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獎後,嶽父杜聿明寫信祝賀,信中只有兩句話

2020-08-11 孔甲丙

&34;

杜聿明的後半生一直積極致力於祖國統一,為此東奔西走,表現出了極強的愛國熱情,實在令人敬佩。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女婿楊振寧,兩個人曾經有一次簡短的通信,短到只有兩句話,到如今還常常被人提起。

1957年,楊振寧榮獲物理學諾貝爾獎的消息在華人世界引起極大的轟動。這是一個令人為之振奮的好消息。華人總算有了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老父積極遊說回國

楊振寧獲獎的消息很快傳遍神州大地,國人倍感振奮,一個華人能夠得到這麼一個前無古人的大獎實在是十分罕見的。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國家建設正需要大量重要的科研人才,這麼一個舉足輕重的華人卻在美國生活工作,實在未免有些可惜。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教授也深有同感,他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是胸懷民族大義的愛國人士,兒子如此有出息,他身為父親,心頭的這份驕傲自然是難以形容,他更加希望兒子能夠回國,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時有許多在海外的華人在新中國的召喚下也紛紛回到祖國,他們都受到了新政府的熱烈歡迎。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告訴父親,並請父親前去瑞士相聚,見見從未謀面的兒媳杜致禮和孫子,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楊武之心道這是一個勸說楊振寧的好機會,於是他去了瑞士。

見到楊振寧,他不住地告訴兒子新中國發展情況,呈現出來的新氣象,用一腔熱情,質樸的語言,激動描繪了新中國的美好前景。可惜,他的熱情,他的心願,他的愛國情懷,都是一廂情願,顯得蒼白無力,並不能打動這個青年才俊。

他甚至言之鑿鑿地告訴父親,美國的科研條件比較好,自己只有在美國才能如魚得水,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如果到了一無所有的中國,是無法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的,到時候科研水平停滯不前,更遑論報國了。

楊武之心底對兒子的言論十分失望,雖然他也是明白兒子說的不無道理,可是,身為一個中國人,加入美國國籍,為美國的發展鞠躬盡瘁,總是令人不愉快的。楊武之三番五次勸說兒子都是無功而返,他並不洩氣,想到了自己的親家杜聿明。

他跟兒子一家相處的時候,發現身為將門之女的杜致禮相貌端莊,舉止大方,在這個家裡有著說一不二的的「威力」,楊振寧雖然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可是對妻子十分寵溺,兩人琴瑟和諧,其樂融融。

如果能夠首先說服杜致禮,那麼楊振寧回國的希望就很大了。可是他是公公,出於禮儀,他想讓杜致禮的父親出面勸說,這樣的效果可能比較好。

憂慮重重,嶽父的信只有兩句話

懷著這樣的使命,他來到了杜聿明被關押的功德林,到這個時候,杜聿明才知道兩個人是親家。

原來,杜聿明之前一直忙於事業,東徵西戰,很少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子女,後來又戰敗被俘,長期關押,基本上與世隔絕。因此,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女兒已經在國外結婚了,更不知道自己的女婿竟然就是聲譽正隆的大科學家。

楊武之先是對杜聿明在獄中的生活表示了慰問和關心,鼓勵他好好接受政府的改造,以期將來能夠走出監獄,重新過上自己的生活。楊武之言語真摯,飽含深情,讓杜聿明頗為感動。

之後,楊武之話鋒一轉,就轉到了楊振寧夫婦的身上,他極力讚揚杜致禮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好媳婦,楊振寧埋頭苦幹,杜致禮無怨無悔,獨自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沒有杜致禮的全力支持,就不會有楊振寧的傑出成就。他委婉地告訴杜聿明,希望他出面做杜致禮的思想工作,讓他們伉儷回國。

杜聿明聽完後,心情很複雜,對楊武之的民族大義他很佩服,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認為是對的,是正義就可以著手去做,尤其是杜聿明如今這個「階下囚」的身份,連自己的生死尚且捏在別人的手中,又如何敢茫然插手女兒女婿的事情?更何況他的家族成員眾多,絕大多數在臺灣,也有在美國的。

此時的局勢不容樂觀。他作為國軍的高級將領,一生為國民政府血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如今雖然兵敗被關押,雖敗猶榮,國軍還是很好地對待他的家族成員。

如果他這時出面勸楊振寧回國,為大陸效力,在國軍看來,無異於變節喪志,那麼他在臺灣和美國的家屬的狀況就令人擔憂。他是一名將士,更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不能不為自己的家人考慮。於是,他婉言拒絕了親家的請求,之後一直心情沉重,憂心忡忡。

