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2015-051】奈必洛爾或有望治療肺動脈高壓

2021-02-24 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

(英文原文)Nebivolol for Improving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ulmonary VascularRemodeling, and Right Heart Func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ackground Endothelial cell (EC) dysfunc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promotingvasoconstriction, smooth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nebivolol, aβ1-antagonist and β2,3-agonist, may improve PAH and reverse the PAH-relatedphenotype of pulmonary ECs (P-EC).

Methods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nebivolol with metoprolol, afirst-generation β1-selective β-blocker, on human cultured PAH and control P-ECproliferation, vasoactive and proinflammatory factor production, and crosstalkwith PA smooth muscle cells.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both β-blockers inprecontracted PA rings. We also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both β-blockers inexperimental PAH.

Results PAH P-ECs overexpressed the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interleukin-6 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and the potent vasoconstrictive agentendothelin-1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cells. This pathological phenotype wascorrected by nebivolol but not metoprolol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Weconfirmed that PAH P-EC proliferate more than control cells and stimulate morePA smooth muscle cell mitosis, a growth abnormality that was normalized bynebivolol but not by metoprolol. Nebivolol but not metoprolol inducedendothelium-dependent and nitric oxide–dependent relaxation of PA. Nebivololwas more potent than metoprolol in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pulmonaryvascular remodeling, and inflammation of rats with monocrotaline-inducedpulmonary hypertension.

Conclusions Nebivolol could be a promising op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PAH, improving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andright heart function. Until clinical studies are undertaken, however, routineuse of β-blockers in PAH cannot be recommended.

來源:CardioSource Journal scans(February 18,2015)

奈必洛爾或有望治療肺動脈高壓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奈必洛爾或有望治療肺動脈高壓(PAH),改善內皮功能障礙、肺血管重構以及右心功能。然而,在進行臨床試驗以前,不建議常規使用β-阻滯劑治療PAH。

內皮細胞(EC)功能障礙在PAH的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促進血管收縮、平滑肌增生並引發炎症。本研究旨在驗證奈必洛爾可能改善PAH並逆轉PAH相關肺EC表型(P-EC)的假說,比較奈必洛爾和美託洛爾對人培養PAH和對照P-EC增殖、血管、促炎因子生成以及肺動脈平滑肌細胞串擾的作用。

結果顯示,與對照細胞相比,PAH P-EC過度表達促炎介質白介素-6和單核細胞化學引誘物蛋白-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以及強效血管收縮物內皮素-1。奈必洛爾可修正這種病理表型但美託洛爾不能。研究證實PAH P-EC增殖超過了對照細胞,並可刺激更多的肺動脈平滑肌細胞有絲分裂(一種生長異常,奈必洛爾可以使之恢復正常,而美託洛爾不行)。在改善野百合鹼誘導的PAH小鼠心功能、肺血管重構以及炎症方面,奈必洛爾比美託洛爾更強效。

