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知名非盈利期刊出版商開始擁抱開放獲取的替代路線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兩家知名非盈利期刊出版商開始擁抱開放獲取的替代路線來源:solidot

開放獲取是期刊出版的一大趨勢,但出版成本並沒有消失。現有的開放獲取模式主要是將成本從大學圖書館轉移給論文作者。大學擔心為了幫助科學家出版論文它們的支出可能比訂閱期刊的費用更高。現在兩家非盈利的知名期刊出版商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去支持開放獲取。

Annual Reviews宣布了Subscribe to Open方案,改變訂閱的性質,也就是院校的訂閱費用保持不變(有5%的折扣),但期刊將變成開放獲取。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則要求在其期刊上發表了最多論文的院校支付更多費用,而這些院校的研究人員將可以在ACM期刊上不受限制的發表論文,不再需要支付論文處理費用。ACM希望這一方案能維持期刊收入,將每年出版的2.1萬篇同行評審論文開放獲取。到目前為止,兩種方案都得到了正面的回應。

來源: cnBeta

相關焦點

  • 開放獲取:沒有embargo periods不會傷害出版商的利益
    Embargo periods通常是只訂閱式期刊或綠色開放獲取期刊,論文出版後經過一段時間才免費全文開放獲取。隨著 S計劃最後期限的臨近,圍繞embargo periods的爭論愈演愈烈。出版專家表示取消embargo periods對出版商沒有負面影響。隨著全球學術界和出版界等待即將到來的 S 計劃磋商結果之際,一個反覆出現的討論點已經圍繞存在的綠色開放獲取模式展開——即作者們必須在出版後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分享他們在開放獲取方面的工作成果。
  • 探索新的開放獲取健康期刊
    ScienceOpen自豪地宣布,我們與Spotlight on Research (SOR)建立了夥伴關係,提高人們對SOR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健康期刊的認識。Spotlight on Research的使命是在易獲取、高質量、高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方面成為在線學術出版的領導者,並成為所有從事和閱讀健康相關研究人群的首選同行評議來源。它的期刊旨在通過在網上免費提供高質量、以證據為基礎的健康信息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 學術界開放獲取矛盾又起,MIT、愛思唯爾談判宣告破裂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杜偉、小舟繼去年加州大學宣布取消所有愛思唯爾期刊訂閱之後,MIT 與愛思唯爾的談判也宣告破裂。眾所周知,愛思唯爾是世界上最大的醫學和其他科學文獻出版社之一,其中我們所熟知的知名學術期刊《柳葉刀》和《細胞》都由愛思唯爾出版。
  • 語言不再是研究的障礙:開放獲取期刊顛覆英語在科學文獻上的主導地位
    倫敦和新加坡2018年2月1日電 /美通社/  OMICS International執行長斯裡努巴布-葛德拉(Srinubabu Gedela)博士表示,開放獲取科學出版事業正在打破語言上面的障礙。在公開獲取期刊上發表的科學研究能夠在不觸犯版權法的情況下,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羊毛出在羊身上:Nature出版集團宣布第一個開放獲取協議
    《自然》的出版商已經同意了它的第一個協議,允許一些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和其他33種自然品牌的圖書上發表文章。 發表在《自然》雜誌及其姊妹期刊上的研究是靠收費牆的,儘管這些雜誌有時會選擇發表開放獲取的文章。
  • 違背「開放獲取」原則,《自然》雜誌機器學習新刊遭到抵制
    《自然·機器智能》網站截圖俄勒岡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榮譽教授 Thomas Dietterich 介紹公開信的推特截圖公開信同時提到:事實上早在 2001 年,《機器學習期刊》(Machine Learning Journal)的編委會就全體辭職,並成立了一份零成本開放獲取期刊《機器學習研究》(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 開放獲取期刊eLife獲2500萬美元資助—新聞—科學網
    eLife 網頁截圖 全球最大的3家私人生物醫藥贊助機構在2012年啟動eLife期刊時,希望可以重組科學家發表其一流論文的方式
  • 加州大學籤署大型開放獲取協議,《自然》論文將供免費閱讀
    期刊論文的開放獲取已成為學術出版重要趨勢。當地時間6月16日,美國加州大學系統(UC)和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宣布籤署一項突破性的開放獲取(OA)協議。根據協議,加州大學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出版的論文將供全世界讀者免費閱讀。
  • 最大學術出版商放大招!不讓加州大學師生看今年2500多種期刊
    乾明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對全球學術核心加州大學放出了大招: 不再讓加州大學師生查閱其旗下期刊自今年1月1日以來發表的論文。
  • IET出版全新的開放獲取學術期刊《能源轉換與經濟》
    2020年10月16日,中國北京——近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與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合作出版了一本全新的跨領域學術期刊——《能源轉換與經濟》(Energy Conversion and Economics)。期刊涉及能源工程、電氣工程和運輸工程等多學科的技術、經濟、管理和政策等相關研究,並採用了金色開放獲取模式。
