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專家胡大一詳解高血脂九大認知誤區

2020-11-27 騰訊網

文:胡大一

高血脂只有胖人才會得?錯。

魚油可以用來降血脂?不全對。

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非也。

高血脂作為「三高」之一,公眾對其了解程度遠遠不夠。

心血管病關鍵在於預防疾病的管理,重要性「無論怎麼都不為過」。

血膽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事件發生的危險性升高2%。

由於城鎮化等因素,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明顯變化。1989年時,我國男性居民食用膽固醇僅為100mg/d,至2009年時已逼近300mg/d。在1978年至1992年的15年間,北京居民紅肉、雞蛋和牛奶的消耗量增加了5倍。

圖片來源:pexels

同期,體力活動明顯下降,10年間,我國男性總體力活動量減少了27.8%,女性減少36.9%……這些因素的變化,加速了我國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也推高了我國心血管病的發病率。

我國公眾對高血脂的認識存在以下九大誤區。其中,64%的人認為高血脂應該有症狀;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應該攝入的標準膽固醇量;48%的人認為肥胖與高血脂最密切;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01

誤區一

高血脂的人有症狀

高血脂的人沒有明顯症狀和異常體徵。診斷高血脂主要通過血液生化檢驗。僅少數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可見到皮膚黃色素瘤。

02

誤區二

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最密切、危害最大。

臨床上常用血脂檢查指標有4項,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這4種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重要。它可以滲入動脈血管壁中,開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引發心腦等重要器官多種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

03

誤區三

血脂有點高,沒有什麼關係

高血脂與冠心病卒中都有關係。

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膽固醇升高,尤其壞膽固醇升高與ASCVD關係最密切。

全球進行了許多有關降低膽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結果明確表明,膽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發生的危險性可降低2%

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曉偉 攝

04

誤區四

不了解食品中的成分

兩年前美國營養新指南基於缺乏證據,取消了每日攝入300mg的上限。一時間出現了許多混淆信息,如「膽固醇升高無害有益;放開吃肉活的長,吃主食的壽命短」等。

美國指南取消300mg上限不無道理,如一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就大約300mg。

並非說可以放開吃食物中膽固醇來源的飽和脂肪酸,不能據此認為動脈粥樣硬化起源的膽固醇學說過時了。

05

誤區五

高血脂只有胖人才會得

高血脂並不是胖人的專利,很多體形苗條的人也會得。

膳食中的脂質對體內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攝入大量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人群中,其血膽固醇水平比攝入量較低者高出10%~25%

06

誤區六

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藥物

有些人即使血化驗單上顯示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

比如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的患者。這些患者的壞膽固醇需降至比化驗單上標識的參考範圍低很多。

07

誤區七

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藥了

如果患者的膽固醇水平是靠藥物改善而其他方面(例如,飲食、運動和吸菸習慣等)沒有改變,在停用藥物後不久,患者的血脂數值會很快回到以前水平。

對這些患者,藥物僅是簡單控制,而不是治癒高血脂。

生活方式改變對所有脂質參數有很好效果,降低LDL-C(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HDL(好膽固醇)。

如果這些數值達到醫生認為的目標值,此時要根據患者總體健康、年齡和其它危險因素,特別是一般生活方式和飲食來全面考慮——調脂藥物是否需要調整。

一些一級預防的患者,如能認真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並獲得實效,包括體重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正常了,有可能不再需持續服用降脂藥物。

二級預防(已患有冠心病、卒中或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防疾病復發或加重,大多應堅持服中小劑量他汀,把壞膽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當然,這些患者應同時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08

誤區八

魚油可以用來降血脂

魚油可適度降甘油三酯,但沒有降膽固醇的作用,也沒有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的證據。

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是抑制膽固醇合成最強的藥物,能夠阻斷膽固醇合成,顯著降低冠心病或卒中的風險。

