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非晶材料動力學特徵的新參量

2021-01-07 科學網

 

非晶合金, 又稱金屬玻璃,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和抗腐蝕能力,廣泛應用於高新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由於非晶合金長程無序的結構特徵以及和時間相關的動力學特徵,很難用經典的固體理論和模型來描述非晶態材料的特徵。基於非晶形成液體的粘度對溫度變化響應的不同,Angell定義了動力學脆性參數m,通過這個參數,把非晶合金分成strong和fragile兩大類。同時,實驗和模擬發現,動力學脆性和非晶合金的動力學、結構非均勻性、能量地圖的拓撲結構有關。但是對於大多數非晶合金來說,它們的動力學脆性參數m很難在實驗上進行精確測量,並且m值更多地是反映非晶合金液態的行為。所以需要尋找一種新的參量,能夠更加方便、精確地對非晶合金進行描述。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魯振、白海洋研究員和汪衛華研究員對十幾種不同體系、具有不同力學和不同動力學行為的非晶合金進行了低溫應力弛豫方面的研究。他們發現,在相同的約化溫度下,非晶合金的應力弛豫行為表現出明顯的差別。基於弛豫快慢的差別,他們定義了一個更容易測量的參數n來表徵、描述不同非晶合金的動力學和結構非均勻性的差異。參數n還可以和該研究組提出的流變單元(flow units)模型相關聯。 一個非晶體系流變單元的激活能的大小和密度的分布能夠通過參數n進行很好的表徵。研究還發現該參數n還和過冷液體動力學脆性參數m以及非晶合金泊松比有關。 總之,參數n可能成為表徵非晶合金的動力學和結構非均勻、結構和性能關係, 非晶本質的重要參數。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新創辦的英文期刊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中國科學:材料科學》,原文連結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40843-015-0025-6)。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973項目的支持。

