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組合使用抗生素會改變它們的療效

2020-12-05 生物谷

2018年7月7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研究人員發現

抗生素

的有效性能夠通過將它們彼此之間的組合使用或者將

抗生素

與非

抗生素

藥物甚至與食品添加劑組合使用來加以改變。根據不同的

細菌

類型,一些組合阻斷

抗生素

發揮出它們的全部潛力,而其他的組合開始克服抗生素耐藥性。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7月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pecies-specific activity of antibacterial drug combinations」。論文通信作者為EMBL 團隊負責人Nassos Typas博士。

圖片來自Aleksandra Krolik/EMBL。


在首次大規模篩選中,這些研究人員在三種不同的致病性

細菌

中分析了將近3000種藥物組合。

克服抗生素耐藥性

過度使用和濫用抗生素導致廣泛的抗生素耐藥性。特定的藥物組合能夠有助戰勝多重耐藥性細菌感染,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索,而且很少用於臨床治療。這就是為何這些研究人員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系統性地研究了抗生素彼此間配對使用以及與其他的藥物和食品添加劑組合使用在不同的

細菌

類型中的效果。

雖然許多研究的藥物組合降低了抗生素的作用,但是有500多種藥物組合改善了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在這種500多種藥物組合中,精選出的一些藥物組合也在從感染患者體內分離出的多重耐藥性

細菌

中進行測試,而且發現它們增強了抗生素的療效。

臨床使用的香草醛(vanillin)?

當香草醛---一種賦予香子蘭獨特味道的化合物---與一種被稱作壯觀黴素(spectinomycin)的特定抗生素配對使用時,它有助於壯觀黴素進入細菌細胞中並抑制它們的生長。壯觀黴素最初是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開發出來用於治療淋病,但由於細菌對它產生的耐藥性,它如今很少使用。然而,通過與香草醛組合使用,它可能再次用於臨床治療淋病和其他的致病性

細菌

感染。論文第一作者、EMBL研究員Ana Rita Brochado說,「在這些測試的組合中,這是我們發現的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協同作用之一。」像這樣的配對使用可能會擴大用於克服抗生素耐藥性的武器庫。

然而,奇怪的是,香草醛減少了許多其他類型抗生素的效果。這項研究證實香草醛的作用方式與阿司匹林類似,可降低許多抗生素的活性---不過它對人體細胞的作用尚未經過測試,但很可能是不同的。

根據Nassos Typas的說法,降低抗生素作用的藥物組合也可能對人類健康是有益的。「抗生素能夠導致附帶損害和副作用,這是因為它們也靶向攻擊健康的細菌。但這些藥物組合的作用是高度選擇性的,通常僅影響少數細菌種類。在未來,我們可能利用藥物組合選擇性地阻止抗生素對健康細菌的有害影響。這也會降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這是因為健康的細菌不會因遭受壓力而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這種抗生素耐藥性隨後能夠轉移到有害的

細菌

中。」

一般原則

這項研究是首次在實驗室中針對不同

細菌

種類對藥物組合進行大規模篩選。所使用的這種化合物已被批准在人體中安全使用,但仍需要在小鼠中和

臨床試驗

中進行研究以便測試特定的藥物組合在人體中的有效性。除了鑑定出新的藥物組合外,這項研究的規模也使得這些研究人員能夠了解藥物相互作用背後的一些一般原則。這將允許在未來更加合理地選擇藥物配對,並且可能廣泛地適用於其他的治療領域。(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Ana Rita Brochado, Anja Telzerow, Jacob Bobonis et al. Species-specific activity of antibacterial drug combination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04 July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278-9

