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天宮一號」,兩年前我以焚燒之姿重回地球懷抱……

2021-02-15 太空夢想

2016年3月21日

我發布了一條消息

「我想家了」

.

2018年4月2日

我回家了

我叫天宮一號

你們還記得我嗎

2011年9月20日

我和小夥伴長徵2F/T1

昂首闊步走向了出徵塔架

那天

好多人來送我們

他們說,這是一次遲到的出徵

這一天比原計劃晚了幾天

他們還說

孩子,你要加油呀

雖然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

我全身上下

使用了超過80%的新技術

但我知道

我一定能行

2011年9月29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

伴隨著大地的轟隆

小夥伴長徵2F/T1託舉著我

飛向了太空

21時36分

我給地面的叔叔阿姨們

報了平安

遨遊在太空的感覺真棒

我在這裡等著神八的到來

謝謝大家的關注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11年11月3日1時28分

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我和小「神八」

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我們在太空中相擁相吻

都為這次對接而驕傲

有人戲稱這一刻是「最牛吻戲」

可我知道

更「牛」的還在後頭

之後,我「吻別」了「神八」

「神八」返回了地球

而我,開始為了「更牛吻戲」做準備

2012年6月15日

地面再次傳來好消息

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

正式確定

開心!這也意味著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再有幾天,就來太空看我啦

相逢的日子總顯短暫

轉眼又到了分別的時候

離別前

心靈手巧的劉洋

用紅繩編織了一個簡單的中國結

和中國結放在一起的

還有三張「福」字小卡片

留給下次來訪的神舟十號乘組

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

退休後的我

也堅持利用搭載的高光譜成像儀

繼續在遙遠的太空

深情地守望著祖國大地

並不時傳回高質量圖像數據

這一堅持

就堅持了四年半

2016年3月16日

我申請退休

同年9月15日

我弟弟天宮二號「上崗」

從我手中接過了空間站建設的接力棒

2017年4月20日

天舟小哥也從文昌出發

與天宮二號

上演了激動人心的太空對接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

思鄉已久的我

再入大氣層

地球母親熱情的擁抱

讓我的身體燃燒沸騰

那天,好多人跟我說

再見了,天宮一號

我知道

我的使命結束了

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繼續

而且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我

不甘平凡的我

超額完成任務的我

我驕傲

我把光輝融進了祖國的星座

《航天員》雜誌創刊於2005年10月,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管主辦、中國航天基金會支持、北京太空夢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是面向航天界及廣大航天愛好者的權威科普期刊。投稿郵箱:astronautbjb@126.com

