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動力學性能實驗界的「扛把子」——分離式霍普金森實驗技術

2021-01-07 阿歐說檢測

分離式Hopkinson(霍普金森)實驗技術是目前實驗技術和應用情況研究最多的材料動力學性能實驗界「扛把子」。而要講霍普金森壓杆實驗,就要先從材料動態力學性能實驗開始講起。

材料動態力學性能實驗

在各類工程技術、軍事技術和科學研究等廣泛領域的一系列實際問題中,甚至就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爆炸/衝擊載荷問題,並且可以觀察到,物體在爆炸/衝擊載荷下的力學響應往往與靜載荷下的有顯著不同。

19世紀開始,人們才逐步認識到了材料在動載下的力學性能與其在靜載下的力學性能不同。

Thomas Young是分析彈性衝擊效應的先驅,他(1807)提出了彈性波的概念,指出杆受軸向衝擊力以及梁受橫向衝擊力時可從能量進行分析而得出定量的結果。J. Hopkinson 1872完成了第一個動態演示實驗,觀察到鐵絲受衝擊而被拉斷的位置不是衝擊端,而是固定端;並且衝擊拉斷的控制因素是落重的高度,即取決於撞擊速度,而與落重質量的大小基本無關。Pochhammer,1876;Chree,1886;Rayleigh,Lord 1887分別研究了一維杆中的橫向慣性運動。1897年Dunn 設計了第一臺高應變率試驗。1914年B.Hopkinson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用以測定和研究炸藥爆炸或子彈射擊杆端時的壓力~時間關係。所採用的裝置被稱為Hopkinson壓杆(Pressure Bar),有時縮寫為HPB。

二戰之前,很少有人研究動態壓縮加載問題,只是G..I.Taylor 在三十年代末想出了一個方法來測量材料的動態壓縮強度。Taylor方法主要是假設材料是剛性——理想塑性,運用一維波傳播的基本概念,用一個圓柱撞擊剛性靶,然後測出其變形,最後得到材料動態壓縮屈服應力。

高應變率實驗技術的發展史

1807 固體中的彈性波與斷裂強度;

1800s 關注剛軌道的動態斷裂前度;

1872 Hopkinson實現金屬絲的動態加載;

1870s-1880s Pochhammer和Chree發現長杆中彈性波的耗散;

1897 Dunn 設計了第一臺高應變率試驗機;

1905 Hopkinson實現金屬試件的動態加速加載;

1914 利用Hopkinson壓杆測定子彈撞擊和爆炸的脈衝波形;

1920s-1930s 致力於高溫下鋼的拉伸和扭轉衝擊加載的技術研究;

1940s Carrington and Gayle等發展Taylor試驗技術;

1940s Fehr 和 Parker等在動態拉伸試驗中開始使用應變片技術;

1948 Davies分析了波在Hopkinson壓杆中的傳播,並發展了電容方法測量杆中應力脈衝;

1948- 9 Volterra and Kolsky發明分離式SHPB

1950s Loizou and Sims發展了凸輪塑性儀;

1950s Davies等確定採用表面應變片測量應力波傳播的合理性。

目前,已能對材料進行不同應變率下的力學性能實驗研究。常規的實驗設備只能實現應變率在0.1/s以下;凸輪塑性機和落錘實驗裝置可以實現應變率到500/s;輕氣炮和平面波發生器可以獲得10000/s 以上的超高應變率加載,核爆炸產生的應變率比108/s 大;分離式Hopkinson壓杆裝置被認為是獲得材料在100/s- 10000/s高應變率範圍內應力應變關係的最主要實驗手段。分離式Hopkinson實驗技術填補了準靜態加載與超高應變率加載之間的部分空缺應變率範圍,這個範圍恰好包括了流動應力隨應變率變化發生轉折的應變率,所以對它的實驗技術和應用情況研究也最多。