09

誤區九

他汀類藥物最大的不良反應是肝臟損傷

他汀可安全用於絕大多數患者。

他汀所致副作用明顯與劑量相關。鼓吹用高強度最大劑量他汀或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支架術後患者突擊使用高強度最大劑量他汀不適用中國患者,一無必要,二不安全,三浪費醫療資源。

他汀很少導致肝臟疾病。在部分患者中,他汀可導致轉氨酶水平一過性輕度增高,這並非肝毒性表現,一般停藥後就可恢復。中小劑量他汀對絕大多數患者安全,不傷肝,有益於慢性腎病患者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益無害(不傷腎)。

應注意的是,罕見情況下,他汀可致肌肉組織損傷,其特徵為肌肉疼痛,無力和肌酸肌酶升高。

保證健康血管的最佳方式是充分落實非醫療幹預,全面落實五大處方——藥物、運動、營養、心理睡眠、戒菸限酒

相關焦點

  • 心血管養護日|生命的隱形殺手——高血脂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高發國家,每5個成人中就有一人患心血管病,大約每10秒鐘就有一位中國人因此死亡。為了呼籲大眾重視心血管健康,國家衛計委和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共同倡導,將每年11月25日定為「心血管養護日」。
  • 瘦子也有高血脂?體檢發現血脂異常要怎麼辦……
    得了高血脂該怎麼進行治療呢?高血脂早期沒有任何感覺,必須通過化驗才能發現,因此也被稱為「隱形殺手」。 為什麼會得高血脂?專家建議:20~40歲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定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年檢測1次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如果是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應在入院24h內檢測血脂。 合理飲食。如果出現血脂異常,需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但並不是不能吃肉。
  • 高血脂有4個重大危害! 高血脂如何飲食降血脂
    原標題:高血脂有4個重大危害! 高血脂如何飲食降血脂   原標題:高血脂有4個重大危害! 高血脂如何飲食降血脂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種,那麼高血脂是否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呢?   高血脂會帶來的4個危害   一、高血脂會導致肝部功能損傷   長期高血脂會導致脂肪肝,而肝動脈粥樣硬化後受到損害、肝小葉損傷後,結構發生變化,而後導致肝硬化,損害肝功能。
  • 專家:土壤地下水修復存在九大誤區
    高勝達  我國對土壤地下水的認識一直在提升,但對一些關鍵性概念和理論的認識誤區依然廣泛存在,有些已經或正在對政策法律的制定產生重要影響。  有哪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汙染場地是指汙染的土壤。  汙染場地是由於某種行為和活動造成土壤地下水被汙染的場地,汙染物的遷移還會對場地外的土壤地下水形成汙染。因此,多數汙染場地的修復包括地下水修復。  誤區二:汙染場地就是棕地。
  • 營養師說不一定,多吃水果也會高血脂!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不是說吃水果的人,血脂肪就一定低,血糖就一定低。現在社會,很多水果已經和之前的有所區別了,現在的水果糖分越來越充足,吃多甜的水果也會導致血脂肪和血糖高!水果改良越來越甜 易攝取過多糖分什麼是血脂?
  • 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
    原標題: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提示預防七措施   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中國疾控中心政研中心一項對近萬名公眾進行的「艾」態度大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談「艾」色變。
  • 轉告家人:查出高血脂之後,少吃3白,做好1件事,血管「感激」你
    在生活中很多的年輕人,都非常喜歡胡吃海吃一些高脂肪和油膩的食物,這些食物進入體內之後,不僅會導致體內的脂質代謝異常,而且也會加重體內高血脂的產生。,對於高血脂的患者是非常不利的。三,肥肉肥肉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經常的食用不僅會導致體內的膽固醇上升,而且還會讓血液變得更加的濃稠,增加高血脂的發病率。
  • 胡大一:說說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患者高度緊張,到鄭州三甲醫院看病,門診看後即收住院(掛的專家是做冠心病介入的),次日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完全正常,將患者轉回濟源。這個造影是典型的過度檢查!(1)患者為無任何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女性;(2)無胸悶或胸痛,根本無冠狀動脈造影的適應證。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白色,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但它以極高的致死率成為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而顏色漂亮的紅黃鵝膏,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 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雲南聯盟主委單位...
    2020年10月17日,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雲南聯盟正式成立,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成為雲南聯盟主任委員單位,其心臟康復中心主任楊莉教授當選主任委員。  中國心臟聯盟主席、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教授向楊莉主任委員頒發聘書。
