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竹編,有一種尷尬,叫「看起來都一樣」

2021-01-18 凡承古逸

圖文:凡承古逸

尷尬的對話時常會遇到,但是有一種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完全不是在對話,更像是在自述,這份尬聊,很多時候會懷疑人生!

傳統手工竹編作為商品屬性,自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人群並與之交流溝通,完全了解竹編行業的人很少,因為中國的竹編種類太過多樣,編制地區太過分散。要想了解得透徹一點,則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走訪和思考的,沒落的竹編行業,遊走並專一了解這一塊的人,極少。也因此導致對於傳統竹編,很多人都是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者壓根沒聽說過。

覺得漂亮,所以想要,但為什麼漂亮,漂亮的後面付出的是什麼?這很多人不會去思考,也不會朝那方面想。如若在竹編的商業活動中能夠遇到理解竹編並理解竹編行業從業人的不容易的人,那可真是知音,相見恨晚啊!

於理解對立的則是,看見什麼都喜歡,但又覺得什麼都是貴了!以為是行業資深人士,稍加測試,完全就一門外人,感覺貴的原因就是比起同類塑料製品,貴了! 咱不拿其他物品對比,就拿竹編同類對比,以做工、細節、材質、上手質感等等解說,但是得到的回覆大約是:「我看都一樣,我看都差不多」,在此時,會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自己苦苦追求的品質完全沒意義。

情景大概如下:

顧客:老闆,你這竹編怎麼賣?

老闆:這個100元

顧客:那麼貴啊,便宜點!我大老遠特意來你這買,算我便宜點?

老闆:那算90吧!

顧客:10元,我多拿兩個。

老闆:10元,你在和我開玩笑吧

顧客:我就是喜歡實用的,10元,已經差不多了,我買塑料的只要4元呢!

老闆:做不了,你再看看其他的吧

顧客:那些不好看,我就看中這個了

老闆:這做工好,價格肯定要貴咯

顧客:這個也不覺得,我就是拿起來不那麼刺手,用起來也比較舒服,就喜歡這個,再說,這個和那個看起來都一樣的,有什麼區別嗎!

老闆:此處省略幾百字,對兩款之間的差異進行解說。

顧客:沒那麼玄乎,我是農村的,我家周圍有很多竹子,對這些東西,經常用,太了解了,你就別在這哄我了,我是真心想買,給便宜點了。

老闆:做不了,不議價,如果覺得不合適,那就再考慮一下。

……

傳統竹編行業,從來不是暴利行業,竹編製品不是塑料製品能比擬的,竹編製作可能大部分在農村編織,但並不代表農村人都能真正了解竹編,竹子資源和竹編手藝不是成正比的。所以,和這類客戶交談,除了影響自己的心情,就剩下想趕人的衝動。如若在某些時候 ,與人交易,突然別人就冷落你,那不是人家高傲,而是自己被別人歸類為不可理喻的那部分人,交易不再是相互共贏,而是明顯可預見性的麻煩。

為了防止自己對不熟悉的行業陷入「看起來都一樣」的窘境,任何事得理性分析和對待,還有就是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讓對方「有利可圖」,不然,處處裝大爺,時時充磚家,在真正行家面前就是一個玩笑。不懂,問,不丟人,不懂,聽,不丟人,還得與時俱進,不然都是以自己以為的作為標準,那真的路難行。

傳統竹編的價值核心不是竹子多少,而是手工的技術水平,大小論價格,是一般人經常的慣性思維,但在手工竹編慢慢朝著精細化改變,那麼,看價值,就不能簡單看大小了。看起來差不多的背後,價格的高低落差是有原因的,不懂大可詢問了解一番,別忙著懟回去,也別忙著挖苦。竹編裡的技藝講解,很是有趣,值得了解一番。

看起來都一樣,這也是為人處世之道,有人能知己遍天下,而有的則是見一個得罪一個,這其中簡單來說就是尊重、理解、換位思考和共贏幾個字,學好這幾個字,能避免自己成為那個「對牛彈琴」中的「牛」。