霍普金森壓杆實驗

SHPB結構示意圖

Kolsky證實了試樣的應力和應變與壓杆位移之間的關係。利用超動態應變放大器+數字示波器,記錄存儲入射杆和透射杆的應變-時間波形。

該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一維應力波理論,通過測定壓杆上的應變來推導試樣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SHPB技術之所以能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原因是該測試技術的優點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測量方法巧妙,成功的避開了要在試樣同一位置上同時測量隨時間變化的應力和應變的難題;SHPB試驗所涉及的應變率範圍包括了流動應力隨應變率變化發生轉折的應變率(100~10000/s);入射波形易於控制,改變子彈(撞擊杆)的撞擊速度及形狀,即可調節入射脈衝波形,從而也調節了作用於試樣上的波形。霍普金森壓杆實驗的應用

霍普金森壓杆實驗主要用於研究材料在衝擊荷載下的應力-應變關係和破壞機理,包括:

巖石、混凝土、陶瓷材料試驗;塑料、複合材料、泡沫材料、減震材料等材料試驗;高聚物、炸藥、固體推動劑材料試驗等。1 動態荷載下應力-應變關係

靜態荷載下,材料應力σ=應變ε·楊氏模量E。

而在動態荷載下,材料力學性能會與加載率(應變率)顯著相關。高幅值短持續時間脈衝荷載所引起的材料力學性質的應變率效應,對於抗動載的結構設計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動載來自常規武器爆炸、偶然爆炸和高速撞擊等許多軍事和民事事件。

當驅動撞擊杆撞擊入射杆時,通過採集入射杆和透射杆的應變脈衝-時間波形,就可得到作用於試件的衝擊荷載。而改變撞擊速度就可以改變作用於試件的衝擊荷載和試件的應變率。通過多次測試,就能得到試樣在不同應變率下表現出的不一樣的應力-應變關係。下圖是鋁在一個測試結果,在較高的應變率下,試件發生了較大的變形。

鋁試樣在不同應變率下的應力-應變曲線

2 應力波傳播特性和能量耗散分析

對不同的試樣進行試驗,得到其波阻抗特性並進行能量耗散分析。在一定波阻抗匹配係數範圍內,炸藥演示波阻抗匹配效果的改善,有利於提高炸藥能量利用率,降低巖石大塊率,改善破巖效果。

3 試樣破壞機理研究

試樣在不同衝擊速度下呈現不同的應變時程曲線,且破壞形態也不一樣。以複合巖體為例,隨著衝擊速度的增大,巖體破壞逐漸加劇,碎塊數量增多、體積減小。

G-R複合巖體不同衝擊速度下破壞形態圖

霍普金森壓杆實驗數據採集

霍普金森壓杆試驗,需要非常快速(數MHz)的採集應變數據。

數字示波器是我們實驗室常用的設備,採樣頻率很高,但是應變片在經過橋路轉換後的輸出電壓非常小,在mV級別甚至μV級別。而超動態應變放大器可以將橋路的輸出電壓進行無失真的放大到1-10V,放大後示波器可以很輕易的採集,而且信噪比高。

在擁有數字示波器的前提下,我們只需要再配備2個或多個DC-97A超動態應變放大器,即可以較低的成本高規格的滿足試驗要求,DC-97A的頻響範圍高達500kHz,我們可以用示波器以2MHz~10MHz的採樣頻率來採集。

參考文獻

【1】 胡文軍.材料動態力學性能實驗研究技術進展[J].中國材料科技與設備,2011,3:5-14.

【2】 鈕強,熊代餘.炸藥巖石波阻抗匹配的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1988,40(4):13-17.

