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是漢字的冷僻字,只作為地名使用。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這個字幾千年來一直延續使用到今天,而它作為地名所代表的中心地域卻始終沒有太大變化,從而書寫了一部漢字傳奇史。
現在,就讓我們從音、形、義三方面走進「邳」字的六千年前世今生,見證它的無窮魅力與無限生命力。
一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各類字典上都註明「邳」字讀「Pei」,邳縣縣名。可是在它所屬的徐州地區還有一個沛縣,這個「沛」字也讀「Pei」,與邳的讀音一樣,只是音調上有區別:邳是第一聲的陰平,沛是第四聲的去聲。本地人還好區別,但外地人,特別是南方人,在讀音上就很難區別這兩個字了,常有外地人來邳縣錯走去沛縣,去沛縣又誤買邳縣的車票。
其實,邳州人用方言讀「邳」字,讀作pi,第三聲,當年聽收音機廣播用普通話讀邳縣的邳字為「pei」時,都感到很好笑,也很彆扭。六十年代末,周總理在北京接見徐州地區兩派代表,交談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也感到這兩個縣的縣名讀音實在太相似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應該改正。據說正是在周總理的提議下,新版的《新華字典》作了修正,將邳字由普話的讀音pei,改為邳州的方言讀音pi,讀音則不變,還是平聲。所以,七十年代之後出的字典詞典,大都把邳字的讀音改作了「pi」。周總理的老家淮安離邳縣很近,他應該很了解這一地方的風土民情,為邳字改讀音,體現了他博大深厚的親民情懷。而且,從造字法上看,改成邳縣方言讀音,也很符合這個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它的聲旁丕,本身就讀pi,很容易認識,一般人即使不認得而讀半邊,也能讀對。因為方言與標準讀音的不同,而在字典上改變一個字的標準讀音,這在文化史上不多見,應該是語言史與地名史上的一段佳話。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後來出版的《古漢語大字典》在邳的註解中,先說讀PI,,後說讀PEI。兩種讀音都對。至於其他詞典甚至《詞源》,邳字的讀音都一律標為pei,沒有第二種讀音。
那麼,《古漢語大字典》為何要注兩音並且說兩音皆可用呢?我想這應該是基於對古代文化的尊重與傳承,特別是作為專業性的古漢語詞典,有必要標明字音的歷史沿革,這也表明,在古籍裡,「邳」還是應該讀pei的。
二
再從形的角度來看「邳」字。「邳」是形聲字,聲旁是「丕」,形旁是「阝」。其實最初是沒有這個形旁的,它原本是個獨體字「丕」,後來加了右耳旁,專門作地名。而這個獨體字,從造字法來說,既是象形字,又是會意字。象形與會意產生了兩種絕然不同而又絕妙無比的解法,讓我們這個「丕」字更加非同尋常。
先說象形。大家看,這個丕字像什麼?具體說,像植物的哪個部分呢?如果把每一筆劃看作是一朵花瓣的話,是不是像一朵盛開的花呢?而在我們邳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墩子遺址出土的彩陶上,就有與丕類似的花紋!這個彩陶上的花紋與丕的基本筆劃太相似的。所以可以說,丕字是從花的形狀象形造字而來的。後來引伸用「丕」表示花萼,就是花瓣下部的一圈葉狀綠色小片。郭沫若解釋說:「『丕』字像花的子房,子房成熟必然膨大,用來表示大,成為假借字。」所以,邳州的「丕」又表示廣大和偉大。所以夏禹時的奚仲分封到我們這兒,作為邳國創始者,他以「丕」為地名,就是指邳地疆土廣大。
再從字形上會意看,「丕」字原作不,上面一橫是天,下面個字是大鳥飛天上,個下再加一橫,就指鳥飛翔在天空中留下美麗的影子。這個解釋,既富動感,又富美感,而且氣魄宏大,氣勢非凡。但我們邳州人還覺得不夠大氣,又解為,上一橫是天,下一橫是地,中間的「個」字就是翱翔於天地之間展翅高飛的大鵬鳥。這樣解字,雖然牽強,卻表現出當代邳州人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
現在我們所用的邳州的「邳」字,加上了耳朵旁,這個耳朵旁是從都邑的「邑」字演化而來,上面口表示疆域,下面邑表示人口,即是城邦、地域的意思,這就標明邳是個地名。那麼,丕與阝合起來成來一個邳字,這個邳的準確含義就是——美好而廣大的都城。
