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澤智: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2021-01-15 藝周刊

文/遠山

凡是看過潘澤智畫的人感覺到的是,筆墨酣暢,境界高妙,張掛於牆,能令滿室生輝。生機勃勃,文而不野,放達豁爽卻又極富比興象徵,且有以健康情感感化人心的妙用。面對他的畫,我們完全可以把他的畫當作他的「自畫像」來看,而所有這一切,都無不與他能夠正確地辯證地把握對傳統的學習與繼承息息相關。

潘澤智,1959年生,字若愚,號大智。山東濰坊市人,少年喜畫,花鳥畫受郭味蕖的影響,勤而習之,多年如一日。還臨摹至八大、任伯年、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等明清及近代名家大師作品,兼取眾家之長。30歲後拜師於中國現代四大在野畫家之一張朋門下,得張老先生真傳,作大寫意花鳥畫,格調質樸清雅,賦形簡潔精煉,用筆沉鬱痛快,大氣磅礴,墨色渾厚多變。1998年編入《濰坊書畫家》,2001年編入《山東書畫家》。現為濰坊市美協會員、北京郭石夫大寫意花鳥工作室畫家、郭石夫畫友會會員、濰坊翰墨指畫藝術研究院院長理事長。

近年花鳥畫師從郭石夫先生,博綜集粹、淵源廣大,畫風沉雄樸厚、古雅剛正,磅礴而不染獷悍之習,灑脫而內具堅貞之質。

潘澤智作品

潘澤智的畫作是筆精墨妙的,是自由瀟灑的。從他畫的《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爭且讀書》以及《雅趣》等作品來看,他是極到位地把握住了傳統中國畫造型原則及其精神理念的真諦與精髓的。而他的畫作之所以具有這些特質,無不是與他的畫作中蘊涵著中國畫的哲學傳統息息相關的。

潘澤智作品

熟悉潘澤智畫作的人都知道,在藝術美學追求上,潘澤智一向保持「執中」的姿態。他的畫,不溫不火,不激不厲,但神採奕奕,風骨凜然,且意境幽邃,內蘊有中國人觀物察道所特有的哲學氣息。正是潘澤智十分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他才能堅持了他的藝術道路,保持了他對中國國粹文化執著的熱愛。分析他的繪畫,我們能夠發現,他作畫,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在希望通過畫面的筆墨、形神、氣韻,以圖說的方式,述說出中國人對宇宙秩序以及對人的生存狀態的特殊理解,並進而給出以人格修養為前提的他所看到和所理解的事物審美觀。

潘澤智作品

潘澤智的繪畫藝術水平之高,與他平時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他喜歡文學史書,詩詞。另外也從嶽父(濰坊博物館裝裱師孫鴻年1915年-2000年)那裡有幸見到很多古今名家字畫有關,親眼目睹名家名畫,他對中國書畫藝術更加熱愛執著,並且刻苦的學習研究、正確的認識理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畫品之高,根於人品,畫以人重,藝由道崇。」惟有讀書方能明理知事,識義辯德、立定方向,把握自己的人生,方能虛懷若谷,擺脫塵俗而氣吞天地,縱橫古今,學問上下功夫,才能創造出中國傳統繪畫的燦爛輝煌。

潘澤智作品

潘澤智的畫作,古意盎然而又新意勃發,他對畫面物象灌注的一方面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鮮活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他也通過其筆墨表現,在畫面中恢復人們對歷史的記憶。面對他的畫,我們能感到那是祛除我們浮躁淺薄心態的良藥。從他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貫認為,維護歷史的記憶是文化發展的先決條件。

潘澤智作品

在一個嶄新的時代,他既有表現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又能堅守中國文化的本真精神。所以,面對他的畫,我們一方面感到有處身現實的親切,又能體會到一種精神上回家的感覺。概而言之,豐富的生活經歷、細膩的情感體驗,加上隨心所欲、流暢自如的技法表達能力,使潘澤智常常能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中看到生命的躍動和輝煌,進而在藝術實踐中,能夠在繪畫中通過「借物詠懷」的方式,表達他的具有「善意」屬性的「詩意感性」,而正是這種具有「善意」屬性的「詩意感懷」,使他的畫作,不僅令人觀之如餘音繚繞,能久久縈迴在我們心田,而且還能使我們思想上得到升華。

