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內篇· 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表明做什麼事都不要 絕對化,要適可而止。永遠有你達不到的東西,又何必苛求。
莊子並不認同以自己的全部時間去追求知識,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莊子反對求知。真理是無窮盡的,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但求知不能靠蠻力,而合理地、遵循規律地求知,莊子此言應該是要世人掌握世間萬物的規律,即道,掌握知識的規律,會比廣泛地索求更加有用。
「無為」不是不追求,「無」的境界是一種無所不包的境界,若不去學習,那真是只是無而已,只能淪為「蜩與學鳩」之流。雖說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但人的境界也是無限的,以無馭無,無所謂「殆」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對知識的需要,猶如對水的需求,甚至更甚一籌。對一塊土地而言,水過少則乾渴,過量,則成災。因此,對於知識的追求也是如此,不要過猶不及,要恰到好處。
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識無窮,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精疲力竭,既然如此,還去追求知識的人,就只能弄得疲睏了。做什麼事都不要絕對化,要適可而止。永遠有你達不到的東西,不必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