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全球疫苗」來了,這次人類能攻克「超級癌症」嗎?

2020-12-05 騰訊網

21新健康綜合自:中國科學報、澎湃新聞、界面新聞、BioWorld、網易號「紅楓醫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愛滋病被識別發現近40年後,人類在抗擊這種頑疾的進程上終於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據《自然(Nature)》官網報導,今年9月開始,科學家將在數千人身上測試一款「馬賽克」疫苗(mosaic vaccine,HPX3002/HVTN 706),以評估這種疫苗能否預防愛滋病毒感染。III期臨床試驗將在美洲和歐洲的變性者以及男同性戀中測試。

該疫苗研發者、美國強生下屬楊森公司介紹,馬賽克疫苗是一種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HIV病毒株遺傳物質的新型疫苗,以針對更廣泛的HIV毒株誘發的免疫反應。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病毒學家Dan Barouch將其稱之為「全球疫苗」。其在動物實驗中已取得較好的保護效果,並在已開展的人體試驗中驗證了安全性,與其他在人體進行過測試的疫苗相比,它似乎具有最持久的效果。

01

屢戰屢敗的38年

人類歷史上爆發過很多重大傳染病,像天花、霍亂、西班牙流感、黑死病、鼠疫等,均造成過成百上千萬人的死亡。隨著科學的進步、疫苗的研發,人類已經戰勝這些肆虐人間的傳染病魔。但是,一個於1981年首次發現的新型傳染病,卻迅速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巨大的恐慌。

愛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的簡稱,由HIV病毒感染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經過長達數年的潛伏期後發展成愛滋病,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並因抵抗力極度下降出現多種感染,後期常伴有發生惡性腫瘤,以致全身衰竭死亡。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次通報發現了愛滋病,截至目前已造成全球6000多萬人感染、3000多萬人死亡。據最新數據,2018年約有3790萬人感染HIV病毒,其中170萬人為新感染病例,77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

從1981年發現愛滋病到現在的38年來,科學家一直為研製HIV疫苗不遺餘力。但儘管已經成功研製幾十種抗HIV藥物,使愛滋病從「超級癌症」變成可長期存活的慢性病,但至今尚未研製出可根治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每年的新感染和死亡病例依然不計其數,我國年報告的HIV/AIDS病例也從21世紀初的幾千例增加到現在的十多萬例。

在愛滋病面前,我們仍然束手無策,疫苗研發困難重重。

這究竟是為什麼?

事實上,研製HIV疫苗是醫學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美國Science雜誌創刊125周年之際,提出的125個挑戰全球科學界的重要基礎問題之一。「HIV疫苗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科學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在科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Science125個前沿問題解讀》一書中表示。

現有HIV疫苗研發處於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HIV具有驚人的多樣性。在過去30多年裡,已經有100多種HIV疫苗在人體中進行了測試,但只有5種被批准進行大規模試驗,只有1種疫苗顯示出了保護作用。Dan Barouch坦承,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開發針對如此多種病原體的疫苗方面還沒有取得多大進展。

在HIV疫苗的研發歷史上,其發展軌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代疫苗主要以體液免疫為目標,Vaxgen公司參照了默克公司B肝膜蛋白疫苗的成功經驗,研製了HIV膜蛋白疫苗AIDSVax,即HIV外膜糖蛋白gp120的重組體,但是在志願者中進行的試驗表明,該疫苗不能預防感染發生,最終以Ⅲ期臨床試驗失敗告終。

第二代疫苗主要以細胞免疫為目標,多採用DNA疫苗和病毒載體的技術,誘導機體產生殺傷T細胞。默克公司和美國NIH疫苗研究中心以非複製型5型腺病毒(Ad5)載體研製的疫苗,在北美、南美、加勒比海和澳大利亞以及南非進行的臨床試驗研究表明該疫苗不能預防HIV感染,也不能降低接種疫苗的志願者感染HIV後的病毒水平,甚至還增加了HIV感染風險,以失敗告終。

第三代疫苗主要以綜合免疫為目標,由美國軍方、泰國公共衛生部等機構聯合從2003年在泰國開始實施的RV144 Ⅱb期臨床試驗,該試驗的研究策略建立在之前兩個失敗的HIV疫苗研究基礎上,美國NIH組織Aventis Pasteur公司的痘病毒載體疫苗ALVAC與Vaxgen公司AIDSVax疫苗聯合,採用「初免-增強」(Prime-Boost)免疫策略,讓第一株疫苗ALVAC負責刺激免疫系統,使其做好攻擊HIV病毒的準備,第二株疫苗AIDSVAX則加強攻擊力度,負責增強免疫發應。經過6年測試,獲得了31%的保護效果。儘管該疫苗因保護率過低而未能上市, 但首次在人體顯示了效果。

