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還沒有望遠鏡,為何當時的中國人卻能發現月亮表面起伏不平?

2021-01-07 無風卻起念

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遠鏡觀察月亮,並且發現了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300多年後,美國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的時候登上了月球,這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踏上了月球,也證明了月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

然而,在中國古代有個王朝——唐朝,此時的人們還沒有製作出望遠鏡,但是中國人卻已經發現了月亮表面是起伏不平的,這不由得引起了人們的猜測,難道是時空穿越了?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發現這一現象的呢?

唐代《酉陽雜俎·天呎》中有這樣的記載:

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遊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一曰言)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幞,有斤鑿數是,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這裡面的故事發生在唐朝大和年間,鄭仁本的表弟和一位姓王的秀才同遊嵩山,山中茂密的植被擋住了兩個人的視線,因此兩個人不小小心迷路了。此時的天色已晚,兩個人都是書生,自然有些害怕。

在恍惚間,他們看到有一個身穿白色布衣的人在草叢中睡覺 ,便上前去問路,但是連問幾次,這人都不回答。可能最後實在是太吵了,那人才將他們招到了眼前,並慢悠悠說道:「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嗎?月亮上面明亮的地方就是太陽照到月亮的凸出顯現的,傳說有八萬千戶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我就是其中的一戶!」

說完這些話後,那人就拿出了自己的包裹,發現裡面確實有鑿子、斧頭之類的東西,又將兩包玉屑飯贈與此二人,並說道:「你們兩個人吃了它,雖然不會長生不老,但是可以一生不用再受到疾病的折磨。」話音剛落,此人給二人指了路,而後就消失不見了。

這個故事看似荒誕又毫無根據,但是倘若以現在的知識來看的話,發現這裡面確實有些事實。其一,月亮確實是起伏不平的;其二,月亮上的光暗,確實是由於太陽光對凹凸面的照射形成的。

然而,世人皆知,人類第一次使用望遠鏡看到月球表面是十七世紀的事情了,而《酉陽雜俎·天呎》寫於9世紀,這時間跨越之大,讓人不禁疑惑,難道有時空穿越之說?當代之人到了唐代,並告訴了當時的人月球的故事,不過,這自然也可能是當時人的猜測罷了。但無論如何,這都展現出了中國古人的偉大智慧。

