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警2000領先美E-3C一代 探測距離世界第一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國空警2000領先美E-3C一代 探測距離世界第一

資料圖: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

  中央電視臺《今日關注》節目19日邀請軍事專家杜文龍和李莉談中國預警機話題。李莉透露,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的「大圓盤」裡裝有3座相控陣雷達。杜文龍認為「中國預警機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一代」的說法從技術體制看是準確的,但我國預警機實戰使用尚為空白,需要通過訓練和實戰行動,使它更接近實用化。

  1月18日,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首次授予軍工專家,獲獎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而他正是中國預警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謨帶領著他的團隊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幾十年的路,中國空警2000和空警-200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突破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是世界上看的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在眾多關鍵技術指標上中,更是超過了世界最先進預警機的主流機型——美國的E-3C。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繼美國、瑞典、以色列之後,第四個能夠出口預警機的國家。

  空警-2000的「大圓盤」裡裝備有3座相控陣雷達

  為什麼採用「大圓盤」的空警2000能成為世界上看的最遠的預警機呢?李莉認為,這個問題更多的體現的是技術體制。嚴格意義上說,我們預警機的規模、作戰使用經驗、研發技術,顯然與美國等國家無法相比,但是從技術體制方面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越晚出現的技術裝備,可以採用更先進的技術。美國的E-3預警機已經面世30多年了,而我們的預警機採用了現代先進的雷達技術。

  從外形看,美國E-3預警機的「大圓盤」與我國的空警-2000很像,但裡邊裝備的雷達設備不一樣。E-3的「圓盤」內裝備的是單片雷達,因此它的「圓盤」需要不斷地轉動,這樣雷達轉向哪個方向,雷達才能對哪個方向進行探測。但我們的空警-2000是由三座雷達組成,三個雷達之間呈三角形狀拼接在一起,這樣,空警-2000的「圓盤」不需要轉動,就可以實時掃描各個方向。E-3等早期研製的雷達存在電力、機械損耗,但空警-2000沒有這個問題。此外,早先的雷達是脈衝都卜勒雷達,空警-2000則採用相控陣雷達,掃描、定位的能力更為先進。

  從技術角度看,中國預警機比美國的E-3C領先一代

  美國政府智囊團「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中國預警機採用的相控陣雷達的空警-2000預警機,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一代。對於這個評價,杜文龍認為,從技術體制上看,這個說法是準確的,畢竟我國的預警機用電掃描代替了機械掃描,而且在雷達的易損性、可靠性、維修性上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我國預警機的雷達如果有10%在作戰中受損,其探測和指揮功能幾乎不受影響,如果有30%遭到損壞,還能維持其基本功能,能探測數百公裡,跟蹤數百個目標,引導數十個批次的作戰任務。機械掃描的雷達在這方面就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技術體制的差距往往又和成熟度成反比,技術很新的裝備往往也意味著在實戰中的檢驗還不夠。另外,我們國家從預警機的實戰使用來看,真實作戰使用尚為空白。而美國預警機從E-2到E-3,打一仗改一次,E-3已經從E-3A、E-3B發展到E-3C,E-2同樣已經發展到了E-2D,實際作戰行動給了美國預警機修正的可能。

  目前,我國預警機技術體制沒有問題,但是在元器件的成熟度、可靠性上,還有待檢驗。今後,要通過訓練,通過實戰行動,讓它更接近實用化。(閆嘉琪)

