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之死——兩種價值觀衝突背後的大國角力

2021-02-24 過午時光

關於抑鬱症導致自殺,上個世紀,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緊張理論( Strain Theory)。

他在考察犯罪活動時發現,美國高調提倡成功,而上升的渠道,並不充分。二者的不協調,會導致長期的慢性壓力,進而引起心理危機。面對危機,只有四種策略可走,逃避(比如自殺)正是其中之一。

 

以科學為人類服務,不分國界,願望美好,現實殘酷,這種落差,很難填平。

炎黃子孫報效祖國的傳統思想,與服務美國遵守契約的現代精神,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也許在張首晟看來,不存在絕對的對錯。

我們都有鑽牛角尖的潛質,越是遇到想不通、沒有明確對錯的事,越愛反覆琢磨。

這種反覆琢磨,可能會形成長期壓力,壓力無處化解,形成抑鬱症……

 

張首晟,最終成為美國實用主義下仍堅持科學無國界精神的殉道者,大國角力下兩難選擇的遁世者。

最後, 

讓我們借用張首晟的朋友、同事、合作者的筆,

在心中勾勒這個外表儒雅、簡單真誠、一心鑽研、心繫祖國的美國籍科學家……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哲學家童世駿:

「今年10月16號楊振寧先生與他最心愛的弟子一起訪問師大,在逸夫樓報告廳聽他講演時楊先生對我耳語說,『首晟一定能得諾貝爾獎,他做的工作太重要了。』」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剛:

2012年冬天到2016年夏天,他在史丹福大學師從張首晟做博士後。

抑鬱症?怎麼會,他看起來是那么正能量的一個人。

科技日報記者問徐剛:你覺得張老師有什麼困惑嗎?

徐剛猶豫了一下,回答說:「感覺沒有。」

 

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

他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但是他還是我知道的二十一世紀罕有的博學者之一。

對於他的兩位傑出的子女Brian與Stephanie以及兒媳Ruth來說,首晟是一位寵愛且自豪的父親。對於與他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的妻子Barbara來說,首晟是一位深愛她的丈夫。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哲學家童世駿回憶道:

「今年10月16號楊振寧先生與他最心愛的弟子一起訪問師大,在逸夫樓報告廳聽他講演時楊先生對我耳語說,『首晟一定能得諾貝爾獎,他做的工作太重要了。』」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戴希:

美國西部時間12月1日,一盞曾經照亮整個理論物理學界的燈永久地熄滅了。

記得有一次,他帶著我和曉亮去IBM實驗室開會,在那座俯瞰整個矽谷的山頂,他停下車,對著山下正野蠻生長的矽谷對我們說,「人生要做一點大事,要追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理論和徹底顛覆遊戲規則的技術,而不是在舊框架裡修修補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

今天一大早看到首晟去世的消息,真的非常震驚,我不能相信,也無法相信他是因為抑鬱症離開。印象中,從未聽說過張首晟有抑鬱症,也從未在與他的相處中感受到絲毫抑鬱的跡象,但或許這事情太私密,只有最親近的家人才知道。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

