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從小到大,我們需要面對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除了生長發育過程帶來的影響之外,還有一部分來自於人類漫長進化過程形成的特殊規律。
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仍然面臨質疑的今天,人們突然發現,如果這一切成立的話,我們其實並沒有選擇一條完美的進化之路。
人類進化存在很多缺陷,智齒就是問題之一
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因為人類本身存在很多缺陷,這不僅表現在我們的脊椎無法承受直立行走的壓力。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闌尾是最多餘的器官,智齒同樣也在這個「榜單」佔據一席之地。
這裡就要談到人類的牙齒,如果人們仔細回想就會發現,自己身邊很少有人不存在任何牙齒問題,即便在成年以後,也會面臨智齒的困擾。還有一部分人由於基因等方面的影響而出現畸形牙齒,這都需要通過手術和人為治療來解決問題。
科學家在近年來已經注意到了相關問題,不過他們也發現,這一切都是在人類工業革命以後出現的變化。也就從側面證明,人類的牙齒沒有適應大腦的發展,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狀態,從而讓人們面臨諸多挑戰。
牙齒的發展歷程,與人類飲食結構變化相關
科學家表示,人類牙齒的存在其實十分矛盾,作為身體中最堅硬的骨骼,它們能夠在變為化石後仍然保存數百萬年。而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中,其實就有與牙齒構成要素一致的物質。
人類的牙齒往往會在幼年掉落,乳牙換成恆牙,並且更加耐用。不過這種情況在近幾百年出現了變化,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牙齒鬆動,這並非由於我們的物質條件不夠優越,而是牙齒本身存在的缺陷終於暴露。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牙齒的發展歷程離不開人類飲食結構的變化,哺乳動物的牙齒承擔著咀嚼食物的任務,食草類與食肉類動物在牙齒的形狀和分布狀態上都有明顯的差別。
人類的祖先雖然是雜食性,但是仍保留了很多不同功能的牙齒,所以牙齒問題的出現,也與人類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後的飲食狀況有關。
口腔內部微生物環境,也因為飲食出現變化
除此之外,飲食還改變了口腔內部的微生物環境,在幾百年前,人們並不完全了解口腔護理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卻很少出現齲齒。
科學家藉助於統計數據發現,在現代人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居民出現蛀牙等問題的人數高於其他地區,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飲食上以高熱量和高甜度為主。
曾經有俄羅斯的學者表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玉米等農作物的廣泛傳播,讓人類的飲食和口腔狀態出現了改變,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牙齒暫時無法適應這種變化。
當然,問題遠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即便人類目前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存在在進化層面的瓶頸卻不可能徹底消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還需要掌握更多的線索,或許才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