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沉睡時,記憶和遺忘開始對決

2020-11-27 騰訊網

大腦也會斷舍離?

大腦收集到的信息遠超過它所能保留的。我們整天都在接收新的信息,但僅有一部分能被保留到隔夜或者更久。睡眠似乎對這一學習和遺忘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它通過大腦電信號的不同模式來加固一部分的記憶,同時消除另一部分的記憶,但在此過程中起作用的機制我們一直不清楚。

2019年10月初報告的一份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兩種腦電波的對立作用分離開,從而解開了這一謎團:其中一種增強記憶,而另一種削弱記憶

大腦如何對記憶進行處理,從而保留其中一部分而丟掉另一部分?不同理論對這一問題的解釋之間存在矛盾。研究者簡單地將這些腦電波相互區分開來後,開始形成了一種可以調和矛盾的解釋。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學副教授卡努納什·甘古利(Karunesh Ganguly)說,我們尚未充分理解,睡眠如何能在記住和遺忘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關於記憶鞏固的理論大致分為兩種陣營,並且各自都有一些證據的支持。一種理論將長期的學習歸結於在睡眠時被重現的腦活動模式。這些神經發放的組合(ensembles)模擬了在原始學習過程中的信號,這樣的重現加強了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接,從而使記憶根深蒂固。如果沒有復現,理論上其他的突觸連接沒有被增強,那麼那些記憶應當會消亡。

-James Steinberg-

另外一個與之相對的理論是「突觸削減」(synaptic downscaling)。很多研究者都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更活躍地清除掉無用的記憶。因為學習過程涉及到要增強大腦連接的神經活動,需要耗能,而在睡眠中,向大腦連接的供能更少,使得那些不太具有長期重要作用的連接被削弱。去除掉這些來自於無用記憶的背景噪音使得大腦的信號更加清晰,並使大腦保持高效。

在記憶的保持中,與睡眠相關的不同的腦電波模式的作用是什麼?這項新的研究著眼於這個問題,在這些理論中建立起了橋梁。

睡眠的時候大腦都發生了什麼

長達數十年來,對於增強和丟失記憶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兩種腦電波模式上:慢震蕩(slow oscillations)和「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慢震蕩,以高峰值和低頻率為特徵,掃過大部分的腦區。睡眠紡錘波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沒有快速的眼動並且一般很少做夢的睡眠階段)每隔幾秒鐘出現的高頻活動的爆發(bursts)。當與睡眠紡錘波相結合時,慢震蕩變得對於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相比之下,δ波比慢震蕩略小,並且傾向於在大腦局部出現。因為慢震蕩和δ波一般在睡眠中同時出現並且很難區分,通常它們一起被歸為慢波。

然而識別出慢震蕩和δ波之間的差異正是這篇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的關鍵之處

金在京(Jaekyung Kim)和塔努吉·古拉第(Tanuj Gulati)一起工作,前者是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後者是來自洛杉磯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的生物醫學科學和神經學的副教授。利用獎勵機制,他們訓練大鼠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這項技能涉及到在運動皮層的一種特定的神經活動。在晚上,當大鼠進入睡眠時,研究者抑制動物大腦中選定的某種腦電波模式。第二天,他們會測試大鼠對於新技能的記憶。通過檢測這些記憶是得到了提升還是變得更差,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探究不同種類的腦電波的功能。

20多年前的一項在貓上的研究首次觀察到了兩種波之間的差異特徵,金利用這些特徵,用準確的判別標準在他所記錄的大鼠的腦中將慢震蕩從δ波中分離出來已知在記憶的鞏固中,慢震蕩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當研究者去除了慢震蕩後,大鼠的學習應該會發生退化。結果不出所料。

慢震蕩和δ波的區別

Lucy Reading-Ikkanda/Quanta Magazine

但讓研究者感到驚訝的是,當他們擾亂δ波時,他們觀察到了相反的效果:大鼠的記憶提升了

「我沒有想到抑制慢震蕩會有不同於抑制δ波的效果。」綜合生物學和生理學家吉娜·波(Gina Poe)說。她沒有預料到腦電波之間的差異會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但是她說這項研究的結果和許多其他的研究發現相吻合。「這就像是缺失的那塊拼圖。」她補充道。