  • 收費學術期刊已淪為「斂財機器」?
    [摘要]林賢祖說:「目前絕大部分開放存取出版商都採取作者付費(版面費)的模式,從而產生一個巨大的利潤(論文版面費)空間,幾乎所有大型的開放存取出版商一開始就罔顧學術水準而追逐暴利!」林賢祖在文中寫道:「目前絕大部分開放存取出版商都採取作者付費(版面費)的模式,這恰恰迎合了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表論文的巨大需求,從而產生一個巨大的利潤(論文版面費)空間,幾乎所有大型的開放存取出版商一開始就罔顧學術水準而追逐暴利!甚至連Nature出版集團、Science 集團、Elsevier集團等老牌學術出版商也加入這場撈金運動!」
  • 《科學》將有開放獲取雜誌
    與《自然》和Plos One不同,同是世界出版領域的大腕,《科學》雜誌在當前開放獲取的歷史潮流面前似乎一直不為所動。不過,最近《科學》雜誌終於按捺不住,已經準備2015年啟動自己的開放獲取雜誌。
  • 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網址你也不要提,不然就...
    「為什麼Elsevier沒有把這兩家網站也一起告了?」」欺軟怕硬「的感覺,油然而生。不僅如此,還有細心網友發現,Elsevier在指責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網站中將連結導向了Sci-Hub。當年 10 月,法官發出禁令,裁定Sci-Hub侵犯了Elsevier期刊內容的版權,要求關閉其在美國的伺服器,從此Sci-Hub開始了流浪之旅,遷移到美國無法管轄的地方,網址在 8 年間幾度更換。而同時在流浪的還有創始人Elbakyan,她為了躲避被引渡到美國的風險,開始四處躲藏。Science網站評價她是「可敬的利他主義抑或大型犯罪組織,而這取決於你的立場。」
  •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 IET與Wiley宣布建立「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合作關係
    中國,北京2020年7月16日——近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與John Wiley&Sons Inc.共同宣布,就開放獲取(OA)期刊的出版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從2021年1月開始,IET期刊將採用金色開放獲取(gold open access) 的模式出版。
  • 重磅丨約翰·威立收購學術出版商辛達維
    辛達維是開放獲取行業真正的『先驅』,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套數位化、使用便捷的出版流程,所有文獻都經過同行評審過程,使那些能夠改變生活的科學發現,更快速、更有效地推向世界。」近年來,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在全球學術界快速發展,其允許同行評議的文章被立即閱讀和共享,使重要的研究成果廣泛可用。
  •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全新升級上線 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由科技部委託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負責實施,作為我國科技期刊集中開放獲取平臺,「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以「公益普惠、開放共享、權威精品」為定位,以開放整合國內科技期刊為途徑,匯聚國內千餘種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佔比超70%,學科分布遍及理、工、農、醫四大科技領域,收錄期刊論文超500萬篇,面向科技人員免費開放,提供全文和期刊評價指標,實現即時下載。
  • 9500歐元換一篇《自然》開放存取文章,值嗎?
    根據協議,成員機構的作者可在1900種期刊中發表開放獲取文章,並獲得這些期刊的永久訪問權限。每篇文章的閱讀與出版費為2750歐元,由中央訂閱基金支付。不過,隨著OA模式的逐漸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認可和支持具備可靠質量控制和合理費用的OA期刊,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鼓勵和資助開放存取期刊發展。赫烜認為,《自然》加入此次轉換協議,也是基於OA發展環境的不斷成熟。
  • 英國皇家學會創辦新開放獲取期刊
    英國皇家學會總部2月12日,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雜誌的出版方)宣布出版旗下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不到一周之後,2月17日,英國皇家學會宣布也將出版自己的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出版首期定在今年晚些時候。 皇家學會在聲明中稱,新期刊將「提供升級發表服務,幫助學界發表所有接收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受傳統期刊對範圍、長度或者影響的限制」。
  • 中國知網營收近10億時 國外大學紛紛抵制學術出版商
    據愛思唯爾稱,該標識代表了「出版商和學者之間的共生關係」,只是如今這種共生關係受到了挑戰。   愛思唯爾的出版商標  在學術機構為獲取期刊而付費的同時,他們的員工也正在為期刊提供免費勞動力。當期刊收到新稿件時,他們會將其發送給該領域的專家審閱,這個過程被稱為同行評審。同行評審員除了審閱文章,還會提出詳細意見,並提供贊成或反對文章出版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