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iScience創刊號正式與讀者見面,作為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全新的跨學科開放獲取期刊,意在為推動生命、物理和地球科學等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應用研究提供了新舞臺。
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一些在i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問題,Cell Mentor特別邀請了iScience的兩位主編Simona Fiorani和Stefano Tonzani來為大家詳細解讀。
請介紹下iScience的編輯團隊。
「iScience編輯團隊有著非常多樣化的科學背景。Simona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而Stefano是一位化學物理學家。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Tina Zhang(材料科學)、Jian Li(凝聚態物理學)、Swapnika Ramu(癌症生物學)、Dorota Badowska(行為神經科學)、Sheba Agarwal(分子生物學)、Rituparna Chakrabarty(神經科學和結構生物學)和Alessio Bolognesi(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
另外, Michelle Muzzio(化學/能源)將於今年9月底加入我們。我們的團隊分布在全球各地,在美國(波士頓)、歐洲(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和中國(北京)都設有分部。我們團隊會組織很多的視頻會議,儘量兼顧不同時區的時間,這其實非常有趣!」
iScience涵蓋的研究領域有哪些?為什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非常重視這本期刊?
「iScience是一本跨學科期刊,旨在涵蓋所有科學領域。因為去年才剛剛創刊,所以我們將在拓展新領域上不斷努力——了解新的領域和傑出的科學家令人非常激動。」
iScience有什麼獨特之處?
「本刊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其跨學科性。我們相信,為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挑戰,世界需要科學家們走出去,讓各種想法碰撞出新的火花。研究的資助者們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有越來越多資金投入了跨學科領域的研究。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改進跨學科研究審查和發表方式、開展不同團隊之間的合作,我們缺少一本這樣的出版物。我們的目標是為在相似主題上努力但還沒有互動交流的科研團體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為我們的讀者帶來令人欣喜的結果,這些研究成果或許還能應用於他們在其他領域的研究。
我們會有選擇性地發表研究——只有推進其研究領域發展的論文才能在iScience上發表。」
您可以告訴我們關於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更多信息嗎?
「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一支絕佳的科學家團隊為本刊提供幫助,編委會成員們來自世界各地,其研究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其中的許多科學家同時也是跨學科實驗室的負責人,因此他們很清楚這類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收穫。我們的小型諮詢委員會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當我們想要做出重大改變時,他們能為我們指明方向,與我們一同乘風破浪。例如,iScience採用結構化評審問卷,而楊學明教授和蒲慕明教授等科學家在此方面所提供的幫助具有重要的價值。規模更大的編輯委員會是我們與各個科學團體之間聯繫的重要橋梁,不僅協助我們評審論文稿件,而且在創建特刊等編輯項目中發揮帶頭作用。」
請介紹一下iScience從投稿到發布的基本流程。
「與所有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的期刊審閱流程相同,iScience的編輯們對我們發表的內容有最終決定權,有時甚至會推翻審稿人的意見。作者提交稿件後,我們的編輯會認真分析該項研究,判斷其是否符合我們的質量標準。如果符合,我們會進一步確定該成果的所屬領域/學科——這對於跨學科論文來說尤其重要,因為1+1常常會產生大於2的結果。基於這一理解,我們將建立同行評審小組,從而確定需要評估的領域及其評審次序。我們的審稿人將會通過填寫結構化表單提出建議,該表單在主要/強制性修改以及次要/可選的修改之間劃了明確的界限,因此作者能明確知道修訂的要求。我們的審稿速度非常快,編輯初審通常在3-5天之內,同行評審約三個星期左右就能給出首次回復,這個時間對於研究發表來說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論文準備好後,我們會立即在線發布——作者接受的版本通常在論文接收兩天後即可在線查看。」
將論文送至評審的標準是怎樣的?接收論文的標準呢?
「論文進入外審環節的基本條件是該研究推動了特定領域或跨學科領域的進步。如果希望得到接收,論文需要經得起審稿人的嚴格審查。」
您能介紹一些iScience在2018年發表的重要文章嗎?
「2018年,我們發表了有關電池、3D列印人體腸道組織、可穿戴設備的可拉伸導體、基因組學、進化等方面的研究。
您能給出「跨學科性」的具體定義嗎?基於這一定義,iScience為此有哪些舉措?
我認為,跨學科科學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來自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合作的科學;雖然是針對具體領域,但可以激發其他領域研究的科學;還有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問題的科學。我們致力於讓所有類型的研究都能在iScience上找到歸屬感;同時我們將為值得發布的論文簡化其發表流程。在名為「幕後故事」(backstory)的欄目文章中,我們的作者詳述了他們在面對跨學科研究相關挑戰時的解決方法。此外,iScience編輯經常會舉辦一些研討會,為克服這些障礙提供建議。」
iScience是否只發表跨學科的研究?
「iScience既發表跨學科研究,也注重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向更廣泛的受眾呈現針對具體學科的研究,我們最終呈現的論文不僅需要讓科學家所在領域的研究團體能夠理解,而且要讓更多受眾看得懂。」
iScience發表哪些類型的文章?
「本刊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在長度方面不受限制。此外,我們還會發表綜述和觀點文章,它們對最先進的技術一探究竟,展示了對某一領域未來的前沿展望。我們致力於研究的完整性,因此設置了「方法公開」這一詳述實驗步驟的部分,同樣沒有長度限制,作者必須在其中獨立地闡明他們所進行的工作。」
Cell Mentor是Cell Press與CST聯手推出的
在線資源平臺Cell Mentor,努力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發展解析、
文章發表指南、實驗設計和操作技術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