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句廣為流傳的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雖然如今社會都希望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但孩子的課業卻似乎沒減輕多少。至於孩子的成績,有些家長看得很開,更多的家長卻會感到擔憂和焦慮。
就比如,孩子上小學後,大家學習的內容都一樣,有的孩子能輕輕鬆鬆考滿分;有的孩子花了很大努力,成績卻依舊位於中下遊。
這時,家長會納悶,是不是自家娃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呢?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1、專注力強
專注力就是做事的時候專心。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專注力,比如看電視時太投入,聽不到周圍人說話;玩玩具時全情投入,如果不是家長提醒,他們甚至可能忘記吃飯。
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聚精會神,聽課時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寫作業時也能專心致志,於讀書非常有益。
2、邏輯思維
說到邏輯思維,不得不提的就是數學這門科目了。
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掌握基本的計算能力,更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強的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能去分析和思考,做到"舉一反三"。
在幼兒園時期,孩子們雖然還沒開始學習課本知識,但已經有小朋友表現出了明顯的邏輯思維能力,腦子轉得比同齡人快。
3、自律性高
有些孩子自控力很差,而有的孩子自律性卻很高。
就比如在幼兒園的課堂上,有的孩子一會看看別處、一會逗逗其他同學,而有的孩子卻能夠認真跟著老師學兒歌、手指操等課程內容。
以上3個特徵,你家娃有嗎?
不過,就算孩子沒有以上3個特徵,也不代表他以後都讀不好書
1、先天固然重要,後天努力卻能改變很多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安靜,他們愛思考、專注力強;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調皮,三天兩頭"搞破壞",甚至破壞課堂紀律。
若孩子暫時沒表現出以上3個特徵,家長可不要"放棄治療",因為後天的培養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無論是荀子的"性惡論"還是孔子"性善論",都在強調後天教養孩子的重要性。所以,當孩子有3個特徵時,這確實值得家長高興;可如果孩子沒有這些特徵,家長也不要過於氣餒。
2、孩子成績差,不一定是笨,可能是沒開竅
孩子成績考砸了,而其他同學都考得不錯,這時脾氣不好的家長就會開始責罵孩子,嚴重的還會語言暴力
"你腦子進水了嗎!""生只豬都比生你強""廢物",認為孩子就是個笨孩子。其實,有些孩子並非智商低,僅僅是開竅比較晚,家長需要耐心培養,把他們那根"弦"接上去。
那麼,家長如何接上孩子"學習"的這根弦?
1、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讀書習慣
以前上學的時候,幾乎所有老師都會強調一點:多讀課外書。
有很多知識是課本給不了孩子的,要想拓展孩子的眼界和知識面,家長必須要讓他們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但是很多孩子都坐不住,更別說安安靜靜坐著看書了。所以,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帶動孩子讀書,使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
2、該立規矩就得立
除了以身作則之外,家長還需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讓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此外,家長要為一些學習活動制定計劃表,比如規定每天閱讀、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養成習慣,學會自律。
3、益智遊戲啟動思維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認為:
遊戲是一種潛在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讓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如策略性、解釋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計劃的制訂、執行能力以及快速適應能力等。
孩子學習差,也許是暫時沒摸到門道,或者是思維不夠靈活。對此,家長可以給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啟發他們的思維,也能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執行力。
也有研究表明:經常玩益智遊戲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腦開放性思維能力較高。
所以,我給大家分享這套早教書《0-6歲蒙特梭利教育鉑金版》。
蒙特梭利是權威的幼兒教育家,所提出的很多觀點都得到了廣大父母和專家的認可和推崇。而這套《蒙特梭利教育》正是從蒙氏教育理念出發,設計了大量適合0-6歲孩子的益智遊戲,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左右腦等方面的能力。
這套書中的遊戲都有個明確的主題,清楚地讓家長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遊戲,能給孩子帶來哪些作用。
此外,每個遊戲都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有利於家長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合孩子玩耍的遊戲,做到循序漸進。
最後,這套書不僅會教家長帶孩子玩遊戲,還會提醒家長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去自製遊戲,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親子關係。
今日互動話題:
你帶孩子玩過哪些益智遊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