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和亞馬遜聯手支持新的太空垃圾規則 以保護太空人

2020-10-15 cnBeta

據外媒報導,SpaceX和亞馬遜已聯手支持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採用新的軌道碎片減緩和避免規則。兩家公司聯手確保獲得委員會許可向美國消費者提供覆蓋範圍的非美國衛星運營商在設計其衛星以避免碎片時遵循同一套規則。

此外,這兩家公司還向FCC宣稱,要求衛星特定的碰撞指標而不是特定星座的措施將更適合商業部門的需求。他們的意見是以FCC文件的形式提出的,這些文件是在上周末提出的,並在周二公布。

兩家公司向FCC提出的主要要求是要求該委員會採用基於衛星而非整個星座的碰撞指標。政府更新的《軌道碎片減緩標準實踐》(ODMSP)要求每顆衛星的碰撞風險小於0.001,才能被視為可安全運行。不受FCC碎片緩減規則約束的運營商一直在推廣綜合措施,SpaceX和亞馬遜都反對這些措施,原因有幾個。

首先,這兩家公司認為,基於星座或總量的措施將有利於較小的星座,並阻止大型運營商為其星座增加新衛星。SpaceX引用了NASA對總量措施的反對意見,並認為這將造成不均衡的監管標準,使要求偏向運營商,而不是被運營的太空飛行器的性質。

亞馬遜更進一步指出,FCC應該與業界合作,為太空飛行器制定更健全的標準,無論它們是獨立的還是星座的一部分。

隨後,兩家公司又向前推進,並堅持認為所有在國際空間站(ISS)400公裡高度以上飛行的太空飛行器都應該是可操控的。雖然亞馬遜表示,只有在委員會不以每顆衛星為基礎制定碰撞風險標準的情況下,這一要求才應該到位,但SpaceX的要求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此外,亞馬遜還要求FCC要求所有新獲得許可的太空飛行器能夠在收到潛在碰撞通知後的兩小時內移動2公裡。

SpaceX的碰撞風險計算建議比亞馬遜的建議更加詳細。具體來說,這家總部位於加州霍桑的公司希望FCC能夠考慮到退役衛星的碰撞風險,將其與星座特有的機動性故障風險相乘,然後再與衛星退役期間的乘積相乘(將運行高度考慮在內)。

SpaceX公司希望該委員會將運行高度考慮在內,因為該公司認為,在1000公裡及以上的高度,軌道碎片的濃度較高,會增加碰撞的風險。該公司在FCC文件中的圖表在這方面頗有參考價值。

最後,兩家公司還同意ODMSP規則,該規則要求衛星運營商證明,當衛星組件以大於15焦耳的力量撞擊地球大氣層時,衛星組件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的人員傷亡風險小於0.001。SpaceX公司特別指出,遵守這一標準將使衛星寬帶服務提供商與地面同行相比處於略微劣勢,但承認這是確保脫軌衛星碎片對人類安全的合理成本。