30多年的HIV疫苗研究,研究人員雖然屢戰屢敗,但仍然屢敗屢戰。

02

「馬賽克疫苗」帶來的新希望

所謂「馬賽克疫苗」,也被稱作「鑲嵌疫苗」,即獲取不同HIV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利用人工設計優化將這些序列組合在一起,從而引發對一系列HIV病毒毒株產生免疫反應。在應對HIV病毒驚人的變異性難題時,該疫苗被認為具有很大潛力。

Dan Barouch表示,由於HIV變異性過快,一直以來都很少有能覆蓋所有變異毒株的HIV疫苗。《北京日報》相關報導也提到:「如果只選單一亞型和其中某一兩種基因作為抗原來製造疫苗,即便人體免疫系統能產生抗體,也只能針對某一兩種抗原,不足以對HIV病毒造成致命打擊,病毒同樣可以存活並感染人的免疫T細胞。」

而此前的小規模實驗室測試表明,馬賽克疫苗能讓接種者至少在兩年內出現強烈的免疫反應。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埃默裡大學愛滋病研究人員Guido Silvestri說,這些反應似乎比泰國疫苗試驗觀察到的反應更持久。

據了解,本次最新的馬賽克疫苗試驗將招募來自8個國家的3800名參與者,包括阿根廷、義大利、墨西哥、波蘭和美國。參與者均為變性者、跨性別個體以及男男同性戀者,因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這些人群受HIV的影響尤為嚴重——美國約2/3的新感染病例發生在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中。

一半的參與者將在一年內接受4次疫苗注射,另一半將注射安慰劑。疫苗中含有一種失活的普通感冒病毒,它攜帶了3種HIV基因的合成版本。研究人員根據在世界多個地區發現的HIV毒株序列構建了這些基因。為了幫助接種者產生HIV抗體,研究團隊在該系列的最後兩劑疫苗中添加了兩種合成蛋白質——基於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常見的HIV毒株產生的蛋白質。Dan Barouch認為,這種「蛋白質促進」的結合使其成為一種真正的「全球疫苗」。

馬賽克疫苗團隊希望他們的疫苗能幫助保護至少65%的研究參與者,並在2023年得到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馬賽克疫苗並不是強生旗下唯一的愛滋病疫苗概念驗證療效研究,但該研究規模最大。此前,強生旗下基於「馬賽克」原理已在進行一項被稱為「Imbokodo(HPX2008/HVTN 705)」的有效性預防疫苗研究。據官網介紹,該2b期概念驗證試驗目前正在進行,擬評估南非5個國家2600名年輕女性(18-35歲)接種的疫苗方案,並已在近期完成臨床試驗患者入組,其初步結果將於2021年公布。

03

在坎坷中前行

對於馬賽克疫苗,一些研究人員也持保留意見。英國牛津大學免疫學家Tomás Hanke表示,「HIV變異迅速,這可能阻礙疫苗引發的任何免疫反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正在嘗試創造一種混合疫苗,這種疫苗融合了不易發生突變的HIV蛋白。

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愛滋病毒研究員Ma Luo懷疑,找到一種有效的疫苗需要花比馬賽克項目研究人員想像的更長的時間,但他對研究人員的努力表示讚賞,「無論結果如何,從人體試驗中學習都是有價值的。」

邵一鳴認為,現有HIV疫苗研發的最大瓶頸,在於目前研究尚未完全明確什麼樣的免疫類型(細胞或體液免疫)和免疫組分,能夠對HIV感染提供有效免疫保護,並控制HIV感染後的疾病進展,以及如何通過可操作的免疫手段,誘導多數人產生這些持久的保護性免疫。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先掰扯清楚疫苗那些事。

邵一鳴將疫苗分為兩類。A類疫苗可通過誘導宿主產生保護性免疫的病原體,達到預防該類疾病(如B肝)的目的。這種情況下,研製疫苗只需要找出對應病原,按照傳統工藝對其滅活或減毒、或以基因工程手段將呈遞免疫原接種人體即可。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人體免疫力清除或長期控制病原。

不幸的是,HIV屬於B類疫苗針對的病原體。HIV感染人體後,免疫系統既不能清除也無法長期控制病毒,如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大多數患者都會發病和死亡。這是因為病原體在進化上強於人體的免疫力,換句話說,就是人體的免疫力不能有效控制HIV。