  • 負離子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的危害,是高血脂患者的健康保障
    高血脂是大家熟知的「富貴病」,作為中老年常見的「三高」之一,高血脂的危害大,發病率高,可以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塞等。高血脂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本人大多沒有感覺,但會不知不覺侵蝕患者的血管,正因為其隱秘性,高血脂的危害也就更應該受到重視,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對高血脂的危害更應該提前做好防範。
  • 全國政協委員李琳梅: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
    原標題: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圖) 作為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的諮詢專家,她主持海水淡化領域研發項目的頂層設計,組織技術專家編制《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開發海水利用裝備與新產品;策劃並成功開建「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基地」,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的創新基地。
  •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否可以理解為心血管已經堵了?看專家理解
    其中,前三項的指標升高就屬於異常,這種情況則被稱為「高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比較的偏高,說明比較容易引起自身的血管堵塞,但是這並不一定就是堵了。一般的來說,肥胖的人更加容易出現高血脂,但是瘦人出現高血脂的情況也並不少見。那麼「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否可以理解為心血管已經堵了?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高血脂的「根源」找到了,飯後3不急,血脂降,血管也「年輕」
    高血脂的「根源」找到了,飯後3不急,血脂降,血管也「年輕」。早在2012年時,成人血脂異常的發生率大概在40.40%左右。也就是說,每10個成年人裡,有4個人可能就存在血脂異常。如今,比較2002年的水平,血脂異常的機率還在增加。
  • 昨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 太和心血管專家團隊到社區義診
    太和醫院心血管專家為社區居民義診。……昨日上午,張灣區車城路街辦豔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屬豔湖社區康養中心四樓活動室內座無虛席,來自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的專家團隊剛剛結束健康教育講座,就被康養中心的老年患者以及周邊社區居民團團圍住,他們結合講座中聽到的知識和自己的身體情況,爭先恐後地向專家們尋醫問診,請專家提出更好的用藥康養意見。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專家們則一一細緻診斷,耐心解答,滿足大家的需求。
  • 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
    原標題: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 如今,常有一些食療偏方帖在朋友圈熱傳,有的食療方子稱可以將一些無法根治的疾病徹底治癒,甚至比吃藥動手術還管用。請關注—— 食療能治癒心血管疾病嗎?專家稱,不可盲目迷信民間偏方從而耽誤治療時機。 網上食療偏方不可迷信 對於網上熱傳的通過食療治癒心血管疾病的帖子,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管醫師李寧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在業內,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一種治療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一種物質是否能有效治療某種疾病,要經過嚴謹的實驗證明,並且通過臨床實驗加以檢驗。
  • 老年人高血脂危害大,世界權威醫學雜誌:70歲開始降脂也不算晚
    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對高血壓、高血糖很重視,對高血脂卻不以為然,覺得老年人血脂高一點沒事,不需要擔心,甚至還認為70歲以後不要再降血脂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動脈粥樣硬化在生命的早期就開始了,隨著多年的發展,最終引發包括心肌梗死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在內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 103歲魏院士專注高血脂研究60年!強推:開水加1酸,高血脂悄悄走
    魏院士表示得了高血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放在心上,繼續一意孤行,不去想辦法降低,久而久之甘油三酯持續上升就會導致腦梗心梗等疾病的爆發。強烈推薦,開水加1酸,高血脂悄悄走1.喝溫水多喝溫水不僅會養胃,而且會促進身體對吃進去的食物有更好的吸收,溫水裡加點黃花磷酸降脂效果更加明顯,《食物療法》記載:植物甾醇酯、月見草、亞麻酸和亞油酸都具有降血脂功效的藥食兩用食材,一般製成黃花磷酸來進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