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身心靈與道合一《讀道德經有感》

2021-01-09 九鷹聊易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載為承載的意思,營是液體類的物質基礎,能離開身體為魂,離不開身體的為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將肉體與精神合一,和諧,使它們不分離?現在大部分人是形神分離的,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越來越虛弱,欲望卻越來越增加,這就是形神不能達到了一致,營是一定的,魄卻是越來越多,這個載體就承受不了了。比如我們在走路的時候,眼睛看著商品,耳朵聽著音樂,心裡想著公司的事,長期以往對身心都不利。我在邯鄲修煉期間,經常會在寺裡吃飯,有些緣主在吃飯時,嘴裡一邊吃一邊說話,而佛家的人吃飯是沒有聲音的,而且吃的非常認真,一口一口吃著米飯,因為在他們看來吃飯就是吃飯,享受著食物本身的味道,氣息心裡也不想著其他的事情,這樣形神才不會分離,這就是營魄抱一的狀態,人其實就是色身,靈,魂三位一體的高級動物,只有三者合一,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健康的人,同樣我們的國家,企業也是如此。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健康發展,硬體載體與軟體文化都要相符匹配,才能同心同德,一定不能形神分離,做什麼就像什麼,神不要漫遊,吃飯就是吃飯,這樣才能形成合一。

專氣柔致 能如嬰兒乎

專同摶,聚攏的意思。使即將分散出去的氣,收攏回來,使即將分離的陰陽二氣揉和在一起,最終是否能夠像嬰兒一樣?嬰兒是我們出生最原始的狀態,後期逐漸長大後就產生了各種欲望,在創業時候比喻成純真的初心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說的是道家的內丹功法,一種修煉的法門,這裡的氣是指人體呼吸之氣,追求與萬物融合為一體,但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分別是炁與気。炁是指人體吸收食物的精華轉化成後天的炁,也被稱之為真氣,這一步在功法中稱為「煉精化氣」,等打坐練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可以開始隨著任督二脈實現環流,打通小周天了,進而繼續修煉打通人體奇經八脈,完成大周天的循環,達到這個狀態後就能實現外邪不侵,百病不生,這是有科學根據的。道家功法,想要學習功法,現在大師很多都出現了,接下來就是練気,気又是炁的升華,當達到這個階段後,就可以在體內結成內丹,可以直接殺死病毒細胞基金,排除一切疾病,並為別人治病,這體內所結的丹就被稱為「元嬰」,元神所結之,嬰兒識神退位,元神方能歸位,這就是已經達到了「鍊氣化神」,當然還有「煉神還虛」和「煉虛合道」不在此做太多的介紹,本章主要講到了道家主張「性命雙修」當中的「命功」的修煉方法,了解即可。

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

心裡是否能將它清理到非常純淨,乾淨的狀態?沒有一點瑕疵,這跟佛教中神秀大師所講的比較接近,身如菩提樹,心為明鏡臺,實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我們是不是能夠經常讓它保持乾淨?經常擦拭,保持內心純潔明亮,不撈取,無欲望,這樣的領導者一定能夠大成。

愛國治民 能無為乎

熱愛國家治理,人民能施行無為之治嗎?必須遵守客觀規律,無私忘我,否則後患無窮,無論治國還是身,都應該拋開自我之智,才能取得無所不為的成果。

有一家專門為木質別墅打造的企業,員工有1000多人,但是整個管理層只有15人,老闆也非常低調,並沒有搞一個很大的辦公室和老闆臺,而是在產業園區的一個咖啡館小角落裡,他為什麼可以這麼悠閒呢?而且將生意做到來不及接單,做到本行業排名第一,在公司專門成立一個謝絕部門,推掉很多找上門的訂單。因為這個領導就是遵循了道的法則,制定了非常好的規章制度,沒有任何人情優待之說,在工作過程,也不隨意插手管制,這就是無為之治。