相關焦點

  •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與飲食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力升高,導致評價肺動脈壓力在靜息狀態下≥25mmHg,排除所有引起肺動脈高壓的繼發性因素。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原指病因未明的肺動脈高壓,目前已發現骨形成蛋白II受體基因突變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病因。
  • 鍾南山:廣州正研發川穹嗪等中藥緩解肺動脈高壓
    白雲山金戈肺動脈高壓愛心援助啟動。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7日電 (蔡敏婕)羊城肺動脈高壓國際論壇(2019)7日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論壇上稱,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枸櫞酸西地那非等藥物有效緩解肺動脈高壓症狀,改善氣喘和咳血等。此外,廣州正在研發丹參酮、川穹嗪等中藥製劑緩解肺動脈高壓,這類中藥對肺動脈有舒張作用,初步看起來有效。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研究人員從FDA批准的小分子藥化合物庫中,篩選到了奈必洛爾(nebivolol),發現這一靶向β1腎上腺素受體來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老藥,能夠抑制癌細胞中線粒體ATP合酶活性,以及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 一文梳理:肺動脈高壓的靶向治療藥物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類以肺動脈壓力進行性增高,伴或不伴有小肺動脈病變為特徵的惡性肺血管疾病,通常會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在靶向藥物應用前,PAH患者的預後極差,存活時間較短。靶向藥物的應用大大改善了這一狀況。今天,我們就來匯總一下治療PAH的靶向藥物。
  • 新藥快訊 | 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曲前列環素乾粉吸入劑LIQ861
    LIQ861是一種具有血管擴張作用的曲前列環素乾粉吸入劑,可有效改善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正在進行的三期試驗入選了121名肺動脈高壓患者。早前,113名完成前兩個月治療的患者數據顯示,LIQ86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沒有發現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Liquidia公司提供了幾個臨床試驗終點的數據,數據分析評估了LIQ861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心衰嚴重程度和肺動脈高壓嚴重程度的影響。
  • 年輕小夥胸悶氣喘,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章銳鋒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介入與血管外科進行多學科討論,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發現一切竟是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作祟。案例:230斤胖小夥胸悶氣喘,多重問題找上門小李是一個230斤的胖小夥。
  • 特發肺動脈高壓,會導致呼吸困難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
    後來很多人開始關注這件事的發展,有關媒體報導,這位乘客是因為患上了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在沒有醫療條件的情況下,突發特發性肺動脈疾病是非常危險的。只要是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患者就會面臨嚴重的情況,很容易因此失去生命。
  • 可防可治的肺動脈高壓-超聲醫生的使命
    先天性心臟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rel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CHD)是指由各種類型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所引起肺動脈高壓。據統計,PAH-CHD佔我國全部肺動脈高壓病人總數的6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病因。
  • Nat Med:轉錄因子FoxO1的缺失或可誘發肺動脈高壓的發生
    ,一種名為FoxO1的轉錄因子可以調節血管壁中細胞的分裂,而且FoxO1在肺動脈高壓的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未來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激活FoxO1來治療肺動脈高壓,本文研究為後期開發治療不治之症的新型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Medicine上。
  • 李夢濤教授帶你認識SLE肺動脈高壓危害和早篩策略
    結締組織病是引起肺動脈高壓的常見原因之一,在我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最常見的引起肺動脈高壓的結締組織病,一旦合併肺動脈高壓,可引起右心衰竭,使患者死亡率升高。上期「大咖說」(點擊「大咖說」回看)中提到:肺動脈高壓是系統性紅斑狼瘡合併感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腦病之後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合併有肺動脈高壓的患者死亡率是無肺動脈高壓患者的2.1倍。
  • 小客說藥 | 男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吃「偉哥」類藥物,會不會……?
    在治療肺動脈高壓的領域裡,西地那非是「老司機」了。我本以為肺動脈高壓病友們都能正確認識西地那非,不跟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一般見識;但是在實際的藥學服務中,提及服用西地那非,卻不斷有病友支支吾吾,欲言又止。這個藥是雄性激素吧?女人吃了會不會長鬍子什麼的?好怕怕!天啦嚕,我發現大家對偉哥類藥物的誤會還是很大!本藥師有必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還「偉哥」一個清白!
  • 肺動脈高壓孕婦冒死成功產子 專家:拿命生產不可取
    生命告急肺動脈高壓孕婦出現心衰症狀咯血、呼吸困難、雙腿浮腫,王欣表情痛苦,坐在椅子上大口喘著氣。看見患者入院後,出現了肺動脈高壓合併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心血管內科主任馬康華很為她捏了把汗。妊娠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絕對禁忌症,這一點馬康華再清楚不過。死亡率非常高,孕婦和胎兒的結局通常很差。要知道,肺動脈高壓是一種罕見的、隱性的、致命的疾病,患者大多為20-40歲的年輕女性,一旦患病後,她們的心臟卻像70歲的老人,隨時可能猝死。母胎風險極高,加上時值疫期,心血管內科多名醫生和護士增援湖北。
  • 細胞自噬過程、通路、調控及其與肺動脈高壓的多重相關性
    肺動脈高壓:指肺動脈壓力升高超過一定界值的一種血流動力學和病理生理狀態,可導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以是併發症,還可以是症候群。其血流動力學診斷標準為:海平面靜息狀態下,右心導管檢測肺動脈平均壓≥25 mm Hg。背景:細胞自噬是真核細胞高度保守的溶酶體降解途徑,主要用於降解細胞內長壽命的蛋白質、受損的細胞器、細胞內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
  • 肺動脈高壓有這5大原因,了解發病原因,提前保護好我們的肺部
    導語:肺動脈高壓的病發原因其實很多,雖然大部分還是因為主動脈自身運作的壓力比較大,比如服用過多的藥物或者是因為毒素過多的緣故,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腹部疾病造成了主動脈血壓的升高。如果出現肺動脈高壓的情況,最好能夠立刻就醫進行治療。
  • ...攻克「心肺血管系統的癌症」禁區成功開展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
    本報煙臺12月2日訊(記者 孫淑玉) 近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心內科在科室副主任李留東的帶領下,成功開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過去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21%。
  • 科技獎專題 | 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
    (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組相互關聯密切的疾病群。針對以上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的張福先教授帶領團隊開展「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歷時20年,對肢體靜脈血栓形成與肺動脈栓塞的發生關係、VTE與髂股靜脈壓迫症候群、VTE與腫瘤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取得的系列理論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理論成果成功臨床轉化並獲國家專利五項。
  • 那些靠「偉哥」治療肺高壓的患者,還有哪些藥物選擇?
    最近有報導稱河南許昌 8 歲女孩,因去藥店買「偉哥」受到藥師質疑,後其母出面解釋,稱小女孩因患有肺動脈高壓而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因波生坦費用過高,後自行改服西地那非,即俗稱的「偉哥」。真相大白,卻不免令人唏噓。那麼,針對肺動脈高壓,治療藥物的選用需注意什麼?
  • 從基因層面分析肺動脈高壓發生潛在分子機制已是未來熱點!江蘇學者...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基因信息,肺動脈高壓作基因晶片數據的發展已成為研究新趨勢和熱點。揚州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蘇北人民醫院王大新、仲紅豔等利用基因表達資料庫(CEO),篩選出可能參與肺動脈高壓發生的關鍵基因和關鍵 microRNA,為肺動脈高壓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 吸入更高劑量的一氧化氮對肺動脈高壓相關纖維化ILD有益│前沿進展
    吸入更高劑量的一氧化氮對肺動脈高壓相關纖維化ILD有益│前沿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