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愛滋病毒最後一種未知結構

2021-02-15 淡藍

研究人員稱,如果被感染的病毒細胞這部分停止組裝,HIV將無法複製。

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HIV的15個組成蛋白中最後一個蛋白片段,並完整地描述了HIV的完整圖片。新建模的細胞質尾部參與了HIV外殼的組裝,它附著在宿主細胞上,並開始了複製過程。如果病毒細胞的這部分能被阻止,HIV將無法在體內複製和傳播。

這項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團隊進行的研究,已經解決了最後的未知蛋白的結構,叫做gp41蛋白的胞質尾,他們希望這將為愛滋病治療的可能療法開闢一些新的研究途徑。

自從發現病毒以來,科學家們花了近30年的時間,弄清它的組成部分是什麼,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來製造這種致命的殺人機器的。他們現在明白了HIV是由15種蛋白質和它自己的基因組組成的,RNA是愛滋病病毒複製的密碼。

據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Jamil Saad博士說,其中一種蛋白質的最後一部分已經被「許多實驗室」錯過了20年之久。

胞質尾是HIV關鍵蛋白內部結構的名稱。

這種蛋白質編碼一個包膜尖峰,或者包裹的HIV膜上的一個結構。胞質尾涉及到這個結構是如何與病毒細胞的其餘部分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Saad博士的說法,這個部分是在HIV細胞表面移動的一個可以接觸宿主細胞受體的內部錨結構。這是我在過去20年中遇到的最具挑戰性的項目。很多次我打算放棄,但我有一個非常執著的實驗組。

愛滋病毒的包膜會使它附著在宿主細胞上並感染它。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切斷了他和他的團隊現在破譯的細胞質尾巴,那麼這個結構就不會被納入HIV。

在研究人員能夠將他們的新知識用於對抗病毒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即便如此,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可以被視為對抗愛滋病毒感染的轉折點。

源|有一點進展

圖|網際網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淡藍網及Blued持中立立場。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轉載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無特別聲明,本站轉載之各種內容之版權均屬其著作權人所有。 如我們的轉載行為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相關焦點