講到這裡,大家不妨聯想一下,關於「邳」字的這兩種解釋,一個指鳥,是動物,一個指花,是植物。動物與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兩個基本分類,我們「邳」字全佔了,而且無論是天是的飛鳥還是地上的鮮花。都是大自然中的最美而且是最旺盛的生命。從這個角度看,「邳」字又可解釋為生命繁衍,生生不息,是生命力旺盛發達的象徵。
三
邳字字義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
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奚仲做車服大夫,主管夏朝交通,因為發明車,幫助大禹治水有大功,就被分封到了薛城,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棗莊一帶,後來又遷到我們腳下的這塊地方,建立諸侯國。當年奚仲佔據的這塊地方可比今天的邳州大多了,大體上西鄰大彭氏國,就是徐州,北接薛地,就是山東薛城,東近東夷,就是東海海岸線,南靠淮夷,就是淮河中下遊。於是奚仲就為他的這片新領地取名「丕」,意思就是疆土廣大。而他也就成了邳國的第一任國君,成為邳州的創始者。如今,為了紀念他,在邳州城裡建了奚仲路與奚仲公園。
在奚仲建立邳國之後,世事滄桑,朝代更替,邳國沉浮其中,在歷史大潮中,時而湮沒,時而顯赫,但有一點,無論何朝何代,無論持續幾千年,作為這個地方的地名,幾乎從未離開邳字,也就是說,變來變去,邳字一直作為地名存在著。一個邳字與我們不離不棄四千年,這在全國地名中,也不多見。正因為奚仲創建了邳國,因此在夏朝的地圖上,其實也是中國的第一張地圖上,就有了我們這個邳字。這太了不起了!雖然這地圖已失傳,但有確鑿的文字記載了這件事。本地文史專家崔學法說,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多長,邳州的歷史就有多長。邳州的文明史與中華文明史同步,並不是大話。更何況,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前,也就是距今六千至八千年,我們邳州這塊大地上,就早已有了人類文明活動了呢!正因為我們邳州古老先人的存在,才將江蘇的人類活動文明史向前推了三千年!這可是有實實在在出土文物證明了的。
此後邳地名稱隨朝代變化而變化,除去遠古時代與史前文明,在歷史上她曾先後被稱為邳國、下邳郡、邳州、邳縣與今天的邳州市。其中還有一段時間稱徐國,這徐國也曾是夏商周時代的一個大諸侯國,最有名的國王叫徐堰王,關於它,歷史謎團以及傳奇故事更多,以後我們也會講到。而在動蕩的朝代更替中,邳地還曾有過「武州」、「東徐州「、」邳雎縣「等許多種短暫的稱呼。另外,有」下邳「,就有」上邳「,邳字還做過山名,如河南有個大邳山,還做過村名,如山東有個邳莊,我們地稅局門前的兩個石獅子,就是這個邳莊村贈的。還作過姓,如有一位東漢的開國元勳叫邳彤。大家看,看似簡單的一個邳字,我們只是揭開一層字皮,就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四
在邳州博物館的《邳州歷史沿革》圖表上,清晰勾畫出了邳州的歷史沿革變遷,顯然,這與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中華民族歷史沿革圖表在時間發展上是同步的。所以有學者感慨讚嘆說,中國的歷史有多久遠,邳州的歷史就有多麼久遠,邳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與中華民族有歷史記載的歷史相一致的。據有專家考證,在中國的第一張古代地圖上,就有「邳」字。
除去遠古時代與史前文明,邳州自有行政區劃以來,她的歷史沿革可分為5個重要時期。一是從公元前21世紀奚仲建立邳國開始,到公元前11世紀的夏商時期,稱古邳國。二是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時期,稱徐國。三是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589年的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稱下邳郡或下邳縣。四是從公元581年到公元1911年的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稱邳州。五是從1948年邳縣解放到1992年撤縣建市的新中國時期,1992年邳縣撤縣建市,成立邳州市。
大家可以前後算一下,從公元前21世紀到今天的公元21世紀,邳州有文字的歷史就有近四千年啊!邳州的歷史,也是「邳」字的演變史。
【本文作者:徐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