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2020-11-24 騰訊網

以前有句廣為流傳的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雖然如今社會都希望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但孩子的課業卻似乎沒減輕多少。至於孩子的成績,有些家長看得很開,更多的家長卻會感到擔憂和焦慮。

就比如,孩子上小學後,大家學習的內容都一樣,有的孩子能輕輕鬆鬆考滿分;有的孩子花了很大努力,成績卻依舊位於中下遊。

這時,家長會納悶,是不是自家娃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呢?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1、專注力強

專注力就是做事的時候專心。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專注力,比如看電視時太投入,聽不到周圍人說話;玩玩具時全情投入,如果不是家長提醒,他們甚至可能忘記吃飯。

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聚精會神,聽課時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寫作業時也能專心致志,於讀書非常有益。

2、邏輯思維

說到邏輯思維,不得不提的就是數學這門科目了。

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掌握基本的計算能力,更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強的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能去分析和思考,做到"舉一反三"。

在幼兒園時期,孩子們雖然還沒開始學習課本知識,但已經有小朋友表現出了明顯的邏輯思維能力,腦子轉得比同齡人快。

3、自律性高

有些孩子自控力很差,而有的孩子自律性卻很高。

就比如在幼兒園的課堂上,有的孩子一會看看別處、一會逗逗其他同學,而有的孩子卻能夠認真跟著老師學兒歌、手指操等課程內容。

以上3個特徵,你家娃有嗎?

不過,就算孩子沒有以上3個特徵,也不代表他以後都讀不好書

1、先天固然重要,後天努力卻能改變很多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安靜,他們愛思考、專注力強;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調皮,三天兩頭"搞破壞",甚至破壞課堂紀律。

若孩子暫時沒表現出以上3個特徵,家長可不要"放棄治療",因為後天的培養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無論是荀子的"性惡論"還是孔子"性善論",都在強調後天教養孩子的重要性。所以,當孩子有3個特徵時,這確實值得家長高興;可如果孩子沒有這些特徵,家長也不要過於氣餒。

2、孩子成績差,不一定是笨,可能是沒開竅

孩子成績考砸了,而其他同學都考得不錯,這時脾氣不好的家長就會開始責罵孩子,嚴重的還會語言暴力

"你腦子進水了嗎!""生只豬都比生你強""廢物",認為孩子就是個笨孩子。其實,有些孩子並非智商低,僅僅是開竅比較晚,家長需要耐心培養,把他們那根"弦"接上去。

那麼,家長如何接上孩子"學習"的這根弦?

1、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讀書習慣

以前上學的時候,幾乎所有老師都會強調一點:多讀課外書。

有很多知識是課本給不了孩子的,要想拓展孩子的眼界和知識面,家長必須要讓他們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但是很多孩子都坐不住,更別說安安靜靜坐著看書了。所以,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帶動孩子讀書,使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

2、該立規矩就得立

除了以身作則之外,家長還需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讓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此外,家長要為一些學習活動制定計劃表,比如規定每天閱讀、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養成習慣,學會自律。

3、益智遊戲啟動思維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認為:

遊戲是一種潛在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讓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如策略性、解釋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計劃的制訂、執行能力以及快速適應能力等。

孩子學習差,也許是暫時沒摸到門道,或者是思維不夠靈活。對此,家長可以給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啟發他們的思維,也能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執行力。

也有研究表明:經常玩益智遊戲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腦開放性思維能力較高。

所以,我給大家分享這套早教書《0-6歲蒙特梭利教育鉑金版》。

蒙特梭利是權威的幼兒教育家,所提出的很多觀點都得到了廣大父母和專家的認可和推崇。而這套《蒙特梭利教育》正是從蒙氏教育理念出發,設計了大量適合0-6歲孩子的益智遊戲,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左右腦等方面的能力。

這套書中的遊戲都有個明確的主題,清楚地讓家長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遊戲,能給孩子帶來哪些作用。

