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存在的奇葩理由,是大自然的免疫系統?還是毫無目的的生存?

2020-11-01 非人類研究所

生命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結構,當然也是一個偉大的奇蹟。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不管是對人類有害還是無害,都有自身的價值。作為人類而言,對於不同的生命體會抱有不同的態度。

其中可以帶來營養的食物,我們會竭盡全力地保護,甚至會採用人為的方式進行種植和飼養。但對於有損於我們自身的生物,則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清除。於是乎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細菌和病毒,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

演化道路上的分歧,細菌病毒分道揚鑣。

生命的基礎單位是細胞,一頭雄獅也好,路邊的一朵野花也罷,只要是我們能夠用肉眼捕捉到形態的生命體,都是由一顆顆細胞構成。而對於病毒和細菌來說,它們的結構遠遠達不到如此複雜的程度。

病毒和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也就是說一顆細胞就是它們生命的全部。不過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細菌雖然是一顆單細胞,但其中生命活動和繁衍的基本場所和結構一應俱全。

而病毒不一樣,準確地來說,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人可以斬釘截鐵地說,病毒就是一種生命。因為在目前的標準當中,病毒並不具備生命的完整結構。生命的完整結構是要有正常的生存過程,以及正常的繁衍能力,但這些對於病毒來說都不存在。

病毒的繁衍主要通過入侵其他細胞,成長同樣採取的是這種方式。因此說病毒是一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常片面。

生物演化的過程中,細菌選擇了與寄生體共生的方法。選擇好宿主後,不斷地獲取自己成長所需要的能量,而細菌本身也會幫助宿主,清理內部的一些垃圾,這種共生方式能夠保證細菌和宿主完整地存活下去。

但對於病毒來說,生存方式要更加霸道。它不會考慮宿主生存的問題,只會依靠自己的本能去不斷索取,哪怕自己的行為很有可能會殺死宿主。如果說細菌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繁衍自己的種族,因此才會考慮宿主的生存狀態。

那麼類似於病毒這樣的存在,存活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生命演化的終極形態,病毒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病毒的目的就是為了殺死宿主,病毒就像是大自然的免疫系統。當自然界的某個物種給大自然帶來巨大壓力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作用,通過這種清理的方式來使各個物種達到平衡的狀態。

也有人說病毒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同時這也是所有物種生存的終極目的。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考慮一下宿主的生存狀態,不是能夠讓物種的繁衍更有保障嗎?

其實病毒存在的目的,或許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複雜,因為病毒根本就是漫無目的,所有物種生存也是漫無目的。換句話說,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進化這種說法。有人可能會說,所有物種的演變都是朝著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進行發展。

但如果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解釋未免有些牽強附會。因為在數百萬年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從來沒有哪一個物種會自發性地朝著一個方向演化。如果能夠知道哪一個方向對自己生存更有好處的話,大自然的存在也就毫無意義。

因此對於生命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意外。數百萬年的歷史存活下來的生命體,擁有一種倖存者心理。認為自己能夠活下來,是因為在某些方面比較特殊。事實上也的確是這個樣子,不過這些特殊性並不是活下來的理由。

大自然就像是一個無情的機器,不斷地過濾著一些不適合的生命體。一番又一番的篩選,才擁有了目前地球上的物種。不過大自然的篩選並沒有結束,在未來的某一天,依然會有很多物種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

因此綜合來說,每一個物種的演化,根本就沒有任何目的,而是朝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方向前進。直到最後經過大自然篩選之後,有一部分物種存活了下來,然後繼續朝著各種方向前進,又一次被大自然篩選。

