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中的法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1-01-18 南塬詩文

人際關係從古到今一直存在的,這是我們立足社會每個人都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在儒家經典《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簡單,它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應該這樣去處理跟別人的關係:你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你也不要施加給別人。比如我們哪裡的人,吵架時總是喜歡在語句中帶上別人的父母,接下來就是各種髒話連篇。這吵架有個基本原則,雖說「有理不在聲高」,為了發洩情緒時,你可以語氣重一點把你想說的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但一定要記得你自己不能承受的語言,你也不要施加到對方的身上,否則就會形成互相傷害的導火索。你說我一句,我說你一句,你坑我一下,我坑你一下。在社會交往中也是這樣的,有些事情是我們自己不願意承擔的,我們也就不要把它強加在別人身上。

相傳有麼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梁國與楚國毗鄰,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在各自的地界內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非常勤懇,他們給西瓜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而楚國的亭卒非常懶惰,無人願意管理瓜田,結果瓜秧又細 又弱。楚人出於嫉妒,趁夜越過邊界把梁國的瓜秧全都扯斷了。

清晨起來,梁國人發現自己的瓜秧給人扯斷後,氣憤難平。於是,報告縣令宋就,並準備把楚國的瓜秧也扯斷。宋就說:「楚人這樣做確實很卑鄙。可是,我們明明不願意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麼要反過來扯斷人家的瓜秧呢?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這樣做,那就是心胸太狹隘了,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今天起,你們每天晚上都要悄悄地給他們的瓜地澆水、除草,讓他們的瓜秧長得更好。」

亭卒們覺得宋就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按照他的話去做了。幾天過去了,楚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很高興。但仔細觀察,發現每天瓜地都有人給澆過水,而且是梁國人悄悄地為他們澆的。楚 國邊縣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以後,既感到慚愧而又敬佩梁國人。於是,就把這件事情報給了楚王。楚王聽了,深為梁國和睦邊鄰的誠心所感動,特地備了一份重禮送給梁國,以示自責並深表酬謝。結果,原來敵對的兩國成為了友好的鄰邦。

還有一個就是劉向的《新序》當中寫了一個故事,叫《孫叔敖殺兩頭蛇》。孫叔敖為嬰兒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孫叔敖小的時候,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長有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他哭著回家。他的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到了它,害怕離開母親死去。」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裡?」回答說:「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會給他福氣的,你不會死的。」等到孫叔敖大了以後,做到了楚國的令尹,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國人就已經相信他是一個仁義的人了。在《史記》的《循吏列傳》當中,孫叔敖排名第一。他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名垂青史,成就了一番事業。

在這段故事當中我們發現,孫叔敖在小時候就有一個好的品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這種事千萬就不要在別人身上發生了。

這樣的想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看一看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說,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當一個人學會換位思考這個思維以後,他不光會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而且他還能開啟事業進步的大門。

在換位思考的過程當中,並不是你去做就好了,一定要本著從自身出發,保持本心,在不違反人際交往默認規則的前提下。最後再說一個親身經歷,去年最後一天,朋友邀約一起去吃火鍋,我因為腸胃問題不能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我也不能要求別人和我吃菌菇湯啊。這就需要考慮到大家的需求,來一個鴛鴦鍋,這樣大家不僅坐在一起吃飯,也加深了感情。沒有違反大家一同吃飯的這個規矩,更不會產生誰有過錯。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法則,這個到現今還使用的法則,不僅好記,而且時刻提醒我們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去換位思考,去努力。

相關焦點

  • 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教人要有寬恕之心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規則,其涵義是說對於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否則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和困擾。具體到對外商投資的安全審查,並不是中國單邊行為,而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通例與共識。以前我們談國家安全的時候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國防安全,但在過去幾十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家安全的外延在大幅擴展,越來越表現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領域。
  • 懂得這個心理學定律,你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來去自由
    課題分離定律其實是啟發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可以有自己的主動權與相應的態度,但是對於別人的態度與方式我們無法左右得了,自己接受就好,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際關係中被關系所累,也會超脫的看待一切。龍應臺曾在《目送》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只是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有些人的比較複雜而已,但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你都必須處理好,否則,輕則影響你的人緣和人脈,重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乃至你的整個人生。以下分享幫你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七個黃金法則!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 魔獸世界懷舊服玩家竟大力提倡殺小號,叢林法則融入遊戲?
    為啥,首先,機制問題,遊戲機制如此,你弱你活該,我強我有理,這是懷舊服不變的法則,叢林法則懂吧,弱肉強食。其次,有些偽君子喜歡強調所謂騎士精神,他們的觀點是,殺小號是欺負人,就如同人多打人少一樣,屬於不公平的pVP。針對這種看法,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魔獸世界本身就不是一個公平的遊戲,而且是極度的不公平。
  • 《論語》中有關「仁」的句子,句句經典
    作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論語》中有很多論述仁的句子,通過孔子對仁的回答,可以發現仁的精神內涵,今天就選出很有代表性的幾則,分別加以分析說明。055,勿施於人《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 自我營銷:德魯克沿用一生的6條法則 | E起洞察
    hzbook_gl)編者按回顧德魯克的成功之路,可以發現德魯克遵循眾多法則本文,德魯克先生將通過6條法則,針對「如何發揮自我營銷最大效果」這一話題分享洞見。然而,德魯克在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錯誤地以為「專打空擋」的思想出自美國內戰時期的一位將軍。其實,這並不是來自內戰或其他戰爭中的將軍,而是出自棒球名人堂球星小威利·基勒(Wee Willie Keeler)之口。小威利的身高為5英尺4英寸,是大聯盟球隊有史以來個子最矮的球員之一。
  • 你的成功,75%是要靠人際關係,25%是靠自己的專業知識
    中國是一個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你必須懂得一點「人情」才能和睦相處。理解人際關係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修養。你的成功,75%是要靠人際關係,25%是靠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句話就說明了人脈的重要性。如何把錢花在對的地方,委託他人把事情做好?人際關係是一張網。
  • 經典語錄:我一直覺得叢林法則是沒有錯的
    古人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我們就要說在法律範圍內辦事。依法辦事有個好處,企業不必人為拔高對自己的道德標準,可以名正言順地主張自己的權利。只要是法律允許的範圍,竭盡全力主張自己權利都沒有什麼問題。知易行難,堅守底線並不容易。今年的一些衝突裡,我們看到有些企業是突破了法律這個底線的。   3. 我一直覺得叢林法則是沒有錯的,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應該為自己的權利去爭取。
  • 2021寧夏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人際關係中的科學效應
    【導讀】華圖寧夏三支一扶考試網同步華圖三支一扶招聘信息網發布:2021寧夏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人際關係中的科學效應,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一、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