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腸子也會思考?腸道中有神經元,科學家發現它們會傳遞信息

2020-12-09 宇宙行者



筆者:扶蘇
幾百萬年前,人類在某些因素的驅使下從樹上來到地面,從此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進化之旅。


相對於其他動物,我們的祖先找到了最高效的發展道路,通過食用肉類來增加蛋白質供應,並且學會了使用工具和保留火種,促進了大腦的發育,所以人類才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者。


腸道的進化速度,比大腦慢了數萬年



進入發達的科技時代後,科學家也對人類自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通過先進的儀器了解人類基因的構造和在對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了解了生物進化的奧秘。


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身體和各個器官的進化並不是同步的,在不同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尤其是腸道的進化速度,比大腦慢了數萬年,至今仍然保留著一萬多年前的飲食偏好,可以說是十分神奇了。


如果說人類只進化了大腦,其實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因為大腦的運行需要強壯的身體提供支撐,並且還需要豐富的養分。


這也是為何人類的大腦如今仍然還有一大部分潛力無法開發的原因,我們身體本身不能滿足它巨大的消耗量,同時腸道似乎也進化到了極致。


腸道中有神經元,具備傳遞信息的能力


科學家分析,為了儘可能不浪費有限的食物,消化系統在進化之初就開始朝著「九曲十八彎」的方向發展,包括大腸和小腸在內,褶皺的增加也為吸取食物中的營養提供了更多機會。



而為了協助消化工作,腸道還「引進」了大量微生物。根據相關統計,人類的腸道中有多達1000種的微生物,數量超過了1000萬億,相當於一個大型工廠。


有科學家曾經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腸道其實相當於「第二個大腦」,因為那些微生物群落會向大腦發出指令,從而增加人們對某種食物的食慾。


這或許有些顛覆認知,腸道中同樣擁有神經元,具備傳遞信息的能力,只不過腸道的運作相對直接,無法幫助人類進行思考。這種類似於條件反射的狀態,在過去的幾百萬年裡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腸道保留萬年前食譜,原生態食物最好



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偏愛水果和蔬菜,也有人喜歡吃粗糧,更容易填飽肚子的食慾,比如肉類,同樣廣受歡迎。而原始人往往也只能吃一些蔬果和狩獵所得的肉類,很多精加工的食物反而很難讓人填飽肚子。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腸道仍然保留著一萬多年前的食譜。雖然人類在口味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和選擇,但是食物本身對腸道而言,還是原生態的最好。



直到今天,在人們倡導健康飲食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說法認為我們應該儘可能調整相關結構。尤其是很多垃圾食品的出現,以及不加強運動,讓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給腸胃增加壓力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隱患。


因此,腸道進化緩慢未必是一件壞事,其一直試圖維持人體內部的平衡。保護腸道健康十分重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人們的體質,這其實也是我們祖先進化智慧的體現。

