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2020-12-03 我們的太空

2016年3月21日

我發布了一條消息

「我想家了」

......

兩年前的今天

2018年4月2日

我回家了

我叫天宮一號

你們還記得我嗎

011

2011年9月20日

我和小夥伴長徵2F/T1

昂首闊步走向了出徵塔架

那天

好多人來送我們

他們說,這是一次遲到的出徵

這一天比原計劃晚了幾天

他們還說

孩子,你要加油呀

雖然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

我全身上下

使用了超過80%的新技術

但我知道

我一定能行

2011年9月29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

伴隨著大地的轟隆

小夥伴長徵2F/T1託舉著我

飛向了太空

21時36分

我給地面的叔叔阿姨們

報了平安

遨遊在太空的感覺真棒

我在這裡等著神八的到來

謝謝大家的關注

022

升空後的第32天

地面的叔叔阿姨們給我發來信息

神舟八號已出發

正式踏上與我相約相會之旅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我們兩個七八噸重的小胖子

要從相距上萬公裡的不同軌道

以每秒7800米的速度約會

還要機動規避空間碎片的「羨慕嫉妒恨」

完成「太空之吻」

想想都挺難

但是——

2011年11月3日1時28分

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我和小「神八」

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我們在太空中相擁相吻

都為這次對接而驕傲

有人戲稱這一刻是「最牛吻戲」

可我知道

更「牛」的還在後頭

之後,我「吻別」了「神八」

「神八」返回了地球

而我,開始為了「更牛吻戲」做準備

033

2012年6月15日

地面再次傳來好消息

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

正式確定

開心!這也意味著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再有幾天,就來太空看我啦

2012年6月18日

我與神舟九號實現精準對接

17時04分

景海鵬像魚兒一樣「飄」了進來

我在太空中迎來了第一位人類訪客

緊接著是劉旺、劉洋

他們三人排成一行自豪地揮著手

向祖國傳回最喜慶的太空全家福

我的內部空間雖然不大

只有15立方米

但在他們的眼裡

我卻是最溫馨的太空之家

他們在這裡工作

翻跟鬥、打太極拳、騎車

2012年6月24日

進駐第7天的神九乘組重回返回艙

由劉旺控制飛船

與我實施一次特殊的「太空打靶」

手動交會對接

最終,劉旺以不到7分鐘

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圓滿完成了任務

三位「娘家人」再次進駐

相逢的日子總顯短暫

轉眼又到了分別的時候

離別前

心靈手巧的劉洋

用紅繩編織了一個簡單的中國結

和中國結放在一起的

還有三張「福」字小卡片

留給下次來訪的神舟十號乘組

044

轉眼就是將近一年

2013年6月11日

端午節前一天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乘坐神舟十號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

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

「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這是神舟九號乘組留給神舟十號

祝福卡片中的一張

也是我想跟他們三人說的話

這次

他們三人將要在太空進行授課

並且要對地面進行直播

我知道

在他們來之前的2012年7月

「天鏈一號03星」發射成功

「天鏈」兄弟組成的天基測控網

可以讓地面更長時間看到我

2013年6月20日

我變身為「太空教室」的那40分鐘

在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高空中

「太空教師」王亞平讓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

領略到了許多的不可思議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太空講堂每持續一秒

我就在太空移動約7800米

除了太空授課

他們也在這裡留下了

許多精彩的瞬間

比如花式說早晚安

又一次離別

送別了神舟十號

我也迎來了太空「退休」生涯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退休後的我

也堅持利用搭載的高光譜成像儀

繼續在遙遠的太空

深情地守望著祖國大地

並不時傳回高質量圖像數據

這一堅持

就堅持了四年半

055

2016年3月16日

我申請退休

同年9月15日

我弟弟天宮二號「上崗」

從我手中接過了空間站建設的接力棒

2017年4月20日

天舟小哥也從文昌出發

與天宮二號

上演了激動人心的太空對接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

思鄉已久的我

再入大氣層

地球母親熱情的擁抱

讓我的身體燃燒沸騰

那天,好多人跟我說

再見了,天宮一號

我知道

我的使命結束了

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繼續

而且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我

不甘平凡的我

超額完成任務的我

我驕傲

我把光輝融進了祖國的星座

手繪動畫:天宮一號謝幕,細數它的功績 (視頻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裴津媛、王豔梅

