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in Neurosciences: AD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2020-12-04 腦科學君

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關,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等。之前該方面研究的一個主要焦點是線粒體動力學與β澱粉樣蛋白(Aβ) 毒性之間的聯繫。最近的證據表明,線粒體鈣穩態的失調也與Tau蛋白和其他危險因素有關。該綜述回顧了AD患者線粒體失調、線粒體鈣轉導有關的的最新文獻,收集了各類人類組織的數據,討論了線粒體鈣轉運蛋白作為抗AD神經保護藥物候選治療方案的可能性

1、線粒體鈣離子穩態與神經退行性變

鈣離子是一種受嚴格調控的第二信使,對神經元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通過與蛋白質結合,鈣離子調節能量產生、神經元死亡等生理過程,並在學習和記憶中發揮重要作用。線粒體是細胞內重要的細胞器,以ATP的形式為細胞提供大部分能量。神經元的糖酵解能力有限,依賴於軟骨前體ATP的產生來維持離子梯度,並產生軸突和突觸的膜電位。線粒體除了提供能量外,還參與細胞內鈣離子信號的時空調節。線粒體鈣離子處理異常已在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觀察到,包括AD、帕金森病和亨廷頓病。幾十年來的研究證據表明AD神經元中存在鈣離子穩態失調和線粒體功能障礙。

2.AD中的鈣離子穩態

鈣離子的持續高濃度增加,尤其是線粒體中的鈣離子增加會導致自由基和ROS的產生,因此有理由認為,鈣離子穩態的紊亂導致了AD神經元的氧化應激增強自由基形成神經元退化過程,甚至可以假設細胞內鈣離子的改變可能是AD中神經元損傷和功能障礙的根源。然而,AD的病理學基礎是線粒體功能障礙,還是Aβ和病理性Tau積累的結果,這仍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3.AD患者線粒體鈣離子穩態受損的發現

線粒體鈣離子穩態的改變對細胞的正常功能和存活是不利的。AD患者大腦的特點是ATP水平降低,ROS生成增加,線粒體功能受損。AD中線粒體鈣離子不穩定的主要發現如下所示。

圖1:線粒體鈣不穩定性的主要發現

(1)Aβ積累可引起線粒體鈣離子失衡

APP和Aβ通過外線粒體膜(TOM)40的轉位酶和線粒體內膜(TIM)23重要通道的轉位酶積累在線粒體基質中,在那裡它們與特定的線粒體內蛋白質相互作用,降低呼吸鏈複合體的活性,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Aβ本身的存在會損害線粒體鈣離子穩態。線粒體鈣離子的增加激活了線粒體轉換通道(mPTP)通透性、細胞色素釋放和細胞凋亡。

作者團隊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線粒體鈣離子的高水平與其到Aβ斑塊的距離沒有相關性,與以前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認為,儘管為了觀察胞漿中鈣離子濃度的增加,神經元可能需要更靠近Aβ斑塊,但是線粒體可以在任何地方感受和緩衝高濃度的鈣離子。此外,線粒體是可移動的,並會進行線粒體自噬,受影響的神經突起可能會被輕微修剪,稀釋斑塊的局部效應。有趣的是,只有在線粒體鈣超載積聚在胞體時神經元才會死亡,積聚在神經突起時則不會。作者認為,線粒體鈣離子超載在神經元胞體中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現象,而不是單個線粒體中的孤立事件。在隨後死亡的神經元中,caspase激活與神經元胞體中的氧化應激同時發生,但在Aβ斑塊周圍的神經軸突中沒有發現。

Aβ介導的線粒體鈣離子超載的另一個機制是通過降低線粒體鈣離子外流的主要途徑鈉-鈣-鋰離子交換器(NCLX)的水平來影響鈣離子濃度

(2)病理性Tau蛋白引起線粒體鈣離子穩態失衡

在體外,Tau被發現定位於線粒體外膜(OMM)和線粒體內腔,並與線粒體轉運體和複合體相互作用。為了滿足特定的亞細胞需求,線粒體在神經元內運輸,在軸突內長距離移動。線粒體轉運受鈣離子和一些線粒體胞質蛋白(Tau和一些激酶)的調節。局部高濃度的鈣離子阻止了線粒體的轉運,將其保留在高能量需求的部位或鈣離子緩衝所需要的地方。過度表達Tau的細胞和暴露於胞外Tau聚集體的細胞中線粒體鈣離子緩衝和細胞內鈣離子穩態都遭到了破壞。

