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美妙絕倫的安徽貴池手工竹編製品,向傳統的手工老藝人致敬!

2021-01-18 群帆孤舟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曾三憶江南,大讚江南美麗風光!我的家鄉安徽貴池也屬於江南地區,我記憶最深的是這第一首!

貴池的山區曾經有靠山吃山的傳統,曾經的貴池清溪鄉和裡山鄉以竹編出名,農耕時代,農閒時、雨天、晚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在編竹籃,然後到城裡去賣,補貼家用。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裡其中之一的安徽貴池涓橋鎮四聯村的竹編故事和精美的竹編製品。

四聯村—以前地屬老清溪鄉,現劃為涓橋鎮境內,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村內還保留有多處古祠堂,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四聯村有著豐富的皖南山區特有的毛竹和水竹資源,是個有名的竹編之村,每年有數萬個竹籃子,從村民手中編織出來,少數為本村人自用,大部分發往外地出售。好多年前家家戶戶都編竹籃子,熱火朝天,很多家庭都是以編竹籃為生,家中有孩子上學的都靠父母整天在家編織竹籃來獲得學雜費!

先來幾張四聯村的美景

某個休息日的下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獨自一人驅車趕回老家四聯村,拜訪了村裡幾位竹編手藝精湛的老長輩,在徵得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將竹籃編織的整個流程用鏡頭記錄了下來,現將四聯村傳統竹編手工藝展示如下:還是先來幾張成品圖更直觀的看一下。

接下來向大家展示四聯村傳統竹編手工藝的詳細流程。一、每年臘月傳統手藝人都會從山上砍回水竹和毛竹回家備存,留著來年編制竹籃使用,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不明年再砍,要在臘月這麼冷的天山上砍竹子呢?經過了解,臘月的竹子經過寒冷更經久耐用,春天的竹子由於需要供給竹筍更多營養,導致春竹營養流失,不耐用,還易生粉蟲。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多少豐富的經驗!

二、砍回來的竹子需要剖成不同樣式的篾條,用於編織過程中的各種工序。三、篾條準備好後,開始編織竹籃的底部,俗稱「起底」,底起得緊,起得密竹籃子才好看,才結實耐用,就像建築過程中的打基地一樣。

四、籃底編制完成後需要給籃底來四個竹條加固件,再開始編織籃體。比較耗時的一步,方伯伯一刻不歇,花了四十多分鐘才將籃體編好,編的同時,還整理籃身,力求竹籃規整。五、籃體編織到一定高度後結束,繼續下一步,扯口!這是大媽的絕活,就是將多餘的篾條通過扯、扭、折、插等步驟將籃口扯平。 六、籃體粗胚完成後,又交到了方伯伯手裡,還是很重要的一步,給籃體上框框,再用篾條鎖口,相當於給竹籃定型了!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得有竅門,才能將竹籃做的方正,美觀!一般人想學也學不好。

七、鎖口完成後,竹籃又交到大媽手裡開始編提手,竹籃提手要求編的對稱,緊密才結實。先編中間一根,再兩邊圍繞中間一根編成三股交織的提手。大媽也是這方面巧手,編的緊緻結實!

八、竹籃提手編好後,還要在竹籃底部用青篾絞兩層,防止籃底磨損,更經久耐用,這一步完成後就是一個完整的竹籃啦,看多漂亮,端正、大方!

別看竹籃不大,編起來還相當耗時間,前面的上山砍竹子沒有拍下來,其過程是很辛苦的,老年人上山時刻都有一些小危險!另竹子砍回家後,剖篾也很費時,先將竹子剖成寬度差不多的竹條,再將每根竹條青黃分開!篾條有起底用的,圍籃體用的、鎖口用的、編提手用的、絞底用的等等! 從起底到竹籃完成,中間不停歇歷時近2個小時!!而且編織的過程中還相當磨手,很多常年編竹籃的人,雙手都是老繭和口子,到了天冷的季節還會凍開裂,很痛!今天也沒有刻意去拍他們的雙手! 由於塑料製品的盛行,傳統竹籃行業被逐漸逼到角落裡,很多農民朋友也只有在閒時或下雨天不得出去做工,才在家裡編編竹籃子。手腳快的人一天編不到五個竹籃子,而竹籃子目前待人上門收也才十元不到,一天忙到晚還不到五十多元。許多身體還好的人都願意出去做小工了,一天就一百多!所以現在願意在家編竹籃的人越來越少了,十年以後買不到竹籃子的情況還真不是開玩笑說說。 在此即希望於人們能加強環保意識,畢竟竹籃子是天然竹編的,環保無毒,經久耐用,比塑料好!當前白色汙染確實太嚴重了,更希望國家的環保限塑令能夠再強一點,給傳統手工竹籃一個發揮它的用武之地,勞動人民的價值能夠更好的體現!

