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2020 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落下帷幕生物領域諾獎頒給了C肝病毒的發現物理領域諾獎則是頒給了黑洞化學領域諾獎最終給了CRISPR 基因編輯,是因為「他對DNA測序上做出的貢獻」,在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他才 40 歲。
-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道路
>CRISPR 基因編輯好像哪裡不太對不過說真的,獲得諾獎一次已經屬實不易,不看不知道,到底多妖孽的科學家居然還能拿兩次,特別是胰島素結構方面的工作」;而他第二次獲得諾獎,是因為「他對DNA測序上做出的貢獻」,在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他才 40 歲。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埃馬紐爾·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2017年,在雲南的黑暗山洞裡的一群蝙蝠身上,學者們發現了極為多樣的冠狀病毒天然基因庫。非典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在這裡找到,它們之間可以像拼積木一樣互相重組,「組」出非典病毒,其中也包括徐德忠所說的所謂「非自然存在」的部分。 所謂「逆向進化」的概念更是有問題。任何演化生物學著作都會告訴你,進化實際上並不是從落後到先進的箭頭,只是向著更適應環境的方向進發。
-
CRISPR「專利世紀之戰」最新進展:華人科學家張鋒再佔上風,博弈仍在繼續
雷鋒網注意到了 Bio 生物世界的說法:由於 CRISPR 基因編輯在疾病治療和基因改造方面極具前景的應用價值,其在真核細胞(包括人類細胞)中的專利是含金量最高的。也就是說,雖然 CVC 團隊被判定為「技術關鍵發明者」,但這一輪贏家還是另一邊的張鋒團隊。
-
國產 CRISPR 女神楊璐菡與「三隻小豬」的故事
通過體細胞克隆,研究團隊獲得了 3 基因敲除、9 基因敲入的低異種排斥反應小豬 3KO・9TG,也就是所謂的「小豬 2.0」。通過 PCR, 作者進一步確認了 9 個人源基因在「小豬 3.0」中得到了成功的插入。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在進入「lotska」之後,他們每天只會醒來一次很短暫的時間,而且只需要吃一點點硬麵包,就能度過一整個冬天。人類不會冬眠?不,基因決定了你有冬眠的能力人們對於人類能不能冬眠這個問題的認知,更多是停留在人類並非冷血動物,不能冬眠。實際上,已經越來越多科學家相信,人類其實是具有冬眠的「潛能」。
-
「魔獸」二十年,它如何成為一代人的文化符號?
然而沒有哪個王朝會是永恆的,從正式服到懷舊服再回過新版本,暴雪打出的最後一張牌也能否成為拯救《魔獸世界》的救命稻草? 「魔獸之後,再無魔獸。」 爭霸世界二十年,《魔獸》裡有的不僅僅是青春與情懷。 其中一位國外魔獸玩家Eric Lofgren13年前基於《魔獸世界》「墮落之血」事件而完成的論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墮落之血」事件中,由於Boss一項debuff可在玩家與NPC中傳染,而導致了席捲整個魔獸世界的大規模恐慌。如同現實中的易感人群(兒童、老人以及免疫力受損患者)一樣,真正慘死街頭的大多是些人物屬性較低的低等級玩家。
-
...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愛上物理源自潘建偉...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頒給中國科學家陸朝陽。這位80後「量子鬼才」曾入選Nature中國科學之星,參與研製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
「反向傳播非你原創」,Jürgen發文直指Hinton不應獲2019本田獎
創立於 1980 年的本田獎旨在表彰「為引領生態技術領域的下一代新知識而做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2019 年,Geoffrey Hinton 獲得本田獎,獲獎理由是「為將人工智慧(AI)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所做的先驅性研究以及實用化推進」。
-
「一蕉獨霸」的「三倍體生物」大麥克香蕉是如何滅絕的
,它們高度不育,根本不可能產生種子,於是我們現在吃的「三倍體香蕉」就完全沒有硌牙的感覺了,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還會發現,香蕉中會有一些高度退化了的種子皮。能夠拯救「華蕉」恐怕只有靠育種技術了。」在採摘的時候都是青色尚未成熟的狀態黃媂結語·拯救「三倍體生物」——香蕉「熱帶病菌4號」雖然很厲害,「華蕉」在全世界節節敗退,可在自然界就有著不少野生的香蕉,天生就有克服熱帶病菌4號的基因,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基因,通過基因編織技術植入華蕉的基因組內,那麼熱帶病菌4號就再也無法感染我們的香蕉了。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黑洞」贏了,霍金的戰友們捧回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摘得此項榮譽,羅傑·彭羅斯「獨享」一半的獎金。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叒」頒給天體物理學有些意外。
-
圖靈獎「擁抱」深度學習
ACM(國際計算機協會)在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27 日公布了 2018 年圖靈獎的授予結果。ACM 將本屆圖靈獎頒給了深度學習領域,並且讚譽三位獲獎人為「深度學習之父」。但是 LeCun 說,「神經網絡需要複雜軟體,大量數據,強大算力的計算機。不是很多人有條件或者願意投入時間。」神經網絡迎來了另一個「黑暗時刻」。不過 Hinton 說,「當然,我們繼續相信神經網絡,但是有很多工程師發現其他在小數據集上的工作方式能達到相同或者更好的效果,所以他們去尋求那些途徑,並且認為神經網絡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科研序論」系列角色即將加入。此外,情人節專屬「溫柔女僕鄉」公會任務亦隨即展開。 《神魔之塔》營運團隊宣布,距離《神魔之塔》17.0 版本「跨越神境的元素科學」更新尚餘數天,全新「科研序論」系列角色即將加入。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人類醫療實踐新突破基因剪輯給「泡泡男孩」換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給小男孩移植正常的新皮膚 圖|連線)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 (簡稱 SCID) 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於患此病的多為年幼的男孩,而且他們身上往往會長滿會腐爛的水泡,因此患者又被稱為「泡泡男孩」。
-
2020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6名科學家獲獎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十七屆頒發。「邵逸夫獎」得獎者如下 天文學獎頒予羅傑.布蘭福德 (Roger D Blandford)2020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頒予羅傑 • 布蘭福德 (Roger D Blandford) 以表彰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在活躍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和準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機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關的輻射機制
-
知乎成諾獎第二現場眾領域大咖現身解讀硬核科研
細胞感知適應氧氣、宇宙學理論與系外行星的發現、鋰電池的開發、減少全球貧困的研究等成果不僅包括領域「0」的突破,也有持續發現與成果應用,使硬核的科研,擁有更貼近生活與造福人類的執行力。今年,知乎繼續攜手中國科普博覽舉辦「2019諾貝爾獎巡禮」圓桌,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線研究人員和科普機構,為科學愛好者帶來「諾獎第二現場」,聚焦前沿科學,通俗解讀諾獎,分享科學的樂趣。
-
「基因剪刀」發明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兩位科學家,但你一定聽過這一常年引起巨大爭議的科學領域 —— 基因編輯。卡彭蒂耶和杜德納正是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 基因剪刀。可以說,卡彭蒂耶就是科學家中的「灰姑娘」。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更優質的擴展數據質量,自研算法歷經百億次計算,全方位支持前沿科研領域所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