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進化論:智齒為啥被嫌棄?

2020-10-03 雅克菱Yakelin

很久很久以前,長頸鹿的祖先其實並不是長脖子。它們最愛的食物是樹葉,但隨著食物的減少,低處的樹葉越來越少,它們不得不儘量去夠高處的樹葉或者高樹的樹葉。這樣,它們就使勁蹬腿伸脖子,慢慢的,慢慢的,一代又一代,脖子越來越長,就變成看今天的這個模樣。



這就是生物學歷史上曾經流行過的用進廢推說,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拉馬克


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是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偉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拉馬克去世30年後,達爾文才發表了舉世矚目的《進化論》。


1744年8月1日,拉馬克生於法國畢伽底。他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的學生。因為受老師的影響,他專注於生物學的領域。奠定拉馬克學術地位的是他的兩本巨著《無脊椎動物的系統》、《動物學哲學》。


在他的進化學說(被後人稱為「拉馬克學說」)中,拉馬克提出了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


他認為物種是可以變化的,物種的穩定性只有相對意義。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環境條件對生物機體的直接影響。生物在新環境的直接影響下,習性改變、某些經常使用的器官發達增大,不經常使用的器官逐漸退化。物種經過這樣不斷地加強和完善適應性狀,便能逐漸變成新種,而且這些獲得的後天性狀可以傳給後代,使生物逐漸演變。適應是生物進化的主要過程。這就是「用進廢退說」。



拉馬克的理論猶如一道閃電,在當時神創論的幕布下撕開了一道口子,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也開啟了後來者的視野。


雖然如今更先進更科學的自然選擇論已經代替了用進廢退說,但這並不能說明拉馬克的理論沒有用了,至少在口腔醫學方面,它依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比如說:智齒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漏洞,所以它才會那麼招人嫌棄。



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大腦體積一直在增大,而口腔空間卻一直在縮小


早期的人類是不被智齒問題困擾的。那時候的食物非常粗糙,他們需要用寬闊的頜骨來附著肌肉,用以支撐強大的咬合力。同時寬闊的頜骨也給牙齒預留了足夠的生長空間,等到20歲左右牙齒嚴重磨損甚至掉落的時候,智齒就會生長出來讓他們能夠繼續活下去。



而現代人因為食物精細化的原因,已經不需要這麼強大的咀嚼力了,因此頜骨有逐漸變小的趨勢,在這變小的頜骨上如要容納跟以往相同數目及大小的牙齒,則牙跟牙之間往往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於是擁擠,長倒,長彎,或長不出來的情形便發生。


等到智齒生長出來的時候,頜骨上已經徹底沒有了立足的空間,於是它只能往其它方向突圍,形成讓人聞之色變的阻生埋伏智齒。


從結構上看,智齒是位於牙槽骨的最裡面,是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裡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它之所以叫「智齒」,是因為萌出時間比較晚,通常在20歲左右才會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髮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俗稱為「智齒」。