雖然Aβ和Tau相互作用的潛在機制尚未闡明,但Aβ和Tau可能在損害線粒體功能中起協同作用。Tau是Aβ對神經元和線粒體產生負作用所必需的蛋白。與野生型小鼠相比,Tau基因敲除(KO)小鼠中缺乏Tau蛋白可能會挽救Aβ產生的神經毒性和認知障礙,這提示Tau在Aβ誘導的神經退行性變的機制中起關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AD腦組織RNA測序和基因晶片分析,參與線粒體鈣離子轉運的許多基因的表達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編碼線粒體鈣離子內流(線粒體鈣離子轉運體複合物)的蛋白的大多數基因都下調了,而編碼NCLX(線粒體鈣離子外排)的基因上調。這些數據都顯示了人類AD樣本中與線粒體鈣離子穩態有關的基因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圖2)

圖2: 在人腦中發生了改變的線粒體鈣離子轉運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情況

(3)AD風險因子影響線粒體鈣離子平衡

載脂蛋白E4(ApoE4)是一種參與血漿膽固醇調節的脂質轉運蛋白,是散發性AD最常見的遺傳風險因素。表達APOE4的神經元顯示NAD+/NADH比率降低,ROS增加,線粒體鈣離子水平升高。

鈣穩態調節劑1(CALHM1)是一種鈣離子通道蛋白,參與調節細胞內鈣離子和Aβ水平。TREM2是一種免疫調節受體,對髓樣細胞的激活和存活至關重要。一種TREM2的變異已經被發現會增加患AD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對攜帶TREM2變異的患者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形成的小膠質細胞的研究表明,影響TREM2功能的變異的表達會損害線粒體功能。

4.線粒體相關的內質網膜(MAMs)與AD的MAM假說

線粒體鈣離子轉運體(MCU)需要消耗線粒體內膜產生的線粒體膜電位(ΔΨM)才能將鈣離子從胞漿輸送到線粒體基質中。然而,它對鈣離子的親和力很低,這意味著在生理條件下,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應為5-10μM才能打開MCU。健康細胞的胞漿中從未達到這些值,因此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線粒體鈣離子轉運體只會在細胞鈣離子超載的情況下才會轉運鈣離子。

OMM和內質網(ER)建立聯繫點,稱為MAMs。MAMs位於細胞內,是動態的脂筏,富含膽固醇和鞘磷脂,以及與鈣離子運載相關的蛋白。MAM調控與AD相關的關鍵的細胞事件,如脂質合成和轉運、鈣離子從ER到線粒體的轉運以及一些代謝途徑(如葡萄糖代謝)。在正常情況下,線粒體直接攝取從內質網釋放的鈣離子,鈣離子從近到遠在線粒體中擴散,避免了線粒體鈣離子超載。反過來,內質網控制線粒體能量平衡。一些研究已經調查了MAM依賴性線粒體功能障礙在AD期間細胞應激,MAMs通過改變其調節蛋白和功能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 C99是APP的C端片段,在γ-分泌酶的作用下產生Aβ42,也存在於MAMs中。因此,有人提出線粒體功能障礙位於MAMs中C99積累的下遊,提示線粒體功能失調在AD中的早期作用,這一機制被稱為AD的MAM假說。

5.線粒體鈣離子對AD治療的潛能

鑑於線粒體鈣離子失調可通過凋亡/壞死引發神經退行性變,因此確定維持鈣離子平衡和線粒體功能的靶點對於開發疾病修飾藥物至關重要。然而,以保護線粒體功能和線粒體鈣離子穩態為目的的化合物和小分子神經保護策略的研究還不成熟。迄今為止,MCU複合體成為研究熱點。MCU抑制劑Ru360的抑制作用可能會在自然分泌的Aβ寡聚體刺激後阻止小鼠線粒體鈣離子的攝取,這一證據表明MCU是AD的潛在治療靶點。

6.結論與未來展望

在AD中,線粒體功能障礙與Aβ和病理性Tau聚積在生理和時間上都有聯繫,它們相互獨立、協同作用於細胞器。近年來AD的成像技術和模型的進展為更好地理解與這兩種蛋白質相關的線粒體鈣離子穩態失衡提供了新的途徑。來自人類AD屍檢腦組織的RNA-seq數據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線粒體中參與鈣離子轉運的蛋白質編碼基因發生了變化,提示人類AD腦線粒體鈣離子水平的變化。然而,一些迫切問題需要解決,才能闡明線粒體鈣離子在AD中的作用。如:(1)在AD中,線粒體鈣離子升高是否與澱粉樣斑塊形成同時發生它是在神經原纖維纏結積聚之前還是之後發生的?(2)內質網-線粒體鈣離子轉運的生理作用是什麼如何防止其在AD中的破壞?(3)AD中,線粒體鈣離子和線粒體功能紊亂是否還損害了大腦中其他類型的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治療方法能針對不同的細胞類型來單獨恢復線粒體鈣離子平衡嗎?