合作郵箱:bjtkmx@126.com

相關焦點

  • 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兩年前的今天2018年4月2日我回家了我叫天宮一號你們還記得我嗎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只有15立方米但在他們的眼裡我卻是最溫馨的太空之家他們在這裡工作翻跟鬥、打太極拳、騎車2012年6月24日進駐第7天的神九乘組重回返回艙
  • 天宮一號重回地球 將化身流星雨划過天空
    【環球時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藍雅歌 任重 柳玉鵬】「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科普秀】天宮一號絢爛謝幕 關於天宮一號的精彩瞬間
    千龍網綜合報導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實際在軌工作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及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名副其實的「大功臣」。圓滿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這幾天就將返回地球懷抱。在它「謝幕」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它所走過的輝煌。
  • 天宮一號自述:我在太空等你
    我是天宮一號,我從茫茫大漠而來,向浩瀚蒼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這個美麗的秋夜——我來了,帶著一個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想,來了。  萬戶最終沒能擺脫地球的引力,隕落在蒼茫大地上。而飛天之夢,卻始終未從這個民族的夢想中消失。2003年10月,弱水之濱那個胡楊如金的季節,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遠叩太空,中華民族千年夢想一朝得圓。  2008年,又是金秋之際,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中打開神舟飛船的艙門,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 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組圖)
    「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它的設計壽命原本只有兩年,但卻憑藉出色表現,超期服役了兩年半,超壽命工作了1000多天。  如今,闊別6年多後,天宮一號再次感受到地球溫度,回到家園。3天後,中華民族迎來緬懷先人、追思故人的清明節,細雨溼草色,仰望星空眺望大海,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 天宮一號謝幕臨近,這些關於它的謠言千萬別信
    天宮超期服役2年半,其實這也並不特別。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這種超期服役的案例非常普遍。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中國一直在定期公布數據,毫無隱瞞。早在2017年5月4日,中國常住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的一封照會中,就明確了天宮重回地球的時間窗口。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有讀者覺得我在騙人抑或是「抹黑」的,請忽略下列內容以免引起自己不快。以下為針對實際情況提出的四個問題,以及筆者所能夠給出的的答案——問題一:天宮一號是否「失控」了?答:是的,確實失控了。事發時,天宮一號的主引擎與各資控發動機仍協有超過半噸的推進劑。若非突然出現故障,僅憑殘餘的推進劑,其仍能在軌道上繼續飛行3年以上。甚至,可以考慮和後來發射的天宮二號編隊飛行(這句是我瞎說的)。國際空間站熱控系統示意。僅從如此簡略的圖示,即可看出其複雜性。
  • 再見,天宮一號!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11月14日,你與神舟八號第二次「接吻」天宮一號航天員劉旺、劉洋、景海鵬在你「懷中」向我們招手天宮一號」天宮一號,你是否還記得2013年6月20日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2013年6月13日,天宮一號與載人飛船神舟十號成功自動對接。結束了神舟十號任務以後,天宮一號的所有目標就已全部達成,沒有進一步的安排,這也符合它預先設計的僅兩年的壽命(2013年底結束)。但是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斷數據連接。天宮一號將會逐漸墜回地球。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怎麼說得跟小行星撞地球一樣我們的天宮一號有這麼危險嗎?中國航天機構失去對天宮一號對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下面是外國以及某些海峽對岸的媒體關於天宮一號的恐怖新聞大集合請看他們的表演:
  • 專家:「天宮一號」肯定不會失控撞地球
    那麼「天宮一號」在服役兩年結束後,是否也會變成太空垃圾,是否也會失控,就這個問題,記者電話採訪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教授焦維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施滸立等專家,他們肯定地表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兩年後將有控制地墜海  「天宮一號」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兩年,兩年後怎麼處理?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日本航天員若田光一說:「我一直在關注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看到中國航天員出艙,中國發射天宮,看到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激動。我很期待飛進中國空間站,現在我必須學習中文了。」  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神州八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扮演引導者指揮管理者
    當神舟八號飛船進入預定軌道,並開始搜尋和探索天宮一號的倩影之時,天宮一號就會相應地向對方提供引導信號,告訴對方「我在這裡」,並始終給追蹤飛行器提供引導信息。  等到雙方終於「敖包相會」,實現對接後,神舟八號飛船就將「大權」上交,安心地停靠在天宮一號身邊,按照其指令和控制來飛行。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
  •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兩年半的「秘密」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如今,天宮一號已在茫茫太空獨自翱翔四年半,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原計劃8月底發射。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這型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但天宮一號如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近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這件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功勳卓著的太空飛行器預計在4月2日前後投入地球大氣懷抱,最後一次燃燒自己。「天宮一號」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無法遙控它,但是它也沒有亂跑,沒有失蹤,更沒有打滾,通過光學、雷達等方式完全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監控。因此,「天宮一號」並未完全失控,只是不能進行受控再入大氣。  「天宮一號」墜落是否危險?  我們在視覺上,總認為太空廣闊無垠,但地球附近的軌道資源卻很有限,尤其是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如果太空飛行器壽命結束後依舊留在那裡,就會成為一堆太空垃圾。
  • 天宮一號月底墜落地球: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未來空間站的雛形,天宮一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墜入地球大氣層。根據天文愛好者的測算,天宮一號正在以每周6千米的高度降落,預計將在3月底墜回地球。天宮一號是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設計的8.5噸重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任務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