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的誕生與發展

2021-01-09 國際電力網

1896年,亨利·貝克勒爾確認了天然放射性的發現,開啟了核能的發展史。他發現鈾鹽發出的輻射可以穿過紙板,使照相板變黑,並使空氣電離。這種輻射的特性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接著,居裡夫婦發現了釙和鐳,後者的放射性是鈾的數百萬倍。

然而,實際利用原子能的方法是由俄國著名科學家弗拉基米爾·弗納德斯基開發的,他是第一個將核能經濟利用的人。早在1908年,弗爾納德斯基就提出,由於放射性可以提供熱能,因此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於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巨大潛力的能源被開發出來。當時在俄國和歐洲已經有幾位科學家在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弗納德斯基證明了鐳在實際使用中的重要性。

弗拉基米爾·弗納德斯基

1910年秋,在弗爾納德斯基的建議下,科學院成立了一個鐳委員會,其中還包括戈利岑親王等高層管理人員和非常著名的院士別克託夫、卡爾平斯基和車爾尼雪夫。1910年12月29日,在俄羅斯科學院隆重的年會上,維爾納茨基宣讀了題為《鐳領域的今日任務》的計劃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了整個地質勘探和技術研究的計劃,並詳細介紹了尋找鈾礦石和控制原子衰變能量的技術路線。弗納德斯基在報告中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在放射現象中原子能比人類想像中的所有動力來源大數百萬倍」(弗納德斯基 1954年)。與此同時,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發現了鈾核的α和β輻射,並確定質子是一種獨立的基本粒子。他是第一個進行人工核反應的人,該反應是將氮轉化為放射性的氟,獲得穩定的氧。盧瑟福的主要科學成就是革命性的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粒子的質量不是均勻分布在空間上的,幾乎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帶正電荷的小區域內。

他根據阿爾法粒子通過金箔的實驗結果得出這一結論。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著名科學家尼爾斯·玻爾於1913年提出了一個類似氫原子的量子模型,即玻爾原子。盧瑟福創建了一所科學學院,其中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馬庫斯·奧立佛和保羅·哈特克發現了氦-3和氚,俄國科學家卡皮察製造了超強磁場,發現了液氦的超流動性。盧瑟福的學生中有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尼爾斯·玻爾和蘇聯核武器的主要研製者之一卡裡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盧瑟福表示,希望在人們學會和平共處之前,不要掌控原子能。盧瑟福選擇了「尋求事物的第一原理」作為他的座右銘,一生都遵循這一原則。他於一年後去世,同年,奧託·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了鈾的中子誘導裂變,開啟了核武器和軍用核動力的道路。

從第一臺核鍋爐到核電站,核能利用的道路比原子彈的發明快得多。首座核電站需要可控的鏈式反應。在這個反應中,鋼製反應堆被分割開來生產鈽-239,它是鈾-238吸收中子過程中形成的。之後有了潛艇用的小型動力裝置。1951年,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實驗基地,科學家們甚至成功發電,並點亮四個燈泡。

問題是,要運行一個在功率上可與火力發電廠(TPP)相媲美的成熟發電廠,需要完全不同的溫度和功率。必須在高熱流密度和高壓下進行熱交換,而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堆心燃料必須在高溫下運行而不被破壞,結構材料必須能承受巨大的輻射負荷。

科學家庫爾恰託夫和多列扎爾得到了支持,他們建造一個帶有管狀燃料元件的鈾-石墨反應堆,其中使用非沸水作為冷卻劑。由於戰後資源短缺,反應堆的設計裝機較低。當實驗人員尋找汽輪機組時,偶然發現了一臺廢棄的小型汽輪機。雖然只有6兆瓦左右,但它卻相當適合做實驗性的核電站。這臺汽輪機的最終決定了世界上第一臺核電站的功率。從1951年9月開始建設核電站的整個過程,就是一系列的實驗和測試的過程。通過觀察反應堆的具體參數來分析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人們意識到最危險的是冷卻水的加注。如果冷卻管道被破壞,中子就會增加,功率開始增加。

戰後,蘇聯的幾個實驗室開發燃料棒,這是反應堆最危險的區域。首先,燃料棒是以鋼管的形式製作的,在鋼管上安裝了鈾襯套。當純鈾被含9%鉬的合金取代後,危險性有所降低,使用壽命增加到幾百小時。然而,最成功的解決方案是將鈾鉬合金分散在鎂基體中。測試時,這種設計處理了熱流密度過高的問題。1954年5月初,科學家們開始在堆芯中裝入燃料。第一批完整的核燃料含有546公斤鈾,其中鈾-235的濃度為5%。試驗持續了一個半月,1954年6月26日下午5時45分,蒸汽供給汽輪機,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開始承擔工業負荷,發電機功率為1.5兆瓦。第一座核電站的成功,以其幾乎無限的資源潛力,讓人們對清潔能源產生了希望。