最新的研究指出MCU是AD和其他與線粒體鈣離子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候選治療靶點。未來的工作將集中在這些發現的臨床相關性上,總之在作者看來,結合清除Aβ和Tau沉積以及調節線粒體功能/能量代謝的策略,將會成為AD治療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Calvo-Rodriguez M, Bacskai BJ. Mitochondria and Calcium in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Cell Signaling to Neuronal Cell Death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Nov 4]. Trends Neurosci. 2020;S0166-2236(20)30224-1. doi:10.1016/j.tins.2020.10.004

編譯作者:原代美少女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小言、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症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最近的證據表明,線粒體鈣穩態的失調也與Tau蛋白和其他危險因素有關。該綜述回顧了AD患者線粒體失調、線粒體鈣轉導有關的的最新文獻,收集了各類人類組織的數據,討論了線粒體鈣轉運蛋白作為抗AD神經保護藥物候選治療方案的可能性。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鈣信號轉導被認為是植物抗寒和耐熱的關鍵,但其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Frontiers最新綜述: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
    人們發現,線粒體AKAP·PKA複合物可以影響PD模型中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和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 在這裡,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在Front. Aging Neurosci.上討論了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並為PD的潛在治療策略提供了更深層次的見解。
  • FOOD CHEM南京農大丨鈣參與鹽脅迫下作物酚類積累的GABA信號轉導
    稍後還會為大家帶來一作視頻講解期刊:Food Chemistry主題:鈣參與鹽脅迫下作物酚類積累的GABA信號轉導(鈣信號)標題:Ca2+ involved in GABA signal transduction for phenolics accumulation in germinated hulless barley under
  • 難點+重點 生理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在生理和生物化學均會考察,而且每年必考,天天師兄已在十年真題的各年份中串講完了生理+生化的細胞信號轉導所有核心考點,建議同學們不留死角的整體複習。(2019多選)需要胞質內第二信使介導信號轉導的受體有:A.離子通道型受體B.G蛋白耦聯受體C.核受體D.鳥苷酸環化酶受體常考的第二信使包括「AD鈣奶給淋淋」——cAMP、DG(DAG)、Ca2+、cGMP、IP3、PIP3。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國家基金委從推動和促進我國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在20世紀初啟動了重大研究計劃,多次研討了化學生物學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凝練科學問題,最終聚焦在生命活動中的基本單元——細胞及其複雜的信號轉導網絡。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圖1 不同細胞器中脅迫的感受和信號轉導  (A)細胞器分散感受脅迫的模型。脅迫引起不同細胞器功能紊亂,產生並整合信號調控核基因表達和其他細胞活動,以恢復細胞穩態。(B)內質網脅迫的感受和信號轉導。  單線態氧觸發一個需要核基因編碼的定位於類囊體膜上的EXECUTER(EX1)和EX2兩個蛋白參與的信號途徑(Wagner et al.,2004)。由於葉綠素前體原葉綠素酸脂的積累,擬南芥flu突變體在由黑到亮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單線態氧的猝發。單線態氧的積累引發核基因表達劇烈變化,導致野生型植株出現缺綠表型和細胞死亡,而ex突變體不死亡(Wagner et al.,2004)。
  • 正常普裡昂蛋白質過剩可能誘發神經細胞死亡
    新華網東京5月31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國立精神神經中心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和狂牛症沒有直接關係的正常普裡昂蛋白質過剩會引起神經細胞凋亡,這一發現對了解狂牛症發病機理和預防狂牛症大有幫助。 據《日本經濟新聞》31日報導,大腦中一般存在很多正常的普裡昂蛋白質,但這些普裡昂在大腦中到底有什麼功能人們並不清楚。研究人員在研究正常普裡昂增加以後老鼠大腦呈海綿狀而死的原因時,發現了與神經細胞死亡有關的兩種蛋白質。一種是搬運正常普裡昂的蛋白質,另一種是在神經細胞表面接受普裡昂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不斷發出讓神經細胞死亡的信號,誘發神經細胞凋亡。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我們從評述中節選了植物抗性與信號轉導研究領域的進展,以方便從事該領域相關研究的朋友們查看。 抗性與基因沉默 在自然環境中, 植物會面臨多種生物脅迫。細胞自噬可調節免疫相關的程序性細胞死亡, 在植物對病毒感染的響應中起作用。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9-3(離子脅迫信號-3)
