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VCH與歐洲化學出版協會聯合推出跨學科化學期刊

2021-01-10 科學網
Wiley-VCH與歐洲化學出版協會聯合推出跨學科化學期刊

 

2011年12月15日,德國魏因海姆。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科學與技術出版業務旗下公司Wiley-VCH與由16家化學學會組成的「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PubSoc Europe)」宣布聯合推出一份跨學科化學期刊——《ChemPlusChem》(

http://www.chempluschem.org

)。

 

該期刊所發表的原創性論文將涵蓋化學領域至少兩個不同的方面(分支領域)或者一種化學領域與另一種科學學科領域(一個化學主題外加另外一個主題,因而該期刊名為《ChemPlusChem》)。《ChemPlusChem》將以這種激動人心的新形式接替將於2011年底停刊的《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與其前身一樣,《ChemPlusChem》也將發表化學所有分支領域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的全文論文、通訊文章、評論和小綜述。該期刊將只推出在線版,以保證快速出版並且以色彩豐富的形式展現研究結果。第一批文章不久將會在線發布,完整的第一期內容將於2012年1月出版。

 

《ChemPlusChem》專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跨學科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研究人員量身打造。協作是跨學科科學的一個先決條件,過去十年來,化學期刊所發表的介紹兩種或多種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的論文數量已翻番。《ChemPlusChem》是第一份專為這些科學合作中所撰寫的論文提供一個高品質出版平臺的期刊。

 

據「德國化學學會(German Chemical Society)」執行理事兼「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PubSoc Europe)」聯合會長Wolfram Koch教授介紹,「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PubSoc Europe)會員對這一新期刊倍感興奮。《ChemPlusChem》致力於出版真正的跨學科研究內容並承諾堅持最高品質的標準,是對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PubSoc Europe)期刊家族的理想補充。作為服務於化學界的歐洲化學學會,我們很自豪能與我們長期的合作夥伴Wiley-VCH合作,共同推出這一新期刊。」

 

Wiley-VCH的編輯Neville Compton博士與代表「歐洲化學出版協會(ChemPubSoc Europe)」的Koch教授很高興能夠由Matthias Driess教授、Michal Hocek教授和Nico Sommerdijk教授擔任《ChemPlusChem》編委會的聯合主席。

 

「積極參與跨學科研究可以成為推動化學領域創造力的強力『催化劑』,進而說服來自其他學科的同事與我們分享化學的美與力量」,柏林理工大學(Ber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Matthias Driess教授說道。「《ChemPlusChem》的推出將會使所有跨學科研究人員獲益,將會保證富有成效的科學協作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據捷克共和國「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學院(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的Michal Hocek副教授介紹,「化學界迫切需要一種出版範圍廣泛的綜合性跨學科期刊,以適應同時涵蓋幾種學科類別內容的高品質複合型論文的出版需求。」

 

對於這份新期刊,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Nico Sommerdijk副教授說:「偉大發明幾乎總是跨學科研究的產物!目前人們非常需要這樣一種化學期刊,它能夠評論並發表匯集來自多種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的創造性研究內容。我認為《ChemPlusChem》將會是這樣一種期刊。」

 

