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36歲。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增長一倍都不止。那麼人類最長能活多久呢?目前,日本、美國等國的人均壽命是80歲,與我們常說的長命百歲還有不少的差距。人類壽命的大幅提高,主要歸功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的極大豐富,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據研究發現,人類的壽命至少與五大因素有關。
一、家族遺傳
人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基因卻是千差萬別,就算是同卵雙胞胎,基因也不一樣。有的人天生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較強,所以更容易長壽。如在我國廣西巴馬縣的53名長壽老人中就有31位的是家族長壽者。
二、營養得到保證
只有不偏食、不挑食、不忌口、不素食,營養素的種類俱全,搭配正當,比例均衡、熱量做到供需平衡,才是合理的營養。對中國人人而言,平衡飲食的標準如下:
每天食用穀類食物300-500g;蔬菜與水果400-500g;動物性食品150-200g,其中魚蝦類50g、禽肉類50-100g、蛋類20-50g;奶類100g、豆類50g;油脂類每天不可大於25g。
三、適度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究人員發現,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比那些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更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兩倍,壽命短了四到五年。而且,經常運動的人,大腦供血量要多。
四、控制情緒
情緒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情緒要以左右人的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的重中之重。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所以,我們就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及時擺正心態,從容淡泊。
五、良好的醫療
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因為器官衰老而自然死亡的,而是死於疾病。我國有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等疾病的,其中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患有三種以上的疾病。因此,生病了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