參考文獻:《酉陽雜俎·天呎》

相關焦點

  • 唐朝人們就已經知道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這究竟是為什麼?
    你肯能會感到奇怪,1609年,伽利略才第一次觀測到了月亮的存在,並且也看到了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但早在唐朝時期,我們偉大的祖先就已經對於月亮表面有過詳細記載,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唐朝《酉陽雜俎·天呎》中就對這件事有詳細的記載,翻譯成白話文來說就是有一天,鄭人本的表弟和一個姓王的人同遊嵩山,但後面這兩個人都迷路了。焦躁之下他們發現了一個白衣中年正在草叢中睡覺,便急忙上去詢問。這人開始怎麼都不理他們倆,到了後面被炒得不耐煩了,便叫他們到跟前說:「你們知道天上的月亮由七寶構成嗎?
  • 天文望遠鏡裡的月球表面全是環形山,我們還會覺得月亮很美嗎?
    因為月球上全是坑坑窪窪的表面,我們現在說一個人的皮膚不好全是痘痘痘印就會說這是月球表面。1609年的時候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月亮發現月亮上的高山和深谷,這些就是構成人們聯想的真正月球表面,月球上還有很多的環形山。夜晚我們有條件使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亮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月球上山嶺起伏的地表好像被光和影蜿蜒雕刻而成的一樣。
  • 院士說 | 伽利略的望遠鏡發現月亮什麼秘密?
    許多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視力不好,需要戴眼鏡。當時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的伊斯坦堡)剛剛落入穆斯林手中不久,有一批會燒制玻璃的工匠逃到了威尼斯,他們技術高超,尤其能燒制用作眼鏡和鏡子的透明玻璃。眼鏡與鏡子的價格十分昂貴,一面大鏡子的價格相當於一個農夫一年的收入。因此威尼斯不僅是商業中心,也成為科技中心。威尼斯商人富可敵國。
  • 沒有旗艦手機也能看月亮!國產三防望遠鏡,讓手機廠商直呼內行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所長統計了一下去年寫過的推文,發現最受讀者歡迎的,居然是望遠鏡!當望遠鏡從每日推薦上消失的時候,甚至有很多粉絲問我望遠鏡去哪了。說真的,一個望遠鏡能受到大家這麼多關注,所長是有點驚訝的。當時推薦望遠鏡的理由也很簡單,去年不是各大手機廠商不是都宣稱自己有一顆「望遠鏡攝像頭」嗎?
  •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伽利略把他發明的望遠鏡指向了天空,這一看可了不得!這可是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從此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整個科學界。那麼,伽利略他到底發現了什麼呢?伽利略把望遠鏡首先對準的是月亮,他第一次發現月球並不是個完美的天體,表面是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第一次知道原來月球和各大行星都不發光,我們能夠看見它們,是因為太陽照亮了它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天上的銀河並不是一條發光的河流,裡面其實有無數顆星星在對我們眨眼睛;第一次發現原來木星身邊也有衛星在圍著它轉;第一次發現原來金星不是一個圓點,而是有著與月相一樣的位相變化,有時呈現滿月那樣的圓面
  • 為什麼每年拍的月亮都是一樣的,唐朝時的李白是這樣說的
    小的時候,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總是覺得月亮裡面有一棵很大的樹,而且這棵大樹總是靠著圓圓月亮的左側,樹的巨大樹冠則向上向右伸展而去。在沒有現代攝像技術之前,人們對月亮的了解是朦朧的,充滿了神秘感,產生了很多遐想:月球上一定有一個巨大的宮殿,那是嫦娥住的地方,叫月宮;人們看到的那棵「大樹」,聽說是是桂樹,假如某個人科舉高中,就叫「折桂」,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當然,偌大的月宮,也絕不可能只有嫦娥一個人住,於是又有了吳剛和玉兔。
  • 上古時期沒有月亮您知道嗎?還曾經離開過運行軌道,是何原因?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月亮是什麼時候進入地球附近以及月球是一艘飛船的根據。還是那句話對待未知事物,我們應該容得下天荒夜談,或許多年以後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天荒夜談都是真的!古人聊人能飛上月亮,那絕對是天荒夜談,但是我們現在不僅飛上了月球,還要飛向火星,以及更遠的星球!
  • 從天文望遠鏡裡看月亮
    > 一位天文愛好者在南湖邊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亮記者唐輝吉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訊 (記者郭燕群)10月3日晚,走出家門賞月的人們來到廣西科技館門前的廣場,利用科技館提供的天文望遠鏡,與月亮來個「親密接觸」。當晚7時30分,廣西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就將3臺天文望遠鏡抬到館門前的廣場,為群眾現場舉行以「探索月球的秘密」為主題的中秋賞月活動。工作人員給其中的一臺天文望遠鏡接上投影儀。