相關焦點

  • 我叫「天宮一號」,兩年前我以焚燒之姿重回地球懷抱……
    2016年3月21日我發布了一條消息「我想家了」.
  • Tiangong-1Space Station May Fall to Earth 天宮一號重返地球 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The latest estimate for re-entry is between 30 March and 2 April. Most of the station is likely to burn up in the atmosphere but some debris could survive to hi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 日媒: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近期或重返大氣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NHK電視臺3月29日報導稱,被認為已經失去地面控制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預計將在3月31日至4月初重返大氣層,其殘骸可能會墜落到地面。世界各地的宇宙機構和團體正在持續對其進行觀測。報導稱,「天宮一號」全長約10米、重8.5噸,於2011年發射升空。
  • 半島電視臺:「天宮一號」的墜毀是中國巨大「太空野心」的前奏曲
    編譯:王德華來源:半島電視臺;原標題:《天宮一號墜毀是中國龐大的太空野心的前奏曲》:一個已經廢棄的中國太空飛行器,,在以每秒8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大氣層後,被粉碎並被燒成灰燼。它的大小相當於一輛校車,墜入地球時絆隨著一明亮的閃光和幾縷沒有人看到的火焰北京時間周一上午8時15分左右,包括未知燃料和金屬部件在內的碎片,散落在南太平洋大溪地島西北部。這類碎片曾經對人類產生過影響,但幾乎為零。2011年,天宮一號發射進入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探索計劃的旗艦。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天宮一號已然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天宮一號失控事件,到底咋回事?
    最近幾天,西方媒體紛紛鎖定「天宮一號」,有些聲音頗為恐怖:天宮一號已經失控,2018年3月將會撞向地球!引發中低緯度國家和民眾恐慌。這到底怎麼一回事?事實果真如此嗎?預計天宮一號將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區間,重返地球,墜落地表,最有可能是在今年3月份。我們再看看,最近一些西方大眾主流媒體(非航空航天專業媒體)是怎麼報導的——包括紐約郵報、福克斯新聞網、CBS新聞網、今日海外(Universe Today)等等,都在直接間接地意指:天宮一號現已失控,即將墜入地球中低緯度地帶。
  • 天宮一號自述:我在太空等你
    我是天宮一號,我從茫茫大漠而來,向浩瀚蒼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這個美麗的秋夜——我來了,帶著一個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想,來了。  萬戶最終沒能擺脫地球的引力,隕落在蒼茫大地上。而飛天之夢,卻始終未從這個民族的夢想中消失。2003年10月,弱水之濱那個胡楊如金的季節,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遠叩太空,中華民族千年夢想一朝得圓。  2008年,又是金秋之際,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中打開神舟飛船的艙門,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 《地心引力》3D視覺特效炫目 天宮一號引熱議
    影片中,美太空人只有乘坐中國的天宮一號、神舟飛船才能返回地球,於是中國成了災難的最後防線,是科技的集中體現。而天宮空間站「閃現」的蔥綠水稻、桌球拍,以及大肚彌勒佛,無不讓中國觀眾會心一笑。對於中國元素,不少「感性派」觀眾紛紛感慨:「影片告訴我們,好東西中國造,想倖存學中文」、「中國元素亮瞎,俄美都被我們比下去,不懂中文分分鐘會喪命」、「中國元素顯神威,壯哉我宇宙神器天宮神舟」等。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中國航天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天宮一號失控是西方媒體的謠傳,它將受控墜落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美媒的報導內容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甚至直接把去年10月的舊聞「復讀」一遍。例如強調,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預計將於2018年墜入地球。儘管該飛行器的大部分結構將被再入大氣層過程中摩擦產生的高溫燃燒殆盡,但仍可能有部分殘骸砸向地面。
  • 天宮一號空間站即將墜落地球 砸到人概率多大?說出來你都不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中國首座空間站「天宮一號」即將在未來幾天內墜落地球表面,目前中國航天飛控中心正在嚴密監視天宮一號的軌道,目前該空間站處於216公裡高近地軌道並且高度不斷降低,航天專家表示,天宮一號的大部分結構將在重返大氣層時燒毀,只剩下非常微小的殘骸將撞向地球,基本上不會造成任何人員財產損害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4月4日電題: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的實時監測和全程跟蹤下,在預測的時間和範圍內準確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 天宮一號重回地球 將化身流星雨划過天空
    【環球時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藍雅歌 任重 柳玉鵬】「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廢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隨時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著。而就在今年三月下旬,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將墜入地球,該空間站有一些較大的設備或組件有可能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墜落到地面上。天宮一號正以大約18,0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並且現在並沒有設備將其引導到海洋或無人居住的地區,所以天宮一號很有可能衝回地球。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2013年6月25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依依不捨地向他們工作、生活了12天的「太空家園」揮手,做最後的告別。伴隨著航天員的離開,天宮一號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是一個長管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管人的精心呵護下,天宮一號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超期服役1年整。 天上一個家園,地上一個家園。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日本航天員若田光一說:「我一直在關注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看到中國航天員出艙,中國發射天宮,看到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激動。我很期待飛進中國空間站,現在我必須學習中文了。」  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神州八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 「天宮」全信息:「天宮一號」上天幹啥去?
    「天宮一號」試驗目的很明確,突破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這是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 美媒再炒天宮一號2018年將"撞"地球落點"無法預測" 專家闢謠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環球網1月3日報導)針對所謂已「失控」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於2018年「撞」向地球的炒作,西方媒體已炒過不知多少輪,而在2018剛開年,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網站等西方媒體再次炒這個讓中國人感覺很無聊的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