這些相競爭的功能暗示了此前兩種關於記憶鞏固的重要理論的內在機制。紡錘波與慢震蕩相互嵌合。在以前,甘古利的團隊曾將這一現象與神經活動組合的重現以及記憶的增強聯繫起來。與此同時,δ波似乎會削弱大腦的連接而使得記憶退化,這一過程可能是通過某種形式的突觸削減來實現的

甘古利說,δ波的這一特點還沒有被廣泛地研究。通過把δ波的功能考慮在內,這項研究揭示這兩種波之間的平衡。這樣的平衡同時也是學習和遺忘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個推拉系統(push-pull system),」他說,「在大腦中存在一種動態過程,它能夠依據其他信息來控制記憶的開關。」

事實上,慢震蕩和δ波互相競爭著與紡錘波進行時間對齊。紡錘波和慢震蕩在多大比率同步,這與大鼠能多好地記住它們的新技能成相關關係;而如果將慢震蕩和δ波二者與紡錘波的同步率都考慮進來,我們對於大鼠學習行為的預測則會好更多。並非只有慢震蕩可以影響學習;看上去δ波也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二者可能不止是對於記住不忘,還對於在正確的時間記得正確的事情至關重要。」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副教授布萊斯·曼德(Bryce Mander)說。

但這種平衡很微妙,可能會被任何事情擾亂,從大腦損傷到睡眠剝奪。由於大腦損傷以後通常跟隨著腦電波的變化,δ波和慢震蕩的比例變化可能是延續性的記憶衰退的原因之一,甘古利說道。這些腦電波之間的關係可能在一種更加普遍的現象中起著作用——伴隨著衰老的認知衰退

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家卡努納什·甘古利在他的實驗室裡與一個同事交談。屏幕上顯示的是他們所研究的慢震蕩和δ波的波形。(譯者註:右為甘古利)

Steve Babuljak for UCSF, 2016

甘古利和他的團隊在研究中觀察到,睡眠紡錘波與不同的波有不同的交互。紡錘波傾向於與慢震蕩的一個相位耦合,但是會鎖定在δ波的另一個不同的相位上。紡錘波在衰老的大腦中也表現出了這一結合相位的偏移現象,因為它們嵌合到慢波的不同的點上。如果δ波在衰老的大腦中更普遍存在的話,這可能就有助於解釋衰老這種變化,曼德說道。

δ波還一直被更直接地和痴呆聯繫在一起。發展出澱粉樣斑塊是阿爾茲海默症的一個標誌,在表現出該症狀的大腦中,δ波激增。在晚期阿爾茲海默症者身上,不僅是他們處於睡眠狀態下,而且在清醒狀態下也能發現δ波。「你會發現δ波隨處可見。」曼德說道。它們的出現暗示了記憶障礙是如何在大腦中體現的

腦電波在競爭什麼?

關於相互競爭的腦電波的這些研究,是否能被擴展到像衰老這樣的其他領域呢?這取決於這樣的機制是否會在其他模式的學習中出現。波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學習運動技巧所需要腦區域,可能就不會參與到其它種類的學習中。所以,目前我們尚不清楚,這樣的關於相互競爭的腦電,是否存在於所有種類的記憶中。

δ波可能具有不同於慢震蕩的功能這一發現,也啟發了對睡眠和記憶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的可能解法。例如,儘管一些藥物改善了睡眠,但仍不能提升學習和記憶;未來對於在這些藥物影響下的慢波平衡進行研究,也許可以闡明其原因。關於慢震蕩和δ波分別起到什麼作用,通過跟蹤記錄睡眠中的慢波數據,也許還能得到更多新的深刻見解。另外,增強記憶的可能方法,相比於致力於促進產生更多的慢震蕩,擾亂δ波也許會被最終證明是可行的。怎樣的幹預手段可以提高學習,對具有超凡記憶力的人的大腦活動進行研究,同樣也可能給這類問題提供構想。「這篇論文開啟了一片全新的研究領域。」曼德說道。

在金的工作後面仍懸而未決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人和其他動物需要像我們現在這樣多的睡眠。證據表明,慢波和睡眠紡錘波的耦合在幾小時的睡眠中僅僅佔據幾秒鐘;其中只需要少數幾次的耦合事件就可以帶來對於記憶的持續性的長期改變。「那樣對於我們的環路完成自我重塑已經足夠了。」波說道。