截至目前,人類還未成功研製過B類疫苗,還需要在科學上探索攻克之。由於愛滋病沒有適宜的動物模型,只有將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結合起來開展探索,才能加快實現HIV疫苗研發。同時,應該總結早期研究因未能認識到HIV感染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進行了大量簡單的重複工作,對創新型研究支持不足等方面的經驗教訓。

與腫瘤經歷了長期鬥爭後,人類終於發現了腫瘤的「阿喀琉斯之踵」,推動了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免疫治療,為人類最終徵服癌症帶來了希望,也讓人們認識到了機體免疫系統的強大力量。

然而,與HIV鬥爭的30餘年裡,人類仍然沒有找到HIV感染的「阿喀琉斯之踵」,機體免疫高度複雜,我們對於HIV感染的免疫保護機制仍有很多未知,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去搞清楚這些機制。HIV疫苗研發能否突破現有的科研思維和研發思路,是成功的關鍵。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2例愛滋病治癒被確認,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當地時間3月10日發表在《柳葉刀》的論文指出,「倫敦病人」血液內無法檢測出愛滋病病毒,成為全球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是治癒還是巧合,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首先來看下HIV是什麼?
  • 拜登力推的「癌症登月計劃」會實現嗎,癌症真的能被攻克嗎?|癌症|...
    治癒癌症面臨巨大挑戰,正如上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甘迺迪總統提出登月設想時那樣,「癌症登月計劃」,以此寓意人類最終會攻克癌症。 其中胰腺癌、B細胞淋巴瘤和膠質母細胞瘤都是5年生存率不到10%,而且多年來在治療上幾乎沒有有效進展的癌症,癌症登月計劃希望藉助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和基因工程T細胞療法攻克這些難關。
  • 愛滋病、癌症能被人類攻克嗎?騰訊醫學ME大會帶你一探究竟
    愛滋病能被攻克嗎?癌症可以被完全治癒嗎?抑鬱症可以得到徹底治療嗎?這些看似與我們很遠,但又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何時能夠得到解答?醫學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人類的生命到底還有多少未解之謎?為解決這些疑問,為拉近前沿醫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騰訊將於2019年11月4日,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出版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NEJM集團旗下的《NEJM醫學前沿》共同主辦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將最前沿的先鋒醫學呈現於公眾面前,為用戶搭架跨越認知鴻溝的橋梁,揭秘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未來的方向。
  • 拜登力推的「癌症登月計劃」會實現嗎,癌症真的能被攻克嗎?
    什麼是「癌症登月計劃」登月是一件需要歷經困難、長期堅持的項目,而人類最終登上了月球。治癒癌症面臨巨大挑戰,正如上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甘迺迪總統提出登月設想時那樣,「癌症登月計劃」,以此寓意人類最終會攻克癌症。
  • 又一愛滋病患者將被治癒?人類將要攻克愛滋病了嗎?
    表示其或將成為愛滋病被治癒的第二人。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顯示,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被稱為"柏林病人",2007年,他被"男友"感染愛滋病病毒,後來,又患上了白血病,並且做了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幹細胞移植後,他在停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幾年後,體內也沒有檢測到過愛滋病病毒。那是不是說明愛滋病可以被治癒?人類就要攻克愛滋病了呢?
  • 每年奪命1000萬的癌症,將被這路新冠疫苗「順手治癒」?
    但根據媒體的說法,mRNA疫苗的意義,可不僅僅在於終結疫情這麼簡單。  彭博社報導:「新冠mRNA疫苗的成功給攻克癌症帶來了希望。」    所以,mRNA技術靠譜嗎?有沒有希望成為癌症剋星?安全性又怎麼樣呢?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為改變人類對抗疾病的新方法呢?  一、 mRNA疫苗,只算是疫苗界的初生牛犢   在說mRNA疫苗前,咱們得先明白,mRNA到底是個啥?
  • 愛滋病能治癒嗎?答案是YES
    當愛滋病 不再是絕症 從「超級癌症」到諾貝爾獎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最早報導了一種嚴重的新型傳染病
  • 全球首個免疫愛滋病的轉基因胎兒誕生 疫苗真的要out了嗎?
    今天,是中國普普通通的一天,但人類歷史也許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就在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來臨前夕,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宣布: 一對基因編輯的雙胞胎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其中一個基因經過修改,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愛滋病疫苗離上市還有多遠?