相關焦點

  • 凡承古逸:我為什麼不強調手工竹編編織教程,盡寫些「沒用的」?
    放眼竹編,現階段世界竹編編織區都在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傳承問題,即都面臨技藝傳承青黃不接的窘境。這一窘境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缺失,而是思維層面的「偏見」。我是一個竹編家庭出生的農村孩子,恰好也陰錯陽差走上了以手工竹編為職業的一個「自由職業者」,當然也可以說是「」無業游民」。
  • 手工科普:客觀評價一個竹編竹器至少要5個維度,很多人都做錯!
    圖文:凡承古逸對於手工竹編來說,具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懷念價值,價值也就是有意義的用途和方式了,價值有點虛幻捉摸不定,在這從而轉換成比較直觀的價格來加以說明。不同的竹子,有直徑的不同,柔軟度的不同,竹節平順與否的不同,竹纖維粗細的不同,就算同一種竹子,也有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柔韌性和色澤的不同,這些種種的不同,自然也是導致編制本品竹器的不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拋開其它不說,就竹子原材料的差距,也很大程度導致竹器本色質量的不同。
  • 欣賞美妙絕倫的安徽貴池手工竹編製品,向傳統的手工老藝人致敬!
    貴池的山區曾經有靠山吃山的傳統,曾經的貴池清溪鄉和裡山鄉以竹編出名,農耕時代,農閒時、雨天、晚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在編竹籃,然後到城裡去賣,補貼家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裡其中之一的安徽貴池涓橋鎮四聯村的竹編故事和精美的竹編製品。
  • 苗族竹編傳承人
    ,細絲工藝品是有瓷胎竹編,如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文具、竹編字畫等;粗絲是無瓷胎竹編,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如果盒、屏風、門帘、扇子、涼蓆 、涼枕 、籮 、筐 、籃 、簍、箕畚等。
  • 手工純竹編髮簪教程,戴在頭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快速入門
    作為竹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的竹編藝術古老而神奇,是一門集竹的本質、竹的氣節於一體的編織藝術。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用竹來編織器具。今天小編帶給大家是手工純竹編髮簪教程,戴在頭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一起來看看吧。手工竹編髮簪教程,這個春天,一起來做一個吧。
  • 只要懂編法,竹編做精品,沒什麼難度,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圖文:凡承古逸竹編歷史,7400年?竹編編法,150多種?竹器種類,未知?就是最權威全面的手工文化機構出的數據,也不一定準確。因為,在那些我們以為是「人類禁區」的大山裡,也許,就藏著那麼一群人,他們在製作著竹編,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
  • 「竹編非遺」走進全國林業科普日 彰顯傳統手工藝絕活
    【解說】據悉,四川青城竹編屬於「瓷胎竹編」的工藝品,又稱細絲工藝品,是四川獨特的漢族手工藝品,起源於清代中期,當時主要用做貢品。鏡頭前的這位「非遺」傳承人名叫蘭學紅,她告訴記者,瓷胎竹編產品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
  • 超簡單竹編教程,7步編出價值萬元的Gucci竹編包
    竹編的包包在時尚圈一直都是夏日寵兒,而且在大牌加持下每一個都身價過萬,比如這款手法還不如我外婆的Gucci竹編包,售價近1w人民幣。是的,外婆家後面就是一大片竹林,小的時候去她家過暑假,她和外公會給我編小小的背簍,背著上山跟大人們幹活兒。
  • 門道文化|竹編:織藝繪夢,用匠心傳承美好
