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濟南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

2020-12-04 魯網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年底首期運行。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讓我們通過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字、一個個故事,一起來追尋各區縣以錯位競爭謀求突破這條生動軌跡,聆聽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的鏗鏘足音。

平臺聚集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熱帶雨林」

第三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現場。

這裡有肥沃的「土壤」,聚集創新創業平臺,為數字經濟領域企業賦能助力;這裡有充沛的「雨水」,完善的孵化平臺、金融服務體系、惠企惠才政策,為區域開發、企業成長、招商引資提供資金支持、平臺支撐;一個個「獨角獸」「瞪羚」在這裡成長、壯大,形成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產業生態圈……這裡,是加速擁抱數字經濟時代的泉城濟南。

新動能的成長和壯大,既需要環境,也需要土壤。位於緯二路的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就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好註解。作為「線上+線下」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是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與市中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網際網路+」型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區。豬八戒公司紮根市中、立足濟南、輻射山東,通過「2個10萬服務1個100萬」,即10萬平方米辦公場所、10萬以上專業人才,為100萬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一站式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並依託平臺大數據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轉型發展。

濟南市「網際網路+」

隨著豬八戒公司在泉城的落地,濟南市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按下「快進鍵」。「企業服務是一個『萬億級』市場,豬八戒公司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有直接關係,濟南市市場主體多,發展環境好,同時,政府全力營造的營商環境,為我們企業的發展鋪平道路。」豬八戒網山東大區總經理冉啟虎介紹。記者了解到,豬八戒公司通過導入優勢服務資源,為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至少9個方向(包含5個國家級)的「網際網路+」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網際網路+雙創、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挖掘+鑽井、網際網路+智造、網際網路+科技、網際網路+文創、網際網路+教育等,打造立足濟南、輻射山東、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省級乃至國家級「網際網路+」型雙創示範園區。5年後,園區規模將達到2.8萬平方米,「線上+線下」公司集群規模不低於900家,解決就業人數不低於4500人,累計產值不低於8億元,拉動相關產業產值增長超過120億元。

把握髮展大勢融入「黃河大合唱」

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

春天紫葉李如雲似霞,夏天大堤上垂柳依依,秋天銀杏林一片金黃,冬日玉樹瓊花玲瓏剔透。近年來在生態建設上孜孜不倦地奮鬥,讓黃河槐蔭段呈現出了別樣的風採;而在黃河沿岸不遠處的槐蔭經濟開發區內,加速建設中的半導體小鎮一期建設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一個又一個好項目大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傳遞著這片熱土發展的潛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正在槐蔭生動上演。

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表示,當「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槐蔭的發展融入進了國家發展戰略,要抓住歷史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全力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近日,槐蔭召開項目研討會,策劃匯集了一批即將實施的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具有可行性和引領性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按照「重點任務項目化、項目推進目標化、目標落實清單化」的原則,初步謀劃特色優勢現代產業、區域城鄉發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環境汙染系統治理、補齊民生短板五大類項目共計21個,總投資1917.1億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槐蔭正以「攻堅戰」的決勝姿態,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全區153個重點項目,開工在建118個,開工率92.91%。伴隨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三大平臺」的做大做強,這讓以項目建設帶動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的槐蔭更有底氣。

人才賦能激活創新發展新動力

產業創新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引導,同樣離不開企業家及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近日,隨著第三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落幕,14個具有前沿科學技術、創意十足的參賽項目花落市中區,其中包括俄羅斯科學院亞歷山大·蘇沃洛夫院士項目在內的8個含金量十足的獲獎項目,註冊資金總額超過8000萬元,項目落地數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還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實驗室,未來團隊將會在市中區打造一個自體益生菌體驗中心。另外,團隊還獲得了120萬元的『一事一議』資金支持,市中區提供了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在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自體益生菌療法技術應用項目」團隊核心成員郭聃洋表示。

市中區在做好服務企業的同時,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深入推進「品質市中·經緯人才」計劃,通過加強人才培育、加大資金投入、出臺「解渴」政策、

搭建人才平臺等,像珍惜泉水一樣珍惜專家人才,像尊敬名士一樣尊敬企業家,像優化空氣品質一樣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做到有事現身、無事不擾,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構建「企有所憂、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應,企有所需、政有所為」的命運共同體。