  • 現代人用望遠鏡才能看清月亮,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清月球表面?
    古時候關於月亮,就已經有了很多的傳說,還有很多詩人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句;另外專家在一些古籍上面也發現,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們就已經知道月球表面有一些坑坑窪窪的,而現代人呢,我們要想看清楚月球表面,必須要藉助於天文望遠鏡才可以,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到呢?
  • 當時的月亮
    香港的夜,依然陰雨還颳起了風。看到大家紛紛上傳的「朋友圈裡的月食」,我竟有些莫名地傷感。這幾天的月亮,格外耀眼,在它慢慢褪去之時,愈發閃亮。,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曾經半夜三點跑出去看星星,發現漫天繁星下,大多星座都不認識,用star walk軟體掃了一遍,依然不認識。
  • 小小的望遠鏡帶動的天文學,細說伽利略與望遠鏡的故事
    有一天他聽說有人用眼鏡的鏡片做了一種玩具,通過這個玩具可以看很遠處的東西,這個玩具就是望遠鏡。不過當時大家只是覺得這個東西好玩,可以當做玩具,從來沒想過能看天上的東西,伽利略聽說這件事就覺得,望遠鏡是不是可以用來觀察天上的星星,開展天文學研究呢?於是伽利略自己從眼鏡店裡買了一些眼鏡片,回家自己製作望遠鏡。
  • 心能,精神能量,是宇宙中的稀缺資源!
    那怕有一百萬顆衛星,也頂不上一個月亮!曾經,月球離地球很近,最近時,地月距離一千公裡左右。月球就懸停在盤古大陸的上方。當時地球的盤古大陸還沒有分裂。阿納薩哥拉還告訴人們:「月亮像地球一樣,有懸崖峭壁,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的光。」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第一任館長在整理抄寫上古資料時也寫道:「古時地球的天空中沒有月亮。」
  •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2020-12-24 14:24:50 來源: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項研究證實,月球表面高緯度地區存在赤鐵礦(Fe?O?)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後來有人用碎玻璃磨製各種形狀的鏡片,發現有些鏡片能放大物體,於是就出現了放大鏡和眼鏡等實用工具。到了16世紀,歐洲的眼鏡製造業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荷蘭人,在製造玻璃透鏡方面很有技巧。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人漢斯發現將兩塊玻璃透鏡疊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看清很遠的物體。
  • 為何白天也能見月亮
    白天耀眼的太陽自東向西運動普照大地,夜幕降臨,則是星星、月亮的舞臺。太陽和月亮似乎不會碰面,但有的時候月亮也會在白天悄悄現形,形成日月遙望之景。為何會出現如此奇妙的景象呢?地球上每天能夠看到的月亮大小取決於當天的月相,每一天的月相都會有變化。
  • 月亮上沒有嫦娥,但有嫦娥四號,猜猜中國科學家在月亮上發現了啥
    這裡的嬋娟指的就是月亮。自古以來,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對月亮充滿了嚮往。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月球神秘的面紗也悄悄地被我們摘下。不過現實裡的月亮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燈火通明,沒有廣寒宮,沒有玉兔,更沒有嫦娥,只是一顆坑坑窪窪又載滿寂寞的荒涼星球。然而即便這樣,也阻止不了天文愛好者們和科學家對於月球的嚮往。
  • 胡翌霖 | 伽利略的望遠鏡
    伽利略在天文學上的許多貢獻都與他改進並運用望遠鏡有關,1609年他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並根據傳聞自己著手做了一架(圖1),他把這個20倍的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許多新現象。在第二年,他就出版了《星際信使》,報告了他用望遠鏡看到的東西,例如月亮上的凹凸不平的環形山(圖2),他還發現木星周圍還有4顆肉眼難見的行星,伽利略為了討好他的贊助人美第奇家族,把它們命名為美第奇行星,稍後則明確這四顆是木星的衛星。這些發現嚴重打擊了相信天界完美不朽的希臘宇宙論,並佐證了日心體系。
  • 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晰觀測月球表面的細節?
    目前沒有一臺天文望遠鏡是可以從地面上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的。無論你把這臺光學望遠鏡造得有多大,都無法清晰地拍攝到月亮,不僅是因為地球與月球之間隔著38萬公裡,更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因為無論通過多大的光學望遠鏡看天空中的星星,它都是閃爍不定的,更不用說看得有多清楚了。如果你從地面上用光學望遠鏡觀察月球表面的細節圖像,會看到月球就像是水波下躺著的一枚硬幣,它會不規律地晃來晃去。天文學家們想了許多辦法來克服大氣湍流的影響,包括通過智能光學補償的方式來對圖像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