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新增兩種開放獲取期刊—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記者2月18日從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獲悉,該集團新推出《通訊—材料》和《通訊—地球與環境》兩本開放獲取(OA)期刊。前者2月4日發表了首批論文,後者於2月12日開放投稿入口。

 

據了解,《通訊—材料》刊發材料科學各個領域的重要研究,包括材料學與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交叉領域的研究。 「我們尤其注重發表涵蓋所有技術就緒水平的論文——從材料基本性能和屬性,直至其實際應用用途和擴展等。」該刊主編John Plummer說。

 

《通訊—地球與環境》刊發涵蓋地球、行星和環境科學各領域,及其與生態學、可持續性和環境社會學交叉領域的研究。「該刊覆蓋廣泛,因此能獨特地將地球科學的各個學科結合在一起去解決科學問題,以理解地球及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刊主編Heike Langenberg說。

 

據悉,包括《自然—通訊》《科學報告》以及這兩本新刊在內,施普林格·自然目前出版了約600本全開放獲取期刊。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 施普林格·自然新增兩本開放獲取期刊:涉材料科學與地球環境
    2020年2月18日,澎湃新聞從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獲悉,該集團新推出了兩本開放獲取(Open Access,簡稱OA)期刊,分別是《通訊-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和《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 英國皇家學會創辦新開放獲取期刊
    英國皇家學會總部2月12日,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雜誌的出版方)宣布出版旗下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不到一周之後,2月17日,英國皇家學會宣布也將出版自己的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出版首期定在今年晚些時候。 皇家學會在聲明中稱,新期刊將「提供升級發表服務,幫助學界發表所有接收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受傳統期刊對範圍、長度或者影響的限制」。
  • 開放獲取期刊eLife獲2500萬美元資助—新聞—科學網
    eLife 網頁截圖 全球最大的3家私人生物醫藥贊助機構在2012年啟動eLife期刊時,希望可以重組科學家發表其一流論文的方式
  • 我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上線—新聞—科學網
    1月20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與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合作的開放獲取期刊《衛星導航(英文)》(Satellite Navigation)正式上線出版
  • 《自然》系列發布三本新期刊—新聞—科學網
    《自然》系列期刊又增添三個新成員: 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 BMC F4 | 生物醫學領域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
  • 加州大學籤署大型開放獲取協議,《自然》論文將供免費閱讀
    期刊論文的開放獲取已成為學術出版重要趨勢。當地時間6月16日,美國加州大學系統(UC)和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宣布籤署一項突破性的開放獲取(OA)協議。根據協議,加州大學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出版的論文將供全世界讀者免費閱讀。
  • 華東理工大學自辦學術期刊BIOB入選SCIE—新聞—科學網
    :BIOB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該期刊在2019年5月之後發表的論文將被全部收錄進入其資料庫及其指數體系(包括SCIE和ESI), 預期明年6月將正式公布期刊2020年的影響因子。該刊在2014年藉助合作方SpringerOpen的開放出版平臺正式上線,迄今平穩運行近7年,共發表論文340多篇,篇均引用率為9.76。2020年,期刊網頁的訪問量已經超過25萬次, 在服務全球學界的同時也有力地提升了華東理工大學及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 自然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共促開放獲取
    ·自然出版的完全開放獲取的期刊和書籍,以滿足中國科研人員對高質量開放獲取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 GoOA是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出資建設、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運營的非商業服務,旨在為中國科研人員篩選和提供高質量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推薦優質OA期刊投稿。目前,GoOA已經覆蓋全球主要的OA出版機構,提供2000餘種精選OA期刊投稿推薦、48萬篇的OA論文發現,以及開放文獻數據挖掘分析服務。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 | 第38屆中國控制會議
    原文連結: http://t.cn/AijpvWqC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h-VzYGealN01h7af59C77w 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TCCT)發起、廣東工業大學承辦第38屆中國控制會議(CCC2019)於2019年7月27-30日在廣東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 兩家知名非盈利期刊出版商開始擁抱開放獲取的替代路線
    原標題:兩家知名非盈利期刊出版商開始擁抱開放獲取的替代路線來源:solidot 開放獲取是期刊出版的一大趨勢,但出版成本並沒有消失。現有的開放獲取模式主要是將成本從大學圖書館轉移給論文作者。大學擔心為了幫助科學家出版論文它們的支出可能比訂閱期刊的費用更高。現在兩家非盈利的知名期刊出版商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去支持開放獲取。Annual Reviews宣布了Subscribe to Open方案,改變訂閱的性質,也就是院校的訂閱費用保持不變(有5%的折扣),但期刊將變成開放獲取。
  • 調查顯示中國作者發表開放獲取論文易獲支持—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張蕾13日從自然出版集團與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最新的「作者觀點調查」獲悉,與世界其他國家同行相比,中國作者在以開放獲取形式發表研究成果時
  • 國際首本極端科技專業期刊獲第一個影響因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創辦的國際首本極端科技專業學術期刊《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簡稱MRE) 獲得自2016年創刊以來的第一個影響因子——2.931,在SCIE收錄的
  • 探索新的開放獲取健康期刊
    ScienceOpen自豪地宣布,我們與Spotlight on Research (SOR)建立了夥伴關係,提高人們對SOR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健康期刊的認識。Spotlight on Research的使命是在易獲取、高質量、高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方面成為在線學術出版的領導者,並成為所有從事和閱讀健康相關研究人群的首選同行評議來源。它的期刊旨在通過在網上免費提供高質量、以證據為基礎的健康信息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 違背「開放獲取」原則,《自然》雜誌機器學習新刊遭到抵制
    發布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網站上的一封公開信指出,機器學習界長期積極探索學術資料的「免費和開放獲取」(free and open access),而《自然》的這份新刊卻依然延續了學術出版界慣行的、向作者和使用者收費的封閉獲取(closed-access)原則,因此公開信的籤署人決定:不會向這份刊物投稿,或參與它的評審、編輯工作。
  • 分支機構|《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期刊目錄資料庫...
    分支機構|《測繪學報(英文版)》被國際著名開放獲取期刊目錄資料庫「DOAJ」收錄 2020-06-17 0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pringer Nature自然科學與工程開放獲取期刊|2019最新期刊指標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備受矚目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在此,整理出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科學與工程學開放獲取期刊的最新期刊指標,供大家先睹為快。Nature Research、BMC以及SpringerOpen 已籤署了《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DORA),並將一如既往地主張以一系列不同的指標來評估期刊。
  • 《催化學報》《能源化學》再次入選期刊一區—新聞—科學網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公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催化學報》和《能源化學》均位居化學大類一區,這也是兩刊連續兩年入選中科院期刊分區一區
  •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全新升級上線 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由科技部委託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負責實施,作為我國科技期刊集中開放獲取平臺,「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以「公益普惠、開放共享、權威精品」為定位,以開放整合國內科技期刊為途徑,匯聚國內千餘種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佔比超70%,學科分布遍及理、工、農、醫四大科技領域,收錄期刊論文超500萬篇,面向科技人員免費開放,提供全文和期刊評價指標,實現即時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