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鈣信號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心臟肌質網鈣信號成像新技術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2020年10月13日,北京大學鈣信號研究團隊在心臟領域頂級期刊Circula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Imaging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 Signaling in Intact Cardiac Myocytes」的通訊論文。該論文提供了一種新穎通用的實驗策略,實現了在生理條件下對心肌細胞肌質網(SR)鈣信號高精度實時觀測。

SR是由生物膜形成的具有納米管和納米囊結構、三維聯通並瀰漫於整個胞漿的單一細胞器。SR貯存高濃度鈣離子,是細胞內最重要的鈣庫(Ca2+ store),其鈣濃度時空動態有著豐富多彩的生物學信號功能。正常SR鈣釋放驅動心臟的每一次搏動,SR鈣庫超載可導致鈣釋放通道RyR的過度活躍,引發鈣波及心率失常。另一方面,SR鈣庫貯存不足不僅影響心臟收縮功能,還可誘發內質網應激及細胞死亡。然而,由於帶有AM基團的鈣染料(如Fluo5N-AM,其AM基團為穿越生物膜所必需)在裝載過程中會滯留於胞漿而難以實現精準定位於SR,直接觀測SR鈣動態是心臟領域內長期以來的一大瓶頸。前人研究表明,除了在實驗動物兔和狗上取得部分成功,在擁有眾多基因操作和疾病模型的鼠類模式生物上,尚未實現對完整心肌細胞SR鈣信號的成像研究。

srCES新策略實現心臟肌質網鈣信號成像

研究團隊巧妙地採用了SR定位的羧酸酯酶(srCES)策略來實現鈣染料的定向富集。作者首先利用腺病毒將srCES遞送入分離培養的大鼠心肌細胞,在10分鐘的染料裝載過程中,srCES高效地水解AM基團,達到將Fluo5N選擇性富集在SR中的效果,且效率接近100%。為實現在活體(in vivo)條件下使小鼠心臟特異地表達srCES,作者進一步設計了含有心肌特異性啟動子元件的腺相關病毒,也獲得了近乎完美的鈣染料富集效果。

藉助於新實驗方法捕捉的高分辨SR鈣動態,作者測定了在一次心臟搏動過程中SR釋放約40%的鈣庫含量,解析了鈣信號基本單位——鈣火花(Ca2+ spark)的「孿生兄弟」——鈣空穴(Ca2+ blink)。進一步地,作者從全新的SR視角,驗證了鈣波傳播的多個假說,為「鈣致鈣釋放」(CICR)機制提供了直接的實驗證據,並定量測定了CICR的閾值,為揭示心衰和心律失常伴隨的鈣信號紊亂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研究技術和思路。此外,新策略可望廣泛應用於各種肌細胞(如心房肌、骨骼肌)SR及各種細胞器(如溶酶體)鈣信號的研究中。

