNA的過程。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這種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從而讓人比較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並可能出現惡性腫瘤。目前全球大部分醫療組織和機構都推薦有相關症狀的患者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 第一位愛滋病治癒者因癌症去世,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 世界愛滋病日
    「柏林病人」,世界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多年來,愛滋病一直被認為無法「治癒」,直到「柏林病人」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出現。1995年,布朗被自己的男友傳染上了愛滋病,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後,他的愛滋病被成功控制了10年。
  • HIV感染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你了解多少?|小測驗
    在這些感染HIV的人群中,估計有2,330萬人(約62%)正在接受某種形式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雖然目前還沒有治癒HIV感染的方法,但了解病情並堅持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與其他預防措施相結合,仍然是治療和預防HIV傳播的主要手段。關於HIV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你了解多少?快來測驗一下吧!
  • Nat Commun: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大多數HIV病毒的持續存在是...
    2018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即時在接受抑制性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期間,大多數受到HIV感染的細胞仍然存在於HIV感染者體內,這些受感染細胞來自細胞增殖,而不是病毒複製。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我國學者:雞尾酒抗體療法對治療新冠有顯著效果
    這兩種抗體以非競爭方式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關鍵受體相結合,二者組合使用,可降低變異病毒躲避單抗體治療的能力。解放軍總醫院曾強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李永哲教授、上海健康醫學院許洋、黃鋼教授等人在查閱和對比分析了大量既往和最新發表的相關醫學文獻後,於2020年9月30日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CELL系列雜誌《Molecular Therapy》發表新冠肺炎最新靶向治療述評文章。
  • 新方法成功從小鼠體內去除愛滋病病毒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一個美國科研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與基因編輯技術相結合,成功從小鼠基因組中清除了愛滋病病毒,向治癒人類愛滋病邁進一步。  論文高級作者、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教授卡邁勒·哈利利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相繼實施抑制愛滋病病毒複製的療法和基因編輯療法,能夠從感染動物的細胞和器官內去除愛滋病病毒。」  愛滋病病毒屬於逆轉錄病毒,能嵌入宿主DNA(脫氧核糖核酸)後不斷複製,從而擴大感染。
  •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對愛滋病有一定預防作用
    本報訊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愛滋病的感染風險和傳播速度。相關研究11月24日在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美國亞特蘭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凱文·芬頓稱:「這項研究可看作是愛滋病預防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
  • 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截至2019年全世界估計有3800萬人感染HIV,69萬人死於HIV感染,68%感染愛滋病毒的成年人接受終身抗逆轉錄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