其實病毒的存在就是這麼個情況,對於宿主它完全沒有概念,就好像人類對於地球也沒有概念一樣。沒有概念也就不存在目的,只是依靠本能,簡單地活著而已。

相關焦點

  • 病毒的終極目的,究竟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但病毒一旦脫離宿主細胞,便會很快失去活性,沒有任何生命特徵。所以關於「病毒是不是生物」這類問題,至今仍存在爭議,只能說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與非生命體之間的特殊存在。病毒是地球上最最龐大的一個物種,在自然界無處不在。病毒可感染任何生物,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細菌以及真菌。但某一種病毒只能感染某種或某幾種特定的生物。我們通常會認為,有些病毒是有害的,可以迅速搞死宿主。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滅了病毒疫苗也不能生產出來,因為疫苗的成分就是滅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就是注射病毒,通過刺激免疫系統的方式讓免疫系統記住這種病毒的特徵,使其製造出相應的抗體,下次再遇到這種病毒就不怕了。通過這種間接形式以毒攻毒。
  • 人體本身有一套免疫系統,為何卻還是會感染病毒?
    既然有了免疫系統,為什麼人體還是會感染病毒?但這有個缺陷,就是這堵城牆是活的,存在先被感染的可能。免疫系統中的第二道防線存在於人的體液中,體液中含有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吞噬細胞和白細胞等可以看作城池內的衛兵,可對病毒進行溶解和吞噬,還有NK細胞可殺傷已被感染的細胞。
  • 必看生命紀錄片單|病毒是大自然的自保,而人類還在喊冤
    我國的先民們認為,世間萬物,無論人類動物,花草石木還是山川河流皆有靈魂。 時至今日,我們許多的後人,卻將「萬物有靈」拋之腦後,對自然萬物毫無敬畏之心,眼前的「肺炎疫情」便是自然給我們的一次嚴重警告。自然是人類生存最初的教材,且始終是人類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要想豐富生長,那就必須得了解自然,感知自然魅力,從心底生出對自然的敬佩之心。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病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僅僅是讓人患病嗎?沒有病毒,還有人類嗎
    病毒在大多數人看來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病毒的侵襲會使人類和其他動物患上各種疾病,有些甚至無藥可救。如果地球上沒有病毒,那豈不是對人類的健康非常有利?說不定人類的壽命會進一步提高。病毒真的一無是處嗎?病毒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病毒侵襲,人體免疫系統才是最強屏障
    縱觀歷史,人類經歷過無數次瘟疫橫行的時期,我們會發現,每次大範圍的疫情中,少數人倒下,多數人都生存了下來。追根溯源,我們要感謝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體最強屏障——免疫系統!(1)空氣中有病毒→人群到處活動聚集→病毒通過空氣、呼吸道、皮膚、衣服、手觸碰到的各種物體進入人體組織→病毒進入人體組織後在肺部細胞進行吸附和繁殖。(2)一開始人體免疫對於此種病毒還沒來得及反應,這種病毒已經迅速侵蝕了很多雙肺部細胞,破壞肺部細胞。
  • 世界上第一個病毒是怎麼來的?病毒又是如何進化到現在的模樣?
    這幾天的肺炎疫情還沒有消除,而病毒作為這次的發病源也備受關注。人們常說病毒根本沒有針對藥,但是病毒的滅活卻相當容易。因為它怕高溫,而且還是是依靠活的宿主細胞生存的。既然病毒無法在體外生存,那地球上第一個病毒又是怎麼來的?是什麼造就了病毒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如此漫長的自然進化中沒有被淘汰。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醫生: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說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 存在2億多年的鱷魚瀕臨滅絕,沒有敗給病毒的它們,卻敗給了人類
    如今,新型冠狀肺炎的肆虐讓人思考細菌、病毒和人們之間的關係。如果說細菌病毒已在地球上有著漫長的歷史,那麼鱷魚也必定和它們相處了很久,並且也在它們的肆虐下生存了下來。畢竟自人類生存以來所面臨的各種引病毒引發的疾病中,還沒有一種明確指出了是鱷魚作為宿主傳播給人類的。但作為冷血動物的鱷魚,長久以來以捕捉肉食動物來提供能量,它們用尖銳的牙齒撕扯動物的肉。除此之外,生存環境也會決定它們勢必長久和細菌共存。這些細菌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兇猛的,甚至是致命的。
  • 病毒與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博弈?病毒教你怎麼「做人」
    因為它與人體免疫系統的博弈都是一連串精心設計。 一、病毒的合作博弈 病毒何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首先,如果兩個病毒都選擇後攻擊,等待其它病毒先攻擊,那麼就沒有病毒去攻擊人體,結果是所有病毒都會被人體免疫系統反擊清除,最後病毒的收益都是負數(-1,-1)。
  • 免疫系統如何幫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在人們毫無知覺的時候,這兩個梯隊就防止了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襲。 後天免疫 後天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通過不斷接觸新鮮事物,逐漸建立起來的,其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因此,接觸過什麼東西、身邊是什麼環境,對後天免疫的影響非常大。