隨著NASA的商業乘員計劃對波音公司的Starline進行認證,未來對嚴格的碎片保護規則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數量達「臨界點」 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據美國上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有撞擊風險,而後可能產生更多碎片,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在報告中稱,美國宇航局需要制定新的戰略計劃,以減小火箭殘骸、報廢衛星、以及數千塊其它太空垃圾的危害。這些軌道太空垃圾時速高達1.75萬英裡(28164公裡)。
  • 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
    ,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說到垃圾分類,你們有什麼想法?對於這項舉措,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進行垃圾分類有利於環保,能使城市變得更加整潔,是好事。也有人認為,垃圾分類的初衷是好的,意在幫助人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使城市變得更乾淨、更美麗。但是,其中包含的罰款條例著實讓大家痛苦,稍有不慎便會被罰款,心理負擔並不輕。說完垃圾分類,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懂得對太空垃圾進行分類嗎?
  • NASA資深太空人對SpaceX新太空衣給出「五星好評」
    據Space.com網站報導,Crew Dragon和NASA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是第一批在5月30日的太空任務中穿新太空衣的人,他們從佛羅裡達發射升空。這是自2011年以來太空梭項目結束後首次從該地區發射載人太空梭。
  • 在太空「丟垃圾」?太空人把「防護罩」扔進太空,NASA是罪魁禍首
    我們都感慨人類在地球上創造了很多生活垃圾,但太空垃圾一樣令人擔憂。在地球的上層大氣中漂浮著1.7億個太空垃圾,但只有2.2萬個被跟蹤。大約7000噸的太空垃圾環繞著我們的星球,這些廢棄的垃圾是由火箭、其它金屬和巖石在地球附近堆積而成的。
  • 科普作品《遺禍人類的太空垃圾》
    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但由於其在經過大氣層與空氣產生的急劇摩擦使得這些垃圾在未通過大氣層時就自我燃燒殆盡,在大氣層的保護下就自我毀滅了。萬幸的是,迄今沒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墜向地球,因此也尚未傷人。
  • 城市之窗|太空掘金:SpaceX邁出太空商業旅行第一步
    未來,SpaceX公司能向幾乎所有想去太空的人售票,太空旅行時代已經到來。為了能夠完成此次太空任務,整個載人飛船的設計也是可圈可點:4扇窗戶、實時信息顯示屏、緊急逃生系統、全自動控制系統,環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統。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展太空垃圾回收研究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展太空垃圾回收研究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1-09   發表評論>>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太空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如果他們的研究得以成功,那麼未來太空垃圾將有望被製作成宇宙飛船輻射屏蔽罩而節約資源
  • 微軟發布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微軟已經召集了由著名太空行業專家組成的團隊,並與世界一流的產品工程師和科學家共同構建滿足太空需求的雲計算能力。創新領域包括模擬太空任務、從衛星數據中發掘有用信息以及在地面和軌道上賦能創新。Ball Aerospace 來創建更具實用性的太空數據,重新構想地面站技術,搭建了一個具備快捷雲處理能力的解決方案,以支持美國空軍的 CASINO(Commercially Augmented Space Inter Networked Operation) 項目。
  • 馬克斯公司騷操作,宣布火星條款,SpaceX是真要上天了
    他是一個典型的太空狂人,近日馬克斯的公司spacex又語出驚人。他們一位收到了spacex發出郵件通知的用戶發出了一張截圖。這樣截圖上明確地表示,馬克斯似乎正在為火星建立新的制度,也就是說火星殖民地的法律框架。
  • NASA從未說出的秘密:太空人死了怎麼辦?屍體像太空垃圾一樣繞著...
    太空人如果死了屍體該怎麼處理?答案是令人吃驚的---美國宇航局(NASA )可能會把死去的太空人扔進太空,「像太空垃圾一樣繞著地球轉」。據英國媒體11月3日報導,NASA從來沒有告訴公眾,如果太空人在太空中死亡他們會怎麼處理,這已經成為一個謎,甚至連太空人都聲稱他們不知道「死亡協議」的內容是什麼。
  • SpaceX計劃將太空人發射到空間站從事科學研究
    執行發射任務的太空人有NASA太空人Shannon Walker、Victor Glover、Mike Hopkins和JAXA太空人Soichi Noguchi。他們將乘坐SpaceX的載人龍飛船,開啟一段飛往軌道實驗室的歷史性太空之旅。
  • 大流行期間SpaceX和NASA如何將太空人發射到太空
    為了保護太空人,地勤人員和潛在訪客,NASA調整了應對這一備受期待的事件的方法。如果成功,這種發射不僅將打破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進行載人發射的9年枯竭期,而且還將成為私人太空飛行器首次將人員帶入軌道的歷史。我們不想冒甘迺迪航天中心工作的人們的健康的風險,這些措施對於保護這次發射和NASA的下一組任務都至關重要。 自5月13日以來,兩位龍飛船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一直處於隔離狀態。這是任務準備的正常部分。前往太空的機組人員在發射前一定要隔離一段時間,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將各種傳染病帶入太空的機會。
  • 你知道太空垃圾嗎?
    有意的爆炸,極大多數來自前蘇聯和美國太空戰的「預習」。其中前蘇聯就曾進行了19次衛星攔截、爆炸試驗,給太空帶來了500~1000塊大小不等的碎塊垃圾。無意的爆炸,如1973年間,美國有7枚火箭在軌道上爆炸。1986年,歐洲發射的「阿麗亞娜」火箭剛進入軌道就發生爆炸,其碎塊中大於10釐米的就有564塊,還有2300多塊小於10釐米的。
  • 太空垃圾汙染嚴重 同步衛星軌道受到威脅
    現有太空飛行器老化、報廢和毀壞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   有關太空垃圾的話題在近幾年持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太空垃圾也被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無用人造物體,既包括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各類衛星、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等,也有太空飛行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還有一些螺絲和墊圈之類的零部件。
  • 清理太空垃圾任重道遠 多種技術輪番登場
    此外,太空人在太空作業時「隨地亂扔」的垃圾或者失手遺落物品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來源。例如,1965年美國首次進行太空行走,太空人愛德華·懷特在艙外活動時不小心掉了一隻工作手套,這隻時速約2.7萬公裡、帶有巨大殺傷力的手套至今仍在太空中飄蕩。     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9000多個,大於1.2釐米的數十萬個,體積更小更難以觀察的顆粒更是數以百萬計。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按照計劃,今年8月底,載人龍飛船將搭載3名美國人、1名日本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有生之年,遊客也有望上太空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對接的具體過程。小憩一下,等待對接這一趟太空旅行,Behnken和Hurley在接近國際空間站之前還睡了一會兒。事實證明,龍飛船上睡覺特別舒服。
  • 垃圾壓實機將如何幫助太空人到達火星
    這是公司在人類太空探索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很有趣,其中包括:雷神情報與航天局(NASDA)的中性浮力實驗室(NASA)的運作,這是一個大型遊泳池,太空人在此練習太空操作和艙外程序。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的生命支持系統,例如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的CO 2洗滌技術,在太空飛行器中有助於維持類似地球大氣的環境和熱控制技術,以及NASA獵戶座的電源管理系統。柯林斯還幫助設計了太空服,使過去和現在的NASA太空人都能進行太空行走。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