此外,每個遊戲都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有利於家長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合孩子玩耍的遊戲,做到循序漸進。

最後,這套書不僅會教家長帶孩子玩遊戲,還會提醒家長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去自製遊戲,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親子關係。

今日互動話題:

你帶孩子玩過哪些益智遊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學習好不好,幼兒園就能看出,家長注意觀察3個特點
    有些父母在談到孩子的學習時,會嘆氣地說:「我家孩子太淘氣了 ,一看就知道不是讀書的料,以後還不知道會咋樣!」父母經常說的孩子「不會讀書」,大概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笨」,學習時不能學會老師所教的知識。但是從孩子上幼兒園就可以看出,孩子今後「會不會讀書」。
  • 上幼兒園就能看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只需看這三點
    她曾經在一次育兒講座中就提到過: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那塊料,不用太早,從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家長朋友們要上點心!第一點:看看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怎麼樣眾所周知,學習這個東西,老師講得怎樣還是第二位的,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孩子們自己,學習時是否認真,是否走神。課上發呆,課後寫功課時漫不經心,隨意應付,到後面連聽也不聽。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對此李玫瑾教授解釋道:「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美術、音樂的孩子就沒有美好的出路了嗎?」李玫瑾教授說,其實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到長大了、上學再看。如果孩子入園後,有這3種表現,將來多半是潛在學霸。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老李,期末考試我家閨女沒考好,才得了個班級第二!你說氣不氣人?哦對了,你那個小傢伙考得怎麼樣啊?」「別提了,他就不是那塊學習的料。」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
  • Material是「材料」,那「他是個讀書的料」英語怎麼說?
    生活中,如果小孩子非常會唱歌,有著跟百靈鳥一樣的聲音,那我們會說,你的孩子是一個唱歌的料!或者說有個孩子非常會讀書,其他的鄰居家長可能就會說,他是一個讀書的料!那「他是個讀書的料」英語怎麼說?表達其實和中文一樣的,自己先猜一猜吧!
  • 右腦發達的孩子,從小身上有這三個特徵,以後多半是學習的料
    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學習好的孩子應該是左腦發達,右腦發達的孩子更適合搞藝術。但實際上,左腦的功能在生活中經常用到,日常中就能得到很好的鍛鍊,所以右腦發育好,大腦整體發達程度才高,孩子才是學習的料。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者程不時先生就曾在《開講啦!》
  • 從教10年幼師發聲:我不會讓孩子3歲上幼兒園,原因分析很有道理
    從教10年幼師發聲:我不會讓孩子3歲上幼兒園,原因分析很有道理之前在一檔節目中,杜江曾經爆料過,嗯哼3歲的時候還沒有上幼兒園,因為霍思燕堅持認為晚上一年幼兒園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無獨有偶,一些有著多年幼師經驗的人,反而不會選擇送孩子去幼兒園。
  • 幼兒園3個「潛規則」,孩子可能不懂,但是家長要知道
    實際上,在一小群幼兒園中有許多「隱藏規則」。有時候,老師不會說,但父母必須知道,這樣孩子們才能在幼兒園更受歡迎。一個孩子上幼兒園時,實際上是在真正意義上離開了父母的庇護所,他需要獨立於外界的風風雨雨。雖然風雨不是太大,但是對於沒有經歷風雨的孩子,到處都有測試。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生活的環境,孩子們必須一次與許多孩子相處。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日後越可能變學霸
    在當今社會,讀書雖然不是孩子唯一的路,但是讀書卻是讓孩子走向成功最簡單直接的一條路。每個爸爸媽媽都抱有「成龍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可以考上名牌大學。所以,家長們很早就開始為孩子報名各種培訓班,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培育「學霸」並非易事,強迫孩子學習不但不是好辦法,反而會使孩子厭學。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和智商無關