打造「一帶一城」崛起科創產業優質載體

近年來,市中區堅持「產城一體、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樹牢「精明增長」「精緻城市」理念,加快項目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在增量崛起中壯大新的增長點,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吸引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平臺iTOT總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中國常設展廳等優質項目落戶;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打造「江北最大、省內最優」的創新設計產業園區,擁有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兩大「國字號」基地,走出了一條以工業設計為切入點,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以創新驅動託起產業高地的發展路徑;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打造高品質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山東科創大廈聚集阿里巴巴、SAP、中交建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微軟-雲暨移動技術孵化計劃」數字經濟創新中心、Surface北方區結算中心、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等優質平臺落戶,承擔著全區科創產業「崛起成峰」的重要使命……一個個事關長遠和全局的重點項目正帶動市中區全域發展,加速科技創新資源之間的有效聯動、協同整合,迸發出「1+1>2」的新動能。

一個區域最大的智慧莫過於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從而培養出競爭優勢。作為「中優」戰略的主戰場,市中區通過整合園區、以鏈帶面、協同發展,舉全區之力推進「一帶一城」建設,「一帶」即以二環南路為軸線,構築集科創平臺打造、科創企業培育、科創人才合作、科創項目扶持、科創成果轉化於一體的二環路科創產業帶。「一城」即以生態優先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一體推進大澗溝-復興區域、綠色智造產業集聚區、鳳凰山片區在內的「南部科創新城」,培育科技創新產業新龍頭,構築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讓科技創新產業逐漸成為市中產業發展的「金色名片」。

扮好「店小二」助力企業揚帆遠航

吸引項目落地後,如何讓他們安心發展,使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智慧創新,更呼喚強有力的服務保障與環境支撐。「7月份洽談到現在生產設備進廠房,短短4個多月,我們就在孫耿落了地,進度之快遠遠出乎我們預料,這多虧了街道的工作人員。從洽談、立項,到營業執照辦理,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全程跟蹤、代辦服務。這樣的營商環境,讓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孫耿街道新落地企業山東漁禧食品有限公司的於經理說。

今年以來,孫耿街道對轄區內的閒置廠房進行全面摸排,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精準招商」,盤活閒置資產。其中,原潤滑油生產企業因生產需要轉移他地,空置1300餘平方米廠房。孫耿街道牽線搭橋,主動對接,推動原企業與漁禧食品有限公司籤訂了廠房租賃合同,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完善相關手續。提高閒置廠房利用率的同時,也為街道食品產業集群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仍時不時到企業了解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只為企業儘早投產達效。「我們既然要當好『店小二』,就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精準服務、滿意服務,讓企業免除後顧之憂,能夠安心發展、放心壯大。」孫耿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周寶偉這樣說。