在蘇聯建立第一座核電站幾年後,英國的卡爾德霍爾核電站(1956年,45兆瓦)和美國的航運波克核電站(1957年,67兆瓦)開始運行。

卡爾德霍爾核電站

航運波克核電站

多年來,核電在全球能源中佔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事實上,革新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方式是時代的需要。快中子反應堆技術的發展滿足了一部分需求,如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和核燃料的高效利用。而且,「快捷的能源」是解決核工業中涉及國家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的關鍵所在。首先,由於鈾在增殖核反應中的利用率較高,其開採和貯存對環境有一定影響。國際上已採取措施,在可預見的將來會停止開採鈾。因為鈾可以從乏核燃料(SNF)和貧化六氟化鈾中生產,其儲量是比較充足的。其次,目前放射性廢物管理對環境的影響有所降低。放射性廢物需要昂貴的儲存設施,以確保其與環境隔離足夠長的時間,使其放射性衰減。育成器可以大大縮短乏核燃料所需的封存時間,減少潛在的危險。第三,從熱中子反應堆的乏核燃料加工中獲得的鈽也可以在育成器中進行處置。如果把鈽作為放射性廢物儲存和最終處置,則需要採取特殊措施以確保安全,因此成本很高。所以,快速反應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一個新的市場正在浮現,擁有核技術的國家可以提供技術和高科技設備。同時,在「快速」技術競賽中,先發國家有可能被中國或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淘汰。因此,在核電產業方面,必須加快這方面的發展。現在的原子能是在冷戰時期創造的,當時核的能在生產能源的同時,主要任務是生產和積累核原料。這就是現有的基於鈾鈽循環的核電站誕生的主要原因。其他一切,如放射性廢物和乏燃料的處理、儲存、核電站的退役、核材料擴散的風險以及其他環境問題都是次要的。

我們應該相信核電站是安全可靠的。在過去20年裡,全世界新建核設施的數量有所下降,原因包括公眾對建設新的核電站的牴觸情緒,以及裝機容量過剩的情況,主要原因是電力市場競爭和許多現有核設施的經濟性能低下。同時,東南亞、中東、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對發展核能態度猶豫。核能能否發展壯大,最終將取決於這些國家面臨的具體問題。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或產業能像核能一樣發展得如此迅速。1954年的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的核電站投入使用,截至1980年1月1日,世界上約有80座容量為15000兆瓦的核電站獲得批准。

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電力需求的增長和1973-1974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實行的石油禁運引起的全球能源危機,導致能源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動了全世界核電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公眾對核電的認識。

我們堅信,在可預見的未來,核能將是重要的替代能源。因此,直到1980年代中期,核能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能源,是應對能源危機的最佳舉措。在短短的20年裡(從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核電站生產的電力在全球所佔的比例從幾乎為0增加到17%,在一些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高(法國約為80%)。