相關焦點

  • Wiley宣布推出全新開放獲取期刊
    由於這一主題對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該期刊將優先出版面向廣泛讀者群,且探討影響能源的未來的可持續的先進方法的高品質研究論文。  「能與化學工業協會(SCI)建立本次合作關係,我們感到特別自豪。 「能源是化學工業協會(SCI)的主要社會主題之一,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將進一步鞏固我們的國際科學期刊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化學工業協會(SCI)執行理事 Joanne Lyall說道,「我們大力鼓勵跨學科學習,而且我們相信科學與工程之間的聯繫將被證明對促進創新具有特別的價值。」
  • Wiley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所提高
    Wiley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所提高 作為英國過敏症與臨床免疫學學會(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官方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的影響因子獲得了顯著增長,從4.195增至5.032,增幅達20%,連續第七年排名第3位。
  • Wiley Online Library正式發布
    wileyonlinelibrary.com),此舉將有效地拉近全球學術團體與世界上最為廣泛的綜合多學科在線資源合集的聯繫。 Wiley Online Library承載了來自1500種學術期刊、9000本圖書以及上百種的參考工具書和資料庫的逾4百萬篇文章。
  • 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CDSR屬於Wiley-Blackwell代表循證醫學協作網(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出版的The Cochrane Library的一部分。 66%的Wiley-Blackwell血液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在2010年實現了增長,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連續第五年增長,目前已增至3.576。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有鑑於此,國內能源材料化學領域的10本優秀SCI期刊,《國家科學評論》、《科學通報》、《納米研究》、《納微快報》、《中國科學:材料科學》、《中國科學:化學》、《綠色能源與環境》、《能源環境材料》、《能源化學》,小編對期刊做一個基本介紹。
  • 全球首本電化學能源綜述期刊將出版—新聞—科學網
    施普林格出版商近日與上海大學籤署協議,雙方將聯合國際電化學與能源科學院(IAOEES)合作推出一本新刊《電化學能源評論》。
  •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 有哪些知名的科技期刊的出版機構?
    目前,施普林格是全球第一大科技圖書出版公司和第二大科技期刊出版公司,每年出版6500餘種科技圖書和約2000餘種科技期刊。2、Wiley1807年創立,總部美國。享有世界第一大獨立的學術圖書出版商和第三大學術期刊出版商的美譽。出版兩千多種學術期刊。該出版公司出版的學術期刊質量很高,尤其在化學化工﹑生命科學﹑高分子材料學﹑工程學﹑醫學等領域。除了科技期刊和圖書,Wiley 還出版教材,如 CPA考試等。
  • Cell Mentor丨跨學科開放獲取期刊(iScience)「大起底」
    2018年3月,iScience創刊號正式與讀者見面,作為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全新的跨學科開放獲取期刊,意在為推動生命、物理和地球科學等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應用研究提供了新舞臺。Simona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而Stefano是一位化學物理學家。
  •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與美國化學會聯合舉辦2019先進材料峰會
    此次峰會由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與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ACS)聯合舉辦。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出席並致開幕詞。之後的大會特邀報告人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劉雲圻院士、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譚蔚泓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以及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田陽教授。他們在有機太陽能光伏材料、聚合物半導體材料、DNA功能分子材料、分子動態組裝材料和生物傳感材料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吸引了百餘名交大師生參加。
  • ACS Omega在2018年推出全新的出版費用,不要錯過機會,快來投稿吧!
    ACS Omega是美國化學會旗下的一本追求高質量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過去的一年裡,在廣大學者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發展。截止2017年底,發文已突破1000篇,涵蓋了與化學相關的廣泛的科學領域。這標誌著該期刊越來越得到業界的關注,正逐漸發展成一本以化學為中心的跨學科的全球化開放獲取期刊。 為了進一步推動期刊在全球的發展,ACS Omega在2018年推出全新的出版費用——發表一篇文章只需750美元,同時可免費享受一年期的美國化學會會員待遇。
  • Science/AAAS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系列期刊國際及學術出版合作...
    美國科學促進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簡稱AAAS)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科學協會,也是Science系列期刊的出版者。
  • 《催化學報》《能源化學》再次入選期刊一區—新聞—科學網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公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催化學報》和《能源化學》均位居化學大類一區,這也是兩刊連續兩年入選中科院期刊分區一區
  • 預印本在化學領域的興起
    圖1: 預印本如何適應學術出版的生態系統。該圖頂部的過程顯示了傳統的出版途徑,即將稿件提交給期刊,然後經過編輯和同行評審,最終被接受出版(不一定是提交給第一期期刊)。下半部分顯示了預印本如何符合這個模型,比較了預印本和期刊文章的可用性。預印本可以立即獲得,任何社區的反饋都可以用來幫助在期刊的正式評估期間修訂稿件。
  • BIO Integration 一本新的,開放獲取跨學科期刊加入ScienceOpen
    了解BIOI2020年4月18日,Compuscript Ltd期刊出版部門宣布推出其旗下最新的Open Access期刊 —— BIO Integration(BIOI)。作為一本完全開放獲取的英文期刊,BIOI的誕生將迅速推動現代醫學多學科觀點的進步及傳播。「BIOI將為研究者提供開放訪問平臺以促進學術交流,通過交流協作,開展科學探索,解決臨床問題。」期刊共同主編分別為中國廣州醫科大學陳智毅教授和中國浙江大學黃品同教授。
  • IET與Wiley宣布建立「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合作關係
    中國,北京2020年7月16日——近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與John Wiley&Sons Inc.共同宣布,就開放獲取(OA)期刊的出版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從2021年1月開始,IET期刊將採用金色開放獲取(gold open access) 的模式出版。
  • 歐洲化學與生物學研究所Ivan HUC教授訪問化學所
    HUC教授作報告11月22日,歐洲化學生物學研究所Ivan HUC教授應邀訪問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並作了題為Foldamers: expanding the chemical space的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 看了《德國應用化學》的封面圖,又一次被中國風美到了!
    你印象中的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的封面應該是什麼樣的?
  • 英國皇家化學會與納米中心將聯合發行新期刊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和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將在今年秋季聯合推出新期刊——Nanoscale,該刊為月刊,旨在發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範圍內理論性和實驗性的著作。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理事長白春禮院士非常支持創辦該刊的創辦,曾表示,聯合創辦Nanoscale,可齊心協力為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發展揭開一個新篇章。據悉,白春禮將擔任Nanoscale新成立的亞太編輯部的總編輯,而歐洲和北美編輯部的總編分別由蘇黎世理工學院的Markus Niederberger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Francesco Stellacci教授擔任。
  • ...製冷所交叉學科研究成果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提出太陽能...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和李廷賢副教授等組成的能源-空氣-水ITEWA創新團隊在化學領域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目為「Efficient Solar-driven Water Harvesting from Arid Air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