讓企業不僅引得進,還能留得住、幹得好,是孫耿街道一直堅持的理念。在每一個企業引進、落地、發展的進程中,孫耿街道始終堅持當好「店小二」,從積極幫企業解決手續審批、項目申報問題,只要不是企業必須參與的環節一律全程代辦,讓企業「少跑腿」甚至「零跑腿」,到為企業申請財政貼息貸款,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再到通過「春風行動」和對接幫扶等各種活動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切實為企業當好「店小二」,有效幫助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難題,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奠定堅實基礎。(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相關焦點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 山東濟南跑出發展「加速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築巢引鳳打造「科創濟南」
    當前,「科創濟南」被放在了「五個濟南」之首,凸顯出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為實現新時代崛起成峰濟南夢,全市上下正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發展新方向,助力「科創濟南」發展。此外,縣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助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並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財政投入,用於人才(團隊)引進培養、平臺載體補助、人才服務保障等。
  • 人才是「科創濟南」第一要素!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揭曉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科創濟南」的第一要素。12月1日,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頒獎活動在龍奧大廈舉行。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等33名為「科創濟南」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受到隆重表彰。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他表示,東莞以「二十年磨一劍」打造「松山湖科學城」、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為南區提供了努力方向,南區將結合自身優勢,對標東莞松山湖,通過做好空間戰略留白、完善城市配套、加速招商選資等,加速創新資源聚集,力爭把南區乃至周邊鎮區連片打造中山科學城,為中山重振虎威貢獻應有力量。
  • 上海: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
    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楊雄赴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14日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楊雄指出,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勇攀高峰的決心,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搶佔高地。要統籌集聚各方資源和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瓶頸,力爭在基礎科研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是中科大在滬創辦的一所新型研究院。
  • 科創群星閃耀時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亮點 體制機制創新上檔升級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成績驕人突破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 在各產業中獲獎者最多 「帶頭人」均在細分領域「領跑」「影響濟南」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平臺啟動。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科創濟南」的第一要素。12月1日,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頒獎活動在龍奧大廈舉行。
  • 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④提升隊伍「含金量」 濟南力爭到2025年人才...
    根據《綱要》,濟南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效集聚創新要素,加快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高水平打造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籌建空天信息大學,持續實施泉城系列重點人才工程,以政策精準「滴灌」促進人才活力競相逆發,力爭到2025年人才總量突破300萬。
  • 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空間規劃出爐
    依照寧波「打造高素質人才發展重要首選地、優勢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優質創新資源集成地、創新創業生態示範市」的總要求,本次規劃提出將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引領性科創策源地」的總目標,實現「全球新材料創新中心」、「全國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製造發展高地」與「創新創業生態最優區」三大功能定位。
  • 高新區(濱江)海創基地: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佔地面積304畝,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園區綠化率超過50%,坐擁錢塘江一線江景,遙望六和塔,出門即可駛入錢塘江大橋,交通非常便利……  這幢曾經的亞洲最大單體建築,從2012年設立為高新區(濱江)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物理園區開始,便成了高新企業培育加速、高端人才引進集聚的又一片樂土,一年多時間近30家創新創業企業紛紛入駐。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摁下「加速鍵」
    2019年7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加快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打造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為特色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加速建設工業強市 濟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
    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佔GDP的比重達42%,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是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打造數字產業發高地,中國算谷揚帆起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跑全省。中國軟體名城持續提檔升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3%以上,規模總量佔全省的半壁江山,創新平臺、資質資格、優秀產品等10項關鍵指標連續15年居全省第一位。
  • 浙江:以創新之名 赴美好未來
    聚焦改革賦能,營造創新創業生態2006年,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省自主創新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省份」的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浙江聚焦改革賦能,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大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資源小省」到「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為浙江注入了汩汩動力。
  • 奮力打造「五大高地」 樹高質量發展標杆 金華舉辦第19屆工科會暨...
    通過 「邀請十餘位院士、達成百餘項協議、促成千家企洽談、吸引萬餘人觀展」形成聚合效應,奮力打造產業、人才、生態、成果轉化、區域合作創新等「五大高地」,為建設「重要窗口」、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及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創新引擎。一、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打造長三角G60區域合作創新高地一是加快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開創五個「第一」。
  • 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分為三期規劃,一期位於齊魯科創大走廊未來產業...
    加快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是濟南市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也是全市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支撐。
  • 丹徒高新園高質量發展實現「加速跑」
    力爭到202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工業應稅銷售等核心指標「三年倍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經濟總量成為全區「半壁江山」……今年以來,丹徒高新園緊扣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以「產業強區」大會精神為指引,堅持大視野謀劃、大手筆推進、大力度落實,握穩項目「方向盤」,快踩油門向前衝,在全面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同時,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加速跑」和「奮力跳」。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何杏仁在講話中指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頂層設計、加大科研投入,創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取得這些成績,金華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的「十三項戰略抓手」中,著力建設三大科創高地是第一抓手。
  • 孫立成孫述濤調研「東強」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
    孫立成孫述濤調研「東強」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 2020-11-27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濟南觀摩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五個項目
    、產業金融、現代物流等 「十大千億級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為打造諾獎專家、院士等世界頂級人才集聚地和高端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地,成為濟南打造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重要支撐。濟南國際金融城項目,是濟南立足省會金融資源和稟賦優勢,對標對表紐約曼哈頓、倫敦金絲雀碼頭,全力打造的京滬之間區域性現代金融高地。
  •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張俊鵬 攝  鄭柵潔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  打造最佳創新生態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浙江在線9月29日訊(記者 餘勤)29日下午,省長鄭柵潔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調研科技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