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教人要有寬恕之心

2021-01-15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儒學的核心思想基本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俗稱五常。「仁」指仁愛之心,對待任何事物要具備以人為本的情懷。「義」有小義和大義之分,小義指正義感,講義氣,是非分明,大義指具備家國情懷。「禮」指講禮儀,重禮節,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智」指大聰明,大智慧,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通曉大道理的智者。「信」指誠實守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

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孔子講學

就像孔子看不起勞動,但他就不能要求弟子也看不起勞動。如果這樣做,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這句話引申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己都做得不夠好,就不能要求別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寬容之心,用寬容心去和世界進行溝通,才會給自己少樹立敵人。否則,會四面樹敵,人生路越走越窄。

孔子拜見老子

從處理人際關係的層面來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當有用處。比如,老闆給甲乙兩名員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務,甲因為綜合能力要遠遠超過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乙沒有完成。這時,不管是老闆還是甲員工,都不能去訓斥,甚至挖苦乙員工。

因為乙員工本身跟甲員工沒有處在同一個級別上,如同讓一個小學生跟一名大學生比賽誰的力氣大,顯然是不公平的。

孔子授徒

有多大的力氣就拉多大的車,作為老闆或甲員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那樣只會讓旁人笑話你的智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產生隔閡,那樣會助長消極情緒產生,繼而影響團結,最終會把事情弄僵。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發掘和調動每個人的優勢,讓其發揮各自最大的作用。

一個集體就像一臺機器,不但需要重要零件來幫助正常運轉,還需要次要零件來維持穩固性,它們都必不可少。

相關焦點

  • 人際關係中的法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際關係從古到今一直存在的,這是我們立足社會每個人都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在儒家經典《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簡單,它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應該這樣去處理跟別人的關係:你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你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孔子篇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先生說:「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
  • 孔子的徒子徒孫們個個官運亨通,為何孔子想當官卻沒人要?
    生不逢時,吾道不行,孔子雖然一直有為,但找不到「位」。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子貢有一天和孔子開玩笑說,老師,我有一塊美玉,你說我把它放到保險柜裡藏起來好呢,還是找一個商家賣掉好呢?老師一聽,就明白了子貢的意思,笑笑說,賣!只要有買家就賣!我在這裡等著人來買的,可就是賣不出去,沒有人要。
  • 黑格爾說孔子不是哲學家,中國根本沒有哲學,大家怎麼看待?
    我認為有哲理的學問即為哲學。中國文明延綿幾千年了,比其它文明產生的時間都要早,其中總結產生的思想能引領世界的肯定比他們所謂的哲學們的哲學要多的多!有用的多!論語,儒家文化幾千年來被統治階級利用,服務於鞏固它們的政權。但人民的進步走向文明是任何勢力也阻當不了的,幾千年的改朝換代、政權更跌不是很好驗證這一點嗎?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做人思想受到全世界人民稱道,任何哲學與之能比呢?
  • 今天人類要生存,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今天人類要生存,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尋找孔子?」 1.孔子在西方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孔子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
  • 今天人類要生存,為何諾貝爾獲獎者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今天人類要生存,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尋找孔子?」 1.孔子在西方. 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孔子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
  • 孔子那麼偉大,為什麼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卻不提自由呢?
    任何一個思想家的思想,總離不開他所生活的自然與社會環境,離不開生養他的土地所提供的環境滋養,因此,一個思想家的思想,總離不開他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影響。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而儒家學說在本質上是一種倫理學,主要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君子」一詞誕生很早,它的含義經過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被賦予了許多內涵,逐漸豐富起來。
  •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規則,其涵義是說對於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否則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和困擾。具體到對外商投資的安全審查,並不是中國單邊行為,而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通例與共識。以前我們談國家安全的時候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國防安全,但在過去幾十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家安全的外延在大幅擴展,越來越表現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領域。
  •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說法認為,這是孔子譴責第一個製作人俑來陪葬的人。而實際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為一句單獨的引用語,這句話常常被冠以多種解釋,而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語境中來看。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他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著孔子連連作揖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師向我傳授此曲的時候,正是說此曲名叫《文王操》呀!」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一生都求知若渴,他學琴最後能讓老師感到震驚,正是因為他從心底熱愛音樂。二、孔子與子羽的故事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武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性格內向,體態粗矮,面目醜陋。
  • 備忘:語文知識點——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論語·述而)譯文:(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個角,就不要再重複去教他了。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譯文:聰明,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 厚德載物,君子要存仁愛之心,寬厚待人
    《論語》有云:「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故?」儒家提倡寬厚清人,而孔子的這句話正是表現了這個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身處上層的人們需要懂得寬厚仁愛,遵從禮節,以虔誠恭敬為做事的根本;奔赴喪事,需要以悲痛哀悼為本。實際上,一個人無論身處什麼階層,都需要做到寬厚。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論語》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反映出《論語》在中國古代社會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一、《論語》中的精華,句句精闢,古人智慧的結晶,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在古代,真正的貴族,不僅要擁有地位和財富,還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把自己進化成有修養、有抱負的人,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感,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社會的公俗良序。當孔子長到15歲左右,弄清自己的身世,並明白自己是貴族的後代時,身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決定努力做學問,成為一個棟梁之才。
  • 國學經典古詩詞:為何紅豆最相思,只因這裡有個悽美的傳說
    翻開你的詩篇,亂的總是我的心,卻仍舊把它讀了千遍萬遍!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譯文:晶瑩剔透的紅豆生長在南方,在萌發的枝條上搖曳著春光。希望你們把它帶在身邊珍藏,因為它最能寄託你的相思和念想。
  •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莊認為: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前不久在北京大學訪問的哈佛校長,有一段演講詞,他說: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探尋真理,獲取知識。哈佛校長的教育觀點,源自古代希臘傳統。強調實用主義倫理,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和優勢,目的是通過君子之德,教化人心,實現治國安民的目標。所以人們又常把儒家倫理,稱為實踐理性文化。
  • 有哪些寓意很好的漢字?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君字上尹下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布命令,所以將古代的統治者稱之為君主,意為發號施令,治理國家之人。4、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的最好解釋,恕字如心,就是拿著自心比人心,人活在世,總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誰都會出點小亂子,要有顆寬容的心,不要將別人不喜歡的事強加到別人身上。5、容有容乃大,容字從宀從谷,「容,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