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竹編

2020-12-05 瀟湘晨報

青神竹編,四川省青神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青神竹編採用保護區內的竹原料,筒長節稀、質地柔韌。以特色人文景觀、書法作品、名人畫像為編織重點,在特定的環境中純手工編織。鎖口、收尾不用任何粘結物,原料均100%採用天然竹材,經過畫框、綢緞等裝裱方式製作成精美的竹編藝術品。

【來源:市文化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瓷胎竹編,瀕臨失傳的百年工藝,手藝人寥寥無幾
    竹編最早起源於漢代,到了清代,在成都、邛崍地區流傳。圖:竹編產品在邛崍平樂古鎮一帶眾多的竹源中,蘆溝、寨溝、金雞溝所產的慈竹能用於編織。圖:瓷胎竹編瓷胎竹編以精細見長,把一根根纖維細長、質地柔韌的竹絲沿經緯線交織的方式,在光滑的瓷胎上編織,瓷胎則要上好的景德鎮白瓷
  • 最四川的非遺活動,把我們的瓷胎竹編活動送上「C」位!
    接下來, 大家都看黑板了, 咱青羊非遺傳承人 又帶著瓷胎竹編技藝來啦~」 今天教師節,「生動實踐 體驗非遺」之瓷胎竹編活動走進了石室聯合中學金沙校區。
  • 古法造紙、瓷胎竹編……來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體驗一盤
    本屆非遺節期間,邛崍還將在平樂古鎮邛州園內開展古法造紙技藝、竹麻號子、瓷胎竹編展示及體驗項目,遊客可以親自參與其中,親身感受造紙、演唱竹麻號子、體驗瓷胎竹編等。據了解,邛崍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成都市級、邛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計22項。
  • 「竹編非遺」走進全國林業科普日 彰顯傳統手工藝絕活
    「竹編非遺」走進全國林業科普日 彰顯傳統手工藝絕活【解說】5月15日上午,「2016全國林業科技活動周」在南京林業大學啟動,除了一般的科普展、候鳥大遷徙互動遊戲和昆蟲標本製作之外,還吸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瓷胎竹編展示傳統手工藝,呼籲民眾和參觀者參與林業科普活動
  • 門道文化|竹編:織藝繪夢,用匠心傳承美好
    先民因地制宜、因才施用,將竹子編製成一件件實用精美的用品,正所謂竹編。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編工藝也大多集中在南方,這是因為南方溼熱, 利於竹子生長, 獲取成本低. 北方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這導致了南方竹編工藝的大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精緻優美的工藝品。
  • 苗族竹編傳承人
    7歲時跟隨爺爺學竹編,10歲出門獨立為當地人家編織簡單的竹編生活用品。,細絲工藝品是有瓷胎竹編,如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文具、竹編字畫等;粗絲是無瓷胎竹編,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如果盒、屏風、門帘、扇子、涼蓆 、涼枕 、籮 、筐 、籃 、簍、箕畚等。
  • 青神竹編 聯手國際奢侈品牌再揚「編」 一根竹子引領30億元大產業
    張德明拿著一把編好的茶壺細細端詳   製作好的竹絲如秀髮輕舞飛揚   張德明正在指導製作瓷胎竹編    更不容易的是,張德明「策馬揚編」三年,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獲得世界某著名奢侈品牌認可,與世界著名奢侈品合作,嚴苛的製作要求和對工藝的極致追求,推動青神竹編這一古老工藝與時尚融合,再次閃耀在聚光燈下。    依靠與該奢侈品牌合作,僅張德明一年就可賣出價值近五百萬元的瓷胎竹編。
  • 編織夢想 傳承竹編技藝
    竹編人的智慧,使得它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更加立體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本期讓我們追隨竹編藝人、竹編匠人、竹編大師的腳步,走進竹編世界,欣賞竹編作品,體驗竹編人生,感受竹編精神。        四川青神是竹編藝術之鄉,其竹編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技藝精湛。近年來更是湧現出一大批竹編工藝大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的傳承人、今年66歲的張德明便是其中之一。
  • 二兩竹子當國禮 四川青神竹編一克能賣3000元
    與他們同時返程的,還有來自眉山青神的二兩竹絲——名為《融》的瓷胎竹編。  而就在最近一個月內,泰國公主詩琳通、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也相繼收到了代表四川竹文化的「土特產」:青神竹編。  四川經濟竹林面積達1752萬畝,居全國第一。竹子,早已浸潤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麼,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四川「土特產」,為何屢屢受到國禮青睞?