【3】 楊仁樹,李煒煜,方士正,朱曄,李永亮.巖狀複合巖體衝擊動力學特性試驗研究.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1000-6915(2019)09-1747-11

相關焦點

  • 力學所強雷射驅動的爆炸與衝擊效應實驗技術與研究獲進展
    強雷射驅動的爆炸與衝擊效應(Laser-Driven Explosion & Shock, LDES)是利用強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誘導材料表面產生高溫高壓等離子體並快速膨脹,形成短脈衝高幅值衝擊波並向材料內部傳播,通過試驗環境及參數的設置,實現爆炸或衝擊的力學效應。
  • 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實驗技術的結合表徵催化劑材料性能
    報告題目: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實驗技術的結合表徵催化劑材料性能報告人:張仁勤 博士Research Scientist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cKetta化學工程學院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Voiland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時間:2018年8月7日10:00-11:00
  • 基於車輛動力學模型的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
    構建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不僅可以模擬車輛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的性能,而且可以通過修改仿真條件,獲得在實驗中難以得到的車輛在極限工況、緊急工況條件下車輛響應及評價相應控制策略的優劣,為AMT電控單元的開發提供方便,可顯著地提高AMT系統的開發效率和開發質量。  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主要包括AMT電控單元、車輛動力學模擬模塊、機械仿真執行機構、信息輸入模塊等。
  • 新型超硬刀具材料氮化碳切削性能的實驗研究
    在機械製造中,刀具材料對刀具切削性能和加工效率與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計算機集成先進加工系統的出現,各種難加工材料在不同行業的應用,高速切削和高效切削以及精密加工、綠色製造的不斷向前發展,對刀具特別是對刀具材料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自20世紀中期以後,工程材料中不斷出現和應用難加工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原用的刀具,如高速鋼、硬質合金刀具等難以勝任其加工要求,於是超硬刀具材料便應運而生。
  • 安譜實驗: 要做實驗耗材界的「京東」
    小耗材 大應用在掛牌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安譜實驗描述自己主營業務的語言略顯晦澀:「公司主要從事實驗室用品,包括實驗室用儀器、試劑和標準品、實驗室耗材的批發、銷售和生產。基於在實驗室用品行業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知識儲備,公司同時為下遊客戶提供實驗室用品的選型以及實驗室技術方案的諮詢、開發等服務。」
  • 「實驗」細胞增殖—培養細胞增殖動力學檢測
    一、實驗目的1.了解細胞增殖動力學的主要指標。2.掌握細胞增殖動力學的檢測方法。3.掌握MTT法檢測細胞增殖的工作原理。二、實驗原理有絲分裂指數和生長曲線是細胞增殖動力學的主要指標。三、試劑與器材1.材料:LN299人膠質瘤細胞系。2.試劑:培養液(含10%胎牛血清)、MTT、DMSO、酒精等。3.器材:二氧化碳培養箱、酶聯檢測儀、倒置顯微鏡、移液器、搖床、96孔板等。四、實驗方法1.接種細胞。將細胞以 1X10^5/孔接種至96孔板。2.培養48h。
  • 林紹珍:群體細胞動力學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群體細胞動力學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群體細胞動力學涉及細胞骨架自組裝、生化信號轉導調控、細胞之間以及細胞與微環境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因而是力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其研究有助於從亞細胞尺度到多細胞尺度深刻理解有關生物過程,並為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 描述非晶材料動力學特徵的新參量
    非晶合金, 又稱金屬玻璃,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和抗腐蝕能力,廣泛應用於高新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由於非晶合金長程無序的結構特徵以及和時間相關的動力學特徵,很難用經典的固體理論和模型來描述非晶態材料的特徵。
  • 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費曼設想的場景也許是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人們將會碰到越來越多需要解決的量子工程問題,量子計算機無疑是解決量子問題的有效工具。 利用一個可操控的量子系統去模擬複雜的量子現象或者解決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量子問題是量子計算的重要應用。近年來,隨著可集成量子比特數的增多,相干時間的延長,以及操控和讀出精度的提升,超導量子計算成為量子模擬的重要平臺之一。