相關焦點

  • 美智囊團:中國空警2000比美軍E-3C領先一代
    2009年10月1日,國慶60周年閱兵式,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預警機作為帶隊長機,引領龐大機群,以矯健的雄姿,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廣場,揚國威,振軍威!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預警機研製過程中孕育與升華的預警機精神,更是全體中國電科人和軍工戰線同仁們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是哪一款?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我們中國人的...
    ,擁有中國空警500預警機未出現之前世界上最好的大型預警機——E3望樓預警機。而我們中國,在預警機領域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像空警500預警機則是後起之秀,擁有充足的後發優勢,奮起直追,在性能上一舉超過了美國大量裝備的E3「望樓」預警機,在預警機技術上領先了美國的預警機水平一代以上!
  • 空警500完全壓制美偵察機,2次電子對抗勝負分出,嘉手納基地慌亂
    就在近期,有消息爆料稱,解放軍的空警-500預警機先後兩次電子壓制住了美軍多型偵察機及電子戰飛機,以至於美軍機組人員向最近的嘉手納空軍基地緊急救援。事實上,解放軍戰機這樣做非常有必要。有軍事專家表示,美軍戰機抵近偵察中方沿海地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解放軍重要的電磁頻譜信號。
  • 有故事的預警機,空警-2000試飛空難,30名科學家犧牲
    但即便如此,中國空軍的戰力卻能一直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的預警機實在是太厲害了。2009年,中國建國六十周年的閱兵式上,我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之主研發的兩款預警機:空警2000和空警200這兩款預警機一經現身,就被世界所關注。尤其是空警2000預警機,更是被看作是當時和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就連美國的E-3比之都有所不如。
  • 空警-600亮相:這種雷達缺點多多,為什麼會成艦載預警機的標配
    接收通道均比神盾艦/中華神盾所使用的S波段雷達和空警-2000所使用的L波段雷達少很多。根據研究表明,UHF 頻段與 S 頻段相比300 km 雙程大氣損耗少了 2.3 dB,也就是說UHF波段雷達相對於S波段雷達來說,其探測距離提高了15%。美軍E-2D預警機結構圖,作為艦載預警機,看得遠是第一要務。
  • 中國有哪些武器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網友一口氣列出17種!
    日前在一個軍事問答網站上,有人提問稱:中國目前有什麼武器的綜合性能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據悉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裝備服役的高超音速乘波器飛彈,比美俄等傳統飛彈大國的同類產品都領先一步。一方面其彈頭形狀的改進使得彈頭載荷減少,從而使得其射程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其複雜的飛行軌跡使得對東風-17的攔截變得十分困難。美國一位政府官員曾表示,東風-17在一次的彈頭測試中,其打擊精度在固定目標的「數米之內」。
  • 中國量子雷達已世界領先!美專家承認暫居劣勢,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文/白夜眾所周知,為了針對眾多先進隱形裝備的衍生,世界雷達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除過目前我們熟知的裝備探測之外,雷達用於探測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上至萬米高空的隱形戰機,下至千米之下的深海潛艇,雷達的一旦停止發展就會被武器裝備反超,讓防空系統失去「眼睛」。在探測潛艇方面,聲探測仍是潛艇探測跟蹤的主要手段。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彎道超車」「趕美超蘇」?警惕那些「捧殺」聲音
    郭文彬/攝毫不意外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再一次讓中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場2020年最受期待的中國航天大戲拉開帷幕,迎來國內外鋪天蓋地的報導,這其中不乏溢美之詞,甚至有捧殺之論。面對這些,我們在歡呼興奮之餘,還要多一分清醒。發射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剛走完中國火星探測之旅「萬裡長徵第一步」。
  • 中國預警機技術大幅提升,超過美俄
    那麼在現在的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預警機是最先進的呢?預警機戰鬥力強,研製難度大預警機是一款具備預警雷達系統的戰機,可以對戰機進行鎖定和監視,而且它除了預警之外還具備指揮的作用,可以幫助戰機進行有計劃的作戰。
  • 解放軍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多遠?羅援少將一席話讓國人安心
    進入到我國在先進裝備領域的研發捷報頻傳,像空警-2000預警機、殲20隱身戰機、055萬噸大驅、反艦飛彈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尖端武器列裝部隊,可以說一支機械化、信息化的強大軍隊正在加速推進,那麼在眾多大國重器的加持下解放軍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多大距離呢?
  • 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次遭遇中國空警500
    《亞洲防務評論》網站報導,日本公開了所拍攝到的中國最新型早期空中預警機照片,這是日本首次在空中遭遇這個新型號。日本防衛省聯合參謀本部在3月23日發布的新聞中,公開了日本航空自衛隊近距離拍攝的空警-500早期預警和指揮機,拍攝位置是在東中國海上空。
  • 美國雷達探測距離5000公裡,俄羅斯6000公裡,中國成績喜人
    美國5000公裡,俄羅斯6000公裡,中國多少呢?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得益於美國在二戰中的收穫,美國在戰後的軍事力量迅速的發展,遠遠的超過了其它的國家,再加上美國每年大量的金錢投入,美國的軍事發展更加迅速。
  • 超越美國,領先全球,中國在這一重大領域再創世界第一
    但最近,我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領先全球,再創了一個世界第一,讓全世界為之轟動,同時以實力證明自己!這種信息不存在被探測捕捉的可能,確保了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可靠性。說到這裡,都是介紹了量子科學是什麼?有何用?或許讀者們會有疑惑,這種技術到底重要在哪裡呢?
  • 中國最慘空難:40名頂尖專家全部犧牲,國人心中之痛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裡,中國一直沒有停止對於空軍的建設,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以後,中國認識到了空軍部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在之後,中國在空軍上面加大了投資力度,苦心專研幾十年,總算在自研階段成功走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邁出火星探測第一階段
    到現在我國各個方面都能排在世界前列,而且在某些領域還可能超越了美國。此次我們國家再次超越美國,我國在7月23日13時25分,成功發射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的探測器,這是我們國家歷史性的一刻,此次意味著我們國家已經邁出了探測行星的第一步。
  • 美媒終於承認,中國量子雷達技術已領先,可探測海底500米深潛艇
    現如今聲學探測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量子雷達技術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隨著各國潛艇技術的不斷發展,潛艇在海底更像是一個「隱藏的殺手」,這也讓各國感到煩惱,相比於航母這個大傢伙,深藏於大海之中的這個「殺手」更加讓人頭疼,所以各國開始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反潛技術上。
  • 中國又一技術領先世界,海洋的禁區中國正在慢慢的剖析
    近期中國又在一個領域突破了極限,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撬建造完成,並且成功的通過了專家的驗收。這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萬米級載人潛水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我國最新一代的載人潛水器上面。潛水器可搭載三人下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空間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萬米級載人潛水艙。潛水艙的外殼,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鈦合金材料打造而成。這種材料據耐腐蝕、強度高、韌性高等諸多優越性和獨特性,一直以來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科研領域。
  • 「天問一號」走向深空探測是中國智慧的翅膀
    截至深空機動前,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78天,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公裡,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對我國    10月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
  • 深空探測:不斷創造「中國距離」—新聞—科學網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和「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自此,中華民族的「奔月」夢想逐步變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相繼發射成功,火星「繞落巡」任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