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築巢引鳳打造「科創濟南」
稻花香田園綜合體效果圖
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4號燃氣輪機試驗廠房工程
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1號綜合科研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前,「科創濟南」被放在了「五個濟南」之首,凸顯出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為實現新時代崛起成峰濟南夢,全市上下正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發展新方向,助力「科創濟南」發展。
先行區
打造園區
導入中科院三大研究所
走進濟南先行區崔寨街道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項目建設工地上,工程車、運料車川流不息,攪拌機、挖掘機運轉不停,工人們揮汗如雨,連續奮戰,處處湧動著競相發展的熱潮。
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100畝,依託中科院研發優勢背景,導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濟南分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濟南分所等研發園區組團,以高端科技研發、智能製造技術為支撐,建設國家級研發中心、雙創示範基地,打造「以人為本、低碳環保、科技創新」的具有先行區特色的綠色、智慧、現代園區。
據了解,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項目配套及基礎設施投資21億元,已籤約產業項目投資約33億元。已開工3.5公裡路網、汙水處理站、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中科人工智慧孵化器、人才公寓等項目。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1號綜合科研樓和4號試驗廠房已完成封頂正在裝飾中。
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將設立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濟南分所),圍繞泛在智能與機器人、智能製造與車聯網、現代服務業與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目標在於培養、引進和孵化年銷售過億、利稅超千萬的人工智慧領域高新技術企業。
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項目作為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成後將為新區科創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項目發展也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按時建成投產,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的生產環境,為先行區產業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商河縣
千萬招才
瞪羚企業入駐孵化園
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商河經濟開發區作為商河的產業集聚地,依據園區特色和發展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吸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向開發區落地轉化。
近年來,商河經濟開發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以爭創省級以上基地為目標,統籌開展基地申報、儲備和培養,同時注重發揮基地在人才引進、技術服務、產學研用及輻射帶動等方面的作用。總面積10萬平方米的高端醫療器械孵化園,2018年被濟南市科技局認定為市級科技孵化器,目前的孵化服務中心、標準廠房和專家公寓等已全部建設完成,已有駿騰醫療、鯊魚醫療、博科醫學等一批瞪羚企業籤約入駐,將逐步形成集項目孵化、創新創業、產業信息發布等功能於一體的創新服務平臺。
據悉,商河經濟開發區還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加強科技研發,鼓勵支持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加快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企業研發投入等優惠政策。截至目前經濟開發區共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企業技術中心2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共設立省市級院士工作站及基層服務工作站15個。
人才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商河經濟開發區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及濟南周邊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推進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此外,縣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助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並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財政投入,用於人才(團隊)引進培養、平臺載體補助、人才服務保障等。
市中區
「一帶一城」
南城崛起優質科創載體
一個區域最大的智慧莫過於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從而培養出競爭優勢。作為「中優」戰略的主戰場,市中區全面推動二環南科創帶和南部科創新城「一帶一城」建設,以中部崛起區輻射帶動全域實現大提升。「堅持城鄉融合與產城融合『雙輪驅動』,突出『產業融合、園區協同、串珠成鏈、空間拓展』,主動疏解優化老城產業布局,推動新城開發與老城更新互動共進,」市中區副區長孟慶順介紹,「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一帶一城』建設成為帶動高質量發展、支撐中部崛起的主引擎,再造一個『新市中』。」
「一帶」即以二環南路為軸線,整合園區、以點帶面、協同發展,構築集科創平臺打造、科創企業培育、科創人才合作、科創項目扶持、科創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帶。在這一軸帶將集聚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兩大「國字號」雙創基地以及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中日高科技產業園(iTOT)、科創總部集聚區、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濟南大唐5G智慧城、白馬創智谷等一批重大產業園區。「一城」即南部科創新城,位於市中區西南部大澗溝和党家聯合區域,總用地範圍3605公頃,建設用地1340公頃,該片區將以綠色發展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著力打造未來城市樣板及全市南部綠色融合發展的重要門戶。
槐蔭區
以花為媒
打造268畝齊魯樣板花園
近日,槐蔭區與山東賽石花都有限公司舉行濟南槐蔭泉城稻花香田園綜合體賽石花園中心項目籤約儀式。作為綜合體的特色構成,該項目將打造268畝齊魯樣板花園,為槐蔭區提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助力濟南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現「西興」增添新動力。
據了解,濟南槐蔭泉城稻花香田園綜合體東至津浦鐵路,西至黃河大壩堤頂路,南至濟平乾渠(南水北調槐蔭段),北至黃河南岸,總面積達14165畝,2020年1月被列入市級重點項目。該項目規劃建設以槐蔭區玉清湖街道、吳家堡街道所轄11個村莊為核心,以水稻、白蓮藕、油菜花、水產養殖、黃河風貌為特色,藉助科技應用、資本引流、人才引進、基礎提升等手段,實現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文旅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發展目標,形成以現代都市休閒農業主導的多產業聯合發展的產業態勢。
此次綜合體引進的賽石花園中心項目位於吳家堡街道申家莊村,佔地268畝,著力發展名優花卉產業,健全研發、養花、賞花、品花、展銷、創意產業鏈,建設「四季有花可賞,有香可尋」的齊魯樣板花園。以「花」為媒,槐蔭區將加速推進綜合體項目建設,並將其作為在新的起點上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都市農業建設,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區的重要推動力。
今後,槐蔭區將秉承「為投資者著想,幫投資者盈利,促投資者成功」的宗旨,充分發揮各類優惠政策優勢,真正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值得依靠的「娘家人」,早日實現花開槐蔭、稻香泉城。
長清區
凝聚合力
產學研融合發展
對標「科創濟南」,長清區著力攻堅產學研融合發展,加快校企融合、校地融合、校校融合。上半年大學城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新引進3家科創類企業,入駐企業達37家,新引進專業人才12人,人才團隊及各類高端人才達31人;成功舉辦「雙創大道」落地項目集中簽約,12個校地企項目現場籤約,2個校地(企)實訓基地正式揭牌,截至目前雙創大道入駐各類企業550餘家,吸引各類人才5000多名……如今,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山水相依生態優美、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雙創平臺發展快速的長清大學城,正在積蓄動能、蓄勢崛起。
今年以來,長清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力大學城建設大突破,充分發揮大學城優勢,為高校、企業搭好新時代互聯互通的大平臺,促進校地企科研、人才、文化等資源的共享轉化,助推全區加快向現代化中心城區發展。
長清區著眼載體建設,重點打造了大學城文創園等11個特色園區,在軌道交通沿線建設了13萬平方米的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在雙創大道兩側規劃了2平方公裡的新動能科創園和雙創大廈,與高校實現緊密對接,建立了六大聯盟,在經濟開發區規劃了六大特色園區,成立服務專班,制定專項扶持資金和扶持政策,為產學研成果轉化提供了載體,創造了條件,為廣大企業投資興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城市配套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投資商的關注和青睞,中鐵十四局、中聯水泥、國開金融、中關村智能科技等知名央企和品牌企業紛至沓來,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正在推進合作項目……(邵明紅 郝倩 劉陽 張龍 李娜 周萍萍 路猛 崔萍)
(責編:宋翠、邢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