當其他獄友得知他的女婿竟然就是那個華人科學家楊振寧,紛紛跑來向他道喜,但是他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處在這樣的夾縫中國,他覺得自己好矛盾,好無力。他支持新中國的發展,可是又不忘自己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特殊身份,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與此同時,楊武之也是垂頭喪氣,他懷著一腔熱血,到處遊說,結果一個人也沒有沒有被他說動,這種沮喪不言而喻。

總理得知後,就親自出面接見了杜聿明,總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極力勸說杜聿明聯繫楊振寧,畢竟楊振寧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才子,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實在太重要了。總理的話,杜聿明多多少少還是聽見去了一些。

於是,他提筆給楊振寧寫了一封信,不過這封信出人意料的簡短,只有短短的兩句話:「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真是惜字如金啊,可見,在杜聿明的內心裡,他還是沒有放下諸多顧慮的。

楊振寧收到信後,禮貌地給杜聿明回了信,不過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回國。這件事情就此作罷。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兩國的關係有所鬆動後,楊振寧才回到中國走走看看,也受到了主席、總理等人的親切接待。

杜聿明作為一個被俘的國軍將領由於各種顧慮不肯出言相勸女婿回國,這時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是在他的後半生,他一直致力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兩岸統一、編寫戰爭歷史等,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正義和擔當,無愧於一代愛國名將的稱謂。