潘澤智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入團申請書:優秀團員申請材料 志當存高遠 天道酬勤
    入團申請書:優秀團員申請材料 志當存高遠 天道酬勤  姓名:鄭新雅  曾獲獎勵:  獲得2004—2005年度人民貳等獎學金,德育測評為優秀  獲得2004—2005年度「 天津商學院優秀班幹部」光榮稱號  獲得2004—2005年度「天津商學院軍訓先進個人
  •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世人以有涯求無涯,錯誤至極
    最近痴痴迷於莊子的思想,今天偶然間讀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吾涯」這句流傳甚廣的古語,想起當年還是童真的少年時期,也曾在教室的人物畫像欄中看過這句話,那時候多多少少受到激勵: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這是多麼高大上的事情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以,要更加刻苦地學習,學更多的知識
  • 以勞獲志,以志成事,以淡泊明志,以致遠壯志
    立大志者,成大事,無志則無成,以勞獲志,以勞養志,方能使一個人的生命獲得無限延長超於自然。以志來說,一代書法大家啟功老師,有超凡的藝術與文化底蘊,他可以去義賣,去籌資,只為北師大建立青年教師樓,只為文化能更好的傳承,他不為名利,不為金錢。當商業大家花重金買他的一幅字時,她可以毅然拒絕,毫不動搖。這何嘗不是一種志呢?一種淡泊名利的志。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真義
    莊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流傳甚廣,還曾掛在我小學的教室裡,激勵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發奮求學。有的把道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有的把財利擺在首位,就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俗語所宣示的。還有的把情感視為最高追求,比如以身殉情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對於莊子而言,生命尤其是生命的體驗才是他最為看重的,而其他的價值都是身外之物。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 莊子·內篇· 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表明做什麼事都不要 絕對化,要適可而止。永遠有你達不到的東西,又何必苛求。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對學習的看法
    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投身書海,可是《莊子·養生主》中也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樣的話。《莊子·養生主》接著「知也無涯」提出為善怎可追求名聲?和作惡的人也要逃避刑法,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名聲的拖累和作惡的拖累,只是關於兩個極端的不同追求罷了。順應自然規律,把心態放在至高點,效法天地自然,無為而治,才可以保全自己的身家,獲得健康,贍養親人。「養親」在《大宗師》中有「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
  • 國學:《莊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麼意思?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常常被人們提及,意思是說,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但很多人常常把莊子要表達的意思誤解為:生命短暫,我們需要抓緊時間刻苦勤奮地學習。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莊子一生著作頗豐,至少有十幾萬字,許多名言流傳至今,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也是出自莊子之口,其實後面一句話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順從自然,主張無為而治,莊子性情灑脫,幾乎做到了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留下莊周夢蝶、送妻升遐趣聞軼事。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涵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的這句話,從小我們就都學過,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的理解,真是相當的膚淺,今天我們好好探討一下,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涵義。可是人到中年,才忽然發現這句話還有下半句,意思來了一個大轉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真是令人難以接受,原來莊子的本意並不是勸我們刻苦學習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盡的知識,是徒勞無功的。
  • 高考一時,知識無涯
    原標題:高考一時,知識無涯 6月7日,全國再一次進入高考時刻。高考一時,而知識無涯。自1977年高考恢復開始,這近40年來,中國重新走上肯定知識、文化的歷史階段。近些年來,即便有一些「讀書無用論」興起,也都不能從根本上撼動高考的地位,沒法取代尊重知識的社會共識。我們可以降低一些高考在人生轉折中的權重,但沒法改變知識改變命運的前提;知識結構與社會脫節可能會造成一時的挫折,但知識本身絕不會在社會進步的歷程裡無所適從。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是勸讀書,而是勸及時行樂?
    其實這句話原本出自《莊子》,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正確的解釋是: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精疲力盡,是要失敗的。聖賢莊子也,深知,吾生也有涯,知而無涯。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下一句對我們更有用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被很多人用於鼓勵自己努力學習的座右銘。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完整的話應該怎麼看待?我之前有朦朦朧朧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清晰地表達出來。世界很大,知識無涯,但是人生很短,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而是被鋪天蓋地的信息裹挾,在信息的海洋裡隨波逐流,到頭來除了感到一身疲憊之外,得不到任何東西。我覺得,這兩句話可以作為我們在當前的資訊時代避免迷失的指南。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人類處於空前的信息洪流之中。
  • 聖人最偉大之處是「無知」,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受益一生
    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近年。——《莊子·養生主》註:我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海洋是無限的,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東西,是危險的;何謂知者,知者就是知曉危險之所在!
  • 立志存高遠,篤行踐初心
    「鳥貴有翼,人貴有志」「百學須先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些名言警句蘊藏著中華文化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仁人志士的向上情懷。自古以來,就有立志「為民請命」者,犧牲小我抒寫為民大愛;有立志「經世致用」者,先天下之憂而憂,以治事、救世為急務。他們志存高遠,激流勇進,開拓進取,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不朽豐碑。
  • 我生有涯而學海無涯
    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以有涯去求無涯,豈不殆乎?惘乎?所以人生有涯是肯定的,而知識無涯也是肯定的,所以必須有所取捨也是肯定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人主動而有人被動而已。所以我們最好要主動進行去取捨,去取適合自己的而去舍不適合自己的,這個做好的人就一定是一個努力的而且會成功的人,所以就一定是靠努力的成功人士了。
  • 立體看柯橋:綠意無涯 花滿棠棣
    「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相傳2500年前,越王勾踐便在蘭渚山下種植蘭花,隨後千百年的耕耘讓漓渚鎮棠棣村成了有名的「花木之鄉」。如今,棠棣人95%以上從事花卉苗木經營,村民的幸福因花而來,如花綻放。
  • 迷上《一人之下》的我瘋狂刷《無涯》
    最近在瘋狂刷《無涯》。這歌乍一聽有點魔性,但聽多了莫明覺得很燃?!反正我現在有點被洗腦的節奏……《無涯》是《一人之下2》的片頭曲,採用,呃,現代歌詞和山歌結合的方法,整體倒是非常燃。正月裡採花無喲花採,二月間採花花喲正開,三月裡桃花紅喲似海,四月間葡萄架喲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