該工作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王世強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謝文俊實驗室合作完成。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生路福建和研究生趙琰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程和平和路福建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王顯花老師和生命科學學院郭前進同學。項目得到科技部和國家基金委多項資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腫瘤鈣信號通路受高甲基化調控
    鈣釋放激活鈣電流、鈣濃度變化、肌動蛋白網絡解聚是細胞增殖的首要條件。說明鈣離子在細胞癌變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腫瘤細胞中的鈣離子濃度遠高於正常細胞:轉化細胞內鈣結合蛋白質/鈣調蛋白含量比正常細胞多2倍;腫瘤細胞L型和T型鈣通道高表達;鈣依賴性的蛋白激酶c(PKC)、磷脂酶A2(PLA2)、磷脂酶c(PLC)等在腫瘤中的活性升高;鈣離子和鈣調素激活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癌細胞中高表達等等都證明了這一事實。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交感神經遞質調控心臟活動的新原理
    其中β1受體與Gs蛋白耦聯,通過廣域的cAMP-蛋白激酶A信號轉導途徑,既磷酸化細胞膜鈣通道增強鈣內流,又磷酸化RyR2鈣釋放通道和肌質網鈣泵以增強胞內鈣釋放和鈣回收,從而大幅增強心臟收縮力。而β2受體同時與Gs和Gi耦聯,其信號被阻隔(compartmentalize)在膜下微區,不能調控肌質網功能,因此對心臟收縮力貢獻很少。長期以來,心肌細胞中β2受體為什麼而存在一直困惑著心臟調控的研究領域。
  • 北大研究團隊開發活細胞成像新技術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北京大學博士生洪森煉和陳濤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活細胞成像技術,利用炔基標記手段並巧妙地應用了受激拉曼顯微成像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活細胞的脂類、核酸、蛋白質和糖類等關鍵生物分子的特異性、低幹擾的三維成像,突破了成像標記基團的尺寸極限。
  • Nature:揭示腎上腺素激活心臟電壓門控鈣通道機制,有助開發治療...
    腎上腺素在引發戰鬥或逃避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中研究最深入的現象之一。然而,這種激素如何刺激心臟功能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一個謎團,即腎上腺素如何調節一類關鍵的負責啟動心臟細胞收縮的膜蛋白---電壓門控鈣通道。
  • 研究建立心房肌細胞鈣濃度數學模型
    但是當心臟需要加強工作時,它還要依靠小心房深處的心房肌細胞。 這些高性能的心房細胞的健康依賴於特定的細胞內鈣濃度。如今,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們第一次建立了一個關於心房肌細胞鈣濃度的數學模型,以提高我們治療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科學家們利用這個技術突破了以往的成像技術,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鈣信號轉導被認為是植物抗寒和耐熱的關鍵,但其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Cell 新工具|新型鈣整合器揭示驅動行為厭惡的大腦細胞類型
    對這一過程的深入理解繼續開發對DNA、RNA等多種水平的短暫細胞事件進行記錄的新型工具,從而幫助我們回答一些重大問題,如相互聯繫的神經細胞類型如何形成網絡,或者這些細胞的活動性如何驅動行為事件。細胞水平的成像技術常用於鑑定與特定行為、經歷相關的細胞亞群。
  • 阿爾茨海默症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之前該方面研究的一個主要焦點是線粒體動力學與β澱粉樣蛋白(Aβ) 毒性之間的聯繫。最近的證據表明,線粒體鈣穩態的失調也與Tau蛋白和其他危險因素有關。該綜述回顧了AD患者線粒體失調、線粒體鈣轉導有關的的最新文獻,收集了各類人類組織的數據,討論了線粒體鈣轉運蛋白作為抗AD神經保護藥物候選治療方案的可能性。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5:05:19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Vladislav V.
  • 人類首次用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富含鈣的超新星,有何發現
    古人們一般將天上新出現的星星稱為新星。在1885年的時候,有天文學家在仙女星系中發現了一顆「新星」,在它最亮時,視星等為5.8等,這是能照亮整個仙女星系的亮度。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富含鈣的超新星,而這種超新星爆炸是非常罕見的,想要發現並研究它們,對於天體物理學家們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AD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之前該方面研究的一個主要焦點是線粒體動力學與β澱粉樣蛋白(Aβ) 毒性之間的聯繫。最近的證據表明,線粒體鈣穩態的失調也與Tau蛋白和其他危險因素有關。該綜述回顧了AD患者線粒體失調、線粒體鈣轉導有關的的最新文獻,收集了各類人類組織的數據,討論了線粒體鈣轉運蛋白作為抗AD神經保護藥物候選治療方案的可能性。
  • 研究人員用X射線講究富含鈣的超新星
    對於鈣,大多數人會聯想到牛奶、牙齒和骨骼的東西。可能讓人驚訝的是,宇宙中的大部分鈣,包括我們身體內的鈣,都來自於恆星的死亡。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富含鈣的超新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恆星爆炸,以至於天體物理學家們難以找到並研究它們。由於罕見,這種類型超新星的性質和產生鈣的機制一直是個謎。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可能揭開了這些神秘事件的真面目。
  • Nat Commun:鈣在帕金森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大腦中鈣的水平的上調會導致毒性物質團塊的形成,而這則是帕金森症的發病標誌。在這項由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中,作者發現鈣能夠介導神經末梢細胞膜微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對於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同時也影響了帕金森症發病關鍵蛋白alpha-synuclein的活性。大腦中鈣水平的過高或者alpha-synuclein蛋白水平的過高都會觸發腦細胞死亡的鏈式反應。
  • 植物鈣依賴蛋白激酶( CDPK)
    在植物體內,CDPK作用的內源底物含有潛在的磷酸化基序,所以對CDPK作用底物的鑑定及作用機制的研究,為進一步闡明CDPK的生物學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但到目前為止,對CDPK底物的了解並不多。通過體外磷酸化實驗,鑑定出的底物多為離子通道蛋白,與代謝相關的酶類以及參與脅迫反應相關的蛋白。
  • 理解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從獲取到詮釋|腦科學頂刊導讀64期
    直到最近,使用過表達或敲除方法研究染色質調節蛋白的研究尚未確定特定基因的表觀遺傳修飾的效果,因為這些技術通常會影響數百或數千個基因組位點。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回顧了最近使用在體基因座特異性神經表觀基因組編輯技術的進展,(這些進展)首次明確了特定基因在特定細胞群體中的單個染色質修飾,及其在下遊分子、細胞、環路和行為水平的影響。
  • 雙一流建設首輪,北京大學創新群體增量全國第一
    下一步,團隊將繼續鑑定光、重力、機械壓力、溫度、花粉管伸長與完整性維持等信號通路新因子並對多種內外信號的協同調控網絡開展深入研究。團隊工作照  項目名稱:細胞鈣信號研究(延續資助)  項目負責人:程和平  關鍵詞:細胞鈣信號、心血管、光學成像系統
  • 北京大學召開「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專題新聞...
    2017年5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學「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專題新聞發布會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徐濤、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成果轉化處副處長劉宇、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出席發布會。
  • 奧地利科學家成功培養心臟模型,為心臟病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平臺
    當前開發再生療法和探究心臟畸形的主要瓶頸是缺少人心臟生理模型。在過去的十年中,類器官培養領域已經極大地促進了生物醫學研究的速度,例如腸道、肺組織、大腦、眼睛、胰島、肝臟以及皮膚等組織類器官培養。而心臟是最後一個缺少這種組織自組裝模型的器官,也是最難攻克的器官【1-2】。
  • 為什麼果蠅飛行離不開鈣 | 諾獎得主Michael Rosbash論文
    鈣是一種重要的信號物質,對多種細胞活動起到調控作用。有研究顯示,果蠅飛行能力的發育就離不開神經元中鈣的調節。這一過程是如何實現的?2017年2月14日《科學報告》發表了一篇名為A pupal transcriptomic screen identifies Ral as a target of 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 in Drosophila neurons的文章,指出鈣信號在蛹階段早期就通過調控神經元中的特定基因表達影響飛行能力的發育。
  •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彙編
    03唐世明、餘聰課題組合作在Current Biology上發表文章 視覺科學與視覺藝術:達利的林肯肖像畫與雙光子成像的故事  北京大學唐世明老師和餘聰老師兩個實驗室這幾年一直在運用雙光子鈣成像技術研究獼猴的初級視覺皮層神經元的反應,包括對交叉線條或者格子刺激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