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INTRO -
半個世紀以來,現代城市設計往往被認為劣於傳統的有機城市形態,不僅因為其塑造了非人尺度的「鋼筋水泥」叢林,更因為其無法承載有活力的城市活動而引發了諸多不可持續的城市問題。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由於建造技術的成熟、混凝土的使用、電梯的出現以及汽車的普及使得大規模路網和高樓大廈成為城市骨架和城市元素,幾何化的城市形態創造了碎片化的城市空間,以及被割裂的當代城市生活。
許多的城市學者和城市設計理論家對此都曾進行了批判,並催生了後來的「新古典都市主義」。著名的城市理論家簡·雅各布斯總結了如何通過塑造城市多樣性的秩序進而激發城市活力;而克里斯多福·亞歷山大則直接指出,城市並不應該被認為是一種簡單的秩序,而是一種複雜的系統關係,並且這種系統關係是可以被計算的。
因此可以預見無人駕駛、智能物流、VR、無人機、人工智慧、共享技術等一系列對城市形態產生巨大影響的新技術正迅速成熟起來,加速人類邁進下一個人居形態的歷史進程。
● ● ●
未來人居的新編碼是智能和網絡。隨著人類核心科技的發展,未來人居體現為四個方面:
1、無人駕駛汽車將變為未來人居的基礎功能單元
特斯拉歷年自由現金流(來源:特斯拉財報)
隨著中國超級工廠的投產,特斯拉預計2020年交車量將輕鬆突破50萬輛,比2019年增長35%。
2、人類可以在20米範圍內做大多數的生活起居及工作活動
5G遠程操控技術的推出,操控員可以足不出戶地實時操控百裡甚至千裡之外的挖掘機。曾經的藍領未來或許會變成白領。
3、城市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未來人居的基礎設施
垂直城市 WOHA
WOHA事務所通過把這一平方公裡的土地分成一共可以容納 111111 人的網格,組成了一個「通透的網格城市」。
「我們把上千個很小的居住單元放在一個高層聚落裡,並不是通過常規的垂直交通工具上下,而是通過所謂的天街,那裡每條街都只有十層,你可以走上走下到不同樓層,就像傳統的尺度一樣。在街道之間,我們有懸掛的花園與袖珍花園。」
4、生態體驗將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方式
新加坡Oasia酒店 WOHA
整個建築的綠色返還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750%,WOHA事務所使用了「俱樂部三明治」設計手法,創造了一系列層級,每一個層級都有獨立的空中花園。每一個天空花園都是城市走廊,被更高一層的花園覆蓋的同時,還對四周打開形成視野上的透明性。
最後的最後:摩爾定律[1]正在推動夢想照進現實世界,智慧城市的未來將是一個全新的理想社會,數字不再是簡單的現實映射,大數據也不再是輔助的規劃決策手段,藉助萬物互聯,居民將會直接地參與城市運營,居民的行為即為規劃決策的一部分。而那個控制和調節這一切的中樞「鑰匙」,或許就是升級版的數據增強設計。
footnote:[1]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參考文獻
1.LONG Ying, SHEN Yao. Data augmented design: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new dataenvironment.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2015(2): 81-87
2.YU Kai. From big data to everything intelligence.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2015(6): 14-15.
3. New Code Of The Next Form Of Human Settlement
撰文 | 陳天宇
責編 | 陳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