天門開闔 能為雌乎

天門是指陰陽變化出入之間的這種變化稱為天門,萬物變化之時,就會出現一些機遇,當你遇到這些機遇之時,是否能夠保持安靜守下的狀態,不去主動索取,激情奮進的狀態,不會保持太久,並且太耗損自身的能量,清淨才能觀察分析的徹底

明白四達 能無知乎

像太陽光一樣,將明亮光明撒向世界各地,能否將好處發散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又有一種沒有形式目的的狀態而存在呢?就像陽光照耀大地,並沒有索取什麼,只是一味地付出。種子不發芽,也不著急,機緣未到,到了自然會發芽,只要照耀萬物就行了,一心向善。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雖然生養它,滋潤它,但是不將它佔為己有,雖然為他付出,作為卻不自恃功高,令他成長而不主宰它,這就是玄德!生而不有,為無私之德。為而不侍是無爭之德。長而不宰是無為之德。無私,無爭,無為是大道之行,合乎道的思想行為,就是玄德!玄德表明自我之德與道合一,是德的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身心靈」培訓:課程荒淫如邪教
    【暗訪】 內容很開放 學員多闊太    參加各種培訓課,讀各種書,買各種「玄靈」物品,只為追求「靈性成長」,乃至不顧家庭。日前,網友「中原半路」向羊城晚報報料稱,目前市面上冒出大量「身心靈」機構,打著幫人靈性成長的招牌,宣揚性解放,開辦涉嫌淫穢的譚崔課程,「有人上課後拋妻棄子」。真是這樣嗎?
  • 博雅讀老子之十八:大道廢,有仁義——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
    [心得]本章承接十七章而言,即從「太上,下知有之」的聖人無為之治,而天下百姓於其功成遂事之際,「皆謂:『我自然。』」。但是時代每況愈下,道德淪喪,人心異化,是以造成人類社會的異化病態。老子這一章提出,仁義,智慧,孝慈,忠臣是社會病態的產物。
  • 理道 理解道德經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載營魄①抱一②,能毋離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④?滌除⑤玄鑑⑥,能毋有疵⑦乎?愛民治國,能無為⑧乎?天門開闔,能如淵⑨乎?明白四達⑩,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蝦蝦讀英文之 The Psychology Book 第十章
    大家好~我是小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 The Psychology Book 的第十章,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世界幸福大學|什麼是真正的身心靈合一?
    這些年,「修行」兩字成為熱門,「當下」成為時尚,「身心靈」更春筍般地在神州大地崛起,甚至招搖過市,蔚為壯觀。卻多年現實中的遊歷,所看到的,說「身」層面的,無論是搞運動的還是做食療的,不論是自詡中醫的還是練什麼功的,很少見過幾個真正象樣的——相反,倒看到很多不是早衰的,就是皮膚黯淡,臉色無光,身材臃腫,甚至一看就知道還有一大堆慢性病的;而大講特講「身心靈」的,縱觀全場,同樣沒有幾個真正內外一致、健康自然的。
  • 《道德經》問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處
    把寫作體系和簡本結合在一起,本章每句文字的出處便自然顯現出來了。文 | 楊吉德第九章簡本:之而浧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守也。《道德經》是對《周易》卦的闡發,《周易》卦的主題就是《道德經》對應章節的主題,也就是說,每個章節的主題是在寫文字之前就確定了。《周易》前八個卦的順序:乾、坤、屯、蒙、需、訟、師、比,《道德經》第七章對應蒙卦,「蒙」就是第七章的主題;第八章對應需卦,「需」就是第八章的主題;第九章對應訟卦,「訟」就是第九章的主題。主題是預先設定好的,所要做的是如何用文字來體現這些主題。
  • 「身心靈」培訓被指涉淫邪教
    參加各種培訓課,讀各種書,買各種「玄靈」物品,只為追求「靈性成長」。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冒出大量「身心靈」培訓機構,打著幫人「靈性成長」的招牌,宣揚性解放,開辦涉嫌淫穢的譚崔課程斂財。  駭人  公開宣揚婚外性自由    據悉,譚崔是印度的一個教派,繼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一.我們為什麼要讀《道德經》?很多人覺得《道德經》是帝王的治世安民之道,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以禮治國的統治者東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強有力控制,以至於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道德經》新解:第一章永恆之道