    (資料圖/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經過三十年的研發,目前仍然沒有一例愛滋病疫苗達到上市標準,但隨著科學家們對愛滋病病毒結構、作用機制及人體反應等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愛滋病疫苗有望取得突破。
  •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再獲重要進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教授11日透露,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已獲得重要進展。同時擔任中國愛滋病疫苗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的邵一鳴教授,是在11日於上海舉行的第五次中國科協論壇中國愛滋病疫苗高層論壇上透露上述消息的。
  • 愛滋病疫苗為何「難產」?病毒變化太快、能整合到人體細胞和人共存
    愛滋病疫苗為何「難產」 病毒變化太快、能整合到人體細胞和人共存、只感染人類 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愛滋病日。儘管藥物控制法可以有效降低愛滋病患者死亡率,但我國每年新發現感染者仍在10萬人以上,世界新發現感染者達180萬人。
  • 愛滋病疫苗成功還有多遠?
    HIV屬於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在已發現的7種慢病毒中,人類已成功研製了兩個疫苗:馬傳染性貧血病毒疫苗和貓愛滋病疫苗,這就說明慢病毒疫苗的堡壘並非不能攻克
  • 剛剛,人類離戰勝愛滋病又近了一大步!HIV疫苗研發取得大進展
    自1981年6月6日,人類通報了全球首例愛滋病毒感染病例以來,三十多年中,人類從未停止過與這種難以治癒的頭號傳染病搏鬥的步履。一開始愛滋病剛剛出現之時,醫學界對愛滋病知之甚少,沒有成體系完整的醫治對策,再加上當時世人對於愛滋病的妖魔化,多數愛滋病人最後只能在疾病和痛苦之中死去。然而隨著大量新藥的不斷研製,愛滋病這個曾經讓人「談虎色變」的疾病已經不再等同於「死刑」,從大幅延長患者壽命的雞尾酒療法再到全球首例愛滋病病癒患者。我們在防治愛滋病的路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
  • 京杭招募愛滋病疫苗志願者,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為預防性疫苗,已完成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且提示能誘導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反應。許多人為這個好消息雀躍,似乎離攻克愛滋難題已經不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第一個HIV疫苗試驗。HIV疫苗的研究在近35年從未停歇,進入二期,甚至是三期臨床試驗的愛滋病疫苗並不少見。
  • 世界愛滋病日 強生啟動HIV疫苗關鍵試驗
    今天,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宣布與其全球合作夥伴啟動首個在研嵌合型HIV-1預防性疫苗的療效研究,用以評估該疫苗在2600名非洲女性中預防HIV病毒的能力。人類在與愛滋病的全球戰鬥中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研發出關鍵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和愛滋病預防工具,但該疾病仍然是目前嚴重的全球健康威脅之一。
  • 基因療法解題②:從愛滋病「超級倖存者」到「柏林病人」
    前面說過,對理解人類的疾病幫助最大的,常常是攜帶罕見基因的個體。1994年,紐約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一位年輕醫生William Paxton冒出了這麼一個想法:如果能找到高危群體中具有「超級抵抗力」的個體,研究他們的基因組,有沒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愛滋病的機制呢?
  • 不亞於攻克癌症、愛滋病!
    01  癌症與愛滋讓人談之色變,但對於地球上的動物來說,塑膠袋才是頭號殺手。  有人感嘆,塑膠袋是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君不見,地球每年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扔入海洋。  君不見,這些無法分解和降解的垃圾,每年都要殺死不可計數的海洋生物。科學家估計,每年至少有100隻動物喪生於塑料。
  • 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從1987年到現在,世界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愛滋病疫苗臨床研究有170多項,但由於種種困難,其中進入Ⅱ期臨床研究的不到十分之一。  這次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呢?這些給了孔維很大信心,他介紹,這次愛滋病疫苗的Ⅱ期臨床研究將分三個階段,第一、第二階段將選擇HIV陰性的低危健康成年人作為志願者,第三階段選擇HIV陰性的健康志願者,其中包括部分高危人群。  「愛滋病疫苗的研製,和傳統意義上的疫苗不盡相同。」孔維介紹說。
  • 美國推出癌症「登月計劃」,很快就能攻克癌症,自信來自何處呢?
    癌症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2012年死於癌症的人數高達820萬。據估計,到2030年,全球死於癌症的人數將高達1300萬人。為了攻克癌症,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夜以繼日的研究,希望在本世紀,我們可以戰勝癌症。近兩年,全球最大的癌症項目來源於美國。
  • 改變嬰兒的基因就可以徹底預防愛滋病了?
    那麼這次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是否真的這麼神奇?真的安全?又能帶來多大的醫療價值? 2.免疫愛滋病基因手術與倫理「禁區」 儘管基因治療已逐漸走上正軌,但針對人類基因編輯,依舊被視為「禁區」。 這次引起轟動的基因手術,所修改的CCR5基因也極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