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炎熱的夏季,嵩縣黃莊鄉油坊村的香菇大棚內,夏香菇蓋大肉厚柄短,長勢喜人。6月20日,當參加第二屆豫西(嵩縣)夏季香菇觀摩會的專家和種植大戶來觀摩時,一個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說:「做鞭炮一家致富但汙染環境,種香菇能帶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想過幸福的生活還得走綠色發展道路。」
這個男子叫王小黑,是當地有名的「鞭炮王」。2000年,他在油坊村辦起了全縣唯一的鞭炮廠,曾經生意興隆。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禁放鞭炮從城市到鄉村全面展開,他的鞭炮廠於2012年關門。
未來幹啥?王小黑還是捨不得這一身「武藝」,便到鄰縣的一家大鞭炮廠做高管。但這家鞭炮廠日子也越來越難過。2017年,他辭職回家,痛苦不堪:難道自己真的是無路可走了?
思路一變天地寬。沒想到第二年,命運就峰迴路轉。
2018年,我省加大對深度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幫扶力度,省農科院對口幫扶嵩縣。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試驗站站長、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康源春率領團隊來到嵩縣,幫助當地貧困群眾通過種植食用菌脫貧致富。
康源春認為,嵩縣山多海拔高,山上夏季氣溫比山下低五六攝氏度,具有發展夏香菇種植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此,康源春團隊著力推動夏季香菇生產,實現了在最熱的時段香菇能夠在嵩縣部分地區正常出菇。
香菇傳統上都是在天冷的季節出菇,炎炎夏季出菇,真是令人大開眼界。王小黑驚嘆不已,感到「重生」的機會來了。
他找到康源春,誠懇地請教夏季種香菇的技術。康源春傾囊相授,建議將閒置的鞭炮廠改造成香菇菌棒加工廠,並新建大棚,試驗種植夏香菇。
王小黑雷厲風行,投資數百萬元,購買了菌棒生產設備,新建了大棚,一躍成為全縣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菌棒生產企業。2019年,他的企業生產菌棒200萬個,今年能生產300萬個,帶動了全縣夏香菇的快速發展。
致富不忘貧困戶。附近村莊的100多個貧困戶入股企業,參與分紅。同時,王小黑將自己新建的20個大棚拿出來,與油坊村14個貧困戶合作種植夏香菇。該村貧困戶白迎學說,每年入股分紅能拿2萬元,在香菇大棚一年打工5個月,每月的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
好個王小黑,告別了「鞭炮王」,轉身成為香菇種植明星,被譽為嵩縣香菇生產的「四大金剛」之一,正帶領眾鄉親在脫貧致富的路上加速奔跑。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