    先民因地制宜、因才施用,將竹子編製成一件件實用精美的用品,正所謂竹編。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編工藝也大多集中在南方,這是因為南方溼熱, 利於竹子生長, 獲取成本低. 北方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這導致了南方竹編工藝的大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精緻優美的工藝品。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福建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18日,記者在70歲的福建省福清市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家中看到了這一幕。陳建德展示編制的竹製品。 葉秋雲 攝一進屋,擺放在沙發上的帶有「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竹編手工半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 手工竹編入門,從工具,編法,收口解讀,別讓這項民間手藝消失
    竹編作為一項非常悠久的民間手藝,曾經和很多人密不可分。到現在,雖然漸漸地沒落了,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只是越來越缺少專業的教程和講解。一件竹編從破篾到成品,一般要經過十幾至三十幾道工序。今天小愛同學就和大家講解這些工序。做一件竹編通常要經過:破篾、染色、編織、裝提手等工序。
  • 桐鄉80後小夥醉心竹編 讓老手藝「活」下去
    為實現「把竹藝變成生活」,竹芸工房選了24種有趣、簡單、實用的竹製品,打算給每一種編上教材,並製作出半成品的材料包在網上推廣銷售。工作室更是定下規矩,每個月的第三個周末,要開竹編直播課。上一次的直播課,有100多名網友在線收看了錢利淮講解雪花編。「以前總覺得做竹編要學的是編織方法,真的做了才發現,準備篾條最難、最複雜。」
  • DIY手工竹編工藝!
    京都竹細工的優雅世界與其它天然材料不同的是,竹子是一種快速生長的植物,大約60天就可以成長到15米的高度,但竹子又是很長壽的植物,大約可以活到60年到120年,因此,竹子的利用,對於環境的破壞非常少,是一種既天然又環保的材料。
  • 傳統手工編織你都認識哪些?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竹編小提籃竹編鬥笠草帽:鬥笠、又稱竹笠或者笠帽、是越南傳統的一種草帽, 是一種以成熟的竹子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堅韌葵絲編成的寬大帽子,並使用絲線固定,呈圓錐形。鬥笠是越南農夫的傳統日常服裝,輕便好用並且還可遮陽擋雨。竹編魚簍:指一種盛魚或捕魚的簍。
  • 瓷胎竹編
    青神竹編採用保護區內的竹原料,筒長節稀、質地柔韌。以特色人文景觀、書法作品、名人畫像為編織重點,在特定的環境中純手工編織。鎖口、收尾不用任何粘結物,原料均100%採用天然竹材,經過畫框、綢緞等裝裱方式製作成精美的竹編藝術品。
  • 墊江竹編的傳承:手藝人不再為生計而編,學校將竹編引入課堂
    有遊客慕名來學習,趙行恩會認真準備,剪好紙條,編好樣本,再教給學員。遊客學會編好後,可帶走自己編的作品。「希望他們以後都會記得,八十多歲的趙行恩在墊江教他們編竹。」趙行恩說。趙行恩的孫子孫女都有穩定工作,每逢周末,他們會來工作室練習竹編。趙行恩的孫子在當地的電視臺工作,拍攝記錄下了一棵竹子蛻變為精美工藝品的全過程。
  • 中國傳統竹編手藝,常用編織技法介紹
    竹編技法介紹作為新一代竹編年輕手藝人,我們有責任將竹編手藝更好的傳承和傳播。而竹編手藝裡的「編」字,代表編織,編織又分平面編織和立體編織。,也是常用的一種編織技法。多用在竹編鬥笠上面,竹夫人和小的果盤上面,六角眼的六邊形大小是根據竹篾寬窄來變化的,竹篾越細六邊形越小,反之越大。六角眼的立體變化很強,基本可編織出多數造型,一些大的藝術陳設、室內裝飾上面都可用到。
  • 手工編織文化無數人都喜歡這些精美的作品
    手工編織技術在中國也是很成熟發展的。從古代一直到現在,人們都很喜歡編織。這個行業現在還是很盛行。人們喜歡編織的物品,看出了工藝的精美,也展示了人們的創新能力。
  • 一款竹編長方小盒教程,4個步驟就可以編出,收藏學習!附圖解
    前面有幾期小愛也和大家分享一些作品和編法,大家可以在回顧一下~今天,為了大家更好的學習,小愛同學結合竹編方盒教程再和大家一起學習。竹料選材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製作流程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
  • 編織幸福生活——茂名信宜竹編從鄉間走向世界
    勤勞的信宜勞動人民,用純樸的智慧把竹編做成了影響世界的產品,並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信宜也因此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竹器之鄉。信宜市位於廣東西南部,素有「八山一分田」之說,20多萬公頃的山地,自然生長著單竹、毛竹、楠竹、黃竹、石竹等竹子,總面積超過4萬多公頃,成為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為信宜竹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