  • 墊江竹編的傳承:手藝人不再為生計而編,學校將竹編引入課堂
    2011 年,「大石竹編」被評為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竹編技藝,2015年,大石小學將大石竹編引入課堂,一至六年級均開設竹編課程,學校甚至編制了竹編教材。大石小學的竹編教材。每逢周末,趙行恩的孫子孫女都會前來練習竹編,兒子趙向陽已成為第六代傳人。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福建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18日,記者在70歲的福建省福清市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家中看到了這一幕。陳建德展示編制的竹製品。 葉秋雲 攝一進屋,擺放在沙發上的帶有「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竹編手工半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 驚了 竹編還可以這樣玩!
    近期,朋友轉發了一條視頻給阿久看,看了之後,阿久真的是驚呆了,怎麼也沒想到竹編還可以這樣玩,居然能用竹編編出二維碼!談到竹編,我們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那竹籃子了。竹編這項工藝誕生時期非常早,相傳在人類定居生活後,由於要將剩餘的食物等存放起來,便用斧頭砍一些植物根條,編成籃子,在製作,尋找材料過程中,發現竹子富有韌性,易編織,耐用,便漸漸作為當時製作器皿的主要材料了。
  • 超簡單竹編教程,7步編出價值萬元的Gucci竹編包
    竹編的包包在時尚圈一直都是夏日寵兒,而且在大牌加持下每一個都身價過萬,比如這款手法還不如我外婆的Gucci竹編包,售價近1w人民幣。是的,外婆家後面就是一大片竹林,小的時候去她家過暑假,她和外公會給我編小小的背簍,背著上山跟大人們幹活兒。
  • 贛南客家竹編老手藝編出新生活(圖)
    因為竹編手藝好,王周平被崇義竹文化創客中心邀請,成為崇義傳統工藝學會竹編手藝人代表之一。 王周平老師傅和張立明探討竹編  「崇義盛產竹子,為了傳承崇義的竹文化,發掘客家竹編手藝,我們經常到各個鄉鎮拜訪民間的竹編老手藝人。」崇義竹文化創客中心負責人張立明告訴記者,崇義每個村莊都有竹編手藝人。
  • 中國傳統竹編手藝之傳承和創新
    中國竹編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歷史時期,竹編曾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慢慢被工業化生產製品所取代,幾代人堅守的手藝順勢減少,傳統竹編手藝人多數轉了行業,只有少數人還在堅守著這門傳統手藝,勉強維持生活。竹編工具現在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質量的高追求,新的環境下竹編手藝又慢慢進入人們視野,從而新的年輕手藝人也慢慢加入竹編行業
  • 桐鄉80後小夥醉心竹編 讓老手藝「活」下去
    歷史上的陳莊是竹編交易集散之地,掌控著江南的竹編行業。伴隨著鄉村的打工潮,手工藝逐步讓位於現代工業文明。當錢利淮帶著無法割捨的情感進入竹編行業時,他當年視之為日常的竹編已在走向消逝的邊緣。嘉興烏鎮古鎮開發對地方傳統文化的回迎像是個引子,讓他和他的父兄重新拾起錢家祖輩幹的竹編活。父親錢鑫明,正是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鎮竹編的傳承人。
  • 中國傳統竹編手藝,常用編織技法介紹
    竹編技法介紹作為新一代竹編年輕手藝人,我們有責任將竹編手藝更好的傳承和傳播。而竹編手藝裡的「編」字,代表編織,編織又分平面編織和立體編織。五角眼五角眼編織技法是用五根竹篾組合成五角星的圖案,可多層增篾,常用在精編竹編作品上的某個細節處理,既有層次上的變化,又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 手工竹編,有一種尷尬,叫「看起來都一樣」
    傳統手工竹編作為商品屬性,自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人群並與之交流溝通,完全了解竹編行業的人很少,因為中國的竹編種類太過多樣,編制地區太過分散。要想了解得透徹一點,則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走訪和思考的,沒落的竹編行業,遊走並專一了解這一塊的人,極少。也因此導致對於傳統竹編,很多人都是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者壓根沒聽說過。覺得漂亮,所以想要,但為什麼漂亮,漂亮的後面付出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