    PP2C通過去磷酸化作用負調控蛋白激酶級聯信號系統,參與細胞周期、脅迫信號轉導、基因轉錄、蛋白質翻譯及翻譯後修飾等細胞活動過程。此外,SOS2與2C類蛋白磷酸酶ABI2相互作用,也使SOS2處於非激活狀態。
  • ad9854產生線性調頻脈衝信號
    2.ad9854晶片簡介與特點   ad9854數字合成器是高集成度的器件,它採用先進的dds技術,片內整合了兩路高速、高性能正交d/a轉換器通過數位化編程可以輸出i、q兩路合成信號。在高穩定度時鐘的驅動下,ad9854將產生一高穩定的頻率、相位、幅度可編程的正弦和餘弦信號。
  • NMT歷史上的今天丨Plant Cell Physiol:Ca2+流指示的微藻氮脅迫信號轉導研究
    小球藻中胞質Ca2+水平的變化以及Ca2+信號轉導在中性脂質合成中的作用。研究了氮飢餓條件下的C2。通過使用掃描離子選擇電極技術檢測到的結果表明,氮飢餓導致大量Ca2+穿過質膜流入細胞。Ca2+螢光成像和流式細胞儀用於評估這種Ca2+內流對Ca2+信號生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當細胞暴露於細胞中時,胞漿中Ca2+的濃度會瞬時增加,然後保持穩定的高水平。氮飢餓。
  • 【中國科學報】植物激素的全新信號轉導之路
    獨腳金內酯如何調控植物與外界環境進行信號「交流」、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等,始終是植物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團隊,在獨腳金內酯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系統鑑定了擬南芥獨腳金內酯早期響應基因,並闡明相關分子機制和發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北京大學鈣信號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心臟肌質網鈣信號成像新技術
    該論文提供了一種新穎通用的實驗策略,實現了在生理條件下對心肌細胞肌質網(SR)鈣信號高精度實時觀測。SR是由生物膜形成的具有納米管和納米囊結構、三維聯通並瀰漫於整個胞漿的單一細胞器。SR貯存高濃度鈣離子,是細胞內最重要的鈣庫(Ca2+ store),其鈣濃度時空動態有著豐富多彩的生物學信號功能。
  • 哈工大在《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雜誌發表論文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高明輝課題組在國際學術雜誌《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題為《LKB1-AMPK信號通路通過抑制脂肪酸合成而阻斷鐵死亡》(LKB1-AMPK Axis Negatively Regulates
  • Nature: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的不依賴於TIR1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背景:經典的生長素信號通路是指生長素與其受體TIR1/AFBs結合後, 能穩定其受體與生長素信號抑制因子Aux/IAA蛋白的互作, 且能夠泛素化降解Aux/IAA蛋白, 釋放出被Aux/IAA蛋白抑制的生長素響應因子
  • 做農業研究要想「先聲奪人」,就要懂得植物發出的這些信號!
    細胞外的信號轉導到細胞內,轉化後形成細胞內的信號,形成進一步的傳導,來刺激植物體內酶的活性、基因的表達等等。細胞內的信號分子被稱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又稱次級信使,是指細胞感受胞外環境信號和胞間信號後產生的胞內信號分子,從而將細胞外信息轉換為細胞內信息,如鈣信號系統、肌醇磷脂信號系統、環核苷酸信號系統。
  • 揭示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9月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江雲課題組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孫金鵬課題組應用最新的非天然胺基酸編碼技術,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重要的信號轉導機制
  • 科學家攻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難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領銜的交叉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視紫紅質與抑制型G蛋白(Gi)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 維生素ad是魚肝油嗎 這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d
    很多人都聽說過魚肝油,也知道魚肝油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把魚肝油和其他的物質弄混了,有人認為維生素ad就是魚肝油。那麼,維生素ad是魚肝油嗎?什麼食物含維生素ad?維生素ad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