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緒論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處於社會環境中的個人和群體的社會行為及社會心理的本質和原因,並預測其發展和變化規律的科學。
1.社會心理學研究對象
(1)個體的心理及行為;
(2)社會交往和互動的心理及行為;
(3)群體心理及行為;
(4)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2.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檔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收集大量現有資料,獲得並分析已有的信息,找出某些社會事實與社會心理之間的關係。
(1)優點:
①節省時間;
②費用低;
③不直接面對被研究對象;
④研究者可以檢驗先前的一些現象假設,也能夠為正在開展的研究活動提供一些有用的因果聯繫。
(2)缺點:
①研究者無法控制信息的類型和質量,只能研究現有的資料;
②檔案研究的工作量大;
③一些記錄可能不連續或丟失了,從而阻礙了研究的進程;
④檔案研究對研究者自身素質要求較高,研究者必須具備很強的概括總結能力以及高度的洞察力,才能發現新問題。
(其餘方法請參見普心第一章相關內容)
3.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1) 社會心理學的孕育時期
這一時期與其後的幾個時期相比,時間跨度較大,而且由於這—時期社會心理學思想同一般的心理學思想的見解緊密相連,因而很難把純粹的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劃分出來,但這—時期理論的系統化和條理化直接為後來社會心理學的各個理論流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2) 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時期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是人類社會發生重大歷史變化的時期。社會心理學是在社會學和心理學分別脫離哲學母體之後,從這兩門學科中應運而生的一門邊緣學科。在社會心理學的初創時期存在四種主要的理論形態:德國的民族心理學、法國的群眾心理學、英國的本能心理學和美國的社會心理學。
(3)社會心理學的確立時期
從20世紀20年代起,伴隨著實驗手段的運用,社會心理學成為了一門真正的實證科學。其具體特徵為社會心理學已經從描述轉變為實驗,從定性轉變為定量,從理論上轉變為應用,並從普遍論轉變為特殊論。
(3) 社會心理學的擴展時期
社會心理學的擴展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特徵表現為社會心理學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與發展。
4.社會角色
角色是指社會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為方式及其內在態度和價值觀基礎的總和。
社會角色是指在社會系統中與一定社會位置相關聯的符合社會要求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
角色學習是角色扮演的基礎和前提。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成角色概念,二是學習角色技能。
角色衝突是指佔有一定地位的個體與不相符的角色期望發生衝突的情境,即個體不能執行對角色提出的要求就會引起衝突的情境。包括角色內衝突和角色間衝突。
角色偏差是指個體的行為和心理準備長時間偏離社會期望,形成與自己社會身份不相適應的行為和心態結構。
每日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