  • 美籍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去世 她是世界首位破解愛滋病毒結構的科學家
    黃以靜是世界上第一位破解愛滋病HIV病毒DNA結構的科學家,通過幫助確定愛滋病的病因挽救了無數生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愛滋病的認識。她曾被美國科學資料中心評為「全美十大超級女科學家」之一,在2007年《每日電訊報》評選的「全球100位傑出天才」中排名第32位,2020年,Discover將她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女性科學家之一。
  • 科學家無限放大:發現從未見過的畫面,愛滋病毒正在感染細胞!
    第一例愛滋病患者是1981年發現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9年!科學家也在持續研究愛滋病免疫藥物以及愛滋病患者的治療,到現在為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對於愛滋病徹底治癒這一難題,科學家表示無能為力,也就是患者一般情況下都將終身攜帶病毒!
  • 科學家發現三種地球新物種,最後一種生物體內出現齒輪結構
    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雖然由於人類的擴張及對環境的破壞,造成了許多生物的滅絕,但是科學家仍然斷斷續續地在地球發現了不少新的物種。譬如被科學家發現的這三種生物對於人類來說就非常的陌生,也沒有任何關於它們的記載。第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扁形蟲。
  • 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因肺炎逝世,她最先破解愛滋病毒DNA結構
    黃以靜是業界知名的美籍華裔分子病毒學家,也是世界首位破解愛滋病毒 DNA 結構的科學家。她的研究領導了許多有關 HIV 病毒的開創性發現,包括其遺傳結構、侵入免疫系統的方式以及檢測和治療愛滋病的方法,大大增進了人類對愛滋病的認知。
  • 一種抗愛滋病毒疫苗將在阿根廷進行測試
    針對愛滋病的Mosaico候選疫苗研究,將在阿根廷尋求3800名沒有感染愛滋病毒但極有可能感染愛滋病毒的志願者參加實驗,阿根廷一些機構參與這一研究。參與研究的惠薩基金會(Huissa)表示,阿根廷將在一項名為」馬賽克「的研究框架內測試針對HIV / AIDS的預防性疫苗。
  • 對地球進行回波定位,科學家再次發現地球地底存在巨大的未知異常結構
    對地球進行回波定位,科學家再次發現地球地底存在巨大的未知異常結構  Connor Feng • 2020-06-14 16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在未知生物胃中,科學家發現14000年前滅絕生物的最後一塊肉
    文/虞子期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而每次生物滅絕幾乎消滅了所有的物種,根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告指出,名叫「Coelodonta antiquitatis」的史前生物在死亡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它遺體上的最後一塊
  • 愛滋病毒意外消失:十年過去了 仍只有一人被治癒
    事實證明,他的幹細胞捐獻者體內存在一種罕見的名為CCR5-delta32的基因突變。接受移植後,布朗竟對愛滋病毒產生了抵抗力。布朗被稱為「柏林病人」。這是2007年的事。十年過去了,他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儘管生物醫學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找到真正治癒愛滋病的方法仍困難重重。
  • 美國科學家稱痤瘡藥可阻止愛滋病毒擴散
    環球網實習記者李宗澤報導,據伊朗媒體FNA3月21日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種治療痤瘡的抗生素可有效阻止愛滋病毒擴散或複製。科學家們發現,二甲胺四環素配合雞尾酒療法(HAART)有望改善傳統治療愛滋病的方法,而且可降低病毒的耐藥性。因為二甲胺四環素攻擊的是細胞而不是病毒蛋白。
  • 科學家在精子內部發現新型桶狀結構
    儘管人類對精子細胞的研究已漸趨完美,但近來,科學家們在這些小遊泳者身上發現一個前所未知的結構,著實令人驚訝。研究人員稱,更令人驚奇的是這種新發現的結構可能會導致不孕、流產和出生缺陷!科學家們需要對這一結構深入了解,以開發出新的療法,治療男性不孕症,並掌握人類胚胎發育的早期情況。
  • 科學家發現了潛在的愛滋病毒新儲存庫——CD127扁桃體細胞
    這些儲存庫仍然是治癒愛滋病毒/愛滋病的主要障礙。但是,目前尚沒有簡便的方法來靶向清除儲存庫細胞。科學家也無法有效地從患者身上提取儲存庫細胞進行研究,並最終找到控制它們的方法。 原因是這些細胞中的病毒是靜默的。結果,細胞不會在其表面上標記出使病毒易於被發現的病毒蛋白。
  • 「追捕」愛滋病毒, 五十年探尋「隱秘的角落」
    貝利·馬丁獎獲得者、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說,愛滋病毒的發現或許要比人類社會的「零號病人」出現晚50多年。  無數證據暗示:人們發現的所謂「零號病人」也許只是中間鏈條,溯源遠遠沒有結束。  無論是以其他疾病的面貌「隱秘」潛行,還是在被發現後的大行肆虐,1996年以前,愛滋病帶給醫生和學者的挫敗感,絲毫沒有因為對愛滋病毒的認知和分離有所緩解。
  • 愛滋病毒來源於喀麥隆黑猩猩,人類究竟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不過這瓶血被遺忘,直到80年代中期,一名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該瓶陳年舊血,詳細化驗下發現血液中含有愛滋病毒,這被科學界稱為人類第一滴「愛滋血」。正是因為這名非洲男子的存在,科學家對愛滋病毒的溯源才有了新進展,那就是愛滋病毒起源於非洲,而Gaetan Dugas為愛滋病從非洲傳入北美洲的零號感染源。
  • 為何來自猩猩的愛滋病毒會感染人類?首個感染的人做了什麼?
    有資格參與科技競賽遊戲的國家不斷變少,未來將更少,直到最後的最後,剩下唯一一人。 但是各個國家也不會因為存在科技壁壘就不再繼續研究了,該發展科技的還是會盡力發展科技的,畢竟大家也都發現了,有的科學家就很納悶,為何來自猩猩的愛滋病毒會感染人類?
  • 太平洋下方發現巨大密集物質結構, 直徑1000公裡, 組成未知!
    科學家根據地震波的速度變化和角度偏折等原理探測地球內部結構並將其分為三層:地殼、地函和地核。但在真實情況下,地球構造極複雜性,讓科學家知道地球內部存在一些異於地函和地核的結構。早期由於數據有限,科學家也難以判斷其結構深度及組成。近年來,地球深部地震層析研究發現,在核幔界面之上還存在著一個不連續的,厚度變化很大的超低速帶(ULVZ)。
  • 太平洋下方發現巨大密集物質結構,直徑1000公裡,組成未知!
    科學家根據地震波的速度變化和角度偏折等原理探測地球內部結構並將其分為三層:地殼、地函和地核。但在真實情況下,地球構造極複雜性,讓科學家知道地球內部存在一些異於地函和地核的結構。早期由於數據有限,科學家也難以判斷其結構深度及組成。
  • 海底發現未知生物,科學家:有「脖子」、「眼睛」,像「外星人」
    「壯麗的外星人」據俄羅斯的科學報告,水生生物學家在探索太平洋海底時,在大約2028米深的海底深處發現了一種迄今未知的生物。前文說到,我們人類難以到達海底深處,所以在海底會存在很多未知的事情,所以發現未知的生物,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並不是什麼怪事。奇怪的是,這一次新發現的生物外貌有點奇怪,科學家表示,這一種新發現的生物和史蒂芬·史匹柏電影中的外星人很像。
  • 「追捕」愛滋病毒, 五十年探尋「隱秘的角落」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但持續的病毒溯源工作和新發現把「零號」推向更久遠。「後來的病毒溯源工作經過了全球網絡追蹤,現在我們知道實際上愛滋病毒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從非洲開始,從動物跨越到人類。」貝利·馬丁獎獲得者、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說,愛滋病毒的發現或許要比人類社會的「零號病人」出現晚50多年。
  • 義大利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結構冰——冰17
    義大利教育、大學和科研部發布消息稱,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複雜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了一種外表像雪花,但具有不同結構的冰——冰17。   冰17具有很大的孔隙率,可以在低壓下反覆吸附和解析氣體,並保持結構穩定。科學家希望將冰17用於儲氫,使其在新能源領域發揮作用。此外,實驗證明,冰17還可以用於吸附氮氣等氣體,在工業領域具有氣體分離等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