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非晶態材料的技術應用眾多,如玻璃,但對它的中程有序結構(MRO)的理解,尤其是結構因子中第一個銳衍射峰(FSDP)的起源仍是難以捉摸的。近日,來自丹麥奧爾堡大學的Morten M.Smedskjaer等研究者,使用持久同源,一種新興類型的拓撲數據分析,以理解在水玻璃中的MRO結構。相關論文以題為「Revealing hidden medium-range order in amorphous materials using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7/eabc2320
表徵和理解非晶材料的中程有序(MRO)結構仍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除了為玻璃態提供新的基本見解之外,這種研究還需要解釋各種玻璃特性的變化。通常,共價玻璃中的MRO被認為在5 - 20Å範圍內的結構特徵,包括連接多面體的排列、超結構單元以及圍繞結構特徵(如網絡修飾劑)的聚類。中子和X射線衍射技術通過確定結構因子S(Q)來表徵玻璃的MRO結構已被廣泛應用。然而,由於S(Q)的起源是在倒易空間中,其結構解釋並非無足輕重,因此S(Q)中第一個銳衍射峰(FSDP)的起源引起了激烈的爭論。FSDP與各種異常有關,包括異常的溫度、壓力和組分行為。
雖然FSDP與MRO結構的關係已被廣泛接受,但FSDP的起源眾說紛紜。在玻璃狀矽酸鹽中,FSDP被認為起源於準結晶和環狀結構,類似於在晶態矽中發現的結構。類似地,對於硫系玻璃,FSDP被指定為具有明確周期性的層狀結構或簇狀區域。後一種解釋也與Elliot的空洞模型有關,將FSDP的異常溫度、壓力和組成行為歸因於離子中心團簇周圍的空洞,該空洞由Bhatia-Thornton形式主義的濃度-濃度結構因子[SCC(Q)]的一個前峰解釋。該模型已成功地應用於各種非晶態系統,並解釋了FSDP的一些異常行為。
除了實驗衍射測量,分子動力學模擬也加深了對FSDP和MRO結構的理解,因為它們能夠提供真實空間的結構信息。例如,使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模擬,Elliot的解釋一直受到質疑,因為在GeSe2液體模型中缺少FSDP,儘管在其SCC(Q)中存在前置峰。同樣,基於中子衍射實驗,也沒有在玻璃狀二氧化矽的SCC(Q)中發現實驗前峰。對於鹼性矽酸鹽,FSDP的組分依賴性可以通過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得到,並將大部分FSDP異常歸因於散射長度的差異。各種四面體協調玻璃中的FSDP被認為是四面體單元本身的局部有序特徵。
最近,一種新的拓撲數據分析方法——持久同源性被提出用來描述SiO2玻璃、CuZr和Pd40Ni40P20金屬玻璃以及非晶冰的MRO結構。持久同源是一種分析高維數據集的新方法,通過關注全局屬性,如數據形狀和連通性,可能的應用,如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在拓撲數據分析中,特別是在這裡持久的同源性中,來自代數拓撲數學領域的工具被用來從給定的數據點網絡構建的形狀中提取特徵,如組件、環和空洞。
此文中,研究者使用持久同源,一個新興類型的拓撲數據分析,理解了在水玻璃中的MRO結構。為了實現這一分析,研究者引入了具有結構實體嚴格幾何定義的環的自一致分類。此外,通過計算所有按其生命周期加權的點的累計總和,可以對持久性圖進行定量比較。基於以上分析,研究者表明該方法可以用來反卷積各種MRO特徵對FSDP的貢獻。更普遍的是,開發的方法可以應用於在任何類別的非晶固體中分析和分類分子動力學數據和了解MRO結構。
圖1 獲取持久性圖過程的示意圖概述。
圖2 從分子動力學模擬分析玻璃結構。
圖3 所選水玻璃的循環持久性圖。
圖4 FSDP的反卷積。
圖5 不同特徵區域對FSDP貢獻的組分依賴性變化。
綜上所述,與之前關於持久同源性的工作相比,這項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擴展了由SPH函數所研究的非晶態結構的數量,並為模型玻璃系列中系統成分變化的方法提供了第一次嚴格的測試。此外,研究者推廣了持久同源性的使用,以消除氧化物玻璃中各種MRO特徵對FSDP的貢獻。更普遍地說,它可以用於分析和分類分子動力學數據,揭示各種非晶材料中隱藏的MRO。(文: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