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字十分講究,鍊字組詞必求精準恰當,以此顯示人們才學的淵博深厚,僅同義詞的辨析使用就是其中一個方面。下面故事可供大家研習:
一九七三年,關於印度支那停戰的國際會議在發過巴黎舉行。會議期間,中國外長姬鵬飛曾與加拿大、法國以及美國的外長見面。當時的報紙作了如下的報導——姬鵬飛外長會見加拿大外長夏普,拜會法國外長舒曼,與美國國務卿羅傑斯進行了會晤。此報導一出,可以作為同義詞精準使用的典範。
因為「會見」是一般的外交接觸,「拜會」是對東道主的禮節性拜訪,「會晤」是非正式的外交接觸,而當時中美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所以,這條新聞在「會見、拜會、會晤」三個同義詞的使用中,可謂既精當又得體。
精準使用同義詞,關鍵在正確掌握同義詞的辨析之法,常用的方法如下:
1.可以從感情色彩上進行辨析,看是褒義詞、貶義詞還是中性詞。如「頑強」與「頑固」,前者表示讚許,常用於褒義;後者表示憎恨,常用於貶義。
2.可從語意輕重上進行辨析。如「破壞」與「摧毀」,前者程度淺,後者程度深。
3.可從範圍大小上進行辨析。如「戰爭」與「戰鬥」,前者範圍大,後者範圍小。
4.可從具體與概括的不同進行辨析。如「衣服」與「襯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襯衫」是具體的,可以指長袖襯衫或短袖襯衫,男式襯衫或女式襯衫等。
5.可從對象的不同去辨別。如「沉重」與「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負擔重,而「繁重」則指工作、任務的數量重。
6.可從普通話和方言來辨別。如「討飯」與「乞丐」,分別是口頭語與書面語;「爸爸」與「父親」,分別是舊詞與新詞;如「薪水」與「工資」,分別是外來語與本民族詞;如「鹽」和「氯化鈉」,分別是常用語和專業術語
7.可從詞語搭配進行辨別。如「發揮」與「發揚」。
……
辨析方法多種多樣,關鍵還是要準備把握詞義,聯繫所在語境,方能精準使用同義詞。
順便科普一下:同義詞通常指意義相同的一組詞語,可以分為等義詞和近義詞兩種。近義詞是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而等義詞的意思則完全相同。
(封圖:陳楠 編輯:寒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