相關焦點

  • 不睡覺為什麼會猝死? 原因可能不在大腦在腸子
    剝奪睡眠一天(左)、七天(中)、十天(右)的果蠅腸道內的活性氧。熬夜過多致猝死的新聞時有傳出,但睡眠不足,究竟是如何導致死亡的呢?很多人會以為是大腦出了問題,但是科學家近日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腸子!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試圖在果蠅身上找到因為缺乏睡眠而損傷的器官。研究者通過刺激果蠅的神經元,使它們無法入睡。
  • 我的天,腸子裡的細菌居然是你體內另外一個大腦!
    腸腦軸——你腸子裡的細菌是怎樣扮演人體第二大腦的?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心情以及行為都是受大腦控制的,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在我們體內其實存在另一個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我們腸子裡的細菌活動能夠顯著影響我們的大腦。
  • 華中大教授《自然》發文,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大腦如何傳遞信息
    華中大教授《自然》發文,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大腦如何傳遞信息 2018-03-30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你的腸道在「告狀」,它的話會影響全身
    提到腸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吃」。可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不僅僅會「吃」,它還會「說」!剛剛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腸道和大腦可能通過迷走神經直接連接,將獲取的信息迅速「報告」給大腦。
  • 果蠅的答案:碰到好吃的,人為什麼會停不住嘴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博士生楊哲在果蠅世界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他順藤摸瓜,在果蠅體內發現了一束感受鮮味的神經,從腸道直通大腦。原來,果蠅也能嘗鮮,並且它的「味蕾」在腸子裡。果蠅如何嘗鮮鮮,是人類繼先甜、鹹、酸、苦之後發現的第5種味覺。味覺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對的食物。味蕾一旦發現食物中有胺基酸,便會向你報告:「鮮」!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就是一種胺基酸。而香菇的鮮來自於核苷酸GMP。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嘗鮮的本領,但對於昆蟲的味覺機制,人類還知之甚少。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科學家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它能控制消化運動。但現在看來,它似乎也在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方面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跟你頭頂的那個大腦通力合作。雖然你意識不到自己的腸道正在進行「思考」,但是腸神經系統確實可以幫助你察覺環境中的威脅,進而影響你作何反應。
  • 科學家對腸道-大腦對話分子機制有新認識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研究小鼠腸道類器官和腸道組織切片中的一種關鍵的腸道感覺細胞(即腸嗜鉻細胞),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哪些分子信號激活這些所謂的腸嗜鉻細胞(enterochromaffin cell),以及這些細胞如何將這些化合物的存在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
  • 為什麼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子裡的它們,和你的全身健康...
    腸道之所以那麼長、那麼皺,就是為了保證食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足夠長(約1天)、食物與腸道的有效接觸面積足夠大,才能使食物中的營養被充分吸收。 善於思考的朋友可能會問,既然有那麼細菌,為何平日不生病? 有聽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嗎?腸道菌群同樣遵循大自然的平衡法則,它們相互共生、相互制約。
  • 科學家發現大腦新秘密:思考會消耗更多熱量
    研究發現,小樹鼬、小狨猴等超小型哺乳動物也會像人類一樣,將全身的大部分能量分配給大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儘管大腦並不重,但相對於其它身體部位而言體積較大。這樣一來,大腦的新陳代謝就需要耗費更多能量。大腦消耗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溝通,這是通過化學信號在一種名叫「突觸」的細胞結構之間傳遞實現的。
  • 含羞草是種對外界非常敏感的植物,而它的神經元傳遞依賴於什麼?
    信號的傳輸依賴於神經元,這在我們的程序中已經多次提到。神經元的傳遞依賴於什麼?我發現我只是不理解系統給出的答案。現在我發現我不懂繞口令,即使我不懂問題,對嗎?嗯,我想說的是,我們過去常談論神經元,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深入研究神經。有內部的元件並完成信號傳輸在神經元?現在我們要研究神經元內。好吧,其實我記得有一天。反過來,我們將關注我們的神經及其信號轉導是如何簡單和複雜的。
  • 人體另一個能思考的部件-腸腦
    科學家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它能控制消化運動。但現在看來,它似乎也在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方面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跟你頭頂的那個大腦通力合作。雖然你意識不到自己的腸道正在進行「思考」,但是腸神經系統確實可以幫助你察覺環境中的威脅,進而影響你作何反應。
  • 想像你是一個神經元
    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動物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在蔣輝的顯微鏡下,每個成熟的神經細胞看起來都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有很多短而小的突起,科學上稱為「樹突」,還有一個比樹突長几倍的突起,科學上稱為「軸突」。對於一個神經細胞來講,樹突就是它的「偵察兵」,負責接受從外界傳來的信息,軸突則像個「傳令兵」,將神經細胞對外界的反應傳遞到其他細胞中去。
  • 你的大腦有860億神經元,比地球人口10倍還多,它們如何工作?
    與其他細胞一樣,神經元也具備細胞體、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它的特別之一在於其形態,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延展出長長的突起,一端是接收信息的樹突,另一端是傳遞信息的軸突。能夠接受刺激和傳遞興奮正是神經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
  • 腸子、面子、腦子:抗衰護膚的「鐵三角」
    原創 拓江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美容抗衰老是人類自古以來孜孜以求的面子工程,從塗塗抹抹到醫美手術,總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作用到皮膚深層。但皮膚的事情就只能在皮膚上操作嗎?你知道你的腦子、腸子這些「裡子」,也跟面子有關嗎?
  • 研究發現:腸道不健康或會誘發精神類疾病,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體驗,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不喜歡吃東西。記得我五年前患抑鬱症時期,我的腸胃特別難受,不光對自己喜歡的食物毫無感覺,甚至還會特別難受。後來我發現這並不是特例,因為只要我心情不舒服,腸胃是第一個出現反應的。
  • 人體最大的矛盾,腸道進化速度比大腦慢數萬年,人類註定有缺陷?
    腸道的進化速度,比大腦慢了數萬年進入發達的科技時代後,科學家也對人類自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通過先進的儀器了解人類基因的構造和在對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了解了生物進化的奧秘。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身體和各個器官的進化並不是同步地,在不同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尤其是腸道的進化速度,比大腦慢了數萬年,至今仍然保留著一萬多年前的飲食偏好,可以說是十分神奇了。
  • 為什麼年紀大了思考速度會比較緩慢?原來跟這有關係!
    這裡先介紹一種奇妙的結構——神經元。 人類大腦中大約有860億個這樣的細胞。 它們通過電子脈衝或動作電位把信號向下傳遞給 神經軸突。 此後,一個神經元可以把信號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神經突觸。 傳遞通過化學神經遞質實現。
  • 大腦信息傳遞之謎
    浙江大學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ATP在大腦突觸的刪除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為突觸刪除異常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啟發。&nbsp&nbsp&nbsp&nbsp突觸是大腦中的一種關鍵結構,實現了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人在幼年時大腦中的突觸數量會隨著發育急劇增長,隨後又減少並長期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完成這一過程有賴於大腦中的突觸刪除機制。
  • 科學家發現人體「第二腦」的奧秘,腸道神經系統重要性超乎想像
    澳大利亞的一個科學家團隊近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涉及人體結腸內的一些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是人體腸道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人體腸道神經系統通常被稱為「第二腦」,它和中樞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是分開的。
  • 大腦思考時會燃燒卡路裡嗎?會,但效果微乎其微
    當你坐在窗前,凝視著窗外,思考自己利用時間的所有可能方法,你可能思考較長時間,但儘管你坐著,什麼也沒有做,你的身體實際上在燃燒卡路裡。是的,情況的確如此!更具體地講,當你坐著不動的時候,你的大腦也在消耗卡路裡,為了理解這一現象,我們需要了解大腦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