大概是本世紀初或者上世紀末的時候,我作為評委參加了首晟申請基金委的「海外傑青」答辯……

我那天最後問了他的最終科學理想是什麼,首晟毫不猶豫地說是大統一理論,只不過完成這個理論的條件現在還不成熟,所以暫時先放一放。

相關焦點

  • 從張首晟之死看美國的生存環境
    眾所周知,張首晟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弟子。他曾在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作出很大貢獻。張首晟的代表性工作為高溫超導的SO(5) 理論、4維量子霍爾效應、室溫無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裡有較大的影響。
  • 天才張首晟為何會活不下去?
    2  大國博弈,情懷被抑——鬱悶!  人的三觀大多都形成在青春期。張首晟也不例外。  夢想「與人類文明同在」  1979年,張首晟被公派到德國攻讀理論物理。一次他到哥廷根大學城的墓地,那裡埋葬了在當地工作過的偉大科學家。
  • 張首晟的驕傲
    數學家高斯,放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奧託·哈恩,提出23個問題的數學家希爾伯特…… 年僅18歲的張首晟看著墓碑,大多上面都刻了一個簡單公式,公式涵蓋了他們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和關於科學的精華思想。 在萊納河西岸的城市公墓,鮮花和水池之旁,這些偉大的靈魂伴著東岸教堂的鐘聲靜靜地沉睡。
  • 《安家》「雙店長」價值觀的背後,折射人生立足與行業發展的哲思
    01、角色設置:「雙店長」代表雙重價值觀,服務模式衝突的背後,源於各自原生家庭的不同房似錦和徐姑姑,同時擔任門店店長,沒有正副之分。一個價值觀是「做事第一」,不講情面;另一個是「做人第一」,情面大於業績。兩位在短期內,都獲得了一定的成功。相比之下,房似錦一心想成單,而姑姑更傾向設身處地的為客戶著想。
  • 楊原:大國政治的喜劇"——兩極體系下超級大國彼此結盟之謎
    為解釋這種反常現象,作者提出了大國競爭的"權力大/小"悖論和廣義"穩定/不穩定"悖論,並以此為基礎,揭示了兩極體系下大國從衝突到結盟的具體機制。兩極體系下大國為競爭更高的權力地位,容易受小國牽連而陷入衝突和戰爭。
  • 張首晟的資本往事
    2006年,張首晟理論預言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在2007年與德國科學家合作在拓撲絕緣體中驗證了該理論。《科學》雜誌還把張首晟團隊提出的理論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長期研究諾貝爾獎的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楊建鄴表示張首晟早就應該得諾貝爾獎,因此其成為熱門候選人並不奇怪。但最終2014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的三位日本科學家,張首晟也開始了連續幾年的陪跑。2016年張首晟再次成為獲獎大熱門,而最終獲獎的是三位英美老科學家,她他們的研究領域和張首晟一樣,均為凝聚態物理。
  • 張首晟的研究公式裡只有「天使」 ,所以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魔鬼
    張首晟祖籍江蘇,生於上海,15 歲通過自學考進復旦大學物理系,之後到德國、美國深造。   1995 年,年僅 32 歲的張首晟被史丹福大學聘任,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13 年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 我知道的張首晟
    耐人尋味的是,張首晟的辭世,斯坦福官方至今並木有相關聲明,只有一位張首晟前同事進行人道主義的慰問。到底是之前斯坦福教授們對張首晟過多的社會活動要求其辭職的延續還是白宮的施壓,不可得知,細思極恐。散場的時候張首晟過來了,在走道裡打了個招呼,許是剛趕到,張首晟行色匆匆,面色凝重,略顯憔悴。文廚說他要與張首晟崔屹兩教授談私密的事情,於是眾人散去。
  • 淺析亞阿衝突: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之爭,映射了什麼國際規則?
    連日以來,亞阿地區的局部衝突引起了大家廣泛而高度的關注,而這種關注的背後,也體現出了這場戰爭的特殊性。在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社會也大大小小發生過很多場戰爭,但幾乎全都是發生在實力懸殊國家之間的。但亞阿衝突並不是這樣,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同為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實力差距並不大,而在這樣的勢均力敵之下,戰爭的結果也就格外引人注意。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國家實力如何?首先從阿亞兩國的具體軍事實力來解釋。阿亞兩國都是當年蘇聯加盟國之一,但由於實力較低,所以近年來基本上沒有什麼曝光度,最出名的就是兩國關於納卡地區的衝突。
  • 知名物理學家張首晟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2017年3月16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他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他是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首晟。  「我想為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首晟身上有許多光鮮亮麗的「標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楊振寧教授的得意門生等。這些標籤的背後是一段「傳奇」般的求學經歷。
  • 美俄支持,印警告巴鐵背後大國勿插手,揚言不會重蹈62年覆轍