譯者:OrangeSoda|審校:曹安潔

封面:Daniel Liévano |排版:語月

原文: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dueling-brain-waves-anchor-or-erase-learning-during-sleep-20191024/

本文基於CC-BY協議翻譯

相關焦點

  • 筆記|C6 記憶 之四、長時記憶 & 五、遺忘 & 六、內隱記憶和外顯...
    四、長時記憶(一)長時記憶的含義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這是一種永久性存儲,它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鐘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生;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也有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 從倫理學視角看記憶和遺忘
    雖然記憶和遺忘通常是道德評價的對象,但令人驚訝的是,記憶和遺忘在倫理學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究。我們習慣將讚揚和指責與記住和遺忘相對應,但並不意味著這種做法就是適切或正當的。有關記憶的倫理學考察了將讚揚和指責對應於記住和遺忘的做法。
  • 心理學告訴你:我們該如何學會記憶和遺忘「上」
    記憶有時候會辜負我們,我們經常會遇到想要回憶的東西卻無法在頭腦中再現,比如學習的知識定義、聚會時一個人的名字。同時有些想要遺忘的人或事物卻久久不能忘懷,比如一段悲傷的過往。記憶的內容是多元的,是多元化形式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 高效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渴望擁有哆啦A夢的「記憶麵包」?究竟真的是自己太笨了,還是沒有掌握好學習的方法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有關記憶的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
  • ...教你「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費曼學習法」(附記憶軟體清單)
    老師發表格時說的使用方法評論裡還是有不少朋友問這個遺忘曲線的原理,以及到底具體怎麼用,那索性咱們就來好好聊聊有關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內容,以及繞不開的有關「學習」和「記憶」的話題。基本上這個複習的周期,是剛剛好要忘記前幾天學過的單詞時,又幫助孩子加深一遍印象。每天複習時對那些記得很牢的單詞就沒必要多次重複了,只複習不熟練的、不會的就可以了。其實不光是背單詞,背古詩、背定義和概念、教孩子認字、記拼音,都可以用這種周期來複習。
  •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記憶過程是心理學中認知過程記憶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四個左右的考點,在教師招聘中經常出現考題。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時發現還有遺忘的部分,也就是識記、保持和遺忘、回憶和再認,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教招考試中遇到題目時,我們不要選擇遺忘,因為記憶過程如果考慮到遺忘,就不存在回憶和再認了。但是關於遺忘的理論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裡涉及的概念較難且容易混淆。這裡主要介紹5種遺忘理論。
  • 記憶是怎麼產生的?如何和遺忘作鬥爭?
    加拿大神經外科醫生潘菲爾德在治療腦損傷的患者時發現,當用電極刺激患者大腦皮層的顳葉時,患者反映好像聽到了過去曾經聽過的音樂,而且還可以隨著節奏哼唱出來。而刺激患者其他部位時,卻沒有發生這種現象。另外,科學家還發現,切除了額葉的猴子,無法完成短時記憶方面的任務。以上研究,為記憶是在大腦中的局部定位說法提供了例證。理論2:記憶是由整個腦神經綜合產生的。
  • 遺忘曲線——揭秘人類記憶存儲的奧秘
    文/元小元人類遺忘曲線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有些人記憶事物的能力和記憶的時間遠超常人這個圖官方稱作:Forgetting curve 遺忘曲線。它闡述了人類在接收到信息之後如果置之不理,這些記憶是如何丟失的:他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最開始的20分鐘之內遺忘的速度最快,1小時候之後已經忘掉了50%的內容,1天以後已經忘掉了80%,之後速度有所減緩,1個月以後只剩20%,幾個月之後只剩2%~3%,甚至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麼。
  •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記憶的遺忘是有規律性的
