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丨假設丨自然丨為農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浙江大學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此言一出,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我走上在網際網路裡胡咧咧這條不歸路,源自於一次失敗的四級考試。
那時候四六級考試還是百分制,滿分100分,60分及格萬歲發證。很不幸,叔那次一不小心考了個59分。
59分啊!
然後我就在還非常古老的新浪論壇裡面發了一個帖子,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火了的帖子,一小時時間破萬贊,好幾千條評論,讓還在網吧裡混的我很是吃了一驚。從此以後,我就再也回不去了。
那個帖子只有三句話:四級考試是gou日的嗎?不是的。那麼可愛的gougou ri不出這樣的怪胎。
平心而論,這種水平的帖子要是放在今天的知乎上面,估計分分鐘就被摺疊,就算不摺疊,也完全有可能輝煌不再。
所以我今天準備理性一點看待英語這個事情,也算是為我人生中第一個熱帖做一個紀念。
「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認同,「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則不認同。
確實英語在中國這麼火熱,乃至於擠佔了漢語學習的時間,是有著非常顯著的民族不自信的意味在裡面。我的大學是軍校,軍校裡面也一樣以英語為綱,不過四級就拿不到學位證。詭異的是軍校裡面幾乎沒有語文課,除了非常有限的幾個專業像解放軍藝術學院之類,其他軍校裡語文課都是選修課。
同樣是語言,一門是母語、一門是外語,可憐的母語完全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進入大學以後對於漢語,絕大多數專業就再也沒有了要求,淪為一種極其不重要的技能。然而實際上大多數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漢語能力都差得讓人吃驚。我接觸過不少從事漢語編輯、劇本編寫、甚至是專業寫作的人,他們在使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思想的時候,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至於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使用漢語中問題更多更普遍了,病句、錯別字、邏輯混亂、語素缺失這些低級錯誤比比皆是。我的評論區、私信區簡直就是重災區,不少人罵我都罵不順暢,看得我都著急。
在我國,至少還存在著一半的人無法順利使用漢語的問題。
無論你怎麼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你把它捧上天,你總不能讓它比母語還重要吧?我們99%的人這一輩子使用英語的時間都不會超過1%,剩下的時間都在用母語磕磕巴巴交流,有什麼理由把英語放在比漢語更重要的位置上呢?
這就是民族集體潛意識裡的不自信。
我是一個用中文創作的人,同時我英語也還不算太差,雖然四級掛過科。
現在我用英語寫作、閱讀英語文獻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就是聽和說問題比較大,這是語境決定的。我離開部隊以後經商,一般的英語商業文件,閱讀下來是沒有問題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問題也不大。
但是,我要說,英語無論從美感還是實用性來講,都差漢語很遠很遠。
美感上,漢語能夠更簡潔的表達更深刻的含義,許多含義用英語根本就無法表達,即使表達出來也非常冗長。
這主要是得益於漢語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大量成語、詩句等,你可以單獨引用,也可以在文字中巧妙的穿插使用。要命的是這些積累下來的慣例用法,是受到廣泛認同和理解的,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其意義不但古人懂、現代人也懂。而英語中,就連莎士比亞的詩句都已經沒幾個人能看懂了,這才幾百年時間。
實用上,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從上到下的艱苦努力,已經讓漢語成為了一門現代語言,能夠涵蓋所有的科學技術詞彙,可以表達所有現代概念。在做到這一切的同時,漢語還能更為簡潔的表達一些專有詞彙。
比如在農業中,我接觸過澳洲、紐西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地的很多農民(農場主),他們在專業性上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對於一些詞彙掌握得不好。比如gibberellin,赤黴素,indoleacetic acid oxidase,吲哚乙酸氧化酶,不管是念起來還是記起來都十分的繁瑣。這一點我們需要好好的感謝晚清那些殫精竭慮的翻譯家們,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艱苦工作成就了這一切。
時至今日,我們完全應該有自信將漢語至少置於與英語同等的地位。
說「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太多時間」倒也不至於。
因為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學。
能夠接受本科教育的人畢竟是少數,只有接受本科教育才對英語有硬性要求,否則也就那樣了。而上了本科的話,在涉及到學位的問題上,當然有一個學位的「國際承認」的問題。然而學士、碩士學位真的需要拿到國際上去獲得承認的情況,又有多少呢?
我學習英語,在軍校裡,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敗美軍。就是這麼直接,我要是不會英語,我怎麼抓美軍俘虜呢?怎麼判斷繳獲的美軍機密文件重要還是不重要呢?
後來繼續深入學習,是為了了解美軍,我發現沒那麼容易打敗美軍,所以需要研究研究,才能打的贏。現在基本上指揮一個分隊的美軍打仗是沒啥問題的。
在這些學習中,我其實對於英語在中國的「第一語言」地位,是能夠做到冷靜客觀認識的。說白了我們把英語擺在這麼重要的地位,目的還是學習他們、研究他們、打敗他們。以前我們覺得能夠「畢其功於一役」,「超英趕美」,現在我們冷靜下來了,開始學習、研究,這固然有不自信的因素在內,然而卻是不得不做。
在今天這個時代,漢語對於現代科技與概念的涵蓋已經日臻成熟。
我們是不是應該開始做一些事情了,比如說,把漢語放在與英語同等的地位上。畢竟漢語更實用,使用場合更多。
是不是可以讓學位評定不要再以英語為唯一標準?讓有需要去獲得國際承認的人選擇英語作為學位評定的語言,讓不需要獲得國際承認的人選擇漢語作為學位評定的語言。
是不是可以讓漢語替代一些英語的重要性?高中水平的漢語真的不夠用,學任何專業,畢業後都是不夠用的。
英語,以及英語教育,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有不少人以此為生。我相信即使是本文,並不偏激並不民族主義,照樣會有人扣上「民族主義土鱉」的帽子。這些人依舊會在一切發聲機會下,努力鼓吹英語第一,英語必不可少。問題是我們冷靜一下,仔細思考,認真權衡,真的英語就唯我獨尊、必不可少、超越一切,乃至於全面壓倒我們的母語了嗎?
畢竟我們是中國人。
文字| 龍 牙
編輯|瞌睡大王
圖片| 網 絡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