  • JCI Insight:某些情況下儘管HIV病毒被抑制,免疫系統還是會遭到破壞!
    2019年4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通常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人體中的愛滋病毒,通過阻止病毒破壞CD4+ T細胞使人體免疫系統得以恢復。但是科學家們現在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矛盾的對ART的反應,這種反應被稱為極端免疫衰退(extreme immune decline,EXID)。
  • 如何系統地認識病毒,系統的預防病毒
    最近冠狀病毒之後,各地的管控還是非常到位,整個春節期間大家基本都是主動或者被動的隔離起來。其實安安靜靜的思考時間也很難得,很多偉人都是在獨自思考的過程中有了重大發現。這不,我也快成下一個牛頓了,每天給閒的。大家不妨在這段時間,跟著代言一起來系統思考跟病毒有關的問題,系統的認識和理解病毒,系統的進行病毒防護。
  • 人類是地球的超級「病毒」,如果觸發了它的免疫系統,會發生災難
    超級病毒茫茫宇宙,星球無數,地球在整個宇宙中的分量頂多算得上一粒塵埃;人類就像地球上的超級「病毒」,如果觸發了它的免疫系統,就會發生災難。呵呵,凡事以道理說話,不妨站在科學文化的角度,我們一起去看看病毒的特性吧。病毒有如下特徵:A .病毒是一種類生物,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病毒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比它高級的生物細胞中,依靠宿主細胞裡的營養物質維持發展。B.病毒對宿主細胞具有破壞性。C .病毒能觸發宿主體內的免疫系統,從而限制其發展,甚至殺滅。
  • 病毒需要藉助宿主才能生存,可為什麼病毒要殺死宿主?
    最開始這些病毒可能只存在於1個細胞之內,當該細胞內充滿了病毒時,病毒就會釋放出溶解酶,將細胞膜溶解,病毒就可以趁機感染其他健康的細胞。 變異速度快 我們知道,生物體內有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時時刻刻監視者入侵者以及病變的細胞,將其消滅或吞噬,所以即使有些病毒能夠入侵人體,也不會引起生物生病。雖然免疫系統足夠強大,但是病毒的求生欲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
  • 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確保細菌在病毒感染後存活下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個長期以來的謎團: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可確保細菌菌落在遭受病毒感染後得以生存。除了揭示細菌用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新策略---這種策略與植物免疫系統所採用的策略驚人地相似---之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許多新的反轉子,在將來,這些反轉子可能會加入到基因組編輯工具包中。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5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acterial Retrons Function In Anti-Phage Defense」。
  • 病毒、細菌太強大: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是基因的自私性在導致了生存競爭的同時,也導致了動物的利他行為。因為群體或者種群都隨時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只有基因是穩定的,並通過「複製」或「拷貝」的形式永恆的存在。動物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和它自身相同的基因得到壯大。螞蟻,蜜蜂,甚至那些細菌,之所以願意付出,是因為那些同伴往往和自己具有近親緣關係,具有大量的相近基因,它們活下去,也就等於傳遞了自己的基因。
  • PLoS Pathogens: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殺死HIV病毒
    2014年7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8+T 細胞是我們的免疫系統的一種細胞,它能夠保護我們免受癌症和病毒的侵擾其中一些CD8+T 免疫細胞專門負責殺死感染HIV病毒的機體細胞。來自瑞典Karolinska 學院的研究者們和來自國外的同事首次得出為何這些細胞不能夠殺死感染HIV病毒細胞的結論。簡而言之,免疫系統的「智能鑰匙」還未打開所有到初始點的通路,即免疫系統還不能啟動CD8+T 細胞殺死感染HIV病毒的細胞。
  • 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才可以生存的病毒,為何會選擇「反殺」宿主?
    病毒究竟算不算是生物呢?這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雖然如今在科學界的概念中,將病毒劃分到微生物領域,不過,實際上病毒是沒有辦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繁殖的,它必須寄生在宿主的體內才可以,由此可見,病毒如果算作是生物的話,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生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