    生平與評價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附近一位富商的家中,17歲時在波恩大學學習歷史和語言學。從1875年到1878年,他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旅行、學習和教書。在英國期間,他受到英國聯想主義的影響;在巴黎的一家二手書店裡,他買了一本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受其啟發,他開始實驗性地研究記憶。
  • 1995年考研英語閱讀第五篇解析—本文是關於記憶和遺忘方面的文章
    的確,當一個人對一件情感上很痛苦的經歷的記憶導致了嚴重的焦慮時,遺忘可以帶來解脫。在思考記憶的進化過程及其他相關方面時,考慮下面這個問題是很有益處的,即,如果記憶不能漸漸消失將會出現什麼情形。[B]選項是對第三句的篡改,而不是改寫,其中兩個very誇大暗示了原文中沒有的遺忘與適應性之間的正比關係。命題意圖是要求考生理解第二段中作者如何論述漸進性的遺忘和突然性遺忘與適應性的關係。28.
  • 和遺忘作鬥爭,這兩件事哪個都不能少,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這種現象在學習中算是比較常見,也很普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新知識,再加上過去的舊知識,諸多知識積累到一起,如果不及時加以重溫的話,孩子就很難對巨量的新舊信息進行鞏固,那麼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被時間遺忘。所以,孩子在接收新知識的過程中其實都在和遺忘作鬥爭。
  • 水凝膠製成的人造大腦,竟然真的具有了記憶和遺忘功能
    水凝膠中的動態鍵可在高溫下快速吸水(膨脹),在低溫下緩慢釋水(收縮),實現了記憶、遺忘行為。人腦有學習能力,當這些知識不再重要時,大腦會淡忘它們。然而,想要在人造材料中重現這種動態記憶過程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水凝膠材料,能夠根據記憶強度編碼信息,同時這些信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於7月27日發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記憶的遺忘特性告訴了我們什麼?
    人類有著記憶的能力自然也有遺忘的本領,就像人會吸氣自然也會呼氣。人不能沒有呼吸,也不能沒有記憶與遺忘人的記憶是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等等記錄在自己的大腦中,這些記憶或許是圖像,或許是文字,或許是影像,也或許是一種情感,但是不論它是什麼,在大腦中的記錄都變成了一種感覺,或是清晰到明白是那些文字的感覺
  • 2018年教師招聘考試:記憶遺忘的原因
    一、記憶痕跡衰退說該學說強調遺忘由於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直至最後消退,該學說是依據條件反射理論提出的,認為記憶其實是人的大腦中形成的關於感知、思維和動作等活動的神經聯繫痕跡,這些痕跡如果得不到強化就會慢慢消退造成遺忘。
  • 《當你沉睡時》排名墊底!熱播韓劇收視率排名TOP10,你追了哪部
    如果還沒有找到自己想看的,不妨來看看最近在韓國收視率最高的十部劇集,或許能找到你喜歡的也說不定呢!TOP10 當你沉睡時《當你沉睡時》為一部特殊的預言題材的辦案愛情劇。內容大鋼為阻止夢境成為現實的檢察官丁宰璨(李鍾碩飾),與可以透過夢境預見他人不幸的女人南洪珠(裴秀智飾)之間的愛情故事。
  • 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時間:2016-05-27 12:43   來源:壹心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 隱藏的植物記憶:遺忘可能是更強大的生存工具
    莫妮卡·加利亞諾(Monica Gagliano)開始研究植物行為,是因為她厭煩了做完實驗就要殺死進行實驗的動物。她認為植物也存在著記憶。莫妮卡說:「開始一項研究,就像打開一個盒子,裡面有許多的問題,你自然會依據線索和證據進行探索分析。有時你會發現自己像科學家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一樣研究植物。」
  • 只有七秒記憶的男人:遺忘了全世界,我也永遠愛你…
    從發病的第一天開始,Clive掉入了無記憶的深淵,他的大腦再也不能儲存新的記憶,也喪失了控制情緒和聯想事情的能力。這不得不讓他離開了心愛的音樂事業,回家靜養。剛剛和他結婚一年的妻子Deborah,帶著他不斷地求醫問診,最後被醫生確診為順行性加逆行性失憶症。
  • 江西文科狀元周碧瑤:學習總是遺忘,試一試這些記憶技巧
    所謂的學習,說白了就是記憶+理解的過程,同樣的知識,有些同學很快就能記住而且不容易遺忘,但有一些同學不但記不住而且容易忘。記憶是學習的基礎,到底怎麼樣提高自己的記憶水平呢?下面聽一聽江西文科狀元周碧瑤防遺忘技巧。
  • 大腦新生神經元:加速你遺忘的「催化劑」
    隨著模式分離相關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也開始探究已有的神經網絡是怎麼整合新生神經元的。內嗅皮層是大腦中具有廣泛神經網絡連接的腦區,參與記憶、導航和時間感知等認知過程,研究表明,齒狀回產生的新生神經元為了連上內嗅皮層(entorhinal cortex/EC)的神經元,需要與已有的成熟神經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