    有無同出隨道生,眾妙法門玄又玄。道,謂之「遊首」,象徵太極,表示流動的思維,代表程序、法則、規律。道,無根無源、無始無終。從無名生,以有名顯。無中生有,隨觀而現。《道德經》全篇分為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大成之數。
  • 《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翻譯:大道已經失去效用了,就會有仁愛和正義這樣的道德規範出現,有了所謂能夠通達本質的思想的出現,就會有人為的造假。解析:這一章就說了四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社會示例。第一個,大道廢,有仁義。所謂大道廢,有種意思,第一種就是被廢除了,這隻有統治者才可以去做,因為他們覺得大道對他們沒有用了,無法實現他們的欲望之心了。通過他們進而影響了社會的氛圍了,使得大家都不信道,淡化了道。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經和德經。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為什麼說是主要講呢,因為81章的分章並不合理,顯得很碎片化,而且道論和德論多有穿插和重複,因此學界基本認定道德經八十一章的分章是後人所添加。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小畜第九 履第十 小畜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三章 履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章 小畜即小有收穫老子認為應該以「道」、「德」兩個原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謙第十五 豫第十六 謙卦,《道德經》相關章節為第八、十、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六十一、六十三、六十六章 豫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六十四章 謙即謙虛,老子認為謙虛應該如「利萬物而不爭」的「水」和處於百穀之下又成其王的「江海」。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
  • 道德經第35章:面對各種誘惑我們該怎麼辦?道德經教我們正確選擇
    上一章中,老子藉助小和大這一對概念,論述了道看似渺小,實則偉大的原因,在第35章,老子繼續給我們闡述看似平凡的道,卻有著用之不盡的偉大功能。我們看一下原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 《道德經》道可道,孔子怎樣去觀察人和事?
    少兒讀《道德經》,也許背誦如流,不見得能領悟其中規律。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回頭讀《道德經》,常常能恍然大悟。《道德經》開篇:道可道,可道對應無數的變化現象,萬變不離其宗,根本規律卻只有一條,即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不確定的(變化)狀態中,尋求確定,以此為安全感。在變化和確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是每一個人一生的課題,領悟規律的人,生活就越來越順。
  • 身心靈多維修煉,成就360°幸福女王!
    「身心靈」注重的是兩個層面的統一與和諧,將人視作身心靈的統合體,以尋求整體的健康與靈性的成長。 身心靈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身心靈理論認為,擁有健康的飲食方式和放鬆感的軀體都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之一。身心靈理論認為,精神健康的人是一個自尊感高、可以自我完善、能與大自然融合、能感受生命喜悅,並能建構有意義人生目標的人。樹立身心靈健康觀:「和諧才幸福,平衡才健康」。
  • 隱形守護者第十章極惡非道翻窗入室怎麼過 第十章劇情通關攻略
    隱形守護者第十章極惡非道翻窗入室怎麼過 第十章劇情通關攻略 鬥玩網原創:隱形守護者在3月5日的晚上解鎖了第十章,很多小夥伴進行到翻窗入室的時候就進不了下一個劇情了,提示是說要讓純子知道真相
  • 《道德經》全文
    【第十章】載(zài)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zhì)乎?天門開闔(hé),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
  •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有一位大聖大智者,窮其畢生精力,給後人栽下了一棵參天大樹。這位智者,就是被我國三大教派之一的道教尊奉為教祖的老子。他的《道德經》有如一棵冠頂參天、四季長青的智慧之樹,蔭庇後人、惠及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