Science China Materials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科學》系列期刊之一,於2014年底正式創刊。該刊由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擔任主編,《中國科學》雜誌社出版,並與Springer出版集團合作面向海外發行。該刊主要刊載材料科學及相關領域原創學術論文及評述性文章,設評述、論文、快報、觀點等欄目,主要報導材料科學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高水平和重要科學意義的最新研究進展。(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進展| 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研究
    對材料結構-性能關係的深入理解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的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然而,對同樣十分重要並被廣泛運用的非晶態材料(或被稱為玻璃態材料),由於無序結構的複雜性,很難直接定義這種結構上的缺陷並建立起與性能的關聯,制約了非晶態材料的高效研發和性能優化。近年來,人們在非晶體系中發現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體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
  • 綜述: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
    深入理解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地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然而,對同等重要並被廣泛運用的非晶態材料(亦稱玻璃態材料),由於其無序結構的複雜性,人們很難直接定義這種結構上的缺陷並建立起結構與性能的關聯,制約了非晶態材料的高效研發和性能優化。 近年來,人們發現,非晶體系中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
  • 新發現!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和晶體材料不同,非晶合金的變形過程中不產生位錯,表現出高度局域化的特徵,即大量的塑性應變集中在厚度只有幾十到幾百納米的剪切帶區域內。剪切帶變形過程中還伴隨著明顯的應變軟化效應。這些變形特徵使得剪切帶一旦產生很容易失穩擴展,從而導致非晶合金在變形中發生災難性斷裂現象。非晶合金的室溫脆性也是目前阻礙這類材料應用的最大難題。
  • 室溫下非晶金屬納米顆粒的類液體行為研究獲進展
    作為目前已經被大量市場化的應用材料,低維材料表現出各種優異性能,在半導體、光學、醫藥、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及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凝聚態物理諸多前沿問題也都與低維材料及其製備工藝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對於低維非晶材料的研究及相關報導還很少。
  • 科研人員發現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完全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既有科學意義,又有應用價值。有分子動力學模擬工作發現銀液體在其玻璃化轉變溫度附近等溫退火後會轉變為一種新的「G」相,該相在徑向分布函數中表現為非晶態;同時在升溫過程「G」相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吸熱峰」;這些都是冰川玻璃態的特徵。
  • 非晶材料如何賦能未來
    目前,納米晶已成為無線充電的主流材料。」12月9日,在於河北省唐山市召開的非晶合金材料新技術新應用新市場研討會上,上海藍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分享了國內外電子產品使用納米晶的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烈反響。無線充電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電動牙刷等領域,且越來越多的產品正在加入到無線充電的陣營,包括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及醫療應用等。
  • 《Science》子刊:揭示非晶態材料中隱藏的中程有序結構!
    除了為玻璃態提供新的基本見解之外,這種研究還需要解釋各種玻璃特性的變化。通常,共價玻璃中的MRO被認為在5 - 20Å範圍內的結構特徵,包括連接多面體的排列、超結構單元以及圍繞結構特徵(如網絡修飾劑)的聚類。中子和X射線衍射技術通過確定結構因子S(Q)來表徵玻璃的MRO結構已被廣泛應用。
  • 物理所等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預測材料性能獲進展
    我國懷柔科學城的發展規劃中,「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高通量實驗+高性能計算+深度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式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  在非晶合金研究領域,如何設計並開發出具有良好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是一個具有重要產業價值的科學問題。過去非晶合金材料新體系的探索主要依據經驗性判據的指導,由於其準確性與通用性的限制,非晶新材料的研發速度非常緩慢。
  • 敲開非晶金屬玻璃的結構之門
    比如變壓器裡面的鐵芯,以前用的都是矽鋼,現在則主推使用這類材料,因為它的生產過程具有節約能源、噪音小、降低成本等優點;此外,塊體金屬玻璃是新一代穿甲彈的備選材料。 但是由於科學家未能掌握其結構的特徵,不知道其原子的排列規律這成為長期以來這類材料發展的瓶頸。
  • 《Science》子刊:揭示非晶態材料中隱藏的中程有序結構
    除了為玻璃態提供新的基本見解之外,這種研究還需要解釋各種玻璃特性的變化。通常,共價玻璃中的MRO被認為在5 - 20Å範圍內的結構特徵,包括連接多面體的排列、超結構單元以及圍繞結構特徵(如網絡修飾劑)的聚類。中子和X射線衍射技術通過確定結構因子S(Q)來表徵玻璃的MRO結構已被廣泛應用。
  •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來金召開非晶材料學術會議
    >學術交流會上,汪衛華院士作了「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研發非晶合金材料」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圍繞非晶材料的力學性能及應用基礎研究分別做了「基於超聲軟化的非晶合金室溫製造與成型」「釐米級鐵磁性非晶合金的探索與製備
  • 科學網—敲開非晶金屬玻璃的結構之門
    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教授Duwez第一次在實驗室將其製備出後,一直受到各個領域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它也成為研究玻璃轉變及非晶態物質結構的模型體系。 此外,金屬玻璃的出現也為材料學界帶來了一座「金礦」。 「這個材料應用得比較廣,在我國有將近1000億元的市場。」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2020-2026年中國非晶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安泰公司建立了「千噸級鐵基非晶帶材生產線」,以及相應的「非晶配電變壓器鐵芯生產線」,使我國非晶材料生產能力躍居世界第二位。北科大、中科院金屬所、北航和中科院物理所有一定數量的Zr基非晶專利。來幾年,隨著我國研發能力不斷加大,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我國非晶合金將進入一個新階段。預計全球液態金屬**年的市場容量達10億美金以上。
  • 非晶及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製造核心材料
    非晶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新材料1.1 非晶納米晶材料對比普通金屬材料具有更高強度和可塑性非晶合金,也稱金屬玻璃、液態金屬(由美國 Liquidmetal Technology 翻譯而來),是由合金材料熔體超急冷凝固
  • 非晶材料新突破,首次提出超均勻納米晶材料概念,關注2股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蘭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合作,在塊體納米晶和超細晶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超均勻納米晶材料的概念,並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驗論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學科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