  • ...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納米材料的成核、生長是材料和化學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過程,該過程能夠為設計具有新穎和重要性能的材料提供理論指導。在原子尺度觀察納米材料的成核、生長微觀動力學過程則是認識納米材料生長機制關鍵,但在實驗上很難實現在納米材料生長的同時對其生長微觀動力學過程進行全面和詳細記錄。
  • 結構衝擊動力學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掛牌
    來自中航工業基礎院、空軍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強度所結構衝擊動力學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的設立進行了綜合評審。評審組聽取了強度所所長王彬文對重點實驗室設立申請的匯報,審查了相關材料,考察了實驗室現場,經過質詢和討論,進行了現場評分,同意通過實驗室設立評審,並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
  • 探秘西安研發大飛機實驗室:用活雞做鳥撞實驗
    衝擊動力學試驗室的主要功能:1、為材料動態力學性能測試(航空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為數值仿真提供材料性能輸入,提高仿真計算的準確與可靠度   NF-6增壓連續式高速風洞為翼型設計和驗證提供技術手段   NF-6增壓連續式高速風洞,是西工大自主研製的我國第一座連續式高速翼型風洞,為我國翼型設計和驗證提供技術手段。該風洞有兩個可更換使用的試驗段,第一段為亞洲最大的專門用於翼型實驗的二元試驗段;第二段可作為全模和半模實驗的三元試驗段。
  • 材料本構+非線性(結構&材料&狀態)+疲勞+結構動力學+誤差分析&控制
    超彈性材料因其多種優良的性能已成為當今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廣泛應用於海、陸、空交通運輸、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土木建築、汽車領域
  • 金屬材料性能的計算機模擬
    Thermotech公司在熱技術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來發展多平臺軟體程序JMatPro,用來在廣泛的範圍內預測材料的各種性能。這些性能計算包括:金屬材料的相平衡計算、熱物理性能計算、凝固性能計算、機械性能、熱處理相變模擬等。特別針對的是用於工業生產的多元合金,我們會展示許多對各種性能進行計算的例子。
  • 「十年一實驗」是什麼體驗?
    上世紀90年代,郭東明意識到,裝備製造已經從以往的以幾何精度要求為主,躍升為以性能要求為主和性能與幾何、材料並重的高端裝備和產品製造。此後他提出「高性能精密製造」理念,帶領團隊與企業聯合攻關,研發出關聯面形約束的複雜曲面加工等系列工藝,解決了大型薄壁複雜曲面零件精密加工難題。「現在,我國這類發動機噴管冷卻通道的加工都是採用我們研發的工藝和裝備來完成。」
  • 進展|重費米子體系中雜化動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測
    但是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表明,真正理解重費米子的局域-巡遊轉變物理必須超越平均場理論的簡化圖像。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EX9組的楊義峰研究員與合作者一起,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發展了唯象的重費米子二流體理論,並提出以雜化的動力學漲落為基礎,重新建立重費米子物理的基本理論圖像。
  • 北理工《MSEA》:動態塑性變形對Al-Zn-Mg合金組織性能影響
    動態塑性變形(DPD)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技術,可以在102-103s-1的應變速率變形後實現晶粒細化的能力。目前已經開發了許多不同的DPD方法,包括分離式霍普金森壓杆(SHPB)或高速錘衝擊,動態通道角擠壓(DCAP)和動態高壓扭轉(DHPT)。
  • 重要事 第七屆全國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計算技術應用研討會(CTKMA7)在上海召開
    9月28號在上海大學召開了「第七屆全國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計算技術應用研討會
  • 重費米子體系中雜化動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測獲進展
    但是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表明,真正理解重費米子的局域-巡遊轉變物理必須超越平均場理論的簡化圖像。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EX9組研究員楊義峰與合作者一起,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發展了唯象的重費米子二流體理論,並提出以雜化的動力學漲落為基礎,重新建立重費米子物理的基本理論圖像。
  • 航空結構衝擊動力學技術創新團隊入選「三秦學者」支持計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6月4日消息,按照陝西省人才計劃評審工作安排,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專家諮詢顧問會議、實地考察等程序,共有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領銜的「西安交通大學混合增強智能創新團隊」,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王彬文研究員領銜的「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航空結構衝擊動力學技術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