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一種完美流體,並記錄下了這種「完美流動」的聲音。
「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人認為是森林中小溪的潺潺流動聲,也有人認為是水罐中叮咚作響的水聲。對物理學家來說,完美流體有更具體的定義,在量子力學定律範圍內,它是具有最小摩擦力(或粘度)的流體。
這種完美流體行為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見的,研究人員認為,在中子星的核心和早期宇宙的液態等離子體中,或許能觀測到這種流體行為。
phys.org網站近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一種完美流體,並研究了聲波經由流體傳播的方式。這段錄音是費米子氣體發出的聲波的衰減產物。研究人員表示,能夠聽到的音高是特定頻率的氣體共振效果,與撥弦聲非常相似。研究人員分析了涉及費米子氣體的數千種聲波,以測定它的「聲音擴散」(即聲音在氣體中消散的速度,與材料的粘性或內摩擦直接相關)。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流體的聲音消散速度非常之低,甚至可以用單個「量子摩擦量」來進行描述。量子摩擦量是由普朗克常數和流體中單個費米子質量確定的參數。這一發現證實,強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是一種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完美流體。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雜誌中。
為了在實驗室中創造出完美流體,MIT物理學教授Martin Zwierlein團隊用精密配置的雷射系統,捕獲了鋰-6原子氣體。這是一種具有強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費米子是基本粒子,也是構成所有物質的基石。常態下,它們具有排他性,不過當費米子被迫產生強相互作用時,它們就會表現為具有極低粘度的完美流體。隨後,研究人員調整雷射系統的亮度,以便讓聲波在流經特定頻率的流體時,產生類聲音振動。他們記錄下了數千張流體快照,這些快照匯聚成了一張聲波圖。最後,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流體密度對每種聲波的反應,並找出了能在流
體中產生共振的頻率。「共振質量透露了流體粘度,或聲音的擴散率。」Zwierlein解釋說,「如果一種流體粘度很低,它就能產生非常強烈的聲波;而如果流體的粘度很高,它就無法擁有較好的共振。」研究人員在流體中觀察到了清晰的共振,低頻時共振尤為明顯。根據共振的分布,他們計算出了流體的聲音擴散。
現在,科學家可以用這種流體作為其他複雜完美流體的模型,以估計早期宇宙中等離子體的粘度以及中子星中的量子摩擦,這些特性此前幾乎無法測算。科學家們甚至還能由此預測它們發出的聲音。除此之外,這項研究還有助於理解如何在材料中產生完美超導流。Zwierlein說:「這項工作與材料電阻密切有關。通過計算氣體的最低阻力,我們明確了電子在材料中的運動情況,以及如何讓電子進行完美流動。」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0036-8075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2-physicists-capture-fluid.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