相關焦點

  • 紅沿河核電站為振興發展帶來「核動力」
    6月15日,記者來到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工程5號、6號機組的施工現場,這裡整潔、有序,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核島土建施工、常規島土建施工已完成50%。兩年來,工程安全處處長代昌標和同事們每天都進行施工巡視,對照現場作業清單進行監管指導。5號、6號機組計劃於2020年、2021年相繼投產發電。
  • 重水堆核電站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中最關鍵的設備,也是不同類型核電站的主要差別所在。1954年,前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試驗核電站奧勃靈斯克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世界第一座商用壓水堆核電站希平港核電站。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篩選,已發展成商業規模並且不斷有後續建造項目的核電反應堆主要有三種類型:壓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
  • 世界上最老的核電站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核電技術也伴隨著核武器共同發展。
  • 我國核電站技術取得了突破,核廢料處理更進一步,攻破了世界難題
    而核電站作為當代最先進的發電場,能夠大大降低電力成本,擴大發電量,為國家運行提供動力。我國如今已經掌握了核電站技術,能夠自主建造核電站。但是你知道嗎,曾經我過也面臨過技術不足的窘境。核電站發電量巨大,對於經濟發展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核電站自誕生之初就一直被西方壟斷。建造和電站需要面臨兩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核廢料的處理問題。
  • 中國五大超級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地區,是為了取水方便嗎?
    中國五大超級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地區,是為了取水方便嗎?核物質在誕生之初,很多人都對其抱有敬而遠之的心態,而發展至今,在各種能源物質漸顯不足的背景下,核物質也不得不被利用起來。核電站的誕生又讓人們對核物質的使用增添了幾分的信心,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五大超級核電站,我們發現這些核電站都建造於沿海地區,難道就是為了取水方便嗎?首先要為大家介紹的第一個水電站就是秦山核電站,只是有我國技術獨立建造以及運營的第一座核電站,代表著我國在核電站技術領域邁出的第一步。
  • 菅直人稱不會再要求核電站停機 發展核電符合長遠戰略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米灝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繼日前日本首相召集閣僚要求位於靜岡縣的浜岡核電站全面停機之後,媒體各方均對政府要求浜岡核電站停機原因猜測紛紛。日本目前擁有17座核能發電站、54個核電爐,支撐了日本全國的90%的電力。因此,政府如何調整核電站停機問題,成為社會矚目話題。
  • 中國十大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從1987年開工建設,於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此後,在大亞灣核電站之側又建設了嶺澳核電站,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大型核電基地。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也是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2016年11月,大亞灣公司獲得第十六屆全國質量獎。
  • 核電站的安全性真的不高嗎?
    前言說起核電站,無論是上個世紀80年代發生的車諾比核電站大爆炸事件,還是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洩漏事件,核輻射給人類造成的傷痛至今還未停止,最近又發生讓全世界震驚的「日本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向太平洋」的事件。
  • 盤點中國主要核電站
    盤點中國主要核電站縱觀核電發展歷史,核電站技術方案大致可以分四代。讓我們看一下中國主要核電站分布吧。秦山核電站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地處浙江省海鹽縣。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100%控股,秦山核電公司負責運行管理。
  • 談核容易|一分鐘了解核電站
    來源:中核集團12 一分鐘了解核電站核電站和火電站有什麼區別?人類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核電?核電站有哪些常用的反應堆?核電站的反應堆在事故的情況下會像原子彈一樣發生核爆炸麼?今天,小編和您一起聊聊核電站的那些事兒。圖文版核電站與火電站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產生熱量的方式不同,一個是通過核反應,一個是通過燃燒煤。人類之所以要大力發展核電,其主要原因是核能是高效能源,消耗資源相比火電來說大大減少。
  • 核電站,足夠安全嗎?
    發展核電的信心不會改變     核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汙染方面均有重大意義。     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世界核電的焦點從發展規模和速度上向安全隱患轉移,我國隨後也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去年年底,國務院重啟審批,表示將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     同時,全世界發展核能的信心正在恢復。
  • 遏制中國發展,我國切斷巴西核電站,還要求巴西將欠的電費補齊
    01中國先進的核電站技術吸引世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並且由於制度優勢,在其他國家因為經濟危機或者發展陷阱導致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之時,中國一直在努力的進步,保持著高質量高速度的增長。我國的核技術就一直在不斷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隨著全世界對於核武器的反對聲,導致核戰爭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於是核能的發展前景由戰爭轉向了發電。核電站成為了世界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領域。
  • 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榮成石島灣核電站一期工程。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
  • "錯誤的時間 錯誤的核電站"
    阿聯正在大力發展核能,其目標是到2050年,一半的電力來自於清潔能源,其中6%來自核能。雖然該國同時設定了一系列能效目標,計劃將能效提高40%,並將國內發電的碳成本降低70%,但巴拉卡核電站仍是支撐該計劃的關鍵因素。
  • 大亞灣核電站在大亞灣嗎?
    #說起大亞灣很多人都有一種恐懼的心裡,因為有個核電站叫大亞灣核電站,那麼大亞灣核電站真的在大亞灣嗎?大亞灣核電站位置實際上,大亞灣核電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半島 。既然核電站位於深圳大鵬半島為何叫大亞灣核電站呢?為何不叫大鵬核電站呢?
  • 石島灣核電站將於明年併網發電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黨和國家一直關心、關注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大型壓水堆、高溫氣冷堆示範的試驗和集中攻關,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記者從中國華能集團獲悉,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石島灣核電站(以下簡稱「石島灣核電站」),已全面進入調試階段。
  • 幾個熊孩子鑽進核電站 竟看到了……
    美國的幾個「熊孩子」深入核電站內部,他們見證了那幽幽的藍光,說起這藍光,居然還因此誕生過兩次諾貝爾獎!這是怎麼回事? 還有,習主席訪英期間,我國「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技術出口到英國,那麼壓水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堆型呢?
  • 核電站一定要建在有水源的地方嗎?在沙漠中建核電站行不行?
    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各種物質和能量,地球所能夠提供的能源有很多,包括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礦物能(包括煤炭、石油等)、潮汐能、核能、太陽輻射能、波浪能等能源。對於這些能源的利用,人類除了直接利用之外,還可以建立發電廠,獲取電能,從而進行間接利用。所以就有了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潮汐電站、太陽能電站和核電站等等設施。
  • 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發展核電那不...
    核電站有安全隱患,核廢料今後也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發展核電那不就是只管今天爽,不管今後哭的發展模式了?這不就是殺雞取卵嗎? 記住,我說的全球趨勢都在減少,沒說全球現在已經停止建核電站了。
  • 你的家鄉可能會建核電站(名單)
    當然了,再查下去,要建核電站的地方可多著呢。。。4月18日,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討論了能源發展中的相關戰略問題和重大項目。會議強調,當前要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包括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當前要開工一批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