    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曾經發生過三次印巴大規模戰爭,而如今因為克什米爾問題鬧得不可開交,雙方在邊境附近衝突不斷,大有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而印度政府8月廢除執行的憲法第370條,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使得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巴基斯坦直接召回大使,中斷兩國的貿易往來,隨後雙方在實控線附近不斷發生小規模衝突,雙方士兵都有傷亡!而印度國防部長更是喊出了不放棄使用核武器的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惹的多個國家不滿,畢竟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真的爆發核戰,對於世界來說將是災難,對於雙方來說更沒有勝利者!
  • 張首晟等科學家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上帝粒子」是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對希格斯玻色子的別稱。2012年7月,歐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對撞機上的CMS和ATLAS兩個實驗組分別探測到疑似希格斯子的新玻色子,2013年3月14日再次發布新聞稿,正式確認了先前探測到的是希格斯子,也就是「上帝粒子」。
  • 張首晟的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張首晟這個名字,想必大部分人聽到都會一頭霧水。不外,他卻是華為研發5G門路上的關鍵人物。眾所周知,現在世界各國都對5G手藝虎視眈眈,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不擇手段聯合圍殲我國的5G。而助力華為衝破5G重點手藝的張首晟,則愈發顯得偉岸起來。
  • 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但死亡是永恆的!
    2018年12月1日,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教授去世,享年55歲。真的是天妒英才,張首晟在2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楊振寧說,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在短短的四十年中,張首晟取得了別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 《大國衝突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丨撬動歷史
    一戰前夕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最明顯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如此多的頂級思想家都感到大國衝突不大可能發生。關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因的爭論從未停止。基本共識是列強與其說是昏昏沉沉地誤入戰爭,不如說是跌跌撞撞地陷入戰爭,部分原因在於它們認為這樣一場戰爭不大可能爆發。在1912年的巴爾幹戰爭中,奧匈帝國和俄國都在共同邊界附近調動部分軍隊。
  • 張首晟為何自殺?
    斯坦福終身教授張首晟忽然自殺     張首晟教授人生可謂一帆風順且一騎絕塵,他自學一暑假就以初中生的身份考上復旦大學,一年之後留德,三十二歲成為斯坦福最年輕教授之一,在研究領域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熱門科學家。      除了科學界的大獲成功,張首晟還涉足投資界,他是史丹福大學的投資導師,在中美都有投資公司,但據說,他在投資領域並沒有像科學研究那樣成功。
  • 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然而,如果統治者缺乏對國家利益的認識和認同,大國將和弱國一樣無外交。自晚清以來,外交一直是中國的弱項。從甲午戰爭之後到1980年代之前,中國一直被困在陸地上,海軍弱小。但在1974年和1988年這兩年,中國都曾派出小艇為黃水以遠的南海島礁而戰。中國真正注重海洋權益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從領土之爭到領海之爭,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大轉變,是國家實力大幅度增強的結果。
  • 張首晟:二十師從楊振寧
    2009年,張首晟入選 「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開始為祖國效力。此後,張首晟日益受到國內媒體的關注。這時,人們發現,這位曾在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2年美國物理學會的巴克利獎等多個國際大獎的科學家成長之路竟是如此之「順」!「天賦?但激情更重要!」
  • 張首晟:「天使」莫名墜落
    物理學界巨子張首晟離世的消息,震驚中文社交媒體,似乎並沒有波及他所任教的史丹福大學校園。12月5日晚,物理系大樓內,寂靜有序。臨近期末,學生們大多埋在並不輕鬆的課業中,教室裡有學生在分組討論。55歲的張首晟曾是「斯坦福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物理系學生James被採訪時才得知張教授在12月1日自殺的消息,驚訝不已。
  • 「天使粒子」發現者張首晟逝世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資料圖片)   2018年12月6日,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張首晟家人在訃告中稱,「在我們得到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時,我們對大家的支持與慰問深表感謝。」  張首晟,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祖籍江蘇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