經本人多方尋訪,找到了以前做竹椅子很好的老師傅,不過老師傅已經70多歲了,眼睛也看不太清楚,早已歇手不幹了!得知我最近在做一些事情,他願意專門為我做兩把家用竹椅,也算給我以後留個古董了!僅供大家賞析!

這把送給我的女兒,希望她以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一把送給我的女兒,希望她以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一把送給我:無限風光在險峰!希望能夠突破自我,勇於創造、敢於攀登!

相關焦點

  • 手工竹編,有一種尷尬,叫「看起來都一樣」
    傳統手工竹編作為商品屬性,自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人群並與之交流溝通,完全了解竹編行業的人很少,因為中國的竹編種類太過多樣,編制地區太過分散。要想了解得透徹一點,則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走訪和思考的,沒落的竹編行業,遊走並專一了解這一塊的人,極少。也因此導致對於傳統竹編,很多人都是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者壓根沒聽說過。覺得漂亮,所以想要,但為什麼漂亮,漂亮的後面付出的是什麼?
  • 凡承古逸:我為什麼不強調手工竹編編織教程,盡寫些「沒用的」?
    中國民間的手工竹編分布在很多產竹區域,於是也出現了很多竹編種類。很多人喜歡用一個區域的竹編和另外一個區域的竹編進行價格,工藝,優劣的對比,這種極大受到個人主觀意願影響的比較,或者是它們從風俗,定位,市場,竹材等等方面沒有一點交集的兩個竹編種類,簡單的進行比較,這完全就是一個「玩笑」。或因價格,高價地被說成不值太黑,價格低的被說成垃圾什麼玩意。總歸就是,都不是東西。
  • 苗族竹編傳承人
    這是宋人李重元《憶王孫》寫夏令仕女手工的一個片段。炎熱夏季,仕女享用冰涼瓜果,午後慵倦,無心手工,不如睡去。這是一番多麼愜意的仕女手工圖呀,但是我國傳統的手工工藝,無不是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
  • 手工科普:客觀評價一個竹編竹器至少要5個維度,很多人都做錯!
    圖文:凡承古逸對於手工竹編來說,具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懷念價值,價值也就是有意義的用途和方式了,價值有點虛幻捉摸不定,在這從而轉換成比較直觀的價格來加以說明。很簡單,一個通常的竹編筲箕,同等大小,一個竹絲寬用0.1毫米,一個竹絲款5毫米,這兩種材料編制出來的質感,那是有著巨大的差距,在編制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也是相差很大的。第三個維度:編織細節處理拋開手工竹編藝人自身的名人效應,決定價格高低的一個關鍵是看做工細節,細節不只是眼睛看到的地方哦!
  • 手工純竹編髮簪教程,戴在頭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快速入門
    作為竹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的竹編藝術古老而神奇,是一門集竹的本質、竹的氣節於一體的編織藝術。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用竹來編織器具。今天小編帶給大家是手工純竹編髮簪教程,戴在頭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一起來看看吧。手工竹編髮簪教程,這個春天,一起來做一個吧。
  • 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堅守傳承手工製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實習生 朱雷通 如今傳統磚雕手藝受到機械化衝擊,但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仍堅守傳承手工製作,堅持手工刻制四合院,樓臺寺廟等古建築。現在磚雕不像過去,家家蓋房都請磚雕匠來刻制裝點住宅,而現在很多防古建築都是成品定製的了。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福建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18日,記者在70歲的福建省福清市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家中看到了這一幕。陳建德展示編制的竹製品。 葉秋雲 攝一進屋,擺放在沙發上的帶有「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竹編手工半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 《手工雲南》:展現雲南魅力 呼喚工匠精神
    這個系列紀錄片將通過對雲南現存或瀕危的民族傳統手工、目前仍活躍於市場和鄉野的手工絕技、絕活,以及藝人故事的挖掘和紀錄,從一個充滿色彩、記憶、本土特色和人文的角度,去展示一個精妙、特別、有趣、及鄉土又時尚的和諧雲南。
  • 編織夢想 傳承竹編技藝