    孩子的成績永遠是父母最不釋懷的難題。孩子上小學後,父母的心與他們的成績密切相關;雖然有些父母知道成績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卻不能放鬆希望孩子讀好書的那種心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成為家長圈最受歡迎的話題之一。
  •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所謂無形"冷暴力",就是不容易察覺,甚至很多家長不會特別在意的事情。1、孩子感覺被老師忽視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在家不一樣,在學校裡都是一個老師負責好幾個小孩,自然不能把每個孩子照顧到位,如果孩子舉手時老師沒看見,或者尤其對某個孩子比較關愛,或讓孩子在內心感到被忽視。
  • 爸媽注意了:孩子如果有3個「特徵」,長大後可能情商不高
    小孩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從小的時候,孩子就是從父母身上學習、模仿。所以家長們自己要注意,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從家長身上學到·1好的東西,進而養成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說,兒童的人生分為幾個重要的階段,0~3歲是孩子性格的培育期,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3個「特徵」,家長們都要注意了。
  • 開發孩子左右腦,3到6歲是黃金期,5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案例:自從我們家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之後,我就發現他一直不太開心。這天我下班下得早,我就問孩子:"寶貝,你怎麼啦,是不是在幼兒園和小朋友鬧彆扭了?"孩子跟我說:"沒有,我和小夥伴們都玩得很好,我也交了很多朋友。""那你為什麼每天上幼兒園回來都不開心呢?"
  • 瑞典一幼兒園為環保強制孩子吃素引爭議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這位環保少女的影響,瑞典一家幼兒園也決定開展環保活動。 綜合外媒11月2日報導,近日,瑞典東北部城市于默奧的吉倫特幼兒園決定把肉類從菜單上移除,讓孩子們改吃純素,這一舉措引發了瑞典媒體激烈爭議。
  • 右腦發達的孩子,從小身上有這三個特徵,長大大多是「學習的料」
    可生活中偏偏有些孩子,他們的爸媽明明沒費什麼力氣,可孩子不光反應快,成績也是「一騎絕塵」,白白地讓人羨慕。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導致這種結果的出現呢?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理察指出,孩子6歲前的發育重點在右腦,絕大多數的父母都「使錯了勁」。右腦發育的區別,是導致孩子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現代科學認為,人腦在工作中承擔的「任務」是完全不同的。
  • 中大班的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多半與這3個因素有關,家長4招巧解決
    孩子暑假後不肯去幼兒園,多半與這3個因素有關其實,不管是第一次入園的孩子(簡稱為「新生」),還是那些已經升入中、大班的孩子(為了和第一次入園的孩子區分,簡稱為「老生」),不肯去幼兒園,都是非常普遍、而且正常的現象。
  • 北京豐臺一幼兒園多名孩子流鼻血 疑與塑膠操場有關
    家長:一個班級14個孩子出現流鼻血、咳嗽等症狀  一名孩子凝血功能出現異常  一名家長向記者提供的家長們的自發統計顯示,其孩子所在的班級約35人,有14名孩子出現了流鼻血或咳嗽、眼屎多等症狀。另外一個班級家長們自發統計顯示,該班有19名孩子出現流鼻血或咳嗽、食慾下降、皮膚起疹子等症狀。
  • 最新研究發現:長大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小時候通常有這3個特徵
    由此可見,每個孩子的起點都是相同的,想讓孩子成才,家長必須要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行,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我們從他小時候就能看出來
  • 老師發孩子在幼兒園午睡的照片,看到這圖片後,家長群裡炸了鍋
    有些家長一眼就看見了自己的孩子並沒有蓋被子,連忙質問小楊是怎麼照顧孩子的,小楊急忙撤回了照片,等到把每個孩子都蓋好被子之後才又重新拍了一張給家長們發過去。雖然家長們還是不依不饒地質疑是不是平時孩子也沒收到很好的照顧,但是小楊真的是有滿心的委屈。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閱讀的個性化特徵和個性化需求會表現得越來越強烈,如果閱讀量足夠大的話,孩子閱讀的個性特徵一定會超越共性的那一部分。  最後,要特別提醒大家——警惕書單!這世界上並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那麼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閱讀需求一模一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