從功能上來說,智齒就和闌尾一樣,都是人類進化史上曾經有用,如今卻又沒用的器官。生活環境的改變讓人類不再需要它們,可它們卻還是如期到來,然後折磨的你死去活來。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牙齒,是人類進化的漏洞?
    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仍然面臨質疑的今天,人們突然發現,如果這一切成立的話,我們其實並沒有選擇一條完美的進化之路。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闌尾是最多餘的器官,智齒同樣也在這個「榜單」佔據一席之地。,如果人們仔細回想就會發現,自己身邊很少有人不存在任何牙齒問題,即便在成年以後,也會面臨智齒的困擾。
  • 人類還在不斷進化!越來越多人會沒有智齒?
    近250年這種進化越來越快。你有智齒麼?智齒,是人類進化史上一個類似於Bug的存在,終有一天,它會像尾巴一樣,從人類身上進化消失。智齒是第三磨牙,長在牙槽盡頭。進化論者認為,人類和猿猴的祖先下顎和牙齒比我們大。在進化過程中,頜骨變得越來越小,智齒空間越來越少,因此引起了許多問題,殘留至今的智齒很多時候只能拔除處理。按進化論者的說法,智齒問題簡而言之就是腦部變大,犧牲了頜骨的大小造成的。
  • 我們身上的智齒、尾骨、小耳尖是沒進化完成的器官?很多人不知道...
    前幾天,我去醫院拔掉了折磨我幾個禮拜的智齒,這顆智齒不但發炎疼痛,還讓我整個半邊臉都腫了起來,真是難受。 結果回到家,老公卻心疼起拔智齒的花銷來,還反問我,為啥只有我長智齒,他就不長?聽起來好像長智齒是我不對一樣,簡直太氣人了。
  • 中醫:關於智齒的說法
    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顆第三磨牙。因為這四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髮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故稱它為「智齒」——智慧之齒。其實,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眾所周知,「用進廢退」是生物進化論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智齒就是極好的例證。
  • 拔智齒會瘦臉?想得美!
    編者按: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眾所周知,「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論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智齒就是極好的例證。很多人不知道智齒的具體位置,長智齒到底要不要拔呢?智齒到底有什麼危害?「智」字,就應該知道這個牙齒不簡單。
  • 人類是否還在進化,科學家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新生兒沒有智齒
    據外媒LAD bible2020年,10月10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出生時就沒有智齒。由此引發了眾多科學家對「微進化」的深入探究。圖2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解剖學雜誌》上,人類的進化速度比過去25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快。
  • 最佳年齡 | 牙齒矯正要等12歲後?拔智齒幾歲最佳
    我們在吃飯時很少能夠用到智齒,而智齒的萌出常常給清潔牙齒帶來麻煩。由於智齒在口腔牙槽骨的最裡端,尤其是位置長得不好的智齒!牙刷很難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來完成清潔。 長此以往,牙齒周圍堆積的食物殘渣,往往會引起口腔炎症,如智齒冠周炎等。
  • 長有智齒,牙醫為何總讓人拔掉?是智齒毫無價值,還是別有所圖
    智齒,在民間有傳說這是「智慧之齒」,是一個人有智慧的象徵,但智齒其實是我們在進化過程中的遺留物,在人類進化時,整個頭骨、下頜骨在變小,留給牙齒的空間在縮小。部分人在進化時,智齒的基因就慢慢被「優化」,這類人就不會再長智齒,另外部分人的基因還有改變,仍然保留了智齒的設定,所以這類人就會長出智齒。智齒的位置比較尷尬,往往會影響到其他牙齒的生長並且引起疼痛,所以很多牙醫都會建議患者拔除智齒。但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很多人都懷疑醫生推薦拔除智齒究竟是為了利益,還是真正為患者著想,今天就告訴大家。
  • 科學家開發「牙齒粉碎機」:獲取智齒中的幹細胞
    北京時間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智齒是令許多人煩惱的問題,但其實它們也是幹細胞的來源之一,具有拯救生命的潛力。然而,想從智齒牙髓中獲取幹細胞並不容易:牙齒鑽孔過程中會導致溫度升高,降低可獲取的幹細胞數量。此外,清洗牙齒所用的水中可能含有腐蝕性元素,而鑽孔產生的牙釉質微粒也可能汙染牙髓。
  • 人類在進化!越來越多的嬰兒沒有智齒,骨骼也更驚奇
    據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仍然在「快速」進化,並且正在經歷一個可以在短時間內觀察到的微觀進化過程。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泰根·盧卡斯博士表示,人類的臉正在變得越來越短,下巴越來越小,這意味著提供給牙齒的空間越來越小。盧卡斯博士解釋說:「由於人類學會了如何使用火和加工食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出生時就沒有智齒。」
