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季總結之X:X-Factor,威爾斯炸傷火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5日 17:02 來源:
騰訊體育訊 從小學我們就知道「X」是一個謎,當X-Factor(X-因素)放在體育術語時,它就是那些確實存在、卻又無法控制的東西。X-因素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當正確使用時,它會炸得敵人粉身碎骨;當你使用不當時,它同樣會炸得你滿身是傷。
邦奇·威爾斯是一個X-因素,他是會炸傷自己的「X」。在2005-06賽季季後賽首輪挑戰馬刺時,他場均得到23.2分和12個籃板(其中4.2個為進攻籃板),命中率更是驚人的62.5%,讓馬刺的最佳防守陣容常客鮑文和鄧肯一籌莫展。於是他拒絕了國王開出的5年3800萬美元的合同,但無奈在自由市場上沒有哪支球隊願意開出能令他滿意的合同,最終只能接受火箭2年500萬美元的合同。
也許威爾斯來火箭只是為了另外一個夏天的到來,在來到火箭之後,人們都期待他能成為姚麥之外的第三得分點,能成為季後賽的助推器,但是他卻用傷病、發福的身體、與主教練範甘迪鬧衝突等等來回報人們對他的期待。在常規賽末期時,他乾脆玩起了「失蹤」,結果被排出了季後賽陣容。
丹尼爾·吉布森也是一個X-因素,但是他是炸傷敵人的「X」。作為2006年第二輪的新秀,吉布森是幸運的,在自己的第一個NBA賽季就跟隨小皇帝進入了總決賽,但他也做出了自己應該做出的貢獻。在東部決賽中,當騎士和活塞戰成2平時,吉布森在第5場比賽中爆發,拿到職業生涯最高的31分幫助騎士獲得賽點,並最終殺進總決賽。
像吉布森這樣的X-因素還有很多,例如爵士隊的「AK47」基裡連科,在鬧出哭鼻子事件後,AK終於找回了狀態,不但在防守上讓火箭無所適從,而且在進攻上給予爵士很大的幫助。
一支球隊需要X-因素,但像威爾斯那樣的球員不要也好。火箭新帥阿德爾曼希望威爾斯能留下來,但他又藉此抬高身價,難道火箭就非要這顆會炸得自己滿身是傷的炸彈嗎?鑑於威爾斯與火箭籤訂的兩年合同中,包括本賽季結束後可以提前終止合同的「球員選擇條款」,今年夏天他很可能重返自由球員市場,尋找另一個理想的東家。
X-因素很像哲學中所說的外部條件,儘管改變不了你前進的方向,但它卻可以加速或者延緩你前進的步伐。(掌擂)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