相關焦點

  • 楊振寧獲諾獎,嶽父「被迫」致信祝賀:語言極短,並非自願
    如果誰能得到諾貝爾獎的話,那更是讓整個國家都覺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在中國就有這麼一個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啟程回國,就連總理都親自接機,可是他嶽父在寫信祝賀的時候言語簡單,這是為何呢?這個科學家就是楊振寧,一個在異國他鄉呆了很多年的人。在那個年代,生活並不是特別的容易,為了學業背井離鄉的更是少數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與杜聿明將軍什麼關係?曾稱親愛的寧婿
    ,給楊振寧寫了一封簡短的信,出於特殊的身份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杜聿明將軍還是謹小慎微的,信中寫到:親愛的寧婿: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自從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蔣宋為了拉攏楊振寧去臺北,杜家人在臺灣的處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98歲楊振寧獲諾貝爾獎63年,讓人羨慕的不止事業,還有愛情
    備受關注的諾貝爾獎又在這個金秋十月,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無論是物理、化學還是文學的得獎者也都會沉寂在掌聲和鮮花中。這不僅是業界對於一個人成就的認可,更是一生一世都抹不去的榮譽頭銜,勢必也會載入史冊,作為時代進步的一個見證者。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李政道楊振寧參加諾貝爾獎頒獎禮▼ 楊振寧教授寫給《科學文化評論》的信《科學文化評論》編輯部:貴刊於2020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李政道楊振寧遭遇冷處理楊振寧2020年8月附:中國物理學家的祝賀電文楊振寧教授:我們代表中國物理學會,對您最近在物理學上取得的傑出貢獻,表示熱烈祝賀!中國物理學家懷著無比的欽佩和自豪看待您的成就,並祝您在未來的研究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 為楊振寧說句公道話
    再說了,當時他的嶽父是國民黨戰犯杜聿明,嶽母又在臺灣,在那個講究政治出身的年代,他回來了也未必是個好事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嶽父是戰犯,嶽母在臺灣,又從美國回來,整天「啥事不幹吃閒飯」的人,等待他的是啥下場?我們可以看一下李政道的老師束星北。束星北也是個理論物理學家,他研究的是相對論方面。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貴刊於2020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李政道楊振寧遭遇冷處理》,文章內容與我的記憶沒有大出入,但我認為題目中的「遭遇冷處理」是完全錯誤的誤導性總結。中國物理學家懷著無比的欽佩和自豪看待您的成就,並祝您在未來的研究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6 10:55 來源: 中科院網站10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致信祝賀屠呦呦先生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父親是清華數學系的主任,兒子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父子倆是誰?
    2004年,當82歲的楊振寧牽手28歲的翁帆時。這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曾引國人高度關注和熱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父子倆,就是父親楊武之,兒子楊振寧。一. 父親楊武之讀者朋友們大都知道和李政道一起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教授。
  • 資料: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圖)
    他認為是自己「走出象牙塔」,重新出發,科學界人士對他再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抱持期待與樂觀。楊夫人杜致禮女士,出生名門,為杜聿明將軍掌珠,專攻文學,中英文造詣均佳,曾在臺灣教過英文,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中文,言談舉止富書卷氣,育子女三人,老大楊光諾電腦工程師,老二楊光宇,化學家,楊又禮,醫生。
  • 杜致仁考上哈佛卻沒錢讀書,服藥自盡,姐夫楊振寧為何見死不救?
    1949年初,淮海戰役結束時,杜聿明被俘。杜聿明妻子曹秀清聞訊即從上海趕到南京,要求見蔣介石,希望能救出丈夫。曹秀清來到南京後,隻身闖入總統府,結果被蔣介石拒絕召見。曹秀清可能沒想到,讓他更為悲傷的還在後面,蔣介石太薄情了。聿明與曹秀清生了兒女六人,三男三女。大女兒杜致禮,二女兒杜致義,三女兒杜致廉;大兒子杜致仁,二兒子杜致勇,三兒子杜致嚴。
  • 楊振寧對中國有什麼貢獻?你是如何評價他的?
    在國內有很多人討厭楊振寧,討厭楊振寧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認為他對中國沒有什麼貢獻,並且還會拿出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的事跡去和楊振寧進行對比。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的名字之所以耳熟能詳,是因為他們的事跡被刻意宣傳過。而楊振寧,他是民國時期的公費留學生,1957年獲諾貝爾獎時手裡拿著的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
  • 98歲的楊振寧,如何稱呼翁帆父母?6個字盡顯高情商
    1944年,楊振寧完成了在西南聯大的學習,並考取了官費出國留學資格,在辦理出國手續期間,他暫時在西南聯大附中教了一年數學。不成想,他卻意外結識了一個叫杜致禮的女孩子。杜致禮是杜聿明長女,也是楊振寧班上的學生,出身名門的她從小便養成了卓爾不群的氣質,在一眾學生中極為突出。不過,當時的二人卻僅僅是單純的師生關係,並無其他非分之想。
  • 她是杜聿明的女兒,後嫁給楊振寧,為其生3個孩子,結局如何
    說她普通是因為她只是一個被婚姻束縛的女人,而說她不普通,則是因為她的父親是杜聿明,而她的丈夫則是楊振寧。當年她嫁給了楊振寧,成為了他的第一任夫人,甚至還為她生下了三個孩子,按理來說應該是生活美滿,那麼為何又成為了我們今天的悲劇呢?帶著這個疑惑,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楊振寧反駁並給出補充材料
    最近,《科學文化評論》收到楊振寧先生來信,對文中個別表述及標題提出意見,並提供了當年中國物理學家的祝賀電文(及他的回覆),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表達相關意見的信文。但是,我想補充以下幾點:關於張文裕先生去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獎授獎典禮一事,需要澄清一點,是1957年,張文裕先生是按照中共上層指示,專程直接從北京,乘蘇方飛機,轉道莫斯科飛抵斯德哥爾摩,代表中方祝賀你們獲獎的。當時他回國並不太久,並非在杜布納聯合核子所參加工作,就近去瑞典的。而且當時在杜布納工作的中方代表人物是王淦昌。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楊振寧夫人杜致禮是怎樣的人?楊振寧對她的摯愛,從這裡可以看出
    杜聿明被捕後,這一切都不再了。為了補貼學業和生活,杜致禮不得不找一份兼職,一邊打工一邊讀書。1949年年底,杜致禮在一家餐廳裡,再次遇到楊振寧。那一天,杜致禮正在一家常去的中餐廳吃飯——這家餐廳的飯既好吃又便宜。
  • 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三個孩子,她的晚年結局如何?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三個孩子,她的晚年結局如何?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說,「很多人學問很大,脾氣也比較大一點,而楊先生,你跟他什麼都可以說。」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最後,愛因斯坦站起來和李政道握手,並且和李政道說:祝你未來在物理學中獲得成功。楊振寧與李政道,是最先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獲獎時,李政道時年31歲,楊振寧35歲,在歷任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中,這無疑是兩個讓人豔羨的年齡。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
  • 楊振寧:原配娶杜聿明的女兒,現任娶女碩士翁帆,兩人卻宛如一人
    提起當今科學界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我們腦海中的第1位人物便是楊振寧。他是最早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之一,專攻的領域為粒子物理學和統計力學,說他是目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不為過。除此以外,他的原配夫人杜致禮也不簡單,身為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的長女,她舉止大方,容貌清秀,是外界人口中楊振寧成功背後的偉大女性,兩人的婚姻生活十分美滿,53年的美好時光令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