相關焦點

  • 抗生素≠消炎藥,抗生素的這些錯誤使用方法,你是不是也犯了?
    ——芬必得 芬必得主要作用在抑制疼痛,比如肌肉痛、頭痛、牙痛以及痛經等,針對流行性感冒造成的發熱也有一定療效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抗生素分為兩類,一類是青黴素,使用時間最早,療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讓易感細菌的細胞璧發育出現問題致其死亡,常見的青黴素G以及阿莫西林等;另一類是頭孢菌素類,雖然開始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包括先鋒黴素。
  • 寶寶吃抗生素,會不會傷身?
    提到小寶寶細菌感染,要吃抗生素,家長多少會有疑慮,擔心傷身、增加過敏機會,影響腸胃道,破壞其菌叢平衡,導致免疫功能改變,過敏等。事實上,細菌性感染,經醫師評估須使用抗生素者,只要無禁忌症,建議接受治療,按時服藥,觀察有無不良副作用,便可發揮最大療效及減少抗藥性發生。
  • 癌症患者使用抗生素會影響治療效果?濫用抗生素的6大副作用,不可不知
    癌症是讓大家都感到非常害怕的疾病,治療起來相當困難,除了需要使用化療以及放療來對癌細胞進行控制之外,有時候患者還需要使用抗生素來解決感染的症狀。尤其是在化療之後,經常會出現感染併發症,只有抗生素才能及時的處理,但是抗生素同樣也存在副作用,因此也就需要謹慎使用抗生素。
  • 科學家通過模塊化策略合成新抗生素
    眾所周知,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緊迫的公共威脅之一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發表最新論文,通過運用全合成技術重新設計現有的抗生素分子,以解決細菌耐藥問題。文章題目為「Synthetic group A streptogramin antibiotics that overcome Vat resistance」。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從事抗生素開發的研究人員目前急需要深入理解細菌細胞壁的組裝機制來開發出新型抗生素抵禦當前抗生素耐藥性的流行,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將近1.2萬人會因抗生素耐藥性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死亡。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免疫檢查點藥物PD-1/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方式,顯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聯合化療/免疫單藥(PD-L1高表達)已被批准用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從中獲益,作為預測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PD-L1或MSI、TMB仍無法適用所有人群。
  • 細菌會通過自我犧牲來保護同伴不受抗生素傷害
    圖片來源: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了細菌群中的一些細胞如何通過犧牲自己,以保全菌群中的其他細胞有更好的機會在抗生素的衝擊下存活下來。這一發現對於解決如今抗生素耐藥性問題至關重要。當一個細菌群中的細菌細胞死亡時,它們會釋放出化學信號,科學家們將其稱為「壞死信號」。這些信號就像一種預警系統,可以使存活的細菌細胞準備應對抗生素。
  •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一般情況下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如因手術要預防使用,也要嚴格遵循原衛生部頒布的預防用抗生素的應用指導原則。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必須有明確的指徵,如因病情需要必須聯用兩種或以上抗生素以增強抗菌效果時,應該避免聯用毒性反應有疊加、相互間療效產生影響或同一類型的藥物。比如青黴素類G與紅黴素聯用,療效反而會降低。
  • 抗菌肽有望替代抗生素:不易產生耐藥性
    過去幾十年裡,許多細菌已對現有的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英國抗菌藥物耐藥評估委員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無法開發出新的抗生素,到2050年,每年死於抗生素耐藥細菌感染的患者預計達到1000萬人。為研發抗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武器,科學家們將研究方向轉向了抗菌肽。抗菌肽是一種天然蛋白質,不僅可以殺死細菌,也可以殺死病毒以及真菌,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利用抗菌肽來替代抗生素。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Nature:拓撲異構酶的抑制機制
    一個DNA鏈運動的酶(如DNA和RNA聚合酶)在它們運動之前往往會引起超螺旋的積累。如果不加阻止,這種積累會使DNA發生過度纏繞,就像擰在一起的一個橡皮筋一樣。拓撲異構酶通過首先解理、然後降解DNA來緩解這種壓力。
  • 中藥與抗生素聯用要注意的配伍禁忌
    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炎症,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抗生素是臨床比較常用的一類藥物,消炎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中藥也是我們常用的一類藥物,那麼哪些中藥不能與抗生素一起聯合使用呢? 鞣質 含有鞣質的中藥不宜與很多種抗生素同服,如羥氨苄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林可黴素。
  • Nature:合成化學助力抗生素「再展雄風」
    Seiple通訊單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DOI: 10.1038/s41586-020-2761-3背景介紹天然產物是大多數臨床使用抗生素的化學藍圖。
  • 感冒:無細菌感染時不需使用抗生素
    而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會產生耐藥性等危害。  「一些病人以為多用新藥貴藥才能快速治好病,稍有感冒、發燒咳嗽,便青黴素、阿莫西林、羅紅黴素、氧氟沙星等一齊上,沒過幾天,又換上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阿奇黴素、氟羅沙星等,把抗生素當成消炎退燒的萬能藥。殊不知,如此濫用抗生素,既破壞了人體內的微生態平 衡,損害健康,又會使耐藥細菌日益增多。」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志仁博士說。
  • Nature中文摘要|19 November 2015
    諸如MRSA等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株已經被證實越來越難以治癒。David Lyden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7/n7578/full/nature15756.html
  • Nature:抗生素開發重大突破!新方法戰勝革蘭氏陰性菌的防禦機制
    革蘭氏陽性菌缺乏堅固的外膜,但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大特徵就是含有這種堅固的外膜,這就使得很難抵抗它們。他們報導,這種修飾將這種藥物轉化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從而也能夠殺死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包括大腸桿菌的致病性菌株、不動桿菌、克雷伯氏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說法,這些細菌「對大多數可用的抗生素正在變得越來越有耐藥性」。
  • Nature:粘菌素耐藥基因將終結抗生素歷史?非也!
    粘菌素,屬於多粘菌素類抗生素,由於具有腎毒性,其臨床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主要在農業中廣泛使用。據統計,中國每年農業畜牧生產中大約消耗12000噸粘菌素。因此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抗生素耐藥性進展而言,粘菌素臨床耐藥性發展緩慢,主要表現為以土壤細菌耐藥情況為主。而如今在人體及動物身上細菌樣本中屢屢檢出該耐藥基因,十足令人震驚。
  • Nature:組合使用兩種強效的抗體可在數月內抑制人體內的HIV病毒
    如果這些研究結果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得到驗證的話,那麼它們就可能簡化對那些難以每天服用藥物的HIV感染者的治療,降低耐藥性出現的風險,甚至有助於降低HIV傳播率。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31-2。
  • 不宜和抗生素同用的五類中藥
    抗生素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類藥物,抗生素的最大特點就是抗菌消炎,身體出現炎症時很多人都會自行購買一些抗生素,這也就導致了抗生素的濫用。同時中醫提醒,有些中藥是不能和抗生素同用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