    竹編人的智慧,使得它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更加立體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本期讓我們追隨竹編藝人、竹編匠人、竹編大師的腳步,走進竹編世界,欣賞竹編作品,體驗竹編人生,感受竹編精神。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德明4歲就開始跟奶奶學些粗淺的竹編手藝。在年幼的張德明心中,竹編手藝太有用了,家裡的生活條件靠著賣竹編產品改善了不少。        等到逐漸長大,豐富的人生經歷讓張德明對竹編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上學期間,他向同學學習編「細篾條」扇子賣錢補貼家用。同時學習了採用索驥法在細篾條扇子上編織簡單花紋和字。
  • 贛南客家竹編老手藝編出新生活(圖)
    因為竹編手藝好,王周平被崇義竹文化創客中心邀請,成為崇義傳統工藝學會竹編手藝人代表之一。 王周平老師傅和張立明探討竹編  「崇義盛產竹子,為了傳承崇義的竹文化,發掘客家竹編手藝,我們經常到各個鄉鎮拜訪民間的竹編老手藝人。」崇義竹文化創客中心負責人張立明告訴記者,崇義每個村莊都有竹編手藝人。
  • 「竹編非遺」走進全國林業科普日 彰顯傳統手工藝絕活
    「竹編非遺」走進全國林業科普日 彰顯傳統手工藝絕活【解說】5月15日上午,「2016全國林業科技活動周」在南京林業大學啟動,除了一般的科普展、候鳥大遷徙互動遊戲和昆蟲標本製作之外,還吸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瓷胎竹編展示傳統手工藝,呼籲民眾和參觀者參與林業科普活動
  • 門道文化|竹編:織藝繪夢,用匠心傳承美好
    先民因地制宜、因才施用,將竹子編製成一件件實用精美的用品,正所謂竹編。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編工藝也大多集中在南方,這是因為南方溼熱, 利於竹子生長, 獲取成本低. 北方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這導致了南方竹編工藝的大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精緻優美的工藝品。
  • 著名攝影師傾情拍攝:咱們臨沂的這些傳統手工,你知道幾個?
    親愛的臨沂人咱們臨沂的這些傳統手工你知道幾個?蘭陵 長城門箋剪紙除了傳統剪紙形式,近幾年,很多作品還融入了現代元素,將「中國夢」、「改革開放四十年」設計到了剪紙作品中。平邑大窪竹編曾經,竹編是日常生活重要的器具。
  • 手工竹編入門,從工具,編法,收口解讀,別讓這項民間手藝消失
    竹編作為一項非常悠久的民間手藝,曾經和很多人密不可分。到現在,雖然漸漸地沒落了,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只是越來越缺少專業的教程和講解。一件竹編從破篾到成品,一般要經過十幾至三十幾道工序。今天小愛同學就和大家講解這些工序。做一件竹編通常要經過:破篾、染色、編織、裝提手等工序。
  • 安徽廣德「原味四合」文化旅遊節開幕
    2017年10月,四合鄉「原味小鎮」成功躋身「長三角最具魅力旅遊特色小鎮」榜單,成為安徽宣城市唯一上榜的生態旅遊鄉鎮。廣德靈峰竹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竹編製品均為純手工製作,獲多項國家專利,與國際品牌Gucci達成了長期合作關係,成為其指定供貨商。
  • 義烏篾匠樓長流:竹編一夢六十載 指間技藝盼長流
    樓長流和他的竹編「學生」們。一個晴冷的冬日,記者在義烏大陳鎮楂林小學,見到了已至古稀之年的樓長流。幾句質樸的話語,讓我們窺探到一位老手藝人心底最真摯的心願與熱愛。寄情竹編六十載竹編,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大陳竹子多,竹編工藝有上百年的歷史,還曾建有楂林竹編廠。自古以來,就有竹編手藝人走街串巷,以此為生,他們也被稱為「篾匠」。
  • 向手工大佬致敬,香蕉上再現《鬼滅之刃》,亞克力板重塑魔刀千刃
    一個好的手辦,不僅僅在於表面做得有多麼光滑,最靈魂的是手辦形象的神態要塑造到位,而這位手工大神就完美做到了這一點。圖源:才疏學淺的才淺網絡上的手工大神有很多,有些只是放一些作品照,時而會接定製的工作,還有一些手工大神卻鍾愛於用視頻拍攝自己的製作過程,這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還有一方面可以教會觀眾按照他的步驟來做,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 傳統老手藝——手工扎掃帚,正在遠去的記憶
    現在還有多少孩子見過這種民間手工扎制的掃帚。 或者,有多少人會寫「掃帚」兩個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 手工掃帚已經逐漸 被塑料掃帚、吸塵器所取代, 熟練製作掃帚的老工匠也是越來越少。 民間扎掃帚這個行當, 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 青神竹編 聯手國際奢侈品牌再揚「編」 一根竹子引領30億元大產業
    如今,青神縣將竹編升級為該縣的品牌形象,舉全縣之力發展竹產業,已形成20家竹編龍頭企業。竹編工藝製品、竹纖維紙品、竹製品……從單一品種到25個大類、3000多種產品,竹編產品遠銷歐、美、澳以及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竹產業總產值達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