  • 智齒不礙事的情況下,到底該不該拔?你在不在拔智齒的隊伍中?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談一下「智齒」,很多人發現自己有「智齒」於是被看作是"智慧到來"的象徵,因為這顆牙的名字叫"智齒"。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是「第三磨牙」,這顆象徵"智慧"的牙齒並不聰明,恰恰相反,在進化的進程上卻是「落後的殘留」。
  • 闢謠|智齒都需要拔除嗎?NO,口腔醫生給你細說智齒的這些妙用
    什麼是智齒智齒,專業術語為第三磨牙,又俗稱盡頭牙、智慧牙等。智齒大多是在18歲左右開始萌出,位於口腔所有牙齒的最後面,由於頜骨發育不足,往往不能夠正常的萌出。牙齒缺失,牙槽脊會逐漸吸收變至低平,活動假牙固位效果也會欠佳。如果智齒能夠健康存在,那麼在其咬合面可以預備合支託分擔咀嚼壓力,可以很好的幫助假牙固位,使用效果也會大大提升!
  • 牙齒的古老智慧-智齒發出的警訊,你讀懂了嗎?
    實際上,這個想像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的「智齒」。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裡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間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髮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俗稱為「智齒」。智齒生長方面,個體有很大差異,通常情況下應該有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牙,有的少於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人會多於4顆。
  • 「疑惑」長了智齒,怎麼「救」?
    智齒之所以常常出來煩人,就不得不說到牙齒的進化。人類牙齒的進化受人類的生活習慣的影響,在遠古時代,人們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還沒有學會用火烹飪食物,經常需要撕咬粗硬的食物,因而擁有鋒利的牙齒和粗大的頜骨。牙齒也幾乎長得都很整齊,很少出現擁擠的情況,但隨著烹飪水平的提高、糧食的豐足,食物開始變得越來越精細,人類頜骨因而漸漸退化變小。
  • 人有多少顆牙齒?牙齒的數量會影響運勢嗎?
    容許小賢先賣個關子,下面為大家細細講來~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概念,人在生長過程中是有兩幅牙齒的,兩個不同時期的牙齒數量是不同的。六歲之前的是乳牙,他們會陪伴我們度過一段短暫快樂的童年時光,然後在6~12歲之間慢慢被第二副牙齒「恆牙」代替。如果沒有意外並且保護的當的話,後來長出的恆牙將會陪伴我們一生,直到老去的時候才會退休~所以大家要好好保護恆牙哦,這可是沒有接班人的。
  • 長智齒!拔還是不拔?!雙語科普視頻帶你走進智齒
    談到智齒,人們第一印象就是發炎和疼,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過拔智齒的「悲慘」經歷。到底何為智齒,長智齒會對人有什麼影響,需要拔除嗎? 何為智齒?智齒,也就是第三磨牙,長在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從正中的門牙往裡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一般在16-25歲之間萌生,是所有牙齒中最晚萌生的。由於在這個階段正好是人的生理、心理髮育走向成熟,所以象徵著「智慧到來」,故有「智齒(wisdom teeth)」的俗稱。
  • 有些人認為進化論是科學界的謊言,難道人不是進化的嗎?
    因為進化論沒有完全定論(因為沒有證據,證據要至少100萬年)那麼那些喜歡「與眾不同」的人一曲解,進化論無法定論——>進化論是錯誤的。然後各種找「證據」但是這些證據能駁倒進化論前提是——進化論是錯的——強行用結果證明前提條件,再用「前提條件」證偽進化論
  • 有些人認為進化論是科學界的謊言,難道人不是進化的嗎?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為了生存和延續人類文明的方向上,人類雖然進化的不明顯,但人類社會進化得很徹底,正是這種整體性的進化減弱了個體進化的必要性。進化論本身沒有錯,但不完備,就像牛頓力學一樣。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解釋人類。
  • 拔出智齒後會瘦臉,還是會讓牙齒鬆動?智齒到底要不要拔?
    智齒是我們口腔中最晚長出的牙齒,一般有一到四顆不等。我們在吃飯時很少能夠用到智齒,而智齒的萌出卻常常給清潔牙齒帶來麻煩。由於智齒在口腔牙槽骨的最裡端,牙刷很難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來完成清潔。長此以往,智齒周圍堆積的食物殘渣,往往會引起口腔炎症,如智齒冠周炎等。那麼什麼情況下智齒應該拔除呢?
  • 智齒到底能不能拔 拔了之後有沒有危害
    每個人都有智齒,但是每個人長智齒的數量可能不一樣,智齒生長方面,個體有很大差異,長了智齒真的說明是因為自己聰明嗎?其實,長智齒還面臨這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疼痛,